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名师大讲堂】2012年高考历史复习一轮 限时训练十八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

来源:哗拓教育


限时训练十八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楚汉之争时,刘邦派韩信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夏小正》 D.《汜胜之书》 【解析】B。新谷、陈粮的统计属数学知识的运用,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九章算术》。

2、右图人物被后世纪念,是因为 A.发明了地动仪 B.编制了《授时历》 C.对圆周率的精确推算 D.编写了《本草纲目》

【解析】C。 图中人物是祖冲之,他的主要贡献是对圆周率的精确推算。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言两拍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写进文学世界 B.《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标志着传统科技达到顶峰

D.《本草纲目》在植物分类上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解析】D。达尔文进化论出现在19世纪,李时珍写作《本草纲目》比是进化论出现的还早,故D不正确。

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代“蔡侯纸”的出现,标志着造纸术的发明 B.唐朝时期将活字印刷术传到了阿拉伯和欧洲 C.元朝时火药用于军事,发明管状火器“突火枪” D.明清时期欧洲人借助罗盘针和火药打开了世界市场

【解析】B。东汉的蔡伦只是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不是纸发明的标志,A项说法错误;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由毕升发明,所以唐朝时不可能有活字印刷术的外传,B项史实有误;火药被运用在军事上始于唐朝末年,C项说法也不对,故选B。

5、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翻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依然停?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解析】D。要正确理解雨果这句话的含义。中国并不缺乏发明创造,但是并未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千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行书B.隶书 C篆书 D.草书

【解析】C。从图上看,这种字体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属于篆书。 7、绘画是人类文明的一笔财富,它以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古老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绘画风格不断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南宋偏安江南??残山剩水 B. 宋代重文轻武??文人山水画兴起 C. 明清时代变革、社会动荡??画风雍荣华贵

D.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文化普及??民间风情画盛行 【解析】C. 雍荣华贵是盛唐时代的画风。

8、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并把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推向高峰的是

A B CD

【解析】D。本题考查了四大名著的价值和地位。A项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B项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C项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D

项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9、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有

A、“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解析】D。D项为宋词,宋朝在唐朝之后,宋词不可能收录到唐朝的“佳句集”里。

10、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解析】D。任何事物只有博采众家之长,随着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具有恰昂达的生命力。

11、下列作品中,绘画风格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的是

AB C D

【解析】B。AD是人物画,C是风俗画,B是文人画,而文人画注重意境。

12、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目前第59届柏林电影节惟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解析】C。京剧是南方一些剧种(徽剧)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故C正确。京剧不是元杂剧发展而来的,也不是以北京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故A、B、D的说法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请回答: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情况如何?(6分) 解析: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到了宋元时期都达到了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

答案:(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2分)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或说火药用途更加广泛;(2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2分)

(2)宋词分哪两大流派,各举一位著名代表人物?(8分) 解析:宋词的风格流派一般分为婉约、豪放两派,任意列出一位代表人物即可。

答案:豪放派,苏轼(或辛弃疾等);(4分)婉约派,柳永(或李清照等)(4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现象?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12分)

解析:材料三反映宋朝生活水平高,说明其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及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

答案:反映市民阶层兴起,从而出现了适合他们口味的文化娱乐活动,说书就是典型的市民娱乐活动。(4分)随着宋代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才出现了封建文化的高度繁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市民娱乐活动的发展。(4分)故材料三应该是材料一、材料二的经济基础。(4分)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面三幅图: 图一 《窦娥冤》

图二 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图三 同光十三绝

材料二:京剧是中国戏曲的典型代表。京剧经过历代无数艺人锤炼打磨,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体系。以表演为核心的京剧,熔歌唱、舞蹈、音乐于一炉,集唱、念、做、打于一身,舞台时空自由流动变换,高度灵活、虚实结合、以假当真、形神兼备地将世态人情展现在观众面前。

中国戏曲,一方面维持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和艺术传统,另一方面不断借鉴、吸收当代其他艺术的精华,推陈出新,茁壮地活跃在中华大地上,并且越来越受到国际朋友的喜爱。

请回答:

(1)图一的作者是谁?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什么?属于哪类戏曲?有何意义?(8分)

解析:由图画和台词可以看出是《窦娥冤》

答案:元代的关汉卿;(2分)《窦娥冤》大胆抨击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2分)元杂剧;(2分)标志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2分)

(2)图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图三与中国哪种戏曲有关?图二与图三是何关系?(8分)

解析:京剧是乾隆时期徽班进京后逐渐形成的,与北京地区的各

方面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答案:图二反映北京商业的发展;(2分)京剧;(2分)明清时期,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为徽剧、汉剧等融合为京剧的提供了舞台。(4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京剧能够成为中国的国粹,长盛不衰,并且走向世界?(10分)

解析:京剧之所以取得这么高的地位,要从社会环境、政治保障、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个人因素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吸取了各种戏曲的长处,融合了徽、汉和昆曲等多种声腔;(3分)能够不断借鉴、吸收当代其他艺术的精华,推陈出新;(3分)吸收国际戏剧的精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分)历代艺人的努力。(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