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单 元:追寻李白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在了解李白的诗歌作品和主要经历的基础上,阅读有关李白的短文、诗歌,促使学生对李白的性情和思想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工具书阅读短文,了解李白的主要经历和人物品格,把握李白内心世界。 2.依据课本提供的内容为索引,搜集和阅读相关诗歌。
3.借助文中散文优美、富有诗意的语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思维的能力,把握李白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散文的阅读,进一步认识、了解、亲近李白,追寻李白的傲骨与精神,理解他“大鹏一日同风起”的人生抱负。
重难点分析: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读,培养语感,并体会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追寻李白的足迹,体会他的傲骨与人生抱负。
能够初步掌握搜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1.预习散文,搜集剑魂、月影的诗词。 2.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回顾李白诗句,体会诗人特点。 白的哪首诗,试着背诵。 (二)李白的诗让你陶醉,从诗中你觉得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 回顾李白诗歌,重温李白垫。 阅读部分故事性比较强,内容也比较简单,所以以学生(一)在追寻李白的过程中,你最喜欢李其人,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山水诗篇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寄情山自学为主。既是学习能力的培水间潇洒豪放,喜好游历的李白;友情诗篇中养和锻炼,同时也是进一步了让我们认识的是一位有情有意,不拘小节的鲜解认识李白的过程。 活李白;理想诗篇中则让我们更深刻地感悟到李白的率真与傲骨,贯穿一生的理想与抱负 (三)再次品读。 围绕这句牵引学生追寻李白之魂的总领句,重文本为学生提供了阅读交流的平台,教学要在此基础上打开链接的链接,打开主动学孩子们穿越在李白的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习的端口。 新去品读山水诗、友情诗就会与李白的性情、中,李白的诗穿越在孩子们的追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起来,从而真正追寻心中,李白的诗、李白的人格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 二、阅读文本,感受李白的铮铮傲骨。 魅力对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双重的。李白诗句的引用,被世人称为诗仙的李白“五岁诵六甲,十有助于加深对李白的认识,也岁观百家”,那份才气与狂气,在他少年时就能使学生明白李白为什么是个已经彰明昭着了。于是,李白风华正茂之时,傲岸不拘的诗人,却不是个理满载着梦想,游遍中华大地。他被唐玄宗请去想的政治家。 辅佐朝政时,栩栩然得意,高唱着“仰天大笑诗句或散文优美生动,富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节课,就让我有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在朗们继续走进李白,走进他的才气与狂气,走进读中感悟体会,可加深对李白他的豪放与不羁,走进他的率直与傲骨。 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一)借助工具书,自读文本。 (二)出示阅读提示,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出示课件) 1.宰相问:先生你在海边钓乌龟,拿什么当钩,什么做线呢?李白答道:大海的壮阔,海风的吹佛,使我的性情愉悦;朗朗浩大的天地使我的志向壮大飞驰。当然以彩虹做线,明月做勾了。宰相又问:那么拿什么做诱饵呢? 李白说:拿天下那些不讲信义的匹夫做诱饵! 宰相听了惊的说不出话来。 其人的认识和了解。 诗一样的解说,让学生感受语言美,感悟语言的魅力。 2.(出示课件)《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三)这两故事中,李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率真直言。 2.“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高傲凛然。 (四)阅读拓展。 1.故事:高力士脱靴。理解李白对权贵的蔑视。(出示课件) 2.(出示课件)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体会胸怀磊落、蔑视权贵的李白。 (五) 探究思考:李白的傲骨是不是对任何人表现?有何依据? 对权贵表现傲骨,对朋友表现重情重义。从李白的友情诗中印证。 三、朗读诗句,领略李白的剑魂、月影。 (一)剑魂 1.历史中的剑。(出示课件) 剑在古代曾被誉为“百兵之君”。尤其在唐代佩剑之风遍于朝野,及至文人学士都以“书剑”为时尚,谓之书剑生涯。佩剑既是一种身份,又是尚武精神的表现,加上满腹诗书,便是文武双全的象征了。 2.李白与剑。(出示课件) 李白从小喜爱舞龙泉剑,“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立下了“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希望有朝一日能“高冠佩雄剑”,慷慨以立功名。虽一生不尽人意,屡遭挫折,报国无门。但是,他“仗剑行天涯”,是龙泉宝剑不断赋予他诗人的灵感和丰富的想象,写下了众多的热情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不朽诗篇。 3.李白诗中剑。(出示课件) 写英雄少年之英姿:“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 执着的追求理想:“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将军出征之豪迈:“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出龙泉”; 仗剑江湖之侠气:“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夜别友人之洒脱:“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 雄心壮志的心声:“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报国无门的感叹:“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 据统计,《李太白集》存诗一千首,其中描写或提到剑的就有百首之多。 4.剑之魂。(出示课件) 剑是诗人灵感的源泉,是精神寄托,是要实现的抱负,剑之魂,人之魂。 欣赏、齐读诗歌《剑魂》 如果李白,弃置了剑锋 他便没有了傲岸的风骨 便没有了行进在山川中的潇洒 便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惊动 便不会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决荡 便不会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畅快 便不会有“散发弄扁舟”的卓然 李白仗剑行天涯 剑锋啊! 因李白的灵魂铸就了刚毅 因李白的豪气涂亮了刀刃 李白 凭剑旷达、潇洒 而剑,因李白更具锋芒。 (二)月影。 1.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出示课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挂席西江上待月有怀》 小结: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是一个远离喧嚣尘世的未受污染的世界,它无论怎样变化,永远是那样幽冷而静谧,使人产生达到透明和空灵程度的纯洁感。 2.月光世界里的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小结:月光世界里的李白,呈现出天真纯朴、平易近人、热爱生活和富于情趣的性格;这是一种雅俗共赏、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会喜爱的性格。 3.李白捉月“醉入水中捉月,跨鲸背仙游羽化”的传说。 夜,已深了:人,已醉了;歌,已终了,泪,已尽了;李白的生命也到了最后一刻了。此时,月亮映在江中,好像一轮白玉盘,多么美丽,多么光明!醉倚在船舷上的李白,伸出了他的双手,向着一片银色的光辉扑去……船夫恍惚看见,刚才还要他喝过三杯的李先生,跨在一条鲸鱼背上随波逐流去了,去远了,永远的去了……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4.李白的“傲骨”化为 “剑”,“浪漫”化为 “月”,最后“剑”和“月”又一起化为 “酒”,李白饱经坎坷的心灵在酒的世界里得到了慰藉。(出示课件) 一起朗读《将进酒》。 四、傲骨照神州、豪情传万代。 李白是仙,纵情山水,浪漫而歌;李白是人,真情悠悠,如水绵延;李白是神,自喻大鹏,愿乘风破浪直上九万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他对中国文学史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李白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学习他的诗,更要学习他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