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现浇梁支撑体系的计算 ......................................................................... 4 2.1、概述 ........................................................................................................ 4 2.1.1 支顶架的结构 ................................................................................. 5 2.1.2 钢平台的结构 ................................................................................. 5 2.2 钢管支架的计算 ...................................................................................... 6 2.2.1 荷载组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支架力学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大楞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小楞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底模板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钢平台的计算 ........................................................................................ 36 2.3.1钢平台构造 .................................................................................... 36 2.3.2 36#工字钢计算 ........................................................................... 37 2.3.3 贝雷架计算 ................................................................................... 39 2.3.4 钢管桩计算 ................................................................................... 41 第三章 钢管架搭设 ........................................................................................... 47 3.1施工准备 ................................................................................................. 47 3.2基础 ......................................................................................................... 47 3.3搭设钢管架及配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 47 3.4钢管架拆除注意事项 ............................................................................. 49 3.5钢管架搭设作业安全措施 ..................................................................... 50
第四章 钢管桩与贝雷架搭设 ........................................................................... 51 第五章 环境保护措施 ....................................................................................... 52 第六章 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 54
第一章 概述
本工程为原西岸大桥东侧扩建新桥桥工程。起点桥台桩号为k2+188,终点桥台桩号为k2+388,全桥共7跨。新建桥标准跨径组合16+20+(28+56+32)+16+32=200m。新建桥宽为10.8,横向布置为0.5米m(防撞栏)+7.5m(车行道)+2.8m(人行道)。具体结构为:上部结构:(1)主桥:新建西岸大桥主桥的上部结构采用28m+56m+32m的变截面预应力混泥土连续箱梁,中支点梁高为3.5m,跨中梁高为2m。箱体采用单箱双室结构,按A类构件设计。(2)引桥:引桥的上部结构采用16m和20m的空心板以及32m的小箱梁。其中32m简支小箱梁为预制拼装结构,按A类构件设计,梁高为1.8m,端部设置牛腿,牛腿处梁高1.4m,单片小箱梁顶部宽2.4m,小箱梁间设置30cm湿接缝。下部结构:中墩采用双柱墩梁固接,边墩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梁双柱式墩。为保证横桥向刚度,设置桩基础系梁及立柱系梁,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所有桩基均按嵌岩桩设计。桥墩主桥为双柱式墩,引桥为桩柱式墩,上接盖梁,桥台为一字式桥台。桥型布置见下图。
常水位49.00m0号轴1号轴2号轴3号轴4号轴5号轴6号轴7号轴
西岸大桥桥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原西岸大桥处,横跨****河,该处河道较宽,河道顶面的宽度是147.64m. 河床底的宽度是120.65m河床有水流河道的宽度是54.54,水深受季节性降水及****河水位影响明显。水中桩基与连续梁施工需要搭设钢平台。钢平台主要采用钢管桩与贝雷架相结合,钢平台搭设完毕后,在钢平台上搭设钢管支架。
第二章 现浇梁支撑体系的计算
2.1、概述
本方案钢平台主要采用钢管桩与贝雷架和工字钢相结合。钢管桩根据实际需要运至施工现场,用25T吊车吊起振动锤(45KW),夹住钢管桩,然后对位,对好位后启动电源开始振动下沉,钢管桩下沉过程中用全站仪观测钢管桩是否偏位,若发生偏位,立即停止振动.将振动锤松开,在反方向夹住钢
管桩,再启动电源继续振动下沉,当钢管桩下沉到桩顶设计标高时,再用吊车吊起下一段钢管桩,并与已下沉钢管桩对接好,然后焊接接头再振动下沉。为了保证不因地质变化影响桩的承载力,最后连续振动一分钟钢管桩贯入深度不大于5mm即可。 2.1.1 支顶架的结构
支顶架(碗扣)搭设方案,具体搭设见计算书设置。(按最不利计算,搭设,2米梁高可以重新计算,但费用相差不大) 2.1.2 钢平台的结构
本工程过水段现浇梁需要搭设水上平台,水上平台的结构主要是贝雷架与钢管桩结合。贝雷架顺桥向设置,1、箱梁两端中腹板采用三排单层,边腹板采用两排单层的组合,翼板采用两排单层的组合,跨径为6m;除两端部分也同样采取这一组合,跨径改为12米。单幅桥宽横桥向设置11排贝雷架。贝雷架直接作用在4排32#工字钢上,贝雷架上搭设32#工字钢作为钢管支架的支撑体系。单幅桥宽横轴向设置5根Ф600×8mm钢管桩,钢管桩顶部用凹槽形式与2根32b工字钢连成一体。贝雷片间距见“工字钢受力简图”,贝雷片和工字钢连接;贝雷架上铺设32#工字钢作为钢管架的垫脚,32#工字钢纵向间距为75cm,每条工字钢与最外边两排贝雷片用倒“u”型焊接,加强贝雷片和工字钢的整体性。钢管桩横桥向见“工字钢受力简图”,钢管桩之间用20#槽钢作为剪刀斜撑焊接连固成一体,详见附图。
90×90cm钢管架36#工字钢军用贝雷架横向单排56#工字钢600钢管立柱50×120cmC25混凝土基础 钢平台横截面图 钢平台截面图
2.2 箱梁自重荷载分布简化
依据箱梁的实际尺寸,将箱梁的横截面简化为两种形式,分别对应端部和跨中的两种典型横断面;在纵向上,箱梁两端各6m范围内采用端部横断面形
式,中间为跨中横断面形式 2.3 钢管支架的计算
2.3.1箱梁两端的支架计算(两端各6米范围)
一、 工程参数
箱梁参数 箱梁高度 底板厚度 腹板厚度 3.5m 0.5m 0.6m 支架参数 建筑施工危险等级 支模高度 底板下立杆纵距 腹板下立杆纵距 翼板下立杆纵距 水平杆步距 面板 次楞 主楞 剪刀撑设置 Ⅲ级 危险等级系数:支撑结构 5m 0.8m 0.4m 1m 0.9m 钢管类型 立杆横距 立杆横距 立杆横距 伸出长度a 木胶合板 厚度:18mm 方木支撑,间距0.2m 双钢管 依据JGJ300-2013规范要求,采用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剪刀撑宽度:纵距方向4跨,横距方向4跨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未作可靠连接 荷载参数 永久荷载 可变荷载
新浇砼自重 面板次楞自重 施工人员 及设备荷载 24kN/m 0.5kN/m 面板与次楞 2.5kN/m 223顶板厚度 翼板厚度 0.25m 0.25m 1 水平杆件 υ48×3.5mm 0.8m 0.4m 1m 0.4m 1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情况 钢筋自重 支架自重 主楞 2.5kN/m 21.5kN/m 0.14kN/m 立杆 2.5kN/m 232.5kN 二、 箱梁翼板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8mm ,取宽度1m的面板作为计算宽度。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 1000×18×18/6=54000mm3; 截面惯性矩I= 1000×18×18×18/12=486000mm4;
(一)强度验算
1、
面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
L=0.2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24×0.25+1.5×0.25+0.5)+1.4×2.5]×1=11.750kN/m q1=[1.35×(24×0.25+1.5×0.25+0.5)+1.4×0.7×2.5]×1= 11.731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 11.750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1.2×1×0.5=0.600 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1.4×2.5= 3.50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q1l2=0.1× 11.750×0.22=0.047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0.08q2l2+0.213Pl=0.08× 0.600×0.22 +0.213× 3.500×0.2=0.151kN·m
取Mmax=0.151KN·m验算强度。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
Mmax σ= W
= 54000 0.151×106
=2.80N/mm2 < f=12.5N/mm2
面板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 = 1×(24×0.25+1.5×0.25+0.5+2.5)=9.375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 200/400=0.5mm; 面板弹性模量: E = 4500N/mm2;
0.677ql4 ν=
100EI
满足要求!
三、 箱梁翼板次楞方木验算
次楞采用方木,宽度100mm,高度100mm,间距0.2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100×100×100/6=166667mm3; 截面惯性矩 I =100×100×100×100/12=8333333mm4;
(一)抗弯强度验算
0.677×9.375×2004
= 100×4500×486000
=0.05mm < 0.5mm
1、 次楞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立杆横距,L=1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24×0.25+1.5×0.25+0.5)+1.4×2.5]×0.2=2.350kN/m q1=[1.35×(24×0.25+1.5×0.25+0.5)+1.4×0.7×2.5]×0.2= 2.346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 2.350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1.2×0.2×0.5=0.120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1.4×2.5= 3.50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 0.1q1l2=0.1×2.350×12=0.235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 0.08q2l2+0.213Pl=0.08×0.120×12+0.213×3.500×1=0.755kN·m 取Mmax=0.755kN·m验算强度。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 σ=
Mmax
W
=
0.755×106
166667
=4.53N/mm2 < f=17N/mm2
次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抗剪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时: V1=0.6q1l=0.6×2.350×1=1.410kN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V2= 0.6q2l+0.65P=0.6×0.120×1+0.65×3.500=2.347kN 取V=2.347kN验算强度。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N/mm2; 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
τ=
3V 2bh
=
3×2.347×10
= 0.352N/mm2 < fv=1.6N/mm2
2×100×100
3
次楞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三)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 = 0.2×(24×0.25+1.5×0.25+0.5+2.5)=1.875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1000/250=4mm; 次楞弹性模量: E = 10000N/mm2; 0.677ql ν= =
100EI 满足要求!
4
4
0.677×1.875×1000100×10000×8333333
=0.15mm < 4mm 四、 箱梁翼板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双钢管,截面抵拒矩W=10.16cm3,截面惯性矩I=24.38cm4 (一)强度验算
当进行主楞强度验算时,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取2.5kN/mm2。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力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 [1.2×(24×0.25+1.5×0.25+0.5)+1.4×2.5]×0.2=2.350kN/m q12= [1.35×(24×0.25+1.5×0.25+0.5)+1.4×0.7×2.5]×0.2= 2.346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 2.350kN/m作为设计依据。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2.350×1=2.585kN。
次楞作用集中荷载P=2.585kN,进行最不利荷载布置如下图:
2.592.592.592.592.592.592.592.592.592.592.592.592.592.592.59计算简图(kN)
1.3181.318
0.5400.67210000.6720.5401000-0.103-0.362-0.514-0.499-0.103-0.499-0.514-1.026-1.021-1.021-1.026 弯矩图(kN·m)
最大弯矩 Mmax=1.318kN·m;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Mmax 1.318×106
σ= = W 10.16×103
主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 = 0.2×(24×0.25+1.5×0.25+0.5+2.5)=1.875kN/m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1.875×1=2.063kN。
以此值作为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经计算,主梁最大变形值V=1.438mm。 主梁的最大容许挠度值:1000/150=6.7mm, 最大变形 Vmax =1.438mm < 6.7mm 满足要求!
= 129.724N/mm2 < 205N/mm2
五、 风荷载计算
1.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µsµzω0
ω0---基本风压,按北京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3kN/m2。
µ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µ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1.2×An/(la×h)=1.2×0.093/(0.8×0.9)=0.155
式中An --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093m2 la----立杆间距,0.8m,h-----步距,0.9m,d-----钢管外径,0.048m
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µst=1.2=1.2×0.155=0.19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µs=µst 1-ηn
=0.19 1-η
1-0.90 2 1-0.90
=0.36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5m,按地面粗糙度C类 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µz=0.65。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µzµsω0=0.65×0.36×0.3=0.070kN/m2 2.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NWK
有剪刀撑框架结构支撑结构,按下式计算: nwaPWKH2 NWK= = 2B
4×0.07×52 2×13
=0.27kN
式中:PWK—风荷载的线荷载标准值,PWK=ωkla=0.070×1=0.07kN/m ωk—风荷载标准值, ωk=0.070kN/m2,la—立杆纵向间距,la=1m nwa—单元框架的纵向跨数,取nwa=4
H—支撑结构高度,H=5m,B—支撑结构横向宽度,B=13m 3.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标准值MWK=MLK MLK=
PWKh2
=
0.07×0.92
=0.006kN·m
10 10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γQMWK=1.4×0.006=0.008kN·m
六、 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基本组合计算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分别计算由可变荷载或永久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按最不利的效应设计值确定。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轴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取较大值:
1.2×[0.14×5+(24×0.25+1.5×0.25+0.5)×1×1]+1.4×2.5×1×1=12.590kN;
1.35×[0.14×5+(24×0.25+1.5×0.25+0.5)×1×1]+1.4×0.7×2.5×1×1}=12.676kN;
立杆轴向力取上述较大值,N=12.676KN。 组合风荷载时:
1.2×[0.14×5+(24×0.25+1.5×0.25+0.5)×1×1]+1.4×0.9×(0.27+2.5×1×1)=12.580kN;
1.35×[0.14×5+(24×0.25+1.5×0.25+0.5)×1×1]+1.4×0.7×0.9×(0.27+2.5×1×1}=12.669kN;
立杆轴向力取上述较大值,N=12.669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中的单元框架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按《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附录表B-4水平杆
不连续取值。
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EIly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刚度比K, hk6h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2) I—钢管的截面惯性矩,取121900(mm4) h—立杆步距,取9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25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800mm K=
206000×121900
+
900×25×106
800 6×900
=1.26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 =lx/h=0.8/0.9=0.89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 =4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相同,x向为单元框架立杆跨数大的方向,取板底立杆纵距方向。
根据以上参数查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22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B-6水平杆连续取值,βa=1.05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0.9=0.22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4/0.9=0.44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4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5m,βH=1
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1×1.05×2.22×0.9=2.10m (三)立杆稳定性验算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应按下式对单元框架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N
A
≤f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12.676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 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2100/15.80=133,查表=0.381; L0 —立杆计算长度,取210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80mm; A—杆件截面积,取489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N
A
12.676×103
=
0.381×489
=68.038N/mm2 < f=205 N/mm2
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组合风荷载时,还应按下式进行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NAMNW(11.1)N'Ef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12.669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 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170/1.58=108,查表=0.53
L0 —立杆计算长度,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时,L0=(1+2a)h=(1+2×0.444)×0.9=1.70m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44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0.9=0.222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4/0.9=0.444 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8cm;
A—杆件截面积,取489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08kN·m W—杆件截面模量,W=508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π2EA N’E= = λ2
3.142 2×206000×489
108 2
=85.26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12.669×103 0.53×489
+
0.008×106
12.669
5080×(1-1.1×0.53× )
85.26
=48.883+1.724=50.607N/mm2 < f=205 N/mm2 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满足要求!
七、 箱梁底板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8mm ,取宽度1m的面板作为计算宽度。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 1000×18×18/6=54000mm3; 截面惯性矩I= 1000×18×18×18/12=486000mm4; (一)强度验算
2、 面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
L=0.2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24×(0.25+0.5)+1.5×(0.25+0.5)+0.5)+1.4×2.5]×1=27.050kN/m
q1=[1.35×(24×(0.25+0.5)+1.5×(0.25+0.5)+0.5)+1.4×0.7×2.5]×1= 28.944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 28.944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1.2×1×0.5=0.600 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1.4×2.5= 3.50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q1l2=0.1× 28.944×0.22=0.116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0.08q2l2+0.213Pl=0.08× 0.600×0.22 +0.213× 3.500×0.2=0.151kN·m
取Mmax=0.151KN·m验算强度。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
Mmax σ= W
= 54000 0.151×106
=2.80N/mm2 < f=12.5N/mm2
面板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 = 1×(24×(0.25+0.5)+1.5×(0.25+0.5)+0.5+2.5)=22.125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 200/400=0.5mm; 面板弹性模量: E = 4500N/mm2;
0.677ql4 ν=
100EI
满足要求!
八、 箱梁底板次楞方木验算
次楞采用方木,宽度100mm,高度100mm,间距0.2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100×100×100/6=166667mm3; 截面惯性矩 I =100×100×100×100/12=8333333mm4;
(一)抗弯强度验算
0.677×22.125×2004
= 100×4500×486000
=0.11mm < 0.5mm
2、 次楞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立杆横距,L=0.8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24×(0.25+0.5)+1.5×(0.25+0.5)+0.5)+1.4×2.5]×0.2=5.410kN/m
q1=[1.35×(24×(0.25+0.5)+1.5×(0.25+0.5)+0.5)+1.4×0.7×2.5]×0.2= 5.789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 5.789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1.2×0.2×0.5=0.120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1.4×2.5= 3.50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 0.1q1l2=0.1×5.789×0.82=0.370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 0.08q2l2+0.213Pl=0.08×0.120×0.82+0.213×3.500×0.8=0.603kN·m
取Mmax=0.603kN·m验算强度。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
σ=
Mmax
W
=
0.603×106
166667
=3.62N/mm2 < f=17N/mm2
次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抗剪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时: V1=0.6q1l=0.6×5.789×0.8=2.779kN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V2= 0.6q2l+0.65P=0.6×0.120×0.8+0.65×3.500=2.333kN 取V=2.779kN验算强度。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N/mm2; 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
τ=
3V 2bh
=
3×2.779×103
= 0.417N/mm2 < fv=1.6N/mm2
2×100×100
次楞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三)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 = 0.2×(24×(0.25+0.5)+1.5×(0.25+0.5)+0.5+2.5)=4.425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800/250=3.2mm; 次楞弹性模量: E = 10000N/mm2; 0.677ql4 ν= =
100EI 满足要求!
0.677×4.425×800.04 100×10000×8333333
=0.15mm < 3.2mm 九、 箱梁底板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双钢管,截面抵拒矩W=10.16cm3,截面惯性矩I=24.38cm4 (一)强度验算
当进行主楞强度验算时,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取2.5kN/mm2。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力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 [1.2×(24×(0.25+0.5)+1.5×(0.25+0.5)+0.5)+1.4×2.5]×0.2=5.410kN/m q12= [1.35×(24×(0.25+0.5)+1.5×(0.25+0.5)+0.5)+1.4×0.7×2.5]×0.2= 5.789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 5.789kN/m作为设计依据。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5.789×0.8=5.094kN。 次楞作用集中荷载P=5.094kN,进行最不利荷载布置如下图:
5.095.095.095.09计算简图(kN) 5.095.095.095.095.095.095.095.09
1.6811.6810.6620.4528000.6620.452800-0.357-0.809-0.987-1.407-0.357-0.809-0.987-1.407
弯矩图(kN·m)
最大弯矩 Mmax=1.681kN·m;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Mmax 1.681×106
σ= = W 10.16×103
主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 = 0.2×(24×(0.25+0.5)+1.5×(0.25+0.5)+0.5+2.5)=4.425kN/m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4.425×0.8=3.894kN。
以此值作为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经计算,主梁最大变形值V=1.120mm。 主梁的最大容许挠度值:800/150=5.3mm,
= 165.453N/mm2 < 205N/mm2
最大变形 Vmax =1.120mm < 5.3mm 满足要求!
十、 风荷载计算
1.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µsµzω0
ω0---基本风压,按北京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3kN/m2。
µ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µ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1.2×An/(la×h)=1.2×0.093/(0.8×0.9)=0.155
式中An --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093m2 la----立杆间距,0.8m,h-----步距,0.9m,d-----钢管外径,0.048m
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µst=1.2=1.2×0.155=0.19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µs=µst 1-ηn
=0.19 1-η
1-0.90 2 1-0.90
=0.36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5m,按地面粗糙度C类 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µz=0.65。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µzµsω0=0.65×0.36×0.3=0.070kN/m2 2.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NWK
有剪刀撑框架结构支撑结构,按下式计算: nwaPWKH2 NWK= = 2B
4×0.06×52 2×13
=0.23kN
式中:PWK—风荷载的线荷载标准值,PWK=ωkla=0.070×0.8=0.06kN/m ωk—风荷载标准值, ωk=0.070kN/m2,la—立杆纵向间距,la=0.8m nwa—单元框架的纵向跨数,取nwa=4
H—支撑结构高度,H=5m,B—支撑结构横向宽度,B=13m 3.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标准值MWK=MLK MLK=
PWKh2 10
= 0.06×0.92
10
=0.005kN·m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γQMWK=1.4×0.005=0.007kN·m
十一、 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基本组合计算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分别计算由可变荷载或永久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按最不利的效应设计值确定。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轴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取较大值:
1.2×[0.14×5+(24×0.75+1.5×0.75+0.5)×0.8×0.8]+1.4×2.5×0.8×0.8=18.152kN;
1.35×[0.14×5+(24×0.75+1.5×0.75+0.5)×0.8×0.8]+1.4×0.7×2.5×0.8×0.8}=19.469kN;
立杆轴向力取上述较大值,N=19.469KN。 组合风荷载时:
1.2×[0.14×5+(24×0.75+1.5×0.75+0.5)×0.8×0.8]+1.4×0.9×(0.23+2.5×0.8×0.8)=18.218kN;
1.35×[0.14×5+(24×0.75+1.5×0.75+0.5)×0.8×0.8]+1.4×0.7×0.9×(0.23+2.5×0.8×0.8}=19.515kN;
立杆轴向力取上述较大值,N=19.515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中的单元框架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按《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附录表B-4水平杆
不连续取值。
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刚度比KEIly, hk6h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2) II—
钢管的截面惯性矩,取121900(mm4)
h—立杆步距,取9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25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800mm K=
206000×121900
+
900×25×106
800 6×900
=1.26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 =lx/h=0.8/0.9=0.89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 =4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相同,x向为单元框架立杆跨数大的方向,取板底立杆纵距方向。
根据以上参数查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22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B-6水平杆连续取值,βa=1.05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0.9=0.22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4/0.9=0.44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4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5m,βH=1
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1×1.05×2.22×0.9=2.10m (三)立杆稳定性验算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应按下式对单元框架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N
≤f
A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19.469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 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2100/15.80=133,查表=0.381; L0 —立杆计算长度,取210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80mm; A—杆件截面积,取489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N
=
A
19.469×103
=104.498N/mm2 < f=205 N/mm2
0.381×489
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组合风荷载时,还应按下式进行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NAMNW(11.1)N'Ef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19.515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 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170/1.58=108,查表=0.53
L0 —立杆计算长度,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时,L0=(1+2a)h=(1+2×0.444)×0.9=1.70m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44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0.9=0.222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4/0.9=0.444 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8cm; B—
杆件截面积,取489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07kN·m W—杆件截面模量,W=508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π2EA 3.142 2×206000×489 N’E= = =85.26kN 22λ 108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19.515×103
+
0.53×489
0.007×106
5080×(1-1.1×0.5319.515
)
× 85.26
=75.298+1.590=76.888N/mm2 < f=205 N/mm2 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满足要求! 十二、 腹板底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8mm。 取1m作为计算单元。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 100×1.8×1.8/6=54cm3; 截面惯性矩I= 100×1.8×1.8×1.8/12=48.6cm4;
(一)强度验算
1、模板面板按三跨连续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面板下的次楞间距,L=0.2m。
2、荷载计算
作用于面板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24×3.5+1.5×3.5+0.5)+1.4×2.5]×1=111.20kN/m q1=[1.35×(24×3.5+1.5×3.5+0.5)+1.4×0.7×2.5]×1= 123.61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 123.61kN/m作为设计依据。 Mmax=0.1q1l2=0.1×123.61×0.22=0.49kN·m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 (N/mm2) =12.5 N/mm2; 面板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Mmax σ= W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0.49×106
= 54×103
= 9.074N/mm2 < 12.5N/mm2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其作用效应的线荷载计算如下:
q = 1×(24×3.5+1.5×3.5+0.5)=89.75 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 200/400=0.5mm; 面板弹性模量: E = 4500N/mm2;
0.677ql4 ν=
100EI
满足要求!
十三、 腹板底次楞验算
腹板底次楞采用方木,宽度100mm,高度100mm,间距0.2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 =10×10×10/6=166.667cm3; 截面惯性矩I =10×10×10×10/12=833.333cm4;
(一)强度验算
0.677×89.75×2004
= 100×4500×48.6×10
4
=0.44mm < 0.5mm 1、荷载计算;
腹板下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 [1.2×(24×3.5+1.5×3.5+0.5)+1.4×2.5]×0.2=22.24kN/m q1=[1.35×(24×3.5+1.5×3.5+0.5)+1.4×0.7×2.5]×0.2=
24.72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 24.72kN/m。 底板下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2= [1.2×(24×0.75+1.5×0.75+0.5)+1.4×2.5]×0.2=5.41kN/m q2= [1.35×(24×0.75+1.5×0.75+0.5)+1.4×0.7×2.5]×0.2=5.79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2= 5.79kN/m。
q1=24.72KN/mq2=5.79KN/m
计算简图(kN)
0.2730.273-0.044-0.044-0.221
弯矩图(kN·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0.712kN;N2=8.441kN;N3=8.441kN;N4=0.712kN; 最大弯矩 Mmax = 0.273kN·m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 [f]=17N/mm2;
Mmax σ= W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其作用效应的线荷载计算如下:
腹板下q1 = 0.2×(24×3.5+1.5×3.5+0.5)=17.95kN/m; 底板下q2 = 0.2×(24×0.75+1.5×0.75+0.5)=3.93kN/m;
= 166.667×103 0.273×106
=1.638N/mm2 < 17N/mm2
q1=17.95KN/mq2=3.93KN/m
计算简图(kN)
次楞弹性模量: E = 10000N/mm2; 经计算,最大变形 Vmax = 0.025m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 400/250 =1.6 mm; 最大变形 Vmax = 0.025mm < 1.6mm 满足要求!
十四、 腹板底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双钢管 截面抵抗矩W=10.16cm3 截面惯性矩I=24.38cm4
(一)强度验算
主楞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8.441kN,如下图:
8.448.440.7608.448.440.7608.448.44
计算简图(kN)
400400-0.084-0.274-0.084-0.274-0.654-0.654
弯矩图(kN·m)
经计算,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6.542kN;N2=18.781kN;N3=18.781kN;N4=6.542kN; 最大弯矩 Mmax=0.760kN·m;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Mmax σ= W
= 10.16×103 0.760×106
= 74.803N/mm2 < 205N/mm2
主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6.094kN,
经计算,主楞最大变形值Vmax =0.117mm。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400/150=2.7mm, 最大变形 Vmax =0.117mm < 2.7mm 满足要求! 十五、 风荷载计算
1.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µsµzω0
ω0---基本风压,按北京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3kN/m2。 µ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µ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1.2×An/(la×h)=1.2×0.093/(0.8×0.9)=0.155
式中An --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093m2
la----立杆间距,0.8m,h-----步距,0.9m,d-----钢管外径,0.048m
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µst=1.2=1.2×0.155=0.19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1-ηn
µs=µst 1-η
=0.19 1-0.90 1-0.90 2
=0.36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5m,按地面粗糙度C类 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µz=0.65。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µzµsω0=0.65×0.36×0.3=0.070kN/m2
2.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NWK
有剪刀撑框架结构支撑结构,按下式计算: nwaPWKH2 4×0.03×52 NWK= = =0.12kN
2B 2×13
式中:PWK—风荷载的线荷载标准值,PWK=ωkla=0.070×0.4=0.03kN/m ωk—风荷载标准值, ωk=0.070kN/m2,la—立杆纵向间距,la=0.4m nwa—单元框架的纵向跨数,取nwa=4
H—支撑结构高度,H=5m,B—支撑结构横向宽度,B=13m
3.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标准值MWK=MLK
PWKh2
MLK= 10
= 10 0.03×0.92
=0.002kN·m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γQMWK=1.4×0.002=0.003kN·m 十六、 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向力设计值
支撑结构的危险等级系数取1 立杆承受梁荷载设计值:18.781kN;
立杆承受支架自重荷载设计值:1.2×5×0.14=0.84kN
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19.62kN;
风荷载在立杆中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0.9×1.4×0.12=0.15kN; 组合风荷载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19.62+0.15=19.77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中的单元框架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
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按《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附录表B-4水平杆不连续取值。 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刚度比KEIly, hk6h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2) III— 钢管的截面惯性矩,取121900(mm4) h—立杆步距,取9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25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800mm
206000×121900 K=
900×25×10
6
800
+ 6×900
=1.26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 =lx/h=0.8/0.9=0.89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 =4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相同,x向为单元框架立杆跨数大的方向,取板底立杆纵距方向。
根据以上参数查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22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B-6水平杆连续取值,βa=1.05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0.9=0.22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4/0.9=0.44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4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5m,βH=1
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1×1.05×2.22×0.9=2.10m
(三)立杆稳定性验算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应按下式对单元框架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N
≤f
A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19.62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 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2100/15.80=133,查表=0.381; L0 —立杆计算长度,取210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80mm; A—杆件截面积,取489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N
=
A
19.62×103
=105.309N/mm2 < f=205 N/mm2
0.381×489
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组合风荷载时,还应按下式进行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NAMNW(11.1)N'Ef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19.77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 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170/1.58=108,查表=0.53
L0 —立杆计算长度,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时,L0=(1+2a)h=(1+2×0.444)×0.9=1.70m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44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0.9=0.222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4/0.9=0.444 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8cm; C—
杆件截面积,取489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03kN·m W—杆件截面模量,W=508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π2EA 3.142 2×206000×489 N’E= = =85.26kN 22λ 108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19.77×103
+
0.53×489
5080×(1-1.1×0.5319.77
)
× 85.26
0.003×106
=76.282+0.683=76.965N/mm2 < f=205 N/mm2
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满足要求!
2.3钢平台的计算(分梁端和跨中截面计算) 2.3.1钢平台构造
本工程过水段现浇梁需要搭设水上平台,水上平台的结构主要是贝雷架与钢管桩结合。贝雷架采用两边双排单层组合形式,纵向跨径为12.0米,横桥向单幅桥宽设置11排,间距为(+1.2+3.55+3.55+1.2+)米。单幅桥宽横轴向设置5根钢管桩,钢管桩根打入河床地。钢管桩纵轴向间距为12米,钢管桩之间用20#槽钢作为剪刀斜撑焊接连固成一体,详见附图。
90×90cm钢管架36#工字钢@90cm军用贝雷架横向单排56#工字钢600钢管桩50×120cmC25混凝土基础 钢平台横截面图 钢平台截面图
2.3.2 32#工字钢计算
钢管支架直接作用在32(b)#工字钢上,钢管架的轴向力由支架验算计算出最大处为N=19.77KN。工字钢直接作用在贝雷架上,最大跨径为3.55m。可得出工字钢的受力简图(按简支梁计算): (1)弹性模量E=210GPa (2)截面惯性矩:I=11621cm4 (3)截面抵抗矩:W= 726cm3 (4)理论重量:p=57.7kg/m
工字钢受力简图 一、抗弯强度计算 (1)最大弯矩:
工字钢弯矩图
Mmax= 30.77kn.m
(2)弯拉应力:σ=M/W=(30.77×103N.m)/( 726×10-6 )m3 =42.4MPa<[σ]=200Mpa,满足施工要求。 二、挠度计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立杆作用在工字钢上的力见“工字钢受力简图)
经计算,工字钢最大变形值Vmax =0.011mm。 工字钢的最大容许挠度值:3550/400=8.88mm,
最大变形 Vmax =0.011mm < 8.88mm 满足施工要求! 2.3.3 贝雷架计算
贝雷架顺桥向设置,1、箱梁两端中腹板采用三排单层,边腹板采用两排单层的组合,翼板采用两排单层的组合,跨径为6m;除两端部分也同样采取这一组合,跨径改为12米。单幅桥宽横桥向设置11排贝雷架。贝雷架直接作用在4排32#工字钢上,贝雷架上搭设32#工字钢作为钢管支架的支撑体系。
顺桥向36#工字钢50#工字钢常水位49.0m贝雷架60cm钢管 三排单层贝雷架的物理系数:(受力最不利位置为中腹板位置)
(1)弹性模量E=210Gpa
(2)截面惯性矩:I=751491.6cm4 (3)截面抵抗矩:W=10735.6cm3 (4)理论重量:p=7.6kN/m
(5)容许剪力F容=698.9KN
贝雷片按简支梁计算,工字钢作用在贝雷架上的集中荷载简化为工字钢的支座反力,经计算P=105.68kN,
工字钢内力计算图
可得贝雷架的受力简图:
一、抗弯强度计算
贝雷片弯矩图
计算得贝雷架的最大受弯点为跨中,该处弯矩为 Mmax= 634.08KNm
弯拉应力:σ=M/W=(634.08×103N.m)/( 10735.6×10-6 )m3 =59.12<[σ]=200Mpa,满足施工要求。
二、挠度计算
fmax=5q总l4/(384EI) fmax=5q总l4/(384EI)
=5×105.68KN/m×(6m)4/(384×210GPa×751491.6cm4)
l =11.3mm<400=15mm,满足施工要求。
三、剪力验算
根据贝雷架的受力图可以知道,最大剪力在A点和C点,都为:
F= q总×L/2=317.04KN< F容=698.9KN,故满足施工要求。
2.3.4 钢管桩计算
本工程的钢管桩采用DN600×8mm无缝钢管,钢管桩横轴向设置5根,间距见“工字钢受力简图。由于缺少地质资料,钢管桩的入土深度暂定为xxxx
一、荷载计算
横轴贝雷架受力为q=105.68 KN/m,贝雷架的长度为12米。
每组贝雷架的受力为P=105.68KN/m×12=1268.16 KN,单幅桥宽设置5组贝雷架,总受力为:
F=P×5=6340.8。
单根钢管桩受力为
P单=F×2/8=1585.2 KN,A钢管=(0.32-0.262)×3.14=0.07m2 f= P单/ A钢管=22.6Mpa<[δ]=205Mpa,钢管柱强度满足施工要求。
二、32#工字钢验算(横梁)
32#工字钢工字钢只是受压,受力示意图如下,受力可以不进行验算。
工字钢
2.4跨中截面计算 2.4.1 32#工字钢计算
钢管支架直接作用在32(b)#工字钢上,钢管架的轴向力由支架验算计算出最大处为N=19.77KN。工字钢直接作用在贝雷架上,最大跨径为3.55m。可得出工字钢的受力简图(按简支梁计算): (1)弹性模量E=210GPa (2)截面惯性矩:I=11621cm4
(3)截面抵抗矩:W= 726cm3 (4)理论重量:p=57.7kg/m
工字钢受力简图 一、抗弯强度计算 (1)最大弯矩:
工字钢弯矩图
Mmax=20.31kn.m
(2)弯拉应力:σ=M/W=(20.31×103N.m)/( 726×10-6 )m3 =28MPa<[σ]=200Mpa,满足施工要求。 二、挠度计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立杆作用在工字钢上的力见“工字钢受力简图)
经计算,工字钢最大变形值Vmax =0.0013mm。
工字钢的最大容许挠度值:3550/400=8.88mm, 最大变形 Vmax =0.0013mm < 8.88mm 满足施工要求! 2.4.2 贝雷架计算
贝雷架顺桥向设置,箱梁跨中截面中腹板采用三排单层,边腹板采用两排单层的组合,翼板采用两排单层的组合,跨径为12m。单幅桥宽横桥向设置11排贝雷架。贝雷架直接作用在4排32#工字钢上,贝雷架上搭设32#工字钢作为钢管支架的支撑体系。
顺桥向36#工字钢50#工字钢常水位49.0m贝雷架60cm钢管 三排单层贝雷架的物理系数:(受力最不利位置为中腹板位置)
(1)弹性模量E=210Gpa
(2)截面惯性矩:I=751491.6cm4 (3)截面抵抗矩:W=10735.6cm3 (4)理论重量:p=7.6kN/m
(5)容许剪力F容=698.9KN
贝雷片按简支梁计算,工字钢作用在贝雷架上的集中荷载简化为工字钢的支座反力,经计算P=65.213kN,
工字钢内力计算图
12米跨可得贝雷架的受力简图:
一、抗弯强度计算
12米跨贝雷片弯矩图
计算得贝雷架的最大受弯点为跨中,该处弯矩为 Mmax= 1565.11KNm
弯拉应力:σ=M/W=(1565.11×103N.m)/( 10735.6×10-6 )m3 =145.78<[σ]=273Mpa,满足施工要求。
二、挠度计算
fmax=5q总l4/(384EI) fmax=5q总l4/(384EI)
=5×65.213KN/m×(12m)4/(384×210GPa×751491.6cm4)
l =11.2mm<400=30mm,满足施工要求。
三、剪力验算
根据贝雷架的受力图可以知道,最大剪力在A点和C点,都为:
F= q总×L/2=317.04KN< F容=698.9KN,故满足施工要求。
第三章 钢管架搭设
3.1施工准备
1、钢管架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要进行支顶架搭设技术交底工作。 2、严禁使用不及格的钢管架、配件、及加固件。 3、对钢管架的搭设场地要进行清理、平整、并做好排水。 3.2基础
1、支架搭设基础为钢平台,待钢平台搭设完毕,验收通过后方可搭设。 2、基础上应先弹出钢管架立杆位置线。 3.3搭设钢管架及配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配套的钢管架与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于同一钢管架;
2、钢管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相对进行。
3、连接钢管架与配件的扣件必须处于锁住状态; 4、上下托、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 5、板宜采用厚度不小于40mm的木垫板或20#槽钢。
6、上下托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小于上下托长度的三分之一,下托调节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200mm,当超过200mm达300mm时,应乘以修正系数0.90,当超过300mm时,应乘以0.8。
7、支顶架搭设应由一端延伸到另一端,自下而上逐层搭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减少积累误差,不宜两端相向或相间搭设,以免结合处错位,
难以连接。门式架应逐层搭设,逐步安装水平加固杆,按规定位置设定剪刀撑。
8、钢管架搭设必须用花杆对中,且沿平面线变化,以确保搭设整齐、美观、规范。边搭设边检查其垂直度,并随时设置水平加固杆和剪刀撑。水平加固杆及剪刀撑必须按设计图设置,不得随意减少。钢管需连接时,搭接长度不少于50cm,且设一道扣件扣死,水平加固杆必须通长设置,并伸出支顶架投影边线每边不少于20cm。
9、水平加固杆应置于立杆内侧并与钢管架立杆用扣件扣紧,剪刀撑应采用扣件与钢管架立杆外侧扣牢。纵向水平加固杆每隔一个架距与钢管架立杆扣紧,横向水平加固杆应与侧边每个钢管架的至少一个立杆用扣件扣紧,剪刀撑每隔一个架距用扣件与钢管架立杆扣紧,上下托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少于15cm。
10、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为450~600,剪刀撑宽度宜为4~8米。 11、作业人员上下钢管架的斜梯应采用挂扣式钢梯,并采用“之”字形式,一个梯段宜跨越两步或三步。
12、水平加固杆和剪刀撑必须与钢管架同步搭设并连接牢固。不允许先搭钢管架后安装加固杆件,以保证钢管架在搭设过程中应具有的刚度。
13、搭设钢管架时,施工操作层应铺设脚手板,工人应系安全带。
3.4钢管架拆除注意事项
1、混凝土浇筑后,满足方案要求的期限后,才能拆除钢管架。 2、拆除钢管架前,应清除钢管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
3、拆除钢管架时,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4、钢管架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进行:
钢管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 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 通长水平杆和剪刀撑等,必须在钢管架拆卸到相关的钢管架时方可拆除;
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连接棒应放入袋内,锁臂应先传递至地面并室内堆存;
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然后开始拆除,不得硬拉,严禁敲击;
5、拆下的钢管架、钢管与配件,应成捆用机械吊运或由井架传至地面,防止碰撞,严禁抛掷。
3.5钢管架搭设作业安全措施
1、从事高处作业,要定期体检,经医生诊断,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他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不得从事高处作业。高处作业者,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
2、架子工、结构安装工等高空、悬空作业人员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高处作业人员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穿防滑鞋,禁止酒后作业。 4、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雨、雾天应停止钢管架的搭设、拆除及施工作业。
5、高处作业时,临时搭设的钢管架,梯子一定要牢固,且有防滑措施,禁止二人同时在梯子上作业,不得攀爬钢管架,打闹嘻笑,梯子、平台等应设有监护围栏。
6、高处作业时所用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作业中走道、通道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禁止抛掷。
7、在板梁施工时,搭设的钢管架必须设置安全围栏、挂安全网等临边防护措施,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在地面一定范围内设置警戒线,配备值班安全员,以防路上行人被落物击中。
8、各种架子搭好后,项目经理组织架子工和使用的班组共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上架操作。使用时,特别是台风暴雨后,要检查架子是否稳固,发现问题及时加固,确保使用安全。
9、施工使用的临时梯子要牢固,踏步300-400mm,与地面角度成60-70
度,梯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
10、砼浇筑前,安全人员应组织人员进行支顶架检查验收,开始浇筑砼后,任何人不得进入支顶架下侧。
11、施工期间不得拆除下列杆件: ①交叉支撑; ②连墙件;
③加固杆件:如剪刀撑、水平加固杆、扫地杆等; ④栏杆。
12、在钢管架基础或临近严禁进行挖掘作业。 13、沿钢管架外侧严禁任意攀爬。
14、拆下的钢管架及配件应清除杆件及螺纹上的玷污物,并定期分类检查和维修,按品种、规格分类整理存放,妥善保管。
15、门式架搭设还应满足《建筑施工门式钢管钢管架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构件式钢管钢管架安全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要求。
第四章 钢管桩与贝雷架搭设
1、要确保钢管桩基础承载力满足受力要求。监控好钢管桩的振打,确保钢管桩的打进深度搭设计算值。钢管桩纵桥向要用对拉20#槽钢连接。
2、控制好钢管桩的垂直度,严禁出现倾斜现象;钢管桩的焊接要牢固,特别要注意钢管桩对接处的焊缝,最少要满足三块钢板加围焊要求。
3、贝雷片吊装前,应使贝雷片连接牵固,吊点正确牢固。
4、在贝雷片和钢管桩上做沉降观测点,成立安全保证小组对支架搭设
过程进行监控,并定期对沉降成果进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做到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5、贝雷片拆除之前,必须设立禁区;拆除贝雷片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避免机械与桥箱梁造成碰撞,施工人员与拆下的模板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6、施工过程中用电必须经过专业电工指导,在带电导线附近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采取必要措施,电焊钢筋时,应防电弧光击眼灼伤。
第五章 环境保护措施
一 水质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临水边缘设置集水边沟,河涌边缘施工点的施工污水集中处理,污水的排放应征得环保部门和乡镇政府有关部门的同意,并在其指导下进行,严禁未经处理的施工污水流出施工范围以外农田及河涌。
2、施工范围设排水边沟,施工临设设置污水沉淀池,将排污系统处理设计上报监理工程师,同时应征得环保部门同意,严禁施工污水污染环境。
生活污水必须经沉淀处理才能排入到附近的市政污水管道中。
3、在施工过程中,确保附近原有排水泄洪设施的畅通,如造成部分堵塞或损坏,立即组织疏浚或修复。
4、生活垃圾、施工垃圾、维修垃圾组织回收、分类、储藏和处理。 二 油料污染控制
控制施工设备用油对环境的污染,定期对所有用油设备供油系统进行检查,杜绝设备用油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如有发现马上清理,将造成的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所有废机油应集中保存在一处,待达到一定数量时,应上交至指定的处理部门进行处理,严禁将废机油随处乱倒。
三 余泥、泥浆的管理
1、场地平整、清表土及土方工程不能利用的土方须外运,外运弃土集中在指定的弃土场,严禁在施工场内堆土、弃土。
2、所有运输散体物料的运输车辆均符合散体运输车有关管理的规定,不污染场内外道路。
3、钻桩产生泥浆应采用泥浆灌车及时外运至指定地点卸弃。对于优质泥浆采取措施,将钻碴清理干净作循环使用,尽量减少泥浆外运量。
4、按要求设置泥浆循环池和沉淀池,泥浆池的容量应满足施工要求,避免溢出污染农田及其排灌系统。
5、在桩基施工期间,配备足够数量的泥浆罐车,及时将钻桩施工产生的废泥浆外运指定排放地点。
第六章 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一、安全目标:在本工程中我司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杜绝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责任事故死亡率为零,创**市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二、在本工程中将建立并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三、建立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其安全责任,抓制度、责任制落实,定期检查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四、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杜绝无证上岗操作行为。
五、管理与操作人员均需与项目经理部签定安全协议,向施工项目作出安全保证。
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组织施工生产是我司的安全施工的基本目标。为了在本工程中,我司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经济手段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工伤事故发生。安全生产管理既依靠操作人员的自觉行为,更依靠严明的奖罚制度,对违章者实行经济处罚,对安全生产做得好的予以奖励,激发施工人员参与安全生产活动的热情。
七、执行安全规范
1、建设部《关于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的决定》中的《十项措施》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3、各种安全操作规程
八、安全保证体系示意图
安全保证体系 组织机构 安全制度 总经理 方案编制 主管安全副经理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进场三级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班前安全活动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支撑系统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工程师 专职安全员 作业班组安全员 安全检查 制定纠正措施 监督执行 消除安全隐患 达到安全目标 九、应急预案
1、成立安全应急抢修小组,由项目经理直接担任组长,小组由专业工程师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组成。
2、安全应急抢修小组人员数量满足抢修要求,配备足量的设备和材料如钢板桩、钢管和沙袋等。应急抢修小组及设备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保证在遭意外突发事件能马上出动。
3、值班固定电话、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移动电话、对讲机、传真机、上网电脑等通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接到紧急报告后,同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
4、如发现现场已发生安全事故,必须上报110、120,并同时做好伤员的抢救工作和事故现场的保护,协助交通管理部门做好取证工作。
5、施工日常安全隐患的预防,加强周围环境监测,防范于未然。 十、文明施工设计
1、施工现场的余泥及时清运,余泥外运将由散体物料运输单位运输,不雇用无余泥排放证的车辆运输,不乱倒余泥。
2、流塑质土必须封闭运输或经过晾干后才进行运输, 不能简单地水土混装。
3、汽车装土必须低于车厢高度,并由加盖的专门散体物料运输运输,防止土方掉漏或粉尘污染。
4、在工地出入口设置洗车槽,配置高压水枪,严格要求车辆驶出工地前要进行冲洗,避免将砂泥夹带出马路。
5、安排专人清扫施工现场及附近道路,同时配备洒水车进行施工范围
及周边的防尘洒水工作。
6、专人负责路况维护工作,对因施工造成的路面破损、凹陷等及时进行修补,确保路况完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