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四时的魅力
1 春
01 积累运用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涨水(zhǎng) 酝酿(niàng) 窠巢(kē) 嘹亮(liáo) 抖擞(sǒu) 黄晕(yù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句中比喻姿态优美。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解析:应将引号里的逗号移到引号外。) 4.请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拟人)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5.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
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视觉角度 )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听觉角度 ) ②踏花归来马蹄香( 嗅觉角度 )
(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 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 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3)【广告护春】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失去了昔日的 美丽。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示例: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 4~6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Earlybird
6.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春花图;第②段:春风图;第③段:春雨图。 7.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运用拟人,将蜜蜂人格化,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 态。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拟人、引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
8.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 杏儿、梨儿”。
9.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烘托了春雨中安静祥和的气氛。 03 拓展阅读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 里就像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 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了人间天堂。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30℃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 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 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儿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 形的百合花,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 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初升的太 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 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了这里。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 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为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 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 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 ④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 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每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 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 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⑤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上。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 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 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 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 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 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⑥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 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 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 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Earlybird
⑦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 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知识窗》2017年 01期)
10.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霜花的变化来写春天来临的过程。请你把第②段中太阳升起后 霜花颜色的变化写在下面。
嫣红→橘黄→鹅黄→雪白
11.下面语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比喻,把“粉红的、雪白的梅花”比喻为“一颗颗爆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杭州地区 立春时节梅花盛开的早春景象。
12.选文开头写杭州西湖的梅花有什么作用?
对比,用杭州西湖的春天来得迅猛而热烈与北国立春时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写 北国的春天来的艰难作铺垫。
13.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标题的理由。
运用比喻,把春到来的过程比作化雪的漫长过程,突出过程漫长、曲折、艰难,也突出 其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争的精神品质。
04 写作创新
14.朱自清在《春》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文章语言无比精彩,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 请仿照文中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还眨呀眨的。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 一层薄烟。 【写法分析】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 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比 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常见的比喻一般有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的比喻词一般有: 像(参见“课文片段在线”的例句)、仿佛、像……似的、像……一般、好比。暗喻的比喻词 一般为:是、变成、成了、变为。例句: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借喻是本体和比喻 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例句: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 “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使用比喻修辞时,要注意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特征,使用 的喻体要通俗易懂,切忌采用生僻的喻体。 【例文】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三角梅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 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 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品析字词的方法
值得品析的字词主要有:①富有动感的动词;②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③反复强调的数 词;④特殊搭配的词语;⑤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
【典型例题】请品析“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逼”字是一个富有动感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雨中春草的色彩之浓,表 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技法点睛】品析字词一般可以联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从字词的感情色彩方 面进行品析。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7。
Earlybir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