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哗拓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作文:这一次,我没有-----

作文:这一次,我没有-----

来源:哗拓教育


这一次,我没有哭泣

那一次,我哭得痛彻心扉,而这一次,我没有哭泣,因为我已不是小孩子了。

镜头一:上小学三年级时的一天,教室外飘起了雪花,它飞舞着,就像小精灵一样招人喜爱。课堂上,有的同学冲着窗外的雪花打招呼,有的同学发呆的凝视着窗外,而我也在想着放学后去堆雪人。老师很生气,决定看谁坐得不好,便不让谁先放学,年幼无知的我们便一个个坐得笔直,而老师确实按照学习的好坏来决定谁先走,谁后走的。渐渐地,人越来越少,而我看到我的同桌眼中已经有了泪水,而我也明显有一种哭得冲动,终于,泪水如决堤的黄河水一般夺眶而出,老师眼中多了些无奈,终于点我的名字,让我走了。

那一次,我竟然泪流满面。

镜头二:那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会儿就下起了漂泊大雨。我想起鸟笼还在外面,一放学就拼了命的赶回家。但与我相伴多年的鹦鹉还是静静地走了。望着已是空无一物的鸟笼,心中有着许多的想法,“如果早点发现病情的话,也不会死呀。”另一个我又想到:“不会的,它已经活了那么多年,寿命已经到了。”但更多的还是自责。深深的自责,勾起儿时的往事。我生日那天,爷爷来我家,给我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鹦鹉。它小巧玲珑,聪明伶俐,善于学习,很快我就喜欢上了它。它就仿佛月夜天空中一颗滑过天际的流星,虽然短暂,却无比动人,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这一次,我竟然没有哭泣。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很多事,遇到很多人。正如普希金所写得“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不是吗?

亮点直击:①取材生活,选材典型。从生活中的两件小事,有话可说,有情可寄,有感可发。背景的交代,凸显了场面感,体现蒙太奇作文的特点。②对比突出,详略得当。题眼为“这次”,所以以前的也要交代,但不可平均用墨。本文重点写镜头二,这样“心灵在历练中成长”的主题就凸显出来。

这一次,我没有遗憾

当你曾为一件事努力过,且是拼尽全力的努力,你做完这件事,你就会发现,你没有一丝遗憾。很多人都听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但你们有没有真试过?我就有这样的经历。

考试前的艰苦奋斗

临近考试的几周,总是少不了老师一次次的叮嘱:“没几天就要考试了,你自己算算,现在就应该开始复习了,看看你的复习计划按规定完成了没有,你要时时刻刻保持一个适度紧张的状态,这样效率才能高。“这些话无形之中施加给我无形的压力,其他同学的各种行为也在驱使着我,我的本能好像在发出不能落后的信号,还有··好像一大堆砝码都落在了我的头上。我不能输啊,我的本能告诉我。于是每天晚上不见四个零,就不睡。即使睡早了,我也睡不踏实,因为那些同学平时的行为告诉我,他们也在奋斗。

克服疲劳,在黑夜中积蓄前进的动力。

考试时的冷静沉着

时光如逝,转眼间就到了考试。已经坐在考场里的我已经没有了曾经考试的紧张,因为我知道,紧张会使人的记忆力下降。考场里嘈杂的声音并没有影响我,平镜之心早已与

外世隔绝。卷子到手,先填信息,再过基础,诗词分析,也不算难,古文对比,课内迁移,两篇阅读,找准中心,就能答对,最后作文,先列提纲,再染笔墨,作文完毕,回头检查,润色答案。然后我就安心地把卷子交了

战胜紧张,在冷静中激发出未知的潜力。

考试后的轻松解脱

考试之后,是时候该放松一下了。一是因为在考试过程中,我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如果不放松的话,我的神经系统会产生疲劳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第二点就是,我已经达到考试的目的了,而且考前我也努力复习了,我发挥出了我的实力,甚至还要更高。所以我没理由不放松。

恢复状态,在轻松中准备迎接下一次挑战。

我相信,你只要克服疲劳,战胜紧张,你就会考出一个属于你的真实的成绩,没有遗憾。

这次,我没有错过秋天

或许是因为单亲家庭的缘故吧,从小时候起,我便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孩子。春天里,我会为落花而流泪;秋天里,我会为落叶的飘零而伤感。在班上,我是个内向的学生;在家里,我是个胆小的孩子。

直到去年我遇到了王老师,我的性格才发生了改变。在一个秋日里,她说带我去村庄里、田野里寻找秋天的美,我有些疑惑地跟在她后面出发了。

一路上,她笑着,她跳着,她会因为发现了一朵残枝上的小花而兴奋,她会为看到了飞往南方的大雁而雀跃。看到我不理解的眼神,她告诉我:一个人心里装着美丽、她的眼睛里便都是美丽。

一路看着,一路说着,她拉我走进了田野。小路边缘是一排杨树,上面很多叶子都失去了喜人的绿,变得干黄。王老师将我拉到树底下,要我朝上看,仔细去看树冠上的叶子。我听话地去看,干黄的叶子在阳光的点缀下一闪一闪的,似黄金,似铜镜,一下子在我的心中似乎开了个洞,那洞里透出阳光,透出清泉,透出一种叫“惬意”的美好感。我将我的发现告诉王老师。王老师叫我坐在地上,她检起一枚落叶,轻抚上面的纹路,告诉我她的妈妈是个盲人,是10岁时的秋天因病看不到了世界。王老师说她的妈妈最喜欢做的事便是摸叶子上的纹路,说秋叶有夏叶所没有的硬朗脉络,还说……

听着故事,我也捡起一片叶子,轻抚着,感知着叶子脉骨的结实,心里也变得踏实。之后,我拉起王老师的手,去看秋天、此时的高粱早已吐出了沉甸甸的穗、仁米也已经结出了玉米棒,棉花桃子滴里嘟噜地挂满了枝丫,红薯、花生等矮棵的农作物也毫不客气地把地面遮了个密密实实,一派郁郁葱葱。看着看着,我的眼前展开了一个画面:各种作物都陆续成熟了,原本就不宽敞的农家小院显得更加逼仄和拥挤:这儿一堆苞谷,那儿一垛豆秧,还有成捆排放的芝麻秆子……

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地笑了。啊,原来秋天也别有风韵。拉着王老师的手,我心里庆幸着:这次,我没有错过秋天!

这一次,我没有高兴起来

记忆中,曾随着父母多次搬家,每一次也不管是搬到什么地方,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

都特别兴奋,上窜下跳,闹腾个不停。这一次,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把所有的家什物件一股脑儿地装上搬家公司的车后,再回首看一眼老宅院,不但没有乔迁的喜悦,心头反而涌起一股酸涩,有些惆怅、有些失落,又有些感伤。

车在清晨的微风中远去,老宅院这个破落的名字在渐渐消逝,连同我那十三个童年的彩色的梦,连同宅院所有淳朴而又羡慕的目光和真诚的送别话语。

四合院格局的老宅院,十三家人是一个姓氏聚合的小社会,没有五柳为号,没有晨钟暮鼓,却几近于陶潜心中的世外桃源的和谐,又怎不让人回味?

老宅院的清晨,从喧腾拉开序幕。凉板拖鞋的踢踏声,铁水龙头的哗啦声,梦中被父母推醒的孩子那极不情愿起床的哈欠声,如同浓郁的树林那翠鸟的鸣叫,杂乱纷呈而又韵律十足、节奏感强。

匆忙间,挥手一个再见,互道一声早安,叮嘱一个慢走,老院便真正开始了新的一天。链条断了而推自行车上班的、开摩托驮着商品做买卖的、挎个小包急着乘公交的、背着书包匆匆小跑上学的……

眨眼工夫,老宅院就清静了一半。

送走了早间的喧闹,各家留守的老人们又开始了密密的张罗。打扫屋子、清理院子、交流着给孩子过生日的花样,分享着小孙子获得的小红花。唠嗑是免不了的休闲模式,李奶奶叹息着家里的难处,刘爷爷刨根问底总爱追究个缘由,张婆婆拉长喉咙哼几句残破不全的川剧,王二爷却总要发难说“又跑调啦”。蒲扇、小曲、唠嗑、清茶便送走了老宅院

悠闲的白天。

老院永远没有寂寞。当放学的孩子如归巢小鸟般飞回来,当上班的大人们似归航的帆船靠了岸,当家家窗中射出祥和的灯光,你能闻见各式各样的饭菜飘香,你能听见各家妈妈愉悦的呼唤,还能参与那些忙碌一天后聚在一起随意海阔天空、世事沧桑的闲侃,老宅院最亲和、最醉人的一刻来到了。

在老院里,你不用担心怕忘了给金鱼喂食、给花浇水,因为左邻早就顺便给你想到;你不用害怕锁门钥匙落在屋里,因为右舍有你的钥匙;老人病了,孩子放学了以及家里来了远客,你都不用担心……一个院宅一家人。

新楼房是早就装修好了的,修剪得如阅兵列的花草如此漂亮、鲜艳。但我却忘不了老宅院那长满青苔的水池和鱼虾,忘不了风化剥落的红砖墙上的爬山虎,更忘不了全院子的老少簇拥着谁家的小孩一口气吹灭生日蜡烛……

看着华丽的新楼房,惦念着老宅院,我总也高兴不起来……

这一次我没有得满分

岁月磨去了我的棱角,使我变得凡事都能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很多时候想冲冠一怒、拍案而起,但我只能忍气吞声、自生闷气。这不符合我的性格,我生来就是个有血性的人。想起了小学二年级时一次没得满分的经历。

那是我小学二年级时的一次考试。当时我在本村上小学,教我们的是一个高中生,他还是我本家的一个叔叔。我对他很崇拜,看着他在教室的门帘上写下的“柳树林小学”几

个字很好看,在本子上多次模仿,总也写不像。我当时成绩特好,每次考试都是100分,我特引以自豪,乡亲邻居们也夸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有一次公社组织统测,我的语文只得了56分,我因此和老师大闹了一场。

那次是赶上老师办婚事,误课多了些没讲到进度上,考试的那些生字我还没学。我记着,考试的老师让我们写“抓”,还用手做了一抓取的动作,还有“枪”。我急得脑门只冒汗,可就是写不上。老师给当场判卷,我只得了56分。分数一公布,我就“哇哇”大哭起来,背起书包冲出了教室。

秋风爽爽的吹,树叶沙沙响,河水哗哗流,小鸟喳喳叫,一切都在嘲笑我只得了56分。我哭着,直呼老师的名字,喊道:“让你每天在家搂着老婆睡大觉,不教我们,我不上了。”同学们被我的叫骂逗得哈哈大笑。

第二天,我赖在家里不去上学,父亲打了一把掌,硬拉着我送到了学校,还陪着笑脸给老师说了很多好话。

我得罪了老师,准备挨打。可老师并没有批评我,只说了一句“有些同学躺在成绩上睡大觉,考不了满分就闹。你可知道,你的未来永远面临着陌生的考题。”

我当时并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老师说的话有道理。我被一次次人生的考题磨掉了血性,变得逆来顺受、随遇而安了。仔细想想自己人生的答卷,别说得满分了,恐怕连56分也不到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2.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