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哗拓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适应企业电子信息工程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二、具体要求 (一)思想道德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专业知识方面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学制 :标准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6年。 毕业学分:170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高频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与编码、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随机信号分析、电子测量与传感技术、DSP技术、嵌入式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下: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七、第八学期,共12周;毕业设计在第七、八学期,共16周;从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每学期安排一周的专业见习或社会实践。

六、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课堂学时 实验学时 学分数 646 128 832 528 146 96 - 2376 8 - 180 - 60 - - - 36 8 58 33 12 6 17 170 21% 5% 34% 19% 7% 4% 10% 比例 26% 必修课 选修课 必修课 选修课 必修课 选修课 必修课 53% 11% 10% 100% 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