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 )为基础,促进学
生( )的行成和( )的综合课程。
2、本课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内容包括( )、( )、( )。
3、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 )、( )、( )奠定基础。
4、引导儿童( )、( )、( )是课程的核心。
5、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 )( )。
6、课程内容的建构方式为( )。活动方式主要是( ),特别强调( )。7、评价的重心要做到( )与( )并重。评价的主体要( )。评价还要重视( )。
8、( )是品德与生活课程设计的着眼点与核心理念,品德与生活课程的( )根本上源于其生活性。
9、品德与生活课程以( )为基础,以( )和( )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10、( )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教师在教学活动案例的编写和活动指导方面应具有( )。
A 灵活性 B 稳定性 C 计划性 D 活动性 2、下列那些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
A 健康安全地生活 B 愉快积极地生活 C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D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3、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这属于( )。
A 教师观察记录 B 访谈 C 成长资料袋分析法 D 个案分析法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
A 活动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型综合课程 D 生活课程
5、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 ) A 核心 B 基础 C 前提 D 目标 6、《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 )。
A 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 B 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 C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D 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 7、《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主线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三条主线是:( ) A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学校 B 儿童与国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健康 C 儿童与健康、儿童与快乐、儿童与自然 D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8.《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
A 生活质量提高 B 生活能力提升 C 生活品质提升 D 生活条件改善
9、小实验、小制作等类型的活动可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作为课后的( )活动进行。
A实践或专题 B科学与探究 C兴趣和爱好 D体验和感受 10、以下四条,哪一条属于情感与态度目标。( )
A、保护环境 B、自信、诚实、求上进 C、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 D、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 ) A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B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C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旨是( )
A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 B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C为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的公民奠定基础。 D、为使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3、品德与生活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哪些?( )
A、讨论法、 B、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C、教学游戏、 D、讲故事 4、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 )
A 教师的评价 B 学生的自我评价 C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D 家长的评价 5、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综合性具体体现在:( )
A 是课程设计思路上的综合 B 是课程内容上的综合 C 是教学方式方法上的综合 D 是教学目标的综合 6、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 )
A 课程目标的开放 B 教学内容的开放 C 教学时空的拓展 D 课程评价的开放
7、《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主线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四个方面是:( )
A 健康、安全地生活 B 愉快、积极地生活 C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D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8、活动指导要注意:( )
A 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 B 重视活动的过程 C 提高活动的质量 D 要注意活动的方式 9、本课程评价倡导( )的儿童评价观。
A多元 B开放 C整体 D综合 10、评价方法主要有:( )
A观察、访谈 B问卷 C成长资料袋评价 D作品分析。 11、教材编写原则( )。
A 思想性原则 B 科学性原则 C 现实性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E 活动性原则 12、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是( )。
A 充分利用教科书 B 充分利用来自儿童的资源 C 充分挖掘校内资源 D 因地制宜地利用校外资源 E、挖掘图书资源、媒体、网络资源 13、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
A 交流展示法 B 课堂竞赛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课堂观察法 14、过程性评价的优势是:( )
A及时性 B 灵活性 C 公平性 D 针对性 15、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 )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A 目标 B 内容 C 资源 D 条件 16、评价多样化包括( )。
A 过程化 B 主体多样化 C 角度多样化 D 尺度多样化 17、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条轴线是:( )
A 儿童与他人 B 儿童与自然 C 儿童与社会 D 儿童与自我 18、在本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是( )
A 指导者 B 合作者 C 知识传授者 D 支持者 19、下列对教科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B 教师的教本 C 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 D 完全抛开不用 20、本课程可利用的资源有( )。
A 少先队的活动 B 社区中的各种设施 C 山川、河流及自然现象 D 互联网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要注意与幼儿园课程衔接。 ( ) 2、用成长资料袋和活动记录册等方式收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这是评价儿童成长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 ) 3、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 )4、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 ) 5、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 ) 6、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任务。 ( )7、教师应有足够的开放性,材料的选择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又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 )8、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 )9、课程标准规定,只能通过纸笔测验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 ( )10、本课程五、六年级侧重的内容是祖国和世界。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2.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