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元旦是什么意思

来源:哗拓教育
元旦是什么意思

元旦是什么意思

【篇一:元旦的由来和风俗】

元旦的由来和风俗

元旦( new years day , new year

),指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也被称为 “新历年 ”、“阳历 年”,在古代指农历的正月初一。 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 磋商会议第一届全领会议正式确 立阳历 1月

“元旦 ”的 “元 ”,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 “元 ”;“旦 ”,象形字,上边的 “日”代表太阳,下边的 “一 ”代表地平线。 “旦 ”即太

阳从地平线上徐徐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把

“元 ”和“旦”两个字联合起来,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在中国古代,元旦指的是农历岁首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在西方和中国现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阳历传入中国此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 [1][2] 二、元旦 - 由来及演变

中国的元旦,据传提及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公元 21 世纪已有 5000 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 “颛帝以孟春三 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

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

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吴自 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 新年。 ”

传统元旦指的是农历(农历、农历)正月初一。 一的意思; “旦”,象形字,上边的 阳,下边的 “一 ”代表

地平线,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徐徐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

“元”是初、始、第

“日”代表太

“元 ”

和“旦”两个字联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 方言中有不一样叫法,有叫 “大年初一 ”的,有叫 “大天初一 ”的,有叫“年初一 ”的,一般又叫 “正月初一 ”。 三、元旦 - 风俗

1 / 51 / 5

元旦是什么意思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祝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对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渐渐形成祭神佛、祭先人、

贴对联、放爆竹、守岁、吃团聚饭以及众多的 “社火 ”等娱乐欢庆活动。现代,中国元旦流行寄拜年卡,倾听新年钟声等风俗。

【篇二:元旦的来历】

元旦,中国节日,即世界多半国家通称的 “新年 ”,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 ”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 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始为农历 1 月 1 日,并延用。中华民国始 为阳历 1 月 1 日,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即刻得以明确,同时确

定农历 1 月 1 日为 “春节 ”,所以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 “新历年 ”、 “阳 历年 ”(相对应地,春节称为 “旧历年 ”、 “农历年 ”等)。 发源变迁

元旦,听提及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 5000 多年的历史。 “元旦 ”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 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 “四时新元旦,万 寿早春朝 ”的记录。宋朝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对于: “正月朔日, 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的记录。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 “元正 ”、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 作“元辰 ”、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 “元春 ”、唐 德宗 -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 “元朔 ”。 中国元旦历 来指的是农历(农历、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 汉武帝期间从前也是很不一致的。所以,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其实不 一致。夏朝的农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 (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 一致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 历的正月初一) 称为元旦,向来沿用到清代末年。 公元 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颠覆了满清的统治,成立了

1 月 1 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阳历,把农历的

日叫做 “春节 ”,把阳历的 1 月 1 日称为 “元旦 ”,可是当时并无正式宣布。

2 / 52 / 5

元旦是什么意思

为了 “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 ”,民国元年决定 使用阳历(实质使用是 1912 年),并规定阳历 1 月 1 日为 “新年 ”, 但其实不称为 “元旦 ”。

1949 年 9 月 27 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磋商会议,在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纳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 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1]

为差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基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 ”恰

在农历新年的前后,所以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 “春节 ”,阳历 1

月 1 日定为新年的开始 ――“元旦 ”,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1 有关传说

传说在 4000 多年前太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好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敬爱,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 “天子 ”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道德才能兼顾的舜。尧对舜说: “你此后必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放心瞑目了。 ”此后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好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敬爱。 [2]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 元旦

3000 多 中国的元旦,据传提及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

年的历史。 “元旦 ”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 “四时新元旦,万寿早春朝 ”的记录。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元旦 ”,元是 “初”、“始 ”的意思,旦指“日子 ”,元旦合称即是 “初始的日子 ”,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从前也是很不一致的。所以,历代的元

旦月、日也其实不一致。夏朝的农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一致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向来沿用到清代末年。但这是农历,亦即农历或农历,还不是我们今日所说的元旦。

元旦含义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

“元旦 ”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

体日期在西汉从前各不同样,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 “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此后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期间。

3 / 53 / 5

元旦是什么意思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期间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磋商会议定策确定以西历元月一日为 “元旦 ”, 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 “春节 ”

“元”有始之意, “旦 ”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日。元旦,即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 ”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朝吴自牧《梦梁录》卷一 “正月 ”条

”; 目: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 “元正 ”;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 “元

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向来元旦指的是农历(农 历、

农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一样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 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 “年初一 ”的,一般叫 “正月初一 ”。 定元演变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其实不一致。夏朝在正月初一,商朝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一致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办了“太初历 ”,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朝规定同样,所以又

称“农历 ”,向来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为了 “行夏正 ”,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 1 月 1 日为新年。

在今世,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此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从前,元旦向来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 “初”“始”的意思,旦指 “日子 ”,元旦合称即是 “初始的日子 ”,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磋商会议第一届全领会议定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纳公元纪年法 ”,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

了差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基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 ”恰

在农历新年的前后,所以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 “春节 ”,阳历一

月一日定为 “元旦 ”,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喜节日。 庆祝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域的广泛风俗。

因为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地点不一样,各国的时间也不一样,所以, “元旦”的日期也有不一样。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限的西侧,它是

世界上最初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初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

4 / 54 / 5

元旦是什么意思

日界限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阳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 12 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篇三:中国元旦的风俗】

中国元旦的风俗

5 / 5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