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1期 2010年1月 中国林业教育 75 Forestry Education in China 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许中旗李玉灵 071000)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摘 要:教学实习在森林生态学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实习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科研能 力方面的作用,从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实习报告的撰写3个方面对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进行了改革,提出“以科学 问题为主导”设计教学实习内容的思路,在实习过程中增加了文献调研和方法设计等环节,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 的形式撰写实习报告,从而使学生的科研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等得到了良好的训练,也使学生对森林生态学教 学实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高等教育;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科研能力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 一科学_1]。森林生态学的目的和任务主要在于了解发 生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各个组织层次上的生态过程、 、教学实习内容的设计 就过去的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来看,教学实习 现象和规律;然后利用数学、系统科学等工具对其加 以总结和提炼,形成理论;最后利用这些理论来指导 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和管理,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 利用。在高等林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森林生态学 一内容的设计主要是以方法为主导,即每个实习内容 都针对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或调查方法,希 望通过每个实习内容让学生掌握一种或几种方法。 例如,以“森林群落调查”为内容的实习主要针对森 林群落的各种调查方法——样地法、无样地调查法 等。这种教学实习内容的设计优点是目标明确,掌 握方法以后实习目的就达到了。但是,其缺点也非 常明显,即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科 学问题的能力,不能达到锻炼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 科学研究能力的目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认 为在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时,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 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掌握了所要求的研究方 法或调查方法就可以了。多数学生并不会进一步思 考与调查方法有关的问题,例如这些调查方法能够 直是林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等专业课的基础。森林培育学、森林经 理学等专业课中的各种森林营造和经营技术都以森 林生态学为基础。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学科,所以实践教学在森林生态学的教学中占有非 常重要的地位,而教学实习又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E ]。 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的目的主要包括3个方 面:第一,增加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感性认识,加 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第二,锻炼学生的动 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解决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哪些方面的问题、不同 调查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它们能够提供哪些有 用的信息、不同的方法对调查结果可能会产生什么 样的影响、调查结果是否能够反映人们对不同群落 的直观的感性认识等。 针对这些需要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改变 过去“以方法为主导”设计实习内容的思路,提出“以 科学问题为主导”设计实习内容的思路,即每个实习 如森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森林更新的调查和研 究方法等;第三,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 科研能力。针对前2个目的的实习,要求学生更多 的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组织和安排来完成整个实习 过程,学生缺乏主动的参与、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 观能动性。而针对第3个目的的实习,需要学生积 极参与、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从而 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为了突出教学实习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科学思 维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的作用,笔者从教学实习内 容的设计、实习过程的完善和实习报告的撰写3个 内容都针对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并要求学生围绕 这些具体的科学问题开展实习。这样,完成一个实 习内容的过程就是学生接受一次科学训练的过程。 笔者根据河北农业大学实习基地的基本概况,提出 了如下问题作为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的内容:不同 取样面积对清西陵地区油松林和侧柏林物种多样性 方面,对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许中旗等: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调查结果的影响、清西陵地区油松林与人工侧柏林 “以科学问题为主导”的实习内容设计思路,笔者对 群落结构的比较、坡向对人工侧柏林天然更新状况 的影响。 二、教学实习过程的完善 实习报告的撰写方式进行了改革。其核心就是要求 学生完全按照科技论文的要求和格式撰写实习报 告,即每篇实习报告都是一篇小的论文,要求学生的 实习报告包括题目、摘要、前言、实验地概况、方法、 结果、讨论和结论几个部分;并针对每部分提出相应 的具体要求。 (1)题目:概括教学实习所针对的一个科学 以前的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主要是在1周的野 外实习中完成。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完成野外的各 项调查内容及实习报告的撰写工作。在如此短的时 问内,学生只能是走马观花,并不能受到很好的科学 训练。同时,受教学实习经费的限制,实习时间又很 难延长。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对整个森林生态学教 学实习过程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实习过程包括了 3个阶段。 (一)实习准备阶段 森林生态学的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暑假后的9 月份进行。实习准备阶段是指暑假前的6月份到9 月份这段时间。6月份,教师将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告诉学生,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实习的相关内 容进行资料调研;要求学生通过调研了解已有的研 究情况,包括是否已有类似的研究、采用过何种方 法、取得的主要结论是什么、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是 什么、已有研究对学生有何启发等;要求学生根据文 献调研的结果、针对安排的实习内容提出自己的研 究方法。上述工作在暑假前完成,然后教师根据可 行性对学生的方案进行修改,确定最后的方案,并根 据方案准备实习用具。 (二)野外实习阶段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修改后的实习方案在野外开 展实习。学生分小组进行实习,每个实习小组5~6 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野外的调查工作,实 习教师在现场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 生解决实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撰写实习报告阶段 在野外实习完成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采用适 当的统计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校 内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 三、实习报告的改革 在对实习内容和实习过程进行改革的同时,笔 者对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也进行了改革。过去的实 习报告往往包括实习题目、实习目的、实习步骤、结 果、说明等几个部分。这种格式决定了实习报告的 内容只是对实习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而缺乏对实 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为此,结合 问题。 (2)摘要:概括教学实习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 的方法、取得的结果和结论。 (3)前言:提出教学实习要研究的问题,介绍和 评价相关的已有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 次实习所进行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 (4)实验地概况:对实习地区的生态状况、所针 对的群落类型进行简要的介绍。 (5)方法:对本次实习所采用的方法进行详尽的 介绍,包括调查方法以及数据计算和处理的方法。 (6)结果:把实习的结果以表和图的形式表示出 来,并加以说明。 (7)讨论:在讨论中重点论述以下内容:第一,说 明本次实习所进行的研究是否解决和回答了前言所 提出的科学问题。例如,针对“不同取样面积对清西 陵地区油松林和侧柏林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的影 响”这一科学问题,学生是否发现取样面积对群落物 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等数量指标有明显 的影响;对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来说,多大的取样 面积可以满足群落调查的要求。第二,将自己的研 究结果与其他的类似的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例 如,每个学生的研究结果与其他人的研究结果是否 相同;如果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方法不同造 成的,还是群落本身的不同特征造成的。第三,说明 本次实习的研究结果和结论的意义。例如,说明本 次实习所得出的结论对以后采用同样方法调查物种 多样性具有怎样的参考意义。第四,说明本研究在 方法上和地域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同时说明本研 究的结果进行外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8)结论:基于学生自己的研究结果和与其他研 究的对比及其分析,提出本次实习的研究结论。 四、教学实习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新的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模式提出来以后,已 经有2批学生进行了实践。从完成的情况看,新的 实习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许中旗等: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77 方面。 第一,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科研能力的训练。“以 科学问题为主导”的实习内容的安排,使学生在一定 程度上了解了什么是科学问题、什么是科学研究,以 及如何提出和解决一个科学问题。这对以往的学生 来说恰恰是比较欠缺的。以往有些学生甚至到了硕 士阶段还以为在野外调查一些数据、分析一下、然后 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说明就是进行科学研究了。同 样,一些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往往罗列大 量计划进行测定的指标,但又不能说清楚测定这些 指标究竟想说明或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出现这 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就在于本科阶段学生所受的科学 训练不够。 第二,要求学生以科技论文的形式撰写实习报 告提高了其科学思维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实 习报告之所以强调要以科技论文的格式撰写,主要 原因在于这种严格的格式最能体现科学研究的逻辑 性。因此,掌握了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实际上就掌 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方法。目前多数大学 生在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方面都比较欠缺,这显然是 训练不够造成的【4]。然而有些人认为,科技论文写 作能力可以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加以培养。事 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此,这种能力需要在 平时就注意加以培养,而撰写教学实习报告应该是 非常好的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机会。 第三,教学实习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 习过程的改革使学生在实习前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 集、方法设计等准备工作并在野外实习完成后花一 定的时间完成实习报告。由于实习之前准备充分, 而且教师对实习报告的完成质量要求较高,所以学 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使教学实习的作用得到了 充分的发挥。这一点在目前学校实习经费相对紧张 的前提下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学生对教学实习的热情提高了,主观能动 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除了实习内容由教师确定 以外,实习方法的确定、实习的安排、小组人员的调 配等都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 极性。另外,由于实习主要由学生自己主导完成,所 以受教师习惯性思维的影响较小。这有利于拓宽学 生考虑问题的思路。例如,有的学生在分析侧柏林 的更新状况时,提出“每年学生的实习是影响侧柏林 更新状况的重要因素”的观点;有的学生在已有调查 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问题“普遍采用的1 m×1 In 样方对草本多样性的调查结果究竟会产生多大的 影响”。 五、教学实习改革实践中面临的困难 笔者对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的改革虽然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 题。首先,受实习时间和经费所限,学生对提出的各 个科学问题不能做深入的研究,因此这种“以科学问 题为主导”的教学实习更像是一次科学研究的“演 习”,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有一定的距离。 其次,由于实习方法都是由学生提出的,所以实 习方法有很大差异,这使实习工具的准备存在一定 的困难。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学生提出的 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又导致了不能完全按照学 生自己提出的方案进行实习。 参考文献 Eli蒋有绪.森林生态学及其长期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管理, 2003(2):22—24. [21李俊清.森林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1施拥军,黄坚钦,徐华潮.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 林业教育,2008,26(4):63—66. [43周蕴薇.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 2006,24(6):42—43. (责任编辑柳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