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张衡传练习

来源:哗拓教育
张衡传练习

一、基础知识(4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璇机(xuán) 骸骨(hái) 河间相(xiànɡ) ...B.属文(zhǔ) 蟾蜍(chú) 连辟公府(bì) ...C.逾侈(chǐ) 卷帙(yì) 合契若神(qì) ...D.伺机(sì) 驿站(yì) 骇人听闻(hài)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僻静(pì) 颀长(qí) 挫折(cuò) 诲人不倦(huì) ....B.裨益(pì) 拖累(lèi) 忸怩(ní) 稂莠不齐(lánɡ) ....C.剽悍(piāo) 玉磬(qìnɡ) 掠夺(lüě) 棱角分明(lénɡ) ....D. 散落(sǎn) 魑魅(chī) 翁媪(ǎo) 彪炳千古(biāo)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庇护/刚愎 侪辈/人才济济 禁止/情不自禁 ......B.召开/船棹 投掷/踯躅独行 包藏/藏龙卧虎 ......C.湮灭/殷红 殃及/泱泱大国 应答/得心应手 ......D.拓片/鞭挞 砾石/众口铄金 纰缪/未雨绸缪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撤销 焕散 化妆品 前倨后恭 B.陡峭 栋梁 萤火虫 繁文缛节 C.囊括 魅力 热烘烘 屈意逢迎 D.渲染 撕杀 乌托邦 墨守成规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弥补 贤慧 谛听 阴险毒辣 B.枯燥 蓑衣 罪孽 礼尚往来 C.吝啬 窒息 揭露 冠缅堂皇 D.神州 经典 诡计 残羹冷炙

1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属:连接,连缀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高尚,不俗 C.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阴:暗中,暗地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7、下列句中加点词全属于与官职任免变动有关的专用词语的一项是( ) A.连辟公府不就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治威严,整法度 ...B.累召不应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衡下车,治威严 ....C.举孝廉不行 出为河间相 因入京师,观太学 ...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再转复为太史令 不好交接俗人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衡因上疏陈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遂乃研核阴阳 乃幽武于大窖中 ..

C.宦官惧其毁己 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D.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A.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B.日薄西山 .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D.时天下承平日久 .

10、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舍相如广成传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单于愈益欲降之 .

2

D.妙尽璇机之正 .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29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D.《张衡传》节选自《汉书.张衡传》,作者范晔,南朝宋顺阳人,史学家。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优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___________,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___________,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煥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___________,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B.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C.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D.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3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 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巴金曾经指出:“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4

④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对立的: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肯定性方向,表现为善,表现为美,表现为真,表现为圣洁;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否定性方向,表现为恶,表现为丑,表现为伪,表现为鄙俗。这种双向性,使一个人的性格表象变得纷纭复杂,使一个人有时像他自己,有时又不像他自己;有时忠于他自己,有时又背叛他自己。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索,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例如构成阿Q性格的元素是非常复杂的 ,而这些杂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双向性: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践,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这些元素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⑤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也包含着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确定。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例如,当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非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⑥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着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从而显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狄德罗曾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改)15、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其性格充满着内在的矛盾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B.多向的性格构成,杂多的性格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交叉,使人物性格表象纷纭复杂,不断变化。

C.性格元素模糊性对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要刻画鲜明的人物,离不开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体察。

D.性格元素之间的非同向和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的二重性,是构成性格元素模糊性的两层

5

主要意思。

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人将人物的“优点”“缺点”机械叠加,以写出“人情味”,但这样还体现不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B.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这要求创作者塑造人物不能从表象入手,以避免人物形象的明确性和概念化。

C.一个人追求真理时的坚定和自以为是的固执,显示了倔强这一性格元素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表现。

D.要解读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质,不能仅仅看他外在的言谈举止,更要努力深入他的内心和灵魂。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这句话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性特征。

B.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三个阶段,这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

C.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这一人物,既伪善霸道,又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D.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性,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0题。(9分,每小题3分)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6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注:①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②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报:答复,给回信 .B.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父母丧事 .C.张文节公素奇之 奇:以......为奇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可否:能不能 ..1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B.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7

C.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D.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的父辈是幽州人。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

B.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补奉职。曼卿一直没有就职。

C.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皇帝未加理会。后来元昊造反,这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

D.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

8

张衡传练习

班级 姓名

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8 4 9 5 10 15 20 6 7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21、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64分)

1、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 , 。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对此都有直接描述,句子是: , 。

3、弦弦掩抑声声思, 。 ,说尽心中无限事。 4、千呼万唤始出来, 。 5、座中泣下谁最多? 。

9

6、间关莺语花底滑, 。 ,凝绝不通声暂歇。 7、转轴拨弦三两声, 。

8、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9、 ,往往取酒还独倾。

10、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1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 12、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

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3、锦城虽云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14、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 15、连峰去天不盈尺, 。 , 。 16、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7、故不积跬步, 。 18、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9、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

20、荀子《劝学》说:“ ;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1、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2、君子生非异也, 。

23、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 。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4、《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日累,持之以恒,因而警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25、彼童子之师, , 。

26、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

10

2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 28、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29、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30、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

师, , 。 , ,如是而已。

31、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五、课内翻译(42分)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7、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