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无法忍受的夏天,在别人汗如雨下的六月,他在闷热的车间里做着最大误差仅允许0.01毫米的汽车喷漆项目,这个项目不仅要有超高的技术,还得有不同于常人的毅力。
因此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他代表中国夺得冠军。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汽车喷漆工作,做到极致的青年人。
1996年,蒋应成出生在施甸何元乡大寨门村。
4岁时的他,父亲病故,母亲也在不久后改嫁。他在亲戚们的救济和帮助下长大,蒋应成的大妈曾评价他:“从小就很懂事,很节俭,很勤快,很用功。”
在编扎烤烟杆时,他的速度是大人的两倍,而且还扎得特别好。初中毕业后,蒋应成被大爹段建良接到保山技师学院学习汽车发动机维修。
2012年成绩突出的蒋应成有机会被推荐到,与保山技师学院有教育合作的杭州技师学院学习。尽管家境贫苦,但段建良还是大力支持这个从小困苦但乖巧肯干的侄子。
同年6月,蒋应成来到了杭州技师学院学习汽车喷漆专业,从此开始了走向世界的征程。蒋应成曾说过,当初来这个专业是因为就业率高,工资高,只是学习时间有点长,要学习5年。
在几年的求学生涯中,蒋应成始终刻苦钻研,多次在各级技能大赛获奖。在2014年的8月,蒋应成参加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的全国选拔赛。
却在最后的二进一比赛中未能获得正赛资格,遗憾地和巴西圣保罗擦肩而过。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赛后,蒋应成每天都刻苦学习。
从早到晚,一天训练将近十七八个小时。比赛不光是比技能,重要的还是体能和心理。他每天都要6点起床绕着400米一圈的学校操场跑30圈。
在很多人跑1000米就气喘吁吁的时候,蒋应成却是日复一日地跑12公里,风雨无阻。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他要夺冠!
上天是不会让勤劳的人希望落空的,2016年9月,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全国选拔赛上,蒋应成获得了冠军并再次进入国家集训队。
这一次,蒋应成没再让机会溜走,在随后的各阶段选拔赛中稳居第一并获得正赛资格,冲刺阿布扎比。
在那以后,蒋应成就更加勤奋学习艰苦训练,每天早起跑步锻炼体能,8点一定准时开始工作训练,常常是实训室来得最早却走得最晚的人。
夏天的蝉鸣以及傍晚的风吹来了酷暑,热,成了每个人最常说的词,许多人连家门口都不舍得迈出一步。
但他们却不知道,每一位科学研究者,工地上的工人在一个个车间里忍受着沉闷的空气,去为国家做贡献。
在车间里的蒋应成每天要换七八套衣服,换上之后因为汗太多,衣服马上又会湿掉。很多时候他也会有想歇一歇的念头,但一想到已经做
到一半的工作,如果现在放弃,会在心里面感到对不起自己,渐渐地他就适应了这个过程,并且开始享受操作过程的乐趣。
蒋应成总想着,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那就要将它做好,做到自己的最好程度,让自己成为专业的,成为精益求精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好一门技术也能出人才,也能为国争光。有人问汽车喷漆难不难?答案肯定是难。
要知道这个项目所允许的最大误差是0.01毫米,也就是说这相当于六分之一根头发丝的宽度。而且如果喷涂过程中手抖一下,就会超过0.01毫米。
蒋应成每天都要耗费十二分精力去专注这个事情,没有一定的耐心是很难做下去的。
在大多数人看来,蒋应成所从事的工作是十分无趣的,每天他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只在这一个事情上,而且还不容得出一丝差错。0.01毫米,这个难以令人想象的数字,蒋应成每天要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反复练习这0.01毫米。
别看汽车喷漆项目简单,其实也需要技术者掌握上百种高超技能。例如喷涂前的调色,也是考验人们的一道难关。
因为喷漆修复要求油漆色彩修旧如旧,也就是把损坏的地方喷涂专用油漆,使其和原来一样。但怎样从几十种色母中按不同的配比,调出上万种需要的颜色,这则需要技术者长期训练的色彩感觉和经验积累。
练就高超的技术,需要做到更加的精细。“打磨鸡蛋壳就是用一个砂轮机,把鸡蛋壳磨一个字出来,能保证鸡蛋的膜不破裂,蛋黄蛋清不能流出来,壳去掉了鸡蛋膜不能破。
这项练习主要是练手的稳定性,喷漆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喷枪跟你要喷的板保持垂直,速度一定要均匀,保持稳定。喷漆要在手上挂一个矿泉水瓶增加难度,让手更稳定一些,把那个矿泉水瓶拿掉手就更稳定了。”
提起练习和参加比赛的辛苦,蒋应成也有放弃的想法,但是他的精神让他坚持了下来,既然做了就把它做好。蒋应成在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坚持”。怀揣着为国争光的青春梦,他说:\"我一定要赢!”
2017年10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举行,蒋应成以全国选拔赛第一的成绩参赛,力压英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选手获得汽车喷漆项目冠军。
他做到了。蒋应成说:“刚开始去学习技能的时候也没想过能拿世界冠军,只是觉得对这个专业比较感兴趣,就是想把这个专业做好。”
在平常训练当中,老师教练都一直陪着蒋应成。蒋应成不忘母校的老师、教练的恩情。在他看来,自己的技术都是老师教的,比赛之前学校也安排他去到国外七八个国家参加一些对抗赛。
训练的时候,前期大概每天有5000块的耗材,在后期的话大概一天有15000块钱的材料费,用完以后可能还会重复再用,但是到后期
慢慢地要模拟比赛了,因为比赛用的门、叶子板、保险杠都是新的。而这些背后的资金支撑,全是由学校担负的。
获得了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后的蒋应成,在21岁的年纪被学校留校任教了。手捧“技能奥林匹克”冠军奖牌,蒋应成开始投身于新一届学生的培养中。
蒋应成经常会对学生说,在学习技术之前,要先懂得做人,从一个人的做人做事中,就可以看出这个人能不能坚持下去,是不是有足够的毅力。
而除了带学生以外,蒋应成还十分钻研自己的技术,他想要把“手艺”打扎实,再去学习国内的一些汽车的彩绘,补足自己的一些不足,把自己学到的标准技术流程教给学生,并让他们也开始锻炼身体。
他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走入社会以后,能够有一个好的业绩,再一个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带出更多的冠军,希望自己以后还是能够带出更多能为国争光的选手。”
除此之外,蒋应成还很热心公益,山区走出来的孩子懂得山区的苦,他在贫困地区成立大师工作室,帮助青少年学习技能,为贫困生捐赠奖学金。
2018年3月,蒋应成回到母校施甸县何元中学,捐赠了5万元,用于资助家境困难却又努力向上的学生,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感恩母校,回馈社会。
青春有多美好,我们可以在各行各业中看到。就算是没毕业、进技校、进工厂或是学技能,也一样能成功成才。
在蒋应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看到了韧性,看到了专注力。年轻的工匠,也可以成为大国的工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