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京市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发展研究及发展策略探析

来源:哗拓教育
多螭 壤 蛳 懈舭m % 稀 南京市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发展研究及发展策略探析 张艳菲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6) 【摘要】 文章在分析南京市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发展概况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社会资源 配备有限的情况下,促进城乡结合部平稳、快速发展的策略,以进一步推动南京市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发展概况;发展策略;城市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TU984.11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 程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化 水平在1980年仅为19.4%,而2011年则首次超过50%,年 【文献标志码】A 50%,成为以上海为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北翼举足轻重的 服务型城市(图2)。 第・产业142.28 平均增长率约为0.96%。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城市 化率将超过70%(图1)。 / j / , j 厂 / 厂\,_——— ,一 图2 2010年南京市生产总值比例 ,。 2011年《南京市统计年鉴》 1.1城市化速度放慢,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龉 特 萋 至 薹量星塞璧 §§ 善 1975年,美国著名城市地理学家Ray.M.Northam通过 图1 建国后我国城市化率变化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1949~2013年) 分析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提出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倒“S”曲线理论:城市化率从30%到70%是城市发展中 城市迅速向外扩张的同时,城乡结合部作为潜在地理空 间,其发展受到主城区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反过来,城乡结合 部的发展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主城区城市化进程,两者是 期阶段,即快速增长阶段。当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就会 进人稳步发展阶段,增长速度放缓。2000年至2005年,南京 城市化率由64%迅速增长到76.3%,年平均增长率达 2.46%,可谓南京城市化进程中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阶段。 自2005年,南京城市化开始步入稳定发展时期,主要表现 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研究城市化进程中 城乡结合部发展特点,寻求有效解决城乡结合部瓶颈问题的 措施,既是城乡结合部自身发展的主观需求,也是城市逐步 走向成熟的客观反映。 为:城市化率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26%,城市各项基础设施 和社会保障有较大完善,居民安居问题得到部分解决。 1.2南京都市圈形成,中心城市地位凸显 1南京市城市化发展概况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又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指由 都市圈是城市化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城市群中出现的以 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 南京都市圈是2000年江苏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规划建设的三 大都市圈之一,以南京为核心,包括周边100 km左右的镇 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 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和产业结构 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在外部形态主要表现为城 市空间的优化、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生态环境的改 善等。 江、扬州、马鞍山、芜湖、滁州等城市。南京作为中心城市,依 托自身集聚与扩散机制,逐步将城市竞争力转化为都市圈共 同优势,利用发达的联系通道,辐射、带动都市圈范围内其他 城市及农村地域一体化发展,其中心城市地位也不断得以巩 固(图3)。 近年来,南京市依托沿江港口优势和政策支持,形成了 独特的发展战略和模式:建立以特大城市为主导,以卫星城 市为骨干,各类专业化特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 城镇体系,带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在此发展战略和模 式的引领下,南京市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其服务功能不断 强化。早在2010年,南京市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 [定稿日期]2014—04—28 [作者简介]张艳菲(1986一),女,硕士,助理规划师, 从事城乡统筹发展与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四JII建筑第34卷6期2014.12 3l 空白。城乡结合部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对外租房,而城乡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各级政府增加城乡结合部基础 结合部的建设缺乏规划依据,居民为把利益最大化,在土地 上私搭乱建,不惜占用公共绿地、道路等,既影响市容市貌, 加大整改难度,也给城市防灾减灾增加潜在危险。 2.2.3社会资源配备失衡 南京市城乡结合部社会资源配置以社区内居民户口为 标准,疏于考虑长期租住于此的流动人口,而流动人口的数 量大抵与常住居民相当,甚至多于常住居民。因此,在社区 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可尝试主城区对城乡结合部反哺和吸 引企业投资等方式弥补资金不足,督促各相关部门整改城乡 结合部在水、电、暖、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 提高城乡结合部社会服务能力,缩小与主城区差距,进而提 升南京市整体城市化水平。 4结束语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乡村的连接部位,不仅为城市提 供隔离缓冲空间,营造良好城市环境,而且为城市发展提供 内常住居民与流动人13共用各类社会资源,给原本已落后的 市政设施带来更大压力,造成供水、供气、供热、供电、环卫设 施、道路、绿化、公共交通、教育资源、卫生服务等短缺,严重 影响居民生活 71。 基础保障,乡村产品和劳力由此源源不断输入城市,确保城 市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另外,城乡结合部还为城市扩张提供 潜在空间,以此推动自身向城市转变。因此,城乡结合部的 有序发展是建设和谐城市的根本要求。本文从政策和规划 两个层面分析了南京市城乡结合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 其发展策略进行探索,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 参考。 参考文献 3南京市城乡结合部发展策略探析 南京主城区与其周边城乡结合部发展出现“二元化”现 象,一方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性共性问题,另一方面也 反映了南京在城乡建设过程中过于注重主城区发展,基础设 施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城乡结合部辐射和拓展不够。 在今后发展中,政府部门需努力突破现有体制束缚,寻求合 适解决途径,促进城乡结合部有序、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 南京城市化水平。 3.1健全管理体制,加强执行力度 [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 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么建国.透视中国问与答[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完善的体制是政府部门执行相关政策的有力后盾,体制 的完善要依靠政府部门主动作为。市政府可探索以市住建 委为核心,以规划为牵引的城乡结合部建设管理体制,建立 综合土地、规划、环保、房管等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在市 [3] 刘志军.论城市化定义的嬗变与分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2—25 [4]刘双芹,朱玮玮,王勇.南京城市化现状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 [J].南京社会科学,2004,(1):112—116 [5] 王波.吉林省农村城市化模式的选择[D].吉林农业大 学,2003 住建委框架内建立负责城乡结合部详细规划的相关制度,在 街道办事处一级建立包括土地、规划、建设、房管、环境五位 一体的管理实体,提高上级政策落实的通畅性和对居民建设 [6]南京市统计局.南京统计年鉴(2006—2011)[M].中国统计 出版社,2006—2011 的监察力度。 3.2做好详细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7] 邹军.都市圈与都市圈规划的初步探讨——以江苏都市圈规 划实践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3,(4):29—35 [8]戚本超,周达.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演变及启示[J].经济与 社会,2007,(1):61—64 改变城乡结合部只有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控制的局面, 由市住建委牵头展开对城乡结合部的详细规划,广泛征求社 区内居民的意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人文底蕴、居民利益等 因素,尤其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充分照顾流动人口,做出因 地制宜、切实可行、长远发展的规划方案。积极向居民宣传 以激发居民建设美好家园热情,使其在建设过程中自觉遵守 [9]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城乡结合部管理与 卫星镇规划建设的调研报告[J].城市发展研究,2005,(1):37 —41 相关政策,减小基层管理部门执法难度,实现城乡结合部建 设可持续发展。 3.3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O] 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 规划,2003,(6):17—20 [11] 浙江省仙居县县情研究中心.加快城乡结合部改造的八条途 径[J].当代社科视野,2011,(7):74—77 各级政府对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历来不够重视, 而城乡结合部发展瓶颈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 四川建筑第34卷6期2014.12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