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基本原理是 泥水平衡顶管机,其刀盘的正面,开口比较大,便于大块的
刀盘由设在主轴左右两侧的电动机驱动。电动机是通过行星减速器带动小齿轮,然后再带动设在中心的大齿轮。大齿轮与主轴及轧辊联接成一体。这样,只要刀盘驱动电机转动,刀盘也就转动,同时轧辊也转动。在掘进机工作时,刀盘在一边旋转切削土块,还能通过刀盘后的网片把大土块轧碎。被轧碎的土块只能进入与泥水仓联接的进出水管,然后从后续连接的排泥管中被排出。
9.管接口质量控制
本工程所用管节为“F”管,“F”管受力性能好,接头稳定性高,接口处止水密封性能好。选用优良管材并处理好管子接口顶管施工是十分重要的。要按有关规范对管材作现场检查验收,如发现不合格品坚决予以退回。 管材运送、起吊均应有专用夹具,搁置时应用方木垫高,防止“F”型管接口的套环受压变形。
接管前再次检查管子接头的承插口尺寸,橡胶圈和衬垫板的外观和质地。确认合格后可在接口处均匀涂抹薄层硅油等对橡胶无侵蚀性的润滑材料以减少摩阻力。承插接管时要保证与上节管的钢套环同轴度,并且加力要均匀,应保证橡胶圈不移位,不反转,不露出管外。顶管结束后要按设计要求在管内间隙处填充弹性密封膏,并与管口抹成—个光滑的渐变面。密封圈的胶结应在使用前两天完成并检查其牢固性。
管材供应 在顶进过程中,管材的供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供应不及时造成顶进停止,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由于机头重量一般较大,长时间的滞留会造成机头沉降,使轴线发生偏差;或已顶好的管子和周围土体固结,使得摩阻力增大。因此,在开始顶进前,需指定详细周全的供应计划,现场应备有足够余量。
11、设备维修及保养
在本工程项进过程中,特别需要对掘进机进行维修和保养,使掘进机始终处于优良的使用状态,从而顺利完成本工程实施。刀盘主轴及外壳密封掘进机在累计顶进达500米时,需对刀盘主轴密封进行检查,看看是否良好,如果不良则应更换。如果良好则应在加好油的情况下安装好。
8.液压系统
当液化油出现乳化时,说明液压油己严重氧化,应予以更换,更换液压油之前须把油箱内清洗干净。加油必须用精滤车过滤后方可加入。另外,一旦发现油管老化应予以更换。 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应保持干燥,保持指示灯及各仪表正常。
纠偏系统 纠偏系统要经常检查是否漏油、油液质量、油压情况,如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更换。
14、注浆减磨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顶力控制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顶进阻力,而降低顶进阻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注浆。注浆使管周外壁形成泥浆润滑套,从而降低了顶进时的摩阻力,我们在注浆时做到以下几点. 选择优质的触变泥浆材料,对膨润土取样测试。主要指标为造浆率、失水量和动塑比。在管子上预埋压浆孔,压浆孔的设置要有利于浆套的形成。膨润土的贮藏及浆液配制、搅拌、膨胀时间,听取供应商的建议但都必须按照规范进行,使用前必须先进行试验压浆方式要以同步注浆为主,补浆为辅。在顶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各推进段的桨液形成情况。注浆设备和管路要可靠,具有足够的耐压和良好的密封性能。在注浆孔中设置一个单向阀,使浆液管外的土不能倒灌而堵塞注浆孔,从而影响这浆效果。注浆工艺由专人负责,质量员定期检查。注浆泵选择脉动小的螺杆泵,流量与顶进速度相应配。
五、安全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协议书及治安,协议书中所规定的内容,并结合工程特点做到以下几点: 管理工作标准化
本工程以井下作业为主,工程安全管理上要求“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贯彻在工程施工的始终,切实认真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检查,使管理工作标准化。抓好安全基础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防为主是本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使每个施工人员树立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意识,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认真抓好施工现场的“八大纪律”及“三大操作规程”为重点的安全基础工作。
(1)二通:施工现场人行路畅通,施工工地沿线单位,•公用道路出入口畅通。
(2)三无:施工中无管线事故,施工无重大伤亡事故,•施工现场周围道路平整无积水。 (3)五必须:施工区域必须严格分离,施工现场必须挂牌施工,•工地现场材料必须堆放整齐,生活区必须清洁文明,工地现场必须清洁文明,加强以文明施工的思想工作。
治安保卫、卫生:严格执行招标文件中治安保卫、卫生所规定的内容,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加强工地的巡查,特别在夜间值班人员应经常巡查。严禁喝酒、打牌。民工宿舍、操作室内物品安放整齐规划,建立卫生值日制度,保持室内清洁整齐。
管内排水:在管内安装一路排水管道,在工作面放一台潜水泵及时抽掉积水。积水抽至排水管内送至工作井,由工作井内渣浆泵抽送至地面排水沟。
六、质量控制
(一)形成一个有效的保证体系
在本工程中要认真贯彻GB/T9002-ISO9002系列标准,根据《质量保证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形成从质量策划,合同评审,供应商的评审,采购验证,施工过程控制,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不合格品的控制,文件和资料控制,质量记录的控制到培训、服务等,形成一个符合国际ISO9002系列标准质量保证体系。
(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网络
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现场实行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质量管理网络。以确保整体工程达到优良级,实行工程质量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的工作岗位职责,落实质量责任制,形成一个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由检验部门具体负责,各项目组配备专职质量员,强化质量监控和检测手段。
(三)工程的质量标准以标书要求及标书中参用的质量标准为准。工程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建立技术交底卡,严格按操作规程组织施工。
(四)加强自检,互检制度,实行三级(班组,项目部,质检科)检验制度,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由班组填自检单,然后项目部验检,质检科抽检,监理验证签字。做好上下通工序验收,只有上道工序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五)把好原材料、成品的质量关凡使用在本工程中原材料、砼管材、商品砼等都必须经过ISO9002系列认证产品或推荐使用的合格产品,到施工现场进行严格检验,并具备质保单位和试验技术资料等。做好各种材料的质量记录和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工作,使各种证明、合格证(单位)、验收、试验单据等齐全,确保其可追溯的完整性。
(六)确保各种试验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现场成立实验室,并严格按照“试验室规程”开展现场各种试验工作,保证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各类原材料、成品砼管材、商品砼、砂浆、焊接件等的抽检和复检工作,切实起到把好质量关,用数据和分析图表配合和指导现场施工质量。
(七)对施工中各类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等,以及试验设备,须按规定做好计量检定工作,并在使用的过程中,随时发现掌握可能出现的偏差,以保证计量设备的准确。
(八)开展各项目组的互检,组织学习,参观样板工程,以达到相互交流,传递质量信息,提高质量意识,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顶管方案 1、 机头选型 2、 平面布置 3、 出土方案
4、 顶力计算、中继间及中继间布置 5、 出洞方案 6、 测量方法 7、 通风设置
8、 顶管动力、照明配套 9、 管接口质量控制
10、 防止旋转措施
11、 设备保养
12、 顶进结束后机头处理 13、 浅覆土安全技术
14、 注浆减磨 五、安全
六、质量控制 七、进度计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