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10月第7卷第2O期Chin J Mod Dmg Apol。Oct 2013.v01.7.N0.20 ・121・ 3阿昔洛韦的不良反应 有效地抗病毒感染和复制。 3.1滴眼及外用可用局部轻微疼痛。 3.2静脉滴注时,不宜漏出血管,否则可致局部炎症或 溃疡。 4.6 阿昔洛韦与酮康唑联用抗病毒呈协同作用。 4.7阿昔洛韦与二性霉素B联用可增强抗病毒作用及毒性 反应,不宜联用。 3.3静脉滴注偶有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升高,大量饮水、减 少剂量或停药能很快恢复,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3.4口服后恶心、呕吐、腹泻,偶有发热、头痛、低血压、皮 疹等。 3.5静脉注射后部分患者可发生静脉炎。 4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4.8阿昔洛韦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环孢菌素A联用,可加 重肾脏损害,不宜联用。 阿昔洛韦静脉用药剂量过大(>5 mg/kg),可发生肾功 能减退、精神障碍或超敏反应。所以,静脉给药不宜过快,只 能缓慢滴注(持续1~2 h),不可快速静脉推注,不可用于肌 注和皮下注射。用量不可过大,否则可在肾内形成结晶沉 淀,发生一过性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者用药应减量,并 4.1阿昔洛韦与干扰素联用对HSV.I可产生最大协同作 用,使阿昔洛韦的最大有效浓度值降低约8倍。两药联用治 充分饮水(每克药饮水大于400 m1)。 疗水痘、带状疱疹和其他病毒性感染呈现协同作用,可提高 阿昔洛韦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但也要做到针对疾病恰 疗效并降低毒性。 到好处。 4.2阿昔洛韦与阿糖腺苷、三氟胸苷、膦甲酸钠、氯甲阿糖 胞苷、氟碘阿糖胞苷联用呈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4.3阿昔洛韦与免疫增强剂(聚细胞、左旋咪唑)联用治疗 [1]刘颖新.阿昔洛韦的临床应用.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 病毒性角膜炎呈协同作用。 (18):43. 4.4阿昔洛韦与皮质激素联用对急性网膜坏死综合征及带 [2]杨世杰.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8. 状疱疹治疗呈协同作用。 [3] 唐金萍,席兴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治疗的思考.医学与哲学 4.5 阿昔洛韦与苏拉明(Suramin、反转录酶抑制剂)联用可 (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9):44-46. 本院2008~201 1年抗凝血药应用分析 钟传书 【摘要】 目的分析本院抗凝血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对本院2008~2011年抗凝血药的 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凝血药在本院的销售金额呈逐年平稳上升 趋势,销售金额增幅较快的主要有奥扎格雷、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结论本院的抗凝血药应用与国 内、外总体用药情况基本相符,符合当前的抗凝血药应用原则。 【关键词】抗凝血药;用量;金额;用药频度;分析 抗凝血药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使血液不 物平均日剂量。本文各药的DDD以《新编药物学》(第17 能凝固的药物。临床常用的抗凝血药分为凝血酶抑制剂、促 版)规定为准,若未收载,则以药品说明书规定为准。以药品 纤维蛋白溶解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等…。在临床应用比较 总销售量除以相应的DDD值,即可求得该药的用药频度 广泛,如体外用于采血,体外循环,肾透析等,体内用于预 (DDDs)。DDDs大,则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 防溶栓后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的再栓塞,治疗 的选择倾向性大。再以药品总销售金额除以DDDs,又可得 静脉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J。作者对西昌医院 到日均费用(DDC),即药品限定日费用(DDC)=某药的零售 在2008年一2011年期间应用抗凝血药的情况进行统计并作 金额/该药DDDs。药物总体的DDC代表着药物的总体价格 变动分析,以初步了解当前抗凝血药的应用趋势,为一线临 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种药物平均的日费用,其数值越大,表 床今后用药提供参考。 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统计分析的资料来源于本院药库在2008年~201 1年抗 在本院临床使用的抗凝血药共有15个品种,分别为凝 凝血药的出库记录。应用金额排序法,统计本院2008年一 血酶抑制剂(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血小板聚集抑 2011年抗凝血药的销售金额,并进行类别汇总、对单个药物 制剂(包括替罗非班、奥扎格雷、贝前列素、西洛他唑、氯吡格 进行金额排序,得到各类药的金额分配比重和单个药品金额 雷、噻氯匹定、双嘧达莫、肠溶阿司匹林)、促纤维蛋白溶解剂 排序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 (包括阿替普酶、尿激酶、降纤酶、巴曲酶)。作者将其临床应 年版)…和《新编药物学》(第l7版) 分析抗凝血药使用情 用情况统计后列表分析:表1为各年度各类抗凝血药销售金 况。限定日剂量(DDD)是指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 额及排序情况统计;表2为各年度各种抗凝血药销售金额及 排序统计;表3为各年度各药的DDDs、DDC及排序情况 作者单位:615012西昌医院药剂科 统计。 ・122・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1O月第7卷第2O期Chin JMod DrugAppl,Oct 2013,V01.7,No.20 表1各年度各类抗凝血药销售金额(万元)及排序情况统计 药物划 金额 2008年~2011年 排序 比例% 由表1可见,本院抗凝血药销售金额最多的是2011年, 比2008、2009、2010年分别增长104.38%、61.51%、27.67%, 而且以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增长最多,凝血酶抑制剂次之。促 的选择倾向性 J。而DDC则是药物价格的体现。由表3可 见,在2008年~2011年这几年中低分子肝素、奥扎格雷、氯 吡格雷、西洛他唑、阿替普酶、降纤酶的DDDs呈上升趋势, 肝素、尿激酶、巴曲酶、华法林的DDDs有不同程度的上下起 纤维蛋白溶解剂增长幅度不大,甚至轻微幅度下降。 由表2可以看出,在本院抗凝血药销售金额增长幅度较 大的是奥扎格雷、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其销售金额合计占 全部抗凝血药销售金额的72.16%,表明这3种药在临床的 伏,其余品种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尿激酶的DDC下降趋势 明显,华法林、西洛他唑、噻氯匹定、巴曲酶的DDC也都有所 下降,其余品种则DDC上下波动或保持不变,由此基本可反 映出各药的价格水平变化。 3讨论 应用频率最高。而销售金额降幅较大的则有噻氯匹定、双嘧 达莫、贝前列素。其它品种包括西洛他唑、肝素、尿激酶、降 纤酶,其销售金额虽然略有上升,但所占比例不大,表明用量 趋于稳定。 从表2、表3可见,肝素作为最早开发的抗凝血药,具有 疗效好、起效快、价格低廉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预防和 治疗静脉血栓,显著降低了肺栓塞的死亡率和深部静脉血栓 的发病。而且,肝素是血液净化治疗必不可少的抗凝药物。 在开展血液净化治疗时,患者血液被引出体外,必须经抗凝 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规定的DDDs,是 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地理区域中的人群消费药品的数量, 通常是年消耗量。DDDs是药品管理和统计分析的重要参考 数据,其大小即是药品应用频率的高低从而反应临床对该药 才能顺利通过透析器和导管 ]。本院于2008年开展终末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1O月第7卷第20期Chin J M0d Drug Apo1.Oct 2013.Vo1.7.No.20 ・123・ 肾脏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这使得临床肝素用量大幅度上 血危险,因此临床应用逐渐减少。阿替普酶是第2代溶栓 升。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进一步酶解或化学降解解聚 酶,性能跟天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相同,即能激 制备而成。与肝素相比较,低分子肝素具有明显的药理学优 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使其转化成血纤维蛋白酶, 势及临床优势,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血液净化中更为安 继而溶解血纤维蛋白,使血栓得以溶解。同时,它在血栓中 全、更为有效的抗凝药 。低分子肝素的生物利用度高,半 促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的作用,比激活循环血液中纤溶酶 衰期长,而且抗凝效果可以预测。在安全性方面,低分子肝 原的作用大得多 。因此,阿替普酶能在溶解血栓的同时, 素与血浆蛋白和内皮细胞的非特异性结合力较低,并且对凝 减少出血并发症,这是其比链激酶好的优点之一。阿替普酶 血酶及其他的凝血因子影响不大,从而降低了严重出血、肝 是现今公认的最有效的溶栓药,对纤维蛋白特异性高,因而 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和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加之低分子 全身纤溶反应低。但是因为其价格昂贵,使得在临床的应用 肝素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减少,因而对最初止血的影响也同 受到一定限制,但近年来应用量逐年增加,本院的应用数据 时减少…。在临床上,低分子肝素有逐步取代普通肝素的 也反应了此点。 趋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慢性病发患 在抗凝血药中,早期研制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噻氯匹 者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目前已经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超过了 定,由于其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症状、胆汁淤滞性黄 2.6亿人 。慢性病是一组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相关的 疸、过敏反应等,特别是会引起严重的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 病因复杂、病程长、危害严重、医疗费用高、多脏器损伤的疾 碍性贫血,限制了其使用,现在基本上被氯吡格雷所取代。 病。在国内的慢性病,主要指常见的四类疾病:心脑血管疾 氯吡格雷口服吸收迅速,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短(约1 h 病、糖尿病、癌症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其中,心脑血管疾 后),血浆浓度低,一般在用药2 h后低于定量限(0.00025 病发病率最高。而与之相关的血栓栓塞性疾病业已成为现 mg/L)。并且对血象的抑制作用小,适用于粒细胞缺乏症患 代社会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因此抗凝血药的应用更显得 者,相对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在临上床应用日益广泛。 举足轻重。加之,由于高血压肾病或糖尿病肾病所导致的终 奥扎格雷为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能抑制血栓素A 合 末期肾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升,在其进行血液净化肾脏替代治 成酶生成,因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 J。能 疗时,必须使用抗凝血药,使抗凝血药的临床用量相应增加。 抑制脑血栓形成和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栓急性期的运动障 总之,在临床上应有效用药的同时,必须提倡合理用药, 碍,改善脑缺血急性期的循环障碍。奥扎格雷临床用于蛛网 以减轻患者的负担。 膜下腔出血手术后血管痉挛及其并发脑缺血症状的改善,近 年来在本院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参考文献 尿激酶、巴曲酶、降纤酶、阿替普酶等为直接凝血酶抑制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第1版.北京:中 剂,即对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和(或)灭活作用不依赖于抗凝血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酶Ⅲ、肝素辅因子Ⅱ、蛋白C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这比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l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肝素更具潜在优势,它们能抑制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 版社,2011:533. 从而产生可控制的抗凝反应”j。其中,尿激酶、巴曲酶无抗 [3]王质刚.血液净化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 原性,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在我国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溶栓剂。 (2):14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降纤酶虽然费用较低,但是由于容易引起全身纤溶而增加出 分析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 疗效 叶可梅芳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对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为提高十二 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效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 1年5月~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临床治 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O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 基础上采取对照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雷尼替丁,观察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 床治疗效果,并做好有关数据的记录分析工作。结果采取对照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7.5%, 显著优于对照组7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与安 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探究分析 十二指肠溃疡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 , 。而且随着 人们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的改变,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逐 年递增 。有关资料显示,患者胃酸过高是导致溃疡不断扩 作者单位:430068湖北工业大学医院(叶可);武汉市中华路社 大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治疗则主要以抑酸、修复损伤黏膜 区卫生服务中心(梅芳) 为主。而本组探究则选取自2011年5月~2013年4月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