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风险评估分析法在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哗拓教育
ISSN 1671-2900 CN 43-1347/TD

采矿技术 第19卷 第6期 Mining Technology,Vol.19,No.6 2019年11月

Nov.2019

风险评估分析法在技术改造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

李 平

(湖南省环科院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对于因技术改造致危害因素显著增加的某企业10万t/d污水深度处理升级改造项目,不宜采用原有项目进行类比分析,现探讨采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应用。通过系统、全面地辨识工作场所危害因素,分析其防护措施,评估职业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技术改造后新增硫酸、氢氧化钠等为中等风险职业危害因素,双氧水为低风险职业危害因素。

关键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改造项目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属于职业病(OH−),利用氢氧自由基的高氧化能力与废水中的前期预防工作范畴,本文采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对某企业10万t/d污水深度处理升级改造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了简要分析预 评价。

有机物反应,分解氧化为H2O和CO2,降低废水中难分解的COD。本项目技术改造后定员58人,一线生产人员采取四班三运转工作制,每班8 h。 2.1 生产工艺危害因素识别

本项目技术改造前存在硫化氢、氨、甲硫醇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另行采用类比法分析,本文分析略。技术改造后生产过程使用硫酸、双氧水、氢氧化钠等,故新增硫酸、双氧水、氢氧化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进行分析。 2.2 风险分析

本项目技术改造后新增职业病危害化学因素为硫酸、双氧水、氢氧化钠等,根据GBZ/T 298—2017中附录F表F.1(根据化学有害因素毒性进行危害特征分级)、F.2(根据急性毒性实验进行危害特征分级),确定硫酸、双氧水、氢氧化钠等危害等级具体分级见表1[4]。

2.2.1 有毒化学物质接触指数分级(ER)

本项目技术改造准备实施中,无法获取其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可根据GBZ/T 298—2017中附录F.3.2表F.4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确定接触指数(EI),分析见表2[5]。

致癌性、腐蚀性及其他

G1、A2、pH<1

4危害等级HR

5 3 4

1 评价对象与方法

本项目评价内容主要是针对其污水深度处理升级改造致新增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判断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水平,提出危害因素防控建议,制定防控对策。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是根据《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BZ/T 298—2017),通过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半定量地评估职业健康风险水平,遂针对性提出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过程[1-3]。

2 评价过程

本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芬顿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废水,污水收集后经斜网、初沉池、曝气、二次沉淀、浅层气浮、调酸(硫酸),加入H2O2(氧化剂)与硫酸亚铁(催化剂),反应产生氢氧自由基

化学物质 硫酸 双氧水 氢氧化钠

急性毒性鼠经口LD50/(mg∙kg−1)

2140 无资料 无资料

表1 化学物质危害等级(HR)

急性毒性鼠吸入LC50/(mg∙m−3) 510(2 h大鼠吸入);320(2 h小鼠吸入)

无资料 无资料

102

采 矿 技 术 2019,19(6)

表2 接触指数(EI)分级

化学有 害因素 硫酸 EI

蒸气压力或 颗粒大小 5.59 Pa(20℃)

1

危害控制措施

卫生工程 防护

应急救援 措施

职业病 防护用品 6分 1 6分 1 6分 1

应急救援 措施 4分 1 4分 1 4分 1

职业卫生 管理 12分 1 12分 1 12分 1

日用量

日接触 时间h/d

周使用量

周接触 时间

防护措施充分且设施充分且

定期维护 定期维护

1

1

大用量 ≧2 h, 大用量,使用者 ≧16 h,

<24 h (>200 kg或L) <4 h 受过培训

5

3

4

3

双氧水 130.1 Pa(15.3℃) EI 氢氧化钠

EI

2 水溶液 −

防护措施充分且设施充分且

定期维护 定期维护

1

1

大用量 ≧2 h, 大用量,使用者 ≧16 h,

<24 h (>200 kg或L) <4 h 受过培训

5

3

4

3

防护措施充分且设施充分且

定期维护 定期维护

1

1

大用量 ≧2 h, 大用量,使用者 ≧16 h,

<24 h (>200 kg或L) <4 h 受过培训

5

3

4

3

将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见表3)。风险评估

的最终目的是判断其风险水平,以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

表3 风险等级判定表

风险指数R

风险等级 可忽略风险 低风险 中等风险

风险指数R

风险等级 高风险 极高风险

2.2.2 职业接触程度与频次分析

正常生产情况下采用管道输送或真空抽吸物料,生产设备密闭,机械自动化程度较高,但生产过程因多方面原因存在物料泄漏致相关人员接触上述化学有害因素可能。从风险等级划分结果看,硫酸、氢氧化钠有关作业属于中等风险作业,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2.3 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

从风险评估结果,本项目正常运行时新增硫酸、双氧水、氢氧化钠等危害因素基本不会造成职业损伤,但应注意当设备设施故障时发生泄漏、检维修、清洗等作业时化学毒物的危害。 2.2.4 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评价

根据GBZ/T 298—2017附录J风险控制对策知

1 2 3

4 5

根据对化学物质危害等级和暴露等级的划分,计算以上化学物质的风险等级,结果见表4。

表4 化学物质可致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等级

化学物 质名称 硫酸 双氧水 氢氧化钠

危害等级 HR

接触指数 ER

风险指数

风险等级

5 3 4

180^10=1.68 [5*1.68]^0.5≈3.0 中等风险 360^10=1.80 [3*1.80]^0.5≈2.0 低风险 180^9=1.78 [4*1.78]^0.5≈3.0 中等风险

半定量风险评估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对策见表5[6]。

表5 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对应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对策

风险等级 低风险 中等风险

风险对策措施

可继续维持现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应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定期进行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每5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估,以确

保风险等级不会发生变化。如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超标或工艺、材料、设备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可继续维持现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应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定期进行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每3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估。如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超标或工艺、材料、设备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高风险 略 极高风险 略 本项目主要是巡检工可能接触硫酸、氢氧化钠,属于中等风险危害因素,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为可继续维持现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每年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定期开展培训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每3 a开展一次风险评估。当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双氧水属于低风险危害因素,主要对策基本同中等风险,仅风险评估间隔时间为每5 a进行一次。

2.2.5 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及关键控制人群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毒物,主要控制点为原料投料、各生产设备管道、物料输送过程中的泄漏,关键控制人群为巡检工,建议采取以下关键控制措施:

(1)加强个体防护,配发防护眼镜、防酸服; (2)加强设备设施维护与管理及日常监测控制风险; (下转第105页)

李印洪,等:空区降阻在红透山矿井下通风系统中的实践 105

N2分别为状态2的风量、功率。

若照此功率推算,则红透山矿井下在西部49 m3/s,东部72 m3/s的风量下所需功率为西部905 kW,东部2061 kW,但运用了空区降阻技术后,运行功率仅为西部264 kW,东部500 kW,运行功率上西部分区节约641 kW,东部分区节约1561 kW。当然同时节约的还有地表及−287 m中段风机停开的检修、保养、人员工资费用,从经济效益来看,是非常合算的。

生产安全带来新的隐患。故在矿山在进入深部开采、扩大产能等需风量超出初步设计所建立的通风系统供风量的情况下,应根据矿山自身通风系统的特点,合理进行通风系统优化研究,改善井下生产环境,保障安全生产进行。

参考文献:

[1]

聂 敏.煤矿通风阻力影响因素及降阻方法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 2018(36):174-175. [2]

朱旭东,鲁忠良,王智立,魏 震,任镜璋.复杂通风网络矿井降阻研究——以焦家寨煤矿为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37(6):37-43. [3]

李印洪,姚银佩,刘东锐.采空区回风降阻通风节能技术及其应用[J].现代矿业,2015,31(5):136-137+151. [4]

李印洪,邓沙宁,周英烈.采空区在通风节能中的运用[J].湖南有色金属,2014,30(1):3-4+52. [5]

彭 云.矿井通风系统降阻优化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3.

3 结 论

根据我国有色金属矿开采时间的推进,开采深度的延伸,井下通风系统出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其突出的表现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通风系统的线路长、阻力大的特点随之明显,若是加上产量的提高,作业面增加较多,则井下生产极容易产生供风量满足不了生产的问题。若一味增加局扇、辅扇的数量,伴随作业面风流而来的串联风、循环风及相应存在的作业面温度高的问题更难以解决,给 (上接第102页)

(3)加料幅度不宜过大; (4)现场设置喷淋洗眼器;

(5)卫生保健及健康监护规范实施;

(6)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增强防范意识。 2.3 评价风险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分析确定危害因素风险等级,针对性地提出风险控制对策,遂更加有效进行风险控制的研究和实施。

(收稿日期:2019-04-03)

作者简介:李印洪(1975—),男,湖南长沙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金属矿山通风防尘设计工作,Email: 781974176@ qq.com。

用,也越来越受到职业卫生领域的欢迎。针对性地运用相应风险对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概率,降低和避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S]. [2] [3] [4]

AQ/T8009-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S]. GBZ/T 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S]. 吕 琳.有毒物质风险分级方法及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23(3):226-229. [5]

杨 杰,龚 伟.应用化学品风险评估法评价某化工项目职业病危害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11,38(6):500-502. [6]

王海军,史济萌.风险评估分析法在某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4(14):43-47.

3 讨 论

由于目前新技术发展迅速,很多新的生产方法无类比资料,部分单位因技术保密不愿外传,致类比资料难以索取;应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可拓宽评价方法思路,填补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类比法的不足,为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的发展起到重要作

(收稿日期:2019-09-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