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哗拓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武汉市关山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武汉市关山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哗拓教育
2021年武汉市关山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受疫情影响,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日前在京线上发布。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9.3%,较2018年的59.0%上升了0.3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27.6%,较2018年的35.1%下降了7.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9.3%,较2018年的23.4%下降了4.1个百分点。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41分钟,比2018年的84.87分钟增加了15.54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6.05分钟,比2018年的65.12分钟增加了0.93分钟,而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从未成年人的阅读率来看,2019年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70.6%,较2018年的68.0%提高了2.6个百分点;9~13周岁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为97.9%,较2018年的96.3%提高了1.6个百分点;14~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89.1%,较2018年的86.4%提高了2.7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2.9%,较2018年的80.4%提高了2.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

材料二:

日常选择数字化阅读也是出于无奈,这与工作过于繁忙、生活节奏过快有关,平常只能在上下班的地铁、公交车上刷刷微博,扫一眼微信公众号,阅读“碎片化”很难避免。

但也有网友并不排斥这种“碎片化”。网友“满垛十七”留言认为,“我反思自己天天刷微博、刷公众号,然而有一天回头看摘抄本,猛然发现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好文章,都是我在‘碎片化’阅读里收集来的。”

值得关注的是,亚马逊中国今年2月末发布的调查显示,热播影视作品往往会引发“跟风”的阅读热潮。比如,热播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就带动了原著纸质图书及电子版图书,销量成几何级数增长。

这种跟风式的阅读现象,与“碎片化”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受到当代多元传播渠道的不同价

值观影响,导致阅读内容的“网红化”“快餐化”。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

材料三:

虽然数字阅读发展很快,《2019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总规模突破千亿元,销售额达1022.7亿元,同比增长14.4%。

数字阅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碎片化”“娱乐化”内容,但数字阅读既有浅阅读,也有深阅读。纸质阅读、深度阅读必然会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但目前的阅读主体还是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仍有并行发展的空间。对于数字阅读要加强引导,用好的内容去抢占数字媒体的市场和阅读空间,而不是放任娱乐化内容一味泛滥。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四:

数字化阅读是全球的发展趋势——数字化阅读增长,图书和报纸期刊等阅读率下降。事实上,阅读方式不断演化的过程,一直遵循着更方便、容易携带、成本更低、更易普及的进化规律,数字化阅读实则符合阅读发展趋势。

出生于2010年~2024年间的新一代人,是电子人、科技人、数字人,他们对数字化阅读有着天然的接受力,反而会对纸书产生越来越大的陌生感、疏离感。有人预测,在未来纸书将逐渐失去现在的普通阅读地位。

不管何种材质的书籍,都指向阅读,其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使阅读人群持续增加,这就体现出数字化阅读的进步性。可见,社会大众实在不必纠结于数字化阅读对纸书的冲击,倒是应该多思考下,如何适应数字化阅读的未来趋势。

(摘编自“光明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其接触率在2019年都有所增长。 B.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热播,带动了图书的销售,这体现了跟风阅读的现象。 C. 数字化阅读与深阅读并不是相背的,对于数字化阅读,要用好的内容去抢占数字媒体的市场和阅读空间。 D. 数字化阅读方式,相对于纸质阅读方式,更方便、成本更低,使得它的读者群逐渐超过了纸质阅读群。 2. 针对上述材料,下列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年成年国民阅读率略有下降,未成年人有所提升,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B. 对于所有工作忙、节奏快的人们而言,数字化阅读可以为他们提供阅读机会,并使之获得思想启发。

C. 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说明传统阅读仍有相当大的影响。

D. 数字化阅读是全球的发展趋势,新一代人对其有天然的接受力,社会大众要思考如何去适应这种趋势。 3. 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所呈现的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

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精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描写徐老师既突出其优点,也不回避其丑陋,如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不惜笔墨交代了其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等。这反映了作者写人叙事力求客观公正的写作态度。 B. 徐先生追求简洁、硬朗的文风,批改作文时常常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他的这种文风追求对作者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C. 作者好像漫画高手一般,截取了徐先生生活的几个片段,抓住其特征,寥寥几笔,便把徐先生刻画得形神兼备。

D. 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极其庄重严肃不同,本文在描写徐老时极尽戏谑调侃之能事,语言轻松幽默,体现了梁实秋散文的另一种风格。

5. 文中的徐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刻画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 文章最后写道: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怀着怅惘敬慕之意。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为何会怅惘敬慕。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现存的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才得以留存至今。如刘眘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诗24首。有些家族性、地域性的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有的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二是批评史价值。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选《唐贤三昧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选《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文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序》主张“声律风骨”兼备,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拘检”,评高适“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均被后世奉为圭臬。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主要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

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还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如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明显偏少。2013年出版的《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选、注、评、鉴为一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了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更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文选》《宋文选》及著名诗人个人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

(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辑佚的材料更丰富,其中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

C.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D.《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稍有不足。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两方面阐述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B.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C.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文化价值时,从不同角度展开,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 D.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诗文选本极大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 B.唐宋诗文选本的序、跋文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C.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D.我们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还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阁将军。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齐将张伏护自升城楼,言辞不逊。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破走其将桓和、陈伯之。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出为南青州刺史。

后梁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康生破禽之。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犹有余力。观者以为绝伦。弓即表送,置之武库。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规寇徐州,诏授康生武卫将军,一战败之。还京,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为华州刺史,颇有声绩。

(选自《北史》)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B.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C.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D.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赐爵,即赐予爵位,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 谥,即谥号,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如文中的“简”。

C. 胡,指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历史上的胡人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氏、羌、吐蕃、蒙古、契丹、女真等民族。

D. 卒,“死”之义,中国古代不同阶层人的死须依据身份地位严加区别,《礼记》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奚康生出身北方少数民族。奚康生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部落的首领,他的祖父奚真担任过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

B. 奚康生功勋卓著。奚康生一生征战无数,不仅立下了无数战功,自己也多次受到封赏,而且治理地方也很有声誉政绩。

C. 奚康生箭法超群。南齐的将领张伏护出言不逊,奚康生奉王肃之命,在城下用强弓一箭就射杀了站在城楼内的张伏护。

D. 奚康生作战勇敢。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使得皇帝的车驾不能渡过淮河,奚康生顺风点火,杀入敌阵,使敌人投河淹死了很多。

13. 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脸识别”下定义。(不超过35个字)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

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这是一项高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具体而言,就是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没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体现一种动静结合的美。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描写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万箭齐发的战斗场面的两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荡在浩渺的江面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显著,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尽快与我洽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依据剧情发展,再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请判断:下面一段文字中所缺的“舞台说明”,填写最准确的一项是()

周朴园(①)你来干什么? 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侍萍(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的!

周朴园(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萍(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A. 忽然严厉地 愤怒 冷冷地 悲愤 B. 忽然严厉地 悲愤 冷冷地 怨愤 C. 冷冷地 悲愤 忽然严厉地 怨愤 D. 冷冷地 愤怒 忽然严厉地 悲愤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被称为“草地之王”的植物叫尖毛草。可它的生长过程却极为特别。

它在生长的最初半年里,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更没有人能看出它日后将成为“草地之王”。但是半年后,在雨季到来之际,尖毛草几天时间就能长到一两米的高度。研究表明,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尖毛草其实一直在疯长,但疯长的只是根部,长度往往超过28米!这为尖毛草日后长高打好了基础。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D项,“使得它的读者群逐渐超过了纸质阅读群”于文无据,原文中是说“有人预测,在未来纸书将逐渐失去现在的普通阅读地位”。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对于所有工作忙、节奏快的人们而言”错误,文中提到“发现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好文章”的是网友“满垛十七”,他代表的是部分网友的观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从材料三的“目前的阅读主体还是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仍有并行发展的空间”可知,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相容。纸质阅读与数字化阅读并行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从材料四“数字化阅读是全球的发展趋势——数字化阅读增长,图书和报纸期刊等阅读率下降。事实上,阅读方式不断演化的过程,

一直遵循着更方便、容易携带、成本更低、更易普及的进化规律,数字化阅读实则符合阅读发展趋势”可知,数字化阅读正冲击纸质阅读。从数据统计和具体事实来看,人们越来越多地进行电子阅读,而纸质阅读时间相应减少;从材料二“值得关注的是,亚马逊中国今年2月末发布的调查显示,热播影视作品往往会引发“跟风”的阅读热潮。比如,热播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就带动了原著纸质图书及电子版图书,销量成几何级数增长”可知,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互补。两者在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的作用与效果上各有优点,可以相互补充;从“不管何种材质的书籍,都指向阅读,其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使阅读人群持续增加,这就体现出数字化阅读的进步性。可见,社会大众实在不必纠结于数字化阅读对纸书的冲击,倒是应该多思考下,如何适应数字化阅读的未来趋势”可知,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同质。两者虽有区别,但共同指向阅读,并且一并纳入到阅读调查的统计中。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⑴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既突出其优点,也不回避其丑陋”错,文中说徐先生“相貌很古柽”,不能说是丑陋。

B项,他的这种文风追求对作者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错,原文说对“我”写文章有一定的影响,写文章跟文学创作是两码事。

D项,“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的语言极其庄重严肃不同”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的语言很平实。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和赏析人物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

展中,抓住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

第2段先进行侧面描写,“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点出他的“凶”。第3段肖像描写的句子“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写出了徐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表现他相貌古怪和“凶”的特点。第5段“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写徐先生在课堂上发怒的情景,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他脾气暴躁,对学生严厉的性格。第7段,“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体现了他的才学不凡;“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他的朗诵很有意思,体现了他认真教学的敬业精神。第8段用了细节描写,“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写徐先生用大墨杠子给“我”批改作文,耐心指导“我”怎么使写作有生气,体现了他的才华和敬业。总体来看,文章先说徐先生相貌古怪、脾气暴躁,后说他的才学和敬业,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先要读文本,再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理解。

本题要求概括作者怅惘敬慕的原因,此句在文章的结尾,答题时注意根据前文的情节进行概括。说“怅惘”,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我离开先生已将近50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信,不知他云游何处”分析怅惘的原因;说“敬慕”,“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据此概括敬慕的原因。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于文无据,文章第二段最后只是说“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并没有说“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证、论据的能力。

A项,“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错误,从文章来看,文中是平行展开“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两部分内容的,并没有论证这两个方面的关系。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A项,“唐宋诗文选本极大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错误。原文说的是“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所以选项中的“唐宋诗文选本”应为“著名的唐宋诗文选本”,且“唐宋时期”应为“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选项扩大为“唐宋时期”。

B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 C项,“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错误,由原文“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可知,原文是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并不是“日益增多和普及”。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梁听说康生能拉开硬弓,所以特地做了两张大弓,每张八尺长,把手的中围一尺二寸,箭的粗细和现在的长笛差不多,送给康生。

其中“两张”为“大弓”的定语,属于定语后置,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把”即把手,是“中围”的定语,不能断开;同样,“箭”是“粗”的定语,也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士曰死”错误,应该是“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D项,“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使得皇帝的车驾不能渡过淮河”错误,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时,皇帝的车驾已经渡过了淮河,各路大将还没有渡准。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率”率领;“精骑”精兵;“诈”假装;“谓”认为;“精骑一千”定语后置句。

(2)“所以”……的原因;“遣”派遣;“备”防备;“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点睛】参考译文:

奚康生,是河南阳翟人本来姓达奚,他的祖先居住在代郡,世世代代都是部落大人。祖父奚真,任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给他爵位长进侯。去世,追赠幽州刺史,谥号为简。康生少年时骁勇有力,能拉开十石的弓,箭和普通的箭不同,被当时的人们佩服。太和初年,蠕蠕经常来侵犯,康生为前锋部队的首领,他的勇气已为人所知,因此担任宗子队首领。随从皇帝出征钟离,皇帝的车驾很快渡过淮水,各路大将还没有渡准,河南齐的将士占据江边的小洲想截断渡口。孝文帝招募打败洲上齐军的勇士,取胜的担任直阁将军。康生应召前往,捆绑木筏堆上柴草,借助风势点燃大火,烧着了南齐的船舰,靠烟雾直冲过去,举起刀乱砍,敌人投河淹死的很多。于是让康生代理直阁将军。后来因为功勋任命为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谋反,自称辛支王,康生担任军主,随章武王元彬前往讨伐吐京胡。魏军分为五支,四支军队都被打败了,只有康生的那支军队得以保全。他率领一千精兵追赶吐京胡到达车突谷,假装落马,吐京胡人都认为他己死了,争着来取他的人头。康生突然跃上战马,举起长矛,杀伤数十名敌人,射死了辛支王。

南齐设置义阳郡,招诱北魏的边民,康生又任统军,跟随王肃前往征讨。南齐的将领张伏护自己登上城楼,出言不逊。王肃命令康生射张伏护,他望着楼向窗户射去,窗户开处箭矢飞入,张伏护应箭而死。南齐的将士看到箭,都认为是强弩所射。南齐的将领裴叔业率领士兵围攻涡阳,想通过围魏救赵的办法解救义阳之急,朝廷下诏派高聪、元衍等人援救,敌军都失败撤走。皇帝就派康生飞奔前往,一战就把南齐军打得大败。等到寿春的齐军来投降,朝廷派遣康生带领一千羽林军,并给他两匹御厩马,飞驰寿春。打败并赶走了南齐的大将桓和、陈伯之。因为军功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封爵号安武县男。外任南青州刺史。

后来梁的郁州派军事首领徐济侵犯边界,康生打败活捉了他。当时梁听说康生能拉开硬弓,所以特地做了两张大弓,每张八尺长,把手的中围一尺二寸,箭的粗细和现在的长笛差不多,送给康生。康生就召集身边的文武臣僚,用大弓平射,拉开还绰绰有余。看的人都不由叫绝。弓箭很快被表奏运往朝廷,存放在武器库里。后来梁派都督临川王萧宏指挥十万大军侵犯徐州,朝廷下诏任命康生为武卫将军,一交战就将萧宏打败。回到京城,被召见参加宴会,赏给他帛一千匹,赐给他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京任华州刺史,很有声誉政绩。 【14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以及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脸识别’下定义”,然后回顾“下定义”的模式,再根据模式筛选信息,给“人脸识别”下定义。“下定义”的模式:被定义概念=种差+临近属概念,一般采用“……是……的……”陈述模式。首先浏览语段,找到临近属概念,根据“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这是一项高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知,“人脸识别”的临近属概念是“计算机技术”;然后筛选种差,如“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

【15题详解】浮光跃金 (2).静影沉璧 (3).马作的卢飞快 (4).弓如霹雳弦惊 (5).纵一苇之所如 (6).凌万顷之茫然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跃”“璧”“作”“霹雳”“顷”的写法。

【16题详解】(1)“惠顾”改为“浏览”;(2)“你”改为“贵”;(3)“显著”改为“优秀”;(4)“尽快”改为“请”;(5)“洽谈”改为“联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以及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

(1)“惠顾”错误。“惠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而本出为浏览网站,所以将“惠顾”改为“浏览”。(2)“你”错误。称呼对方以示尊敬,不用“你”,应改为“贵”;(3)“显著”错误。和“成绩”相搭配的词语用“优秀”,而不用“显著”。(5)“尽快”错误,语气生硬。(6)“洽谈”错误。“洽谈”为接洽商谈的意思,一般指业务联系,而这里是应聘,应改为“联系”。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核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人物语言说明,这是通过对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刻画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发展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这种说明一般用圆括号来标明,如“(脸色一沉)”、“(以手叩额,往返急走)”、“(大怒)”,等等。选段中①“你来干什么”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惊惧至厉声责问。“冷冷地”无法体现情态变化。所以填写“忽然严厉地”;选段中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的!”鲁侍萍怨恨、内心复杂,叱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悲愤形容悲痛而又愤怒。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所以应选“悲愤”。选段中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周朴园在说这话时,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对侍萍的无情态度表明应选用“冷冷地”。选段中④“我没有找你”,体现人物的刚强、自

尊的词语应为“怨愤”。 故选B。

【点睛】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扩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18题详解】 厚积薄发

没有鸟儿的翅膀,难道就不能飞翔么?没有鱼儿的身躯,难道就不能畅游么?不!厚积薄发,你能亲吻梦想的天空,更能穿梭渴望的海洋。

车轮在不停地转动。司马氏的天空何以如此昏暗,竟容不下一只渴望自由、崇尚自然的鸟?你端坐在囚车上,不屈的心猛烈地敲打着你那坚实的胸膛,一股不可磨灭的气郁结其中。上得刑台,你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向弟子要来一把琴。伸出枯老而黝黑有力的双手,花白的胡子在风中乱舞。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从指间、琴弦间流淌出来。此刻,刑台成了你的舞台,你在此将你的气,你的不屈迸发出来,尽管那将是你生命的尽头。刹那间,死寂一片。三千弟子下跪了。从此,你的名字——嵇康,便与《广陵散》一同,经过历史的淘洗,沉淀下来。像流星一样的生命,短暂,却灿烂!

当家中的妻儿嘲笑你是一介平民时,你“仰天大笑出门去”,喊出“我辈岂是蓬蒿人”;在朝你要高力士脱靴,在野你放白鹿于青崖之间;当你挥一挥衣袖,走出误会的紫禁城还不忘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时,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你的酒香,你的诗篇,经过历史的淘洗,沉淀下来。像流星一样的生命,短暂,却灿烂!

经过少年时的意气风发,经过青年时的静心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黄州时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官员,或傲气逼人的才子,你只是一个真诚质朴的文人。你敢于在林间穿行,你在月下访友,看庭中树影绰约,你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你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的眼界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你的诗文在中华民族中代代传诵,经过历史的淘洗,沉淀下来。像流星一样的生命,短暂,却灿烂!

厚积薄发,要的是不显山露水的积聚。于刹那间,像流星一样,划破长空,闪烁光芒。虽短暂,却灿烂,却永恒。 试题分析:

这则材料对我们的人生很有启发意义。世上有许多所谓的奇迹,很像是在一夜之间爆发的,来得迅猛异常,

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但如果追根溯源,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奇事,还是奇人,在奇迹问世之前,背后都已经有了很深很深的根基,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早已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人无论做什么,打好根基才是根本。世上本没有魔法,刨开泥土,看看那些超群植物的根,你就会发现奇迹的所在!

老老实实的去下工夫,默默的去积攒能量,在不声不响中去养精蓄锐,当你的根基远远超过别人时,奇迹同样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本文的立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成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刻苦的忍耐。一位著名作家说过:“伟大的作品都是在坚持中完成的”。的确,我们的理想需要坚持,需要一种长期的坚持,这个坚持的过程也是一个刻苦忍耐和等待的过程。人生旅途中,我们总得有个目标,有点理想和信念,有点精神和追求,其实这些都挺容易的,就像每个人都会向往自己理想的生活一样。但是,确定目标容易,要排除现实的干扰却难。因为现实中有着那么多的诱惑,人的欲望不断膨胀,多数人耐不住寂寞,守不得清贫,于是患得患失,积极追求着感官的刺激和物质的享受。真正甘于守拙的人不声张,宛如尖毛草一般,默默积蓄,等待时机成熟,断然出击,毫不犹豫。成功就在这种艰难而刻苦的忍耐和等待里。

其次是厚积才能薄发,厚积薄发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厚积”如蜂之酿蜜,蚕之吐丝,是山之峰、刀之刃,没有厚积,怎能薄发?尖毛草之所以在短短几天内能迅速成长,根本原因就是积累深厚,大家认识的“草地之王”有一米六至两米高,却很少有人认识到在厚厚的土层之下,有长达28米多的根。为这地上一米多至两米的高,尖毛草付出了至少十四倍的努力。这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一分辛劳,一分收获”,这是一分收获,十四分的付出。由此看来,人对成功的期待不可急功近利,对目标的追求非一时之功,对信仰的坚守不是一日之事。我们当谨记,厚积才会薄发!

我们总会向往辉煌灿烂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个今天积累而成,有向往有行动有坚持,方会使刹那变成永恒,使梦想变成现实。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2.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