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麟游矿区至宝鸡二电厂铁路专用线
技术交底纪要
TJ- 标段
工程项目:川口河特大桥-滑模施工 记 录 者: (签字) 交 底 者: (签字) 技术负责: (签字) 技术部门: (盖章) 日 期: 2012-11-20
交 底 记 录
工程名称 宝麟铁路专用线工程 分部(分项)工程 川口河特大桥 交底项目 滑模施工技术交底 图纸名称、图号 宝麟施(桥)特-09-78、 交底内容:钻孔桩施工安全交底 一、 适用范围 宝麟铁路专用线川口河特大桥滑模施工技术交底。 二、滑模施工 施工前应先行检查库底板的实际尺寸和位置与设计尺寸和位置的误差不得超过以下数值: 库底板中心点对设计坐标的位移±15mm; 库底板直径误差不大于直径的1%,且不大于30mm。 1. 滑模设备检修 1. 1液压控制台:试运行使其正常。 1. 2千斤顶空载爬行试验使其行程达到一致,各密封处无渗漏。 2. 滑模装置的组装 安装提升架→安装内外围圈→绑扎竖向钢筋和提升横梁下水平钢筋→安装模板→安装操作平台及内吊架→安装液压提升系统→检查、试验插入支撑杆→安装外吊架及安全网(滑升2m以后) 3. 滑升程序 分初升、正常滑升和末升三个阶段,进入正常滑升后如需暂停滑升(如停水、停电或风力在六级以上等),则需采取停滑措施(停滑施工缝做成V形)。 3.1 初升 连续浇筑2~3个分层,高60~70cm,当砼达到初凝至终凝之间,即底层砼强度达到0.3~0.35Mpa时,即可进行试升工作,初升阶段的砼浇筑工作应在3小时内完成。 试升时,先将模板升起5cm,即提升千斤顶1~2行程,当砼出模后不坍落,又不被模板带起时(用手指按压可见指痕,砂浆又不粘手指),即可进行初升初升阶段一次可提升20~30cm。 3.2 正常滑升 每浇筑一层砼,提升模板一个浇筑层,依次连续浇筑,连续提升。采用间歇提升制,提升速度大于0.1m/小时,正常气温下,每次提升模板的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左右,当天气炎热或因某种原因砼浇筑一圈时间较长时,应每隔20~30分钟开动一次控制台,提升1~2个行程。 3.3 末升 滑升至接近顶部时,最后一层砼应一次浇筑完毕,砼必须在一个水平面上。 3.4 停滑方法 在最后一层砼浇筑4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提升一次,直到模板与砼不再粘连为止。 4. 钢筋施工 4.1 钢筋接头:按照图纸要求设置钢筋接头,原则上同一截面内接头绑扎不大于钢筋总数的25% 4.2 钢筋定位:按要求用“S”形钢筋以600×600间距星形布置,并且配合采用焊接骨架钢筋定位。 4.3 支撑杆:如有油污应及时清除干净,下端宜垫小钢板。 5. 砼施工 5.1 应以嗵出模强度作为浇筑砼和滑升速度的依据,每天滑升高度应不大于2.5m,出模强度控制在0.3~0.35Mpa为宜。 5.2 必须分层均匀按顺逆时针交替交圈浇筑,每层在同一水平面上。 5.3 每层浇筑厚度为300~400mm,各层间隔时间应不大于砼的凝结时间(相当于砼达0.35KN/cm贯入阻力值)。当间隔时间超过时,对接茬处应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5.4 砼振动时,振动器不得直接触及支撑杆、钢筋和模板,振动器应插入前一层砼内,但深度不宜超过50mm,在模板滑升的过程中,不得振捣砼。 5.5 砼出模后应及时修饰,表面不平时用木方拍实刮平,用抹子压光抹平。对于拉裂和坍落及保护层脱落等问题,搓抹人员应在混凝土凝固前及时修补。 6. 孔洞及预埋件的施工 采用直接埋入法: 预埋件应提前加工好,边滑升边预埋。埋件不得突出模板表面,埋件出模后及时清理,使其外露。 7. 施工允许偏差及水平、垂直度控制与纠偏方法 7.1 施工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5 6 7.2 水平、垂直度控制与纠偏方法 检查项目 直径 壁厚(空心部分) 标高 扭转 垂直度 表面平整度 允许偏差 不大于1%,且不大于40mm +10mm,-5mm ±30mm 任意3m高上的相对扭转值不大于40mm 不大于1‰,且不大于40mm 5mm 7.2.1 测量方法 序号 1 2 7.2.2 水平控制 采用限位卡加叉形套控制法,在提升架上方的支承杆上设置限位卡,距离以一个提升高度或一次控制高度为准,一般为30~50cm,在千斤顶上方设叉形套,使所有千斤顶行程一致。 7.2.3 纠偏 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纠偏,且应徐缓进行。 a. 操作平台倾斜纠偏法 抬高平台倾斜法:一次抬高小于2个千斤顶行程。 b. 调整操作平台荷载纠偏法 在爬升较快千斤顶部位加荷,压低其行程,使其平台逐渐恢复原位。 c. 支承杆准导向纠偏法 当用上述两种方法仍不能达到目的时,采用此法继续纠偏,其办法有两种: a).在提升架千斤顶横梁的偏移一侧加垫楔形钢垫,人为造成千斤顶倾斜。 b).切断支承杆重新插入钢靴,把钢靴有意的反向偏位,造成反向倾斜,由于支承杆的导向关系,带动井架上升,达到纠偏的目的。 8. 质量保证措施 8.1 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 8.2 统一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认真做好各项各级滑模工艺技术交底工作,项目复核人员做好技术复核和变更联系工作,严格按图纸和国家规范施工。 8.3 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QC小组作用,严格把“五关”,即人员关、材料关、检验关、工艺关、计量关,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8.4 滑模施工时严格控制中心偏差,每提升一次,应对中检查一次,每模中心偏差控制在5mm以内。 8.5 由项目部测量员做好测量、定位、放线工作,项目工程师或质检人员复核后,报甲方、监理复查签证。 8.6 由项目部施工员做好施工记录并由资料员负责技术资料整理,现场签证工作由项目工程师和经济师共同负责。 8.7 根据天气温度及时在砼中掺入外加剂,要严格控制好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及砼的出项目 操作平台 垂直度 方法 水平度标志法 垂球法 备注 九宫格测耙 模强度。 8.8 严格操作平台工作面的质量、安全管理,要求材料堆放均匀、整齐。 8.9 要求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8.10 加强施工人员的劳动纪律观念,严格交接班制度,在滑升过程中各工种人员不能脱岗,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8.11 操作平台应保持清洁,不准在施工过程中有杂物进入砼内。 三、 安全技术要求 1. 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现场“三通一平”,筒壁周围10m内应设置警戒标志。 2. 操作平台:钢平台焊接牢固,铺板平整、严密、防滑、可靠,内外吊脚手架应挂满安全网。 3. 运输设备在施工前必须做安全检查,操作司机必须持证上岗,设置上下人行通道并挂满安全网,保证施工人员通行安全。 4. 动力及照明用电 4.1 施工现场设置双回路或备用电源,电压为380伏及220伏。 4.2设置紧急断电装置及明显标志。 4.3 零线可靠接地。 5. 通讯与信号:上下间用对讲机联系,用电铃做信号指示,如果联络不清、信号不明,操作司机不能启动控制台及垂直运输。 6. 防雷与防火 6.1 在操作平台的最高点安装临时接闪器,与接地线相连,接地电阻 不得大于10欧姆。 6.2 垂直运输设备及上人梯应与防雷装置的引下线相连。 6.3 有雷雨时,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应回到地面,人体不能接触防雷装置。 6.4 操作平台上应设置两只专用消防灭火器。 7. 施工操作 7.1 开始滑模前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7.1.1 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技术检查 7.1.2应与建设单位联系,在滑升期间不能停电、停水。如果停电、停水在两小时以上,必须在六小时之前通知。 7.1.3安排专人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大雨和防六级以上大风的措施。 7.2 严禁超速滑升 7.3 要求施工人员经常检查:查钢筋埋件是否挂模板,查混凝土是否有蜂窝、麻面,是否拉裂及塌落,千斤顶是否同步,中心是否偏移。 其要求如下:每工作班抄平一次,各千斤顶的相对高度不大于40mm,相临两个千斤顶的相对高度不大于20mm,用操作平台倾斜法纠偏时,其倾斜度应控制在1%以内。 7.4 因施工需要或其他原因不能连续滑升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7.4.1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到同一平面上,形同“V”字型。 7.4.2 模板应每隔一定时间提升一个千斤顶行程感,直至模板与混凝土不再粘结为止,但模板的最大滑空量不得大于1/2。 7.4.3 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对支撑杆进行加固并用4根拦风绳将平台对称拉金固定。 7.4.4 再次施工时,应按照施工缝常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7.4.5 滑空施工时,应对支承杆进行加固,其方法是:用直径大于20 mm 的钢筋并焊接在滑空段上,且深入混凝土30cm,用直径φ14钢筋将支承杆与库壁筋连接起来。 8. 滑模装置的拆除 8.1 采用全空滑拆除法拆除。拆除顺序为:电路及电器设备,液压系统,最后拆除模板及操作平台。拆除时塔吊配合作业,拆除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 8.2 拆除作业一律在白天,设备、材料等必须均由塔吊下运,严禁往下投扔。 8.3 雷雨天,有雾或风力大于六级不得作业。 四、 质检及工程验收 1. 质量检查 1.1 质检人员按照质量允许偏差标准及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跟班检查,不符和要求不得施工 1.2 混凝土及砂浆试块:每工作班组留置试块不得少于两组。 1.3 每提升1m至少检查一次垂直度,每次开滑前检查一次半径,由施工员配合测量人员进行检查。 1.4 在每次模板提升后,施工人员应立即检查出模砼有无塌落、拉裂、蜂窝、麻面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工程验收 2.1 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进行工程验收。 2.2 施工偏差应符合相关规定。 五、 材料半成品、预埋件等供应计划 由于滑升时间短,在开滑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5.1 钢筋的各项取样试验合格,取得相应混凝土试配。 5.2 砂、石、水泥入场量要达到筒仓总用量的30%以上。 5.3 钢筋要全部制作好,并分类堆放整齐。 5.4 爬梯要全部制作好,编号摆放。 5.5洞口盒模及预埋件制作好。 接底单位及签字
接底单位 接底项目 负 责 人 日 期 接 底 者 签 字 顺号 姓名 职务或职名 所 属 单 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