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游补》中的佛教思想体现

来源:哗拓教育
安徽文学

文ANHUIWENXUE化纵横

《西游补》中的佛教思想体现

郑苏皖

扬州大学文学院

摘要:《西游补》是明末静啸斋主人所作的《西游记》续本,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小说。本文试从作者生

平思想、主题、结构、情节、人物、意象等多方面论证《西游补》中的佛教思想体现。关键词院《西游补》佛教思想静啸斋主人《西游补》是明末静啸斋主人所作的《西游记》续

因其内容之玄幻、思本,全文共十六回,不到五万字,

钱培想之深刻、创作手法之高超被清末学者张文虎、

名大力推崇,更得到鲁迅等现当代学者的高度评价。

《西游补》中蕴涵着丰富的佛教哲学思想,本文试

情节、人物、意象等多方从作者生平思想、主题、结构、

面论证该作中的佛教思想体现。

一、作者生平对于《西游补》的作者,学界一直颇有争议。关于署名作者静啸斋主人的身份,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

(1620—1686)认为是董说,一种认为是其父亲董斯张

(1587—1628)。本文不探究静啸斋主人的真实身份,力从董说与董斯张两位可能作者的生平与思想出发,论证《西游补》中的佛教思想底蕴。

董说(一)董说,字若雨,浙江乌程人。自幼年起熟读《圆觉经》,深受佛家思想熏陶。因明朝覆亡之变,董说深感

自号月涵冶淤,家国之痛,遂遁入空门,成为野独皈净域,

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二)董斯张

号遐周,自称野瘦居士冶,董斯张,字然明,浙江湖

州人。他精于释道之学,其《绝命词》之三中自称野亦儒

《挽董遐周先生亦道亦枯禅冶;他的朋友韩曾驹曾在

静对病维摩冶;诗》中描述他的生活为野翻经观自在,董

《瘦居士自传》中自述野晚皈斯张晚年笃信佛教,曾在于

命禅那,参云栖大师冶,除了云栖(1535—1615),董斯

(1571—1647)(1546—1623)张还就教过憨山、雪峤,

湛然(1561—1626)诸高僧,具有较高的佛学造诣。

不论《西游补》的作者是董说或董斯张,二者无疑

《西游补》中丰富的佛教都拥有深厚的佛学造诣,因而

哲学内涵可以从作者生平与思想这一方面得以初步解释。

二、主题

答问》中点明了该书主静啸斋主人在《〈西游补〉

题:必先空破情根。必野悟通大道,冶并指出野空破情根,

然后走出先走入情内。走入情内,见得世界情根之虚;安徽2018年8期总第421期

文学

情外,认得道根之实。冶

佛教禅宗的基本思想是野空观冶,即野性空论冶,认

不论物质现为野世界诸色本空冶,世界的本质是虚空,

象还是精神现象皆是和合而成,万物皆是心的投射。

需在认识到世间虚空本质后野悟通大道冶便是野悟空冶,

因而佛教禅宗强放下人的七情六欲,才可明心见性。

调自我本心的作用,主张从自身无善无恶的本心出发,克服心魔,从而脱离无明之苦。正如钱培名在《读〈西游补〉杂记》中道:喜怒哀乐,人我离合,种野世出世间,种幻境,皆由心造。冶亦是对该书主题的揭示。

三、结构

因《西游补》主要描述了行者因打死一群春男女,

惧惩罚而心生妄念,后被鲭鱼精所迷,堕入鲭鱼精所

现在世造的野青青世界冶的梦境,并穿梭于古人世界、

忽入界和未来世界。这期间行者忽变美人亲近项羽,

地狱严惩秦桧,更经历了踏空使者凿天、唐僧成亲娶妾等多重古怪之境。最后被虚空主人唤醒,行者才离

重回取经正道。开梦境,打死鲭鱼精,

《西游补》的故事扑朔迷离,叙事手法更是变化多

—出端,但小说的整个结构就是行者野入梦———历梦——

众生从无始以梦冶,呈现一个环形结构。以佛教而论,

来,因为对世间无常的真相无所了知、或因为对生命实相的无明,从而导致不断的生死和烦恼的无法断尽,

循环相续,即野六道轮辗转于三界五趣之中,流转不停、

而最后经虚空回冶,就如行者在六重梦境中不断轮转,

主人点化,才大梦初醒,跳出无明之苦,获得野涅槃冶。

(2017)徐银萍认为,《西游补》除了文本故事的表

层结构呈现环形的叙事模式外,其深层叙事结构更体现了野有、无冶之间的二元对立,与主题野万境皆空冶呼应。行者堕入梦境前,以及被虚空主人唤醒跳出青青世界后,属于心智清醒的野无冶的状态,而期间经历的

大千世界中的儿女之情、功名富贵、野三界冶、野六梦冶,

皆属于野心蒙尘埃冶的野有冶的状态。忠逆奸贤,四、情节

小说中的诸多情节体现了佛家思想。开篇写行者

行与唐僧师徒二人于牡丹花树下辩野花红心红冶之理,

122者认为是花红,长老却道:徒弟心红。野牡丹不红,冶这

《六祖坛经》中野不是风动,个牡丹花偈,与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冶的公案相吻合。(二)颜色

据赵红娟小说的结尾,师徒二人又辩野心长时长冶,行者在《西游补》中颜色字的出现频率极高,

青青世界中待了六日,于现实世界中的唐僧却只是一(2013)统计,不到五万字的小说正文中野青冶字出现了

时短是魔。个时辰。行者最后答:接下来是野白冶字59次,野心短是佛,冶这种时206次,野红冶字出现了83次,

间的短与长的扭变,亦与佛教中野剎那冶与野劫冶的时间等等。这些野金冶字59次,野玄冶字49次,野紫冶字32次,

更含有丰富的文化象概念相对应。颜色并不只是单纯的自然色相,

情节中有许多异代历史人物的同时出现,比如战征与暗示意味。国时的西施、秦末的虞美人和西晋时的绿珠共桌宴饮,赵红娟(2013)认为野青冶与野红冶象征着旺盛的生

可与佛教中轮回的时空观也体现了这种时空之错乱,命力与强烈的情感欲望。比如小说第一回写师徒四人

相应。离开火焰山,见到一树牡丹,该段中连用15个野红冶

小说中万镜楼一回展现了大千世界中的儿女情字,象征着行者被压抑的情欲,为后面的入魔作了铺

后随着行者跳入鲭鱼尸首野口中放爱、科举功名、忠臣奸邪等世间纷纭,垫。小说结尾写行者打死鲭鱼精时,

亦体现了佛家野万境皆空冶的中的下一个世界便幻化成空,出红光冶,与小说开头的野红冶字呼应。而《西游补》

思想。更是谐音野情冶字,除了青青世界,野青冶字,野绿冶娘、

而野杀青大将军冶野青竹帚冶五、人物野翠冶绳娘皆是情欲的化身。

沙僧等形象也曾出现,野青锋剑冶野悟青冶,悟通大道。《西游补》中,唐僧、八戒、则意味着斩灭情欲、

但该作十六回的主要人物就是孙行者一人。小说看似静啸斋主人在《〈西游补〉答问》中写道:大圣出情写行者三界中穿梭游历的魔幻故事,实则写行者的野由魔时,五色旗之乱,何也?曰:《清净经》云:野乱穷返本,情入妄、妄极归空冶的心路历程。情极见性。小说中这些冲击力极强的色彩冶由此可知,

小说结尾,虚空主人一喝:悟幻不描写,皆是在阐释小说主旨。野悟空不悟空,

杂记》中道:传悟幻。《读〈西游补〉在佛教密教中,颜色亦具有强烈的宗教意义。冶钱培名在野盖能悟幻,

始能悟空。然但能悟幻而未悟空,则其悟仍幻。说得道高僧在圆寂时会出现野虹化冶的现象,其肉身会冶揭示了野悟空冶才是小说的主旨,唯有勘破情魔,才可悟通化作一道彩虹而去,灿烂色彩犹如光谱,象征着涅槃

因为野悟空冶二字既是小因而行者大道,否则只能被幻境所迷。甘露门打开之前修行者所经历的不同次第。

与佛教禅宗的野空说主要人物,也是小说内涵的核心,从五色旗之战后被虚空主人唤醒、驱散情魔这一情

观冶思想相应,强调唯有识认到万物之虚空,才能克服节,亦有着浓厚的佛教色彩。

梦心魔,摆脱妄念。(三)

六、意象静啸斋主人选择行者野入梦—历梦—出梦冶的过(一)镜子程来阐释小说野万境皆空冶的主旨,体现了野梦冶这个意镜子在《西游补》中是一个具有结构意义的重要象的重要性。佛教对野梦冶亦颇为重视,认为梦是窥视意象。据赵红娟(2013)统计,不到五万字的《西游补》自己阿赖耶识(灵魂)的窗口,借助梦可判断净化自中野镜冶字共出现了62次,并且16个回目的标题中心、自主其心的程度以及修行的阶位,并认为佛陀无

可见行者野出梦冶便是野觉梦,睡眠时与觉醒时无异,野镜冶字出现了4次。

在《西游补》中,万镜楼表现的是世间种种人心为醒冶。情欲所蒙蔽的结果。如钱培名在《读〈西游补〉杂记》中梦,也是佛学描述万有实相的常用比喻。《金刚经》

入其中者,流幻、泡、影。云:道:心有万心,斯镜有万镜。《圆觉经》偈云:如梦、野心即镜也。野一切有为法,冶

犹如昨梦冶。云:浪生死而不自知,方且自以为真境。《华严经·入法界品》冶野知一野生死涅槃,

李前程(2011)认为,万镜楼该意象是受到了《华切佛与我心,悉皆如梦。更是与冶小说中野梦冶的意象,严经》的影响。实叉难陀所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西游补》野万境皆空冶的主题相应。四十八中有野玻璃镜冶:如有玻璃镜,名为能(四)三界野诸天子,照,清净鉴彻……一切山川、一切众生,乃至地狱、畜《西游补》小说中的梦中世界可分为新唐世界、青生、饿鬼,所有影像皆于中现。《西游补》中万镜可青世界,青青世界中包含了万镜楼世界,万镜楼世界冶盂与

小说的回末评语总结道:映现世间百态相呼应。中又有古人世界和未来世界。

王厚怀(2010)认为,《西游补》中的镜子即佛教意是第一层;入青青世界,是第二层;入野行者入新唐,

揭示义上的野心镜冶,镜,是第三层。野镜冶的意象沟通了一系列真假,冶

同时野镜冶所映照之相却都是行者野心猿冶所了世间镜花水月般的虚空本质。而这一层深于一层的世界,

安徽文学

ANHUIWENXUE文

呈现虚幻性,与《金刚经》中野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纵

横电冶相应。

123

2018年8期总第421期

安徽文学

安徽文学

文ANHUIWENXUE化

并非实有。这也与佛教中野三界唯纵造出的幻象世界,

横心冶的观点相应,色界、佛教认为欲界、无色界的一切,

皆由心造,心为万物的本体。小说中三层连环的世界,可看作佛教中野三界唯心冶观念的形象化体现。

亦有学者认为,除了前文中所论述的六个方面,

铺张化的手法,是受佛经的《西游补》中常见的铺排、

影响,其中诸多排比句式与《华严经》有惊人的相似之

中蕴涵的佛教思想体现处。综上,是笔者对《西游补》

的论述。《西游补》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手法,更待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

注释

[8]曹彦.从极微论看佛教时空及涅槃观[J].佛学研究,2002,(1).2010(6).

时空大腾挪及其宗教意蕴[J].学术交流,[9]王厚怀《.西游补》妖魔的突破与主题的翻新[J].明清小说[10]王厚怀《.西游补》

研究,2010(2).2006(4).

关系新探[J].浙江学刊,与《西游记》[11]赵红娟《.西游补》与《红楼——试论《西游补》·镜子·颜色—[12]赵红娟.补天石

梦》的象征意象[J].浙江学刊,2013(3).(6).

体现的意识流[J].社会科学辑刊,1989[13]周寅宾《.西游补》初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14]谭行《.西游补》

学版),1985(1).2005(4).

创作心理试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5]杨志平《.西游补》寓义试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16]孙逊《.西游补》

学版),1986(3).论丛,1998(6).

中破情根与立道根剖析[J].北方[17]苏兴,苏铁戈《.西游补》《西游补》之结构[J].淮海工学院[18]谭笑.从时空架构角度谈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的哲理意蕴[J].枣庄——谈《西游补》[19]刘相雨.颠覆与重构—学院学报,2012(4).

——明清作家关于[20]马成生.野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冶—浪漫主义方法的论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5).

淤冯梦龙集笺注[M].天津古籍,2006:297.

(云栖)于莲池大师.竹窗随笔[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435.

册10:256.盂《大正藏》279,校注[M].北京:昆山出版社,2011.[1]李前程《.西游补》

[2]陈兵.佛教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的叙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3]徐银萍《.西游补》

[4]王美惠《.西游补》野梦境冶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

参考文献

思想与叙事艺术研究[D].山西大学,2006.[5]王通《.西游补》

《西游补》对《西游记》的继承与发展[D].河北大[6]赵俊卿.论

学,2006.

[7]刘艳芬.试论镜花水月在佛教中的象征意义[J].宗教学研究,2008(2).

(上接第121页)注释

淤SieheM.Baum.DieEntstehungderHegelchenDialektik.Bohn:BouvierVerlagHerbertGrundmann,S.43.

中的主人—奴隶的辩证法———科于仰海峰《.精神现象学》

的核心理念[J].现代哲学,2007,3.耶夫《黑格尔导读》

新和技术给一些部门带来的超快速变化足以使中国能够解决改革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创新带来的变化之快,以至于这种变化造成的问题还没来得及出现,新的变化又产生了.用物理学术语来表达就是,用创新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损耗.其二,由于不可能从顶端实现对动乱的控制,就需要一整套新的工具.要让眼光超越诸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尺度.这是处理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矛盾的唯一途径.其三,使用影响力把想要踩踏自己脚趾的霸权大国挪开,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安全理论.

盂庄振华.黑格尔辩证法探本[J].武汉大学学报,2015,9.

榆该共识包括十个方面:(1)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2)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降低边际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3)开展税制改革,税率,扩大税基;(4)实施利率市场化;(5)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6)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7)放松对外资的限制;(8)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9)放松政府的管制;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虞\"北京共识\"的三个原理:其一,把创新的价值重新定位,创

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迄今创·乔姆斯基在他(10)保护私人财产权.美国著名学者诺姆

参考文献

[1]陈忠实.白鹿原[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商务印书馆,2009.

——科中的主人—奴隶的辩证法—[3]仰海峰《.精神现象学》耶夫《黑格尔导读》的核心理念[J].现代哲学,2007,3.

[4]庄振华.黑格尔辩证法探本[J].武汉大学学报,2015,9.[5]邓晓芒.思辨的张力[M].商务印书馆,2008.

[6]SieheM.Baum.DieEntstehungderHegelchenDialektik.

Bohn:BouvierVerlagHerbertGrundmann,S.43.

安徽2018年8期总第421期

文学

1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