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天一“顶尖计划”2019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2月)】
暮春上塘道中①
范成大
店舍无烟野水寒,竞船人醉鼓阑珊。 石门②柳绿清明市,洞口桃红上已山③。 飞絮著人春共老,片云将梦晚俱还。 明朝遮日长安道,惭愧江湖钓手闲。
【注】①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当时范成大由水路赴临安(今杭州)应试途中。上塘:从海宁县经余杭县直抵杭州的一条河流。②石门:位于今浙江省桐乡县中部的古镇,因春秋时吴越交战垒石为门而得名。③洞口:见陶渊明《桃花源记》。上巳:古时节日,在农历三月初三到水滨举行拔徐不祥的祭礼习俗。因上已、清明、寒食三节日期相近,宋代后上已节逐渐消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叙写舟行水上,看到两岸村舍人家,烟火俱无,描绘出野水苍苍、寒凉澄碧的自然景象,几乎看不到春天的踪迹。
B. 首联写诗人沿途所见的衰败景象,以及龙舟竞赛鼓声的稀落,表现出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感叹和对现实的不满,只能借酒消愁。
C. 额联运用典故,虚实结合来写古镇风光,并以“清明”“上巳”两个节令突出时间是暮春,暗示“店舍无烟”是因寒食期问禁火。
D. 颈联直接写人的情怀,以飘飞的柳絮沾人衣襟,预示春光将逝,叹息岁月徒增;以夜晚片云携来清梦,写出人的孤高脱俗。
15.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态?请结合尾联具体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尾联前句,写自己“遮日长安
道”为仕途官场奔忙赴试;尾联后句写羡慕“江湖钓手闲”的清高避世超脱闲逸。②尾联写诗人一方面奔走红尘,跻身功名利禄场,风尘仆仆,赴京应试;另一方面又敬仰隐者高士的孤风凛凛,不慕荣利,内心深感惭愧,反映出作者心态上的矛盾。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表现出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感叹和对现实的不满,只能借酒消愁”理解错误,首联第二句是写龙舟竞赛刚刚过去,人们都喝醉了,船都散了,鼓声稀疏的景象。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尾联表达什么样的矛盾心态,尾联“明朝遮日长安道,惭愧江湖钓手闲”,为全诗的点睛之笔。写诗人一方面奔走红尘,挤身功名利禄场,风尘仆仆,赴京应试;另一方面又敬仰隐者高士的孤风凛凛,不慕荣利,内心深感惭愧。手法上与前几联一样,也是运用了一对矛盾: “遮日长安道”的奔忙喧嚣与“江湖钓手闲”的超脱闲逸:朝廷、庙堂的仕途官场与“野人”、高士的清高避世。作者的态度是赞美后者,否定前者,为自己“明朝遮日长安道”深感惭愧。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
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七调考试】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地写出了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 ,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 ,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的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远见卓识相辅相成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 B.远见卓识相得益彰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 C。真知灼见相辅相成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 D.真知灼见相得益彰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
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B.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D.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20、D【解析】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认识和见解。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不平凡的见识。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相互辅助,相互促成,缺一不可。睚眦必报:瞪一眼的小怨恨都一定要报复。形容人心胸狭窄,气量小。小肚鸡肠:比喻人气量小,心胸狭窄。与众不同;跟众人不一样。自成一家:指在某种学问或技艺上有所创新,能自成体系。
21、B【解析】A、C两项一面对两面,C、D两项“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
22、C【解析】从前后语境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分句结构基本一致,与下一分句构成“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故选C。
【2019届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考(3月)】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发生了一起公交车坠江事件,15条鲜活生命瞬间消逝。如此极端恶性的案件并非个例,类似的摩擦 :高铁霸座,因航班延误而大闹机场,因诊疗分歧痛殴甚至砍杀医生……剧情之夸张,烈度之大,总会让人 。四十年来,( )有网友说,反腐败让干部作风为之一变,今天,我们社会也需要一场“文明革命”,所言极是。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方式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制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另一方面,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唤醒我们古已有之的善意与良知,用德治荡涤社会风气、推进社会文明,让身边多一些美德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的国家,其人格层面的养成、精神层面的蜕变,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恐怕比GDP的增长更为困难。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英格尔斯的一本书在中国 ,书名就是“人的现代化”。今天,在“仓廪实”之后,我们或许尤其需要思考“人的现代化”这一课题,以一场文明的革命,构建起与我们不断提升的物质文明相适应、与我们大国身份相匹配的精神文明。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需要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的方式
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B.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提升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C.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D.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规范规则意识,提升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物质文明提升却依然有很大空间。 B.我们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国人的精神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C.我们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精神文明水平却依然有提升空间。 D.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国人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屡见不鲜 大跌眼镜 一日千里 风行一时 B.层出不穷 大跌眼镜 日新月异 盛极一时 C.屡见不鲜 叹为观止 一日千里 风行一时 D.层出无穷 叹为观止 日新月异 盛极一时 17.【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且增进思维搭配不当;C增进思维搭配不当;D“通过……等”缺少宾语中心词 18.【答案】B 【解析】根据前后文内容来看,把国家的发展与国民的素养并举,把陈述的对象由国家过渡到国民,使下文的重点落在国民的素养提高上。 19.【答案】A 【解析】屡见不鲜,强调并不少见。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大跌眼镜: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一日千里和日新月异一个强调快一个强调新。风行一时: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盛极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 【2019届河南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就是这样
一种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收获满足的事情。然而,
( ),这是怎么回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
现象被称为“同理心耗竭”。“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
的角度和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同理心较强者
能够从他人的表情、语言等方面判断其情绪,进而可以 地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行事依据。然而,同理
心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能够被消耗。只要使用同理心,
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
题等。 那么,对于同理心较强者来说,如何避免自己的同理心消耗过大呢?一是把同理心变成“同情心”。同理心较强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 地将自己代入别人的情境中,而过度介入别人的痛苦和烦恼,就会造成同理心消耗过大,此时不妨化同理心为同情心。二是找到同理心的边界。没有人的同理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找到自己同理心的边界,既不要 ,也不要过分介入,而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比如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给予支持和陪伴,但不能过于干涉别人的选择,更不应 ,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导致身心俱疲,结果没有获得快乐 B.有些人并没有获得快乐,而是身心俱疲,结果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 C.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导致身心俱疲 D.有些人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结果导致身心俱疲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过度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B.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C.只要不过度使用同理心,就可避免同理心耗竭,进而防止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D.如果过度地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设身处地 不由自主 冷若冰霜 包办代替 B.身临其境 情不自禁 冷若冰霜 越俎代庖 C.设身处地 情不自禁 拒人千里 越俎代庖 D.身临其境 不由自主 拒人千里 包办代替 17.D(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为与上文“助人为乐……能收获满足”反接,补写句子开头就应说“没有获得快乐”;为引出下文的心理学现象“同理心耗竭”,补写句子后边就须是“身心俱疲”;而且,“非但……反而……”,使用相反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更有出人
意外的对比效果。比较而言,D项最为恰当。) 18.D(本题考查语病识别与修改的能力。原句存在不合逻辑和成分残缺的语病。A、C两项,“危害身心”仍然存在宾语中心词残缺的问题;B项,“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说法绝对,不合逻辑。比较而言,D项修改最恰当。)
19.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着重辨析近义成语。①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意思是替别人着想。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能够感受和体谅别人,故选用“设身处地”更恰当。②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受他人 情绪影响,故选用“情不自禁”更恰当。③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冷若冰霜:比喻待人不热情。也比喻态度严厉,不好接近。句中用以与“过分代入”对比,故选用“拒人千里”更合语境。④越俎代庖:比喻越权办事。包办代替:指应该和有关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却独自办理,不让旁人参与。句中不是指为人办事,而是比喻“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故选用“越俎代庖”更妥帖。综上所述,答案选C项。)
【河南天一“顶尖计划”2019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2月)】
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的礼记・乐记,以儒家思想为主,阿时吸救道家与法家思想,是出界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也是最早论述礼乐教化即美育的论著。《乐记》及其礼乐教化理论,以“礼乐交融”为其东方特色,以“正声”“德青”为其艺さ求,以“天人合ー"为其文化理念,明显区別于西方的美育观念,彰显光彩照人的中国精神,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在文化艺术特别是美学与美育上的成熟与伟大,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礼记》记载,当年周公通过制礼作乐而治理国家、统一天下。中国古代的“礼”起源于宗教祭祀之礼仪,发展为政治制度、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交往之人文礼仪等;“乐”是乐舞歌诗的总称。礼乐教化是一种集政治治、道德与审美为一体的整体性教育,充分体現中国传统文化关联性的特点,相异予西方文化区分性的特点,强调发浑礼乐刑政文融互补的综合性治理作用。礼乐教化还可以发特有的和合父子君臣族长乡里的团结教育作用,还有感染熏陶、移风易俗之用,所谓“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总之,礼乐教化在传统社会中充分发挥交融性与綜合性作用,是治国之重器。
《乐记)言:“乐者,伦理者也。儒家学説认为乐与道德相通,乐音是人与禽兽的区别,而対整体音乐的理解则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礼乐教化之乐教包含乐德、乐语与乐舞等部分,所谓“乐德”指“中、和、祗、庸、孝、友”等德性的核心内涵,是乐教最重要的成分。
礼乐教化最重要的目的是弘扬德音与正声,抛弃溺乐与溺音。《乐记》说:“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之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又说:“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恩礼,不接心术。”这里将正声与德音提到“纪纲既正,天下大定’,’的政治高度,将奸声与淫乐视作扰乱思想与破坏心术的负面现象。礼乐教化涵养德性的精神需要提倡与继承,以纠正重利益而轻道德的价值倾向。
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有其独特意蕴与魅力。《乐记》阐明礼乐与天地宇宙相应相和的特点,从而带来四海之内自然宇宙与人类社会合敬同爱的结果,充分强调礼乐教化沟通天地人的巨大作用。《乐记》还阐述礼乐教化所形成的一种礼乐交融、天地相合、阴阳相得、万物繁茂的生命之美,诚如《周易》所言“生生之谓大德也”。这种生命美学体现于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乐记》还强调礼乐教化与亲和天地的关系,诚如《中庸》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万物一体。这些美育观念不同于西方古代的人类中心论,具有重要思想价值。
中华美育历经几千年历史,滋养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需要立足中华文化立场,继承其精华,扬弃其糟粕,发扬其传统的民族的文化力量,建设新时代美育精神。
(摘编自曾繁仁《珍视并发扬中华优秀美育传统—
从(礼记,乐记>美育思想谈起》)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记以儒家思想为主,认为礼乐教化即美育,将“正声”与“德音”提到治国的高度,又强调了礼乐教化与亲和天地的关系。
B. 礼乐教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交融性与综合性的作
用,体现了传统文化关联性特点,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弘扬德音与正声。
C. 乐包括乐舞歌诗,儒家学说认为其与伦理道德相通,有教化作用,都可以改善人心,乐音可以区别人与禽兽,乐教最重要的部分是乐德。
D. 生命美学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包含礼乐交融、天地相合、阴阳相得等内容,体现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段直接指出美学论著《乐记》的历史地位、内容特性、价值意义。
B. 文章主体内容分别论证了中华美育是家国天下的教育、涵养德性的教育和天人相和的教育。
C. 全文依次通过中西方类育观念的对比宋突出中华美育的三个特点,强调中华关育的成熟与伟大。 D. 文中引用《周易》中断里的活,是补充论证《乐记》中中华美育“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只是一种礼仪规范的礼不同,礼乐教化是一种融合了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制渡,具有综合治理、团结人心、移风易俗等作用。
B. 如果发挥好礼乐教化政治、道德和市类的教育功能,与刑政交融互补综合治理,能有效地纠正重利益而轻道德的倾向。
C. 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行学指自然宇宙与人类社会是合敬同爱的,所以天地与礼乐是相应相合的,礼乐教化能沟通天地人
D. 中华美育传承儿千年,足今天我们美育工作的宝货财富,需要全面继辰,并发扬其民族文化力量,建设新
时代的美育精神。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都可以改善人心”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乐中也有奸声与淫乐,而这些被视作扰乱思想与破坏心术的负面现象。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全文依次通过中西方美育观念的对比来突出中华美育的三个特点”说法错误,文章第三段在论述中华美育以“正声”“德音”为其艺术诉求这一特点时没有与西方对比。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礼乐教化是一种融合了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制度”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礼乐教化是一种集政治、道德与审美等为一体的整体性教育”。C项,因果关系颠倒,根据原文第四段可知,是“礼乐与天地宇宙相应相和的特点,从而带来四海之内自然宇宙与人类社会合敬同爱的结果”。D项,“需要全面继承”说法不当。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是“继承其精华,扬弃其糟粕”。故选B。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15.下面是某宾馆房卡套上“温馨提示”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房间如需接着租住,请于当天十二时前带房卡到总台确认并办理手续。退房时请出示此房卡,并凭房卡取回您押在本店的钱。大堂贵重物品保管处免费为您提供服务,深夜十一时后不许客人串门。阁下如有指教,请打内线电话6688至大堂副经理处。
示例:①“接着租住”改为“续住”;②“押在本店的钱”改为“押金”;③“不许客人串门”改为“谢绝来访”;④“指教”改为“垂询”;⑤“打内线电话”改为“致电内线”。(改对一处给1分,共5分;只指出使用不当的词语而没有改对的,不给分。)
16.下面是某公司的图书防伪查询及增值服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案】示例:请打开微信,扫描图书封面上的二维码,按照提示操作,(2分)先进入图书增值页面,进行正版验证(每本书可获取50个消费点),(2分)然后领取您所需要的增值内容,最后可参与图书有奖反馈活动。(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