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七年级期末限时检测试卷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称职(chèng) 滑稽 怪诞不经(dàn) 随声附合 ..B.余晖(huī) 徇职 杞人忧天(jǐ) 惊慌失措 ..C.蜷伏(quán) 晕眩 骇人听闻(hài) 神采奕奕 ..D.气概(gài) 惩诫 畏罪潜逃(qiǎn) 刨根问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B.由于我们的观点大相径庭,讨论陷入了僵局。 ....C.因为烧伤,这只小花猫的脑袋已经成为不毛之地了。 ....
D.小事不想做,必然大事做不了,对工作拈轻怕重,好高骛远,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3.下面这段话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近年来,湖南博物馆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方式,努力“让文物活起来”。②2024年1月,湖南博物馆倾力打造的多个展览成为火遍星城的“流量密码”。③通过文艺工作者丰富多彩的表演,让观众沉浸式地体味优秀传统文化。④观众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文物的魅力,读懂了自己民族的故事。
A.第①句
B.第①句
C.第①句
D.第①句
4.在学校,我们每天都要和老师、同学、工作人员打交道,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很多同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下列场景中,表达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小华对在食堂插队的同学说:“请问,你不会排队吗?你怎么这么没素质呢?” B.在传达室拿到家长送来的课本,小丽对保安叔叔说:“谢谢您帮我收着书,给您添麻烦了。”
C.小亮走进办公室,对语文老师说:“您还没批改完作文练习吗?我看有的班都已经讲完作文了。”
D.“明日赛场上见。”小李对一起参加校园田径比赛的小张说,“不要怕,我会高抬贵手的。”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B.春节又称“过大年”,其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C.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这一天里,人们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等习俗,辛弃疾写“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是在描绘元宵节盛况。
D.小暑表示炎热将至,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处暑预示着炎热夏季即将过去。小暑、大暑是夏季的节气,处暑是秋季的节气。 6.古诗文默写。
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经典诗文的滋润。孔子在《论语》中说“①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导我们要有“乐学”的积极态度;“① ,不舍昼夜”,提醒我们珍惜宝贵的时光;诸葛亮《诫子书》中“① ,① ”明确淡泊宁静是人生的大境界;陆游僵卧孤村,以“夜阑卧听风吹雨, ①”表达忠诚的报国志向[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刘禹锡《秋词》中的“① ,便引诗情到碧霄”启迪我们应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综合性学习(共6分)
学校拟开展“漫步文学部落”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7.【讨论读书之法】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
(摘自朱光潜《谈读书》,有改动)
根据上面语段的上下文,填入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8.【品味阅读之美】阅读分享会上,小文写了一段开场白,请结合本学期所学课文,仿照横线处例句续写两句。
同学们,文学是一座充满智慧的知识宝库。在这座广袤的知识宝库里,多姿多彩的人生
画卷尽收眼底。你看:作家朱自清用他的细腻笔触把我们带入绚丽多姿的春天,诗人郭沫若用他的奇思妙想把我们引入想象的天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 果你也是文学爱好者,那么让我们一同启程,踏上快乐的文学之旅,去感受成长的喜悦吧!9.【交流读写心得】文学社创办的校刊刊登了两则“跟名家学写作”材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位作家的写作建议。
【材料一】假若有个人告诉我们:他刚下过两次水,可是决定马上去参加国际游泳比赛,我们会相信他能得胜而归吗?不会!我们必定这么鼓舞他:你的志愿很好,可是要拼命练习,不成功不拉倒。这样,你会有朝一日去参加国际比赛的。我看,写作也是这样。
(老舍《别怕动笔》)
【材料二】莫言说:“一个孩子在初学作文的时候,反复地有意识地模仿名家,模仿得多了,文风自然就会像名家。有很多中学生写的作文像鲁迅的风格,是因为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课文里比较多,他们学得多,背得多。”
二、阅读与理解(共42分) (一)古诗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雨晴二首(其一)①
[宋]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②。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③,独自殿④余春。
【注】①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黄州期间。①“海棠”二句:言海棠花已谢,梅子初熟。①木芍药:牡丹的别名。①殿:走在最后。
10.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透过“浮萍”“蛙声”“海棠”“梅子”“木芍药”等意象,我们可以推测诗人描绘的是初春雨过天晴的景象。
B.“蛙声满四邻”首联“雨过浮萍合”说明先前雨下得不小,若是毛毛雨,就不致把浮萍冲散。写出雨后青蛙叫得欢畅的情景。
C.颔联描写了经过大雨摧残,海棠花已落尽,如梦般难觅踪影的情景。紧接着写到“梅子
欲尝新”则突出季节变换,景如画,景有情。
D.颈联“拄杖闲挑菜”活画出诗人闲得无聊的神情,“秋千不见人”却不免流露出他孤寂落寞的情绪。
1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的尾联“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
①
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欲献
楚王,经宿②而鸟死。路人不遑③惜④其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于买凤之直⑤十倍矣。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酬:付出。①宿:一夜。①不遑:无暇,没有闲暇。①惜:痛惜,惋惜。①直:同“值”,价格。
1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过于买凤之直十倍矣”中的“过”本义是“经过”“时间过去”,引申为“访问”“超过”“责备”等,在此处取“超过”之意。
B.“我闻有凤凰久矣”中的“闻”与“百闻不如一见”中的“闻”意思相同。
C.“经”有“经过”“经历”“治理”等义项,“经宿而鸟死”中的“经”应为“治理”之意。 D.“方将欲献楚王”中的“方”和“方欲行”(《狼》)中的“方”意思相同。 13.下列选项中“而”字的含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召而厚赐之 .A.学而不思则罔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B.有闻而传之者 .D.切问而近思 .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B.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C.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D.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
16.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阅读讨论会。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阳阳:文中过路人听信担山鸡者的话,错把山鸡当成凤凰,闹出了笑话。小文:这篇文章和《穿井得一人》都写到了国君。我觉得《穿井得一人》中宋君对于谣言的态度是向丁氏求证,本文中楚王则① ,留下了千古笑柄。瑶瑶: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态度不一样,警示我们:① 。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觉醒来是早晨 沈石溪 ①当一双双怀疑的眼睛紧盯着你,你会不会产生一种独坐小船在黑夜的大海上漂流,随时都会被狂风恶浪吞噬掉的恐惧感?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 ②那时我读初一,开学第三天,便是数学摸底考试。我从小就对数学很有兴趣,所以很顺利地就把题目做完了。秦老师宣布成绩时,我得了满分,同桌乐嘉秋得了九十九分。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 ③就在这时,乐嘉秋站起来说:“秦老师,沈石溪同学是作弊才得了一百分,昨天考试时,他先是问我借橡皮擦,后来又说钢笔没了墨水……几次三番找借口偷看我的试卷。” ④我的脑袋突然嗡的一声。我是向她借过文具,但我扪心自问,两只眼睛始终规规矩矩。我的脸涨得通红,像朵快要枯死的鸡冠花,嗫嚅着说:“我没有……我没有……” ⑤教室里静得像关严了门的冷冻仓库,我惶惑地四下望去,只看见一双双愤怒的眼睛就像一只只愤怒的小蜜蜂,从四面八方飞来叮蜇我。我把求救的目光投向秦老师,她也正望着我。我想为自己辩解,却无言以对。 ⑥这以后,我一上数学课就无端地紧张,脖子僵硬地扭向一边,唯恐乐嘉秋又怀疑我偷看她的作业,我竖起耳朵听四周的同学有没有在说我的坏话,而秦老师讲什么我一句也没听进去。我的数学成绩急速滑坡,到了期中考试,我才考了四十八分。秦老师拿着考卷,愠怒地说:“我想,这才是你真正的成绩!”我低下头,失落到了极点。 ⑦这不及格的期中考试成了一条有力的反证,证明我那次考试确实偷看了乐嘉秋的试卷。⑧当天夜里,我失眠了,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给人家的第一印象好比定音锤,我却一锤子敲出了刺耳的噪声。我觉得自己整个人生道路上一片黑暗。 ⑨奶奶发现了我的异样,慈祥地摸摸我的头,轻轻地说:“好好睡一觉,相信奶奶,一觉醒来是早晨!” ⑩奶奶的语调平和沉稳,透出饱经风霜后的练达与睿智。她老人家并不追问我究竟遇上了什么麻烦,只是把自己用一生的坎坷与磨难练就的信念传授给了我。 ⑪奶奶的大半辈子都泡在苦水里,爷爷、父亲先后入狱,她靠给人绣花,靠典卖极有限的家当,靠捡拾菜皮苦苦支撑这个家。在凄风苦雨的岁月里,这句“一觉醒来是早晨”像一根结实的拐杖,支撑着她一趟又一趟由绝望走向希望。 ⑫那天晚上,我咀嚼着奶奶这句平平淡淡却又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话,酣然入睡。 ⑬第二天,我精神饱满地来到学校,我不再理会别人怎么看我,我专心致志地听秦老师讲课,把巨大的精神包袱卸下来,当成柔软的坐垫坐在屁股底下。 ⑭期末考试前,我请求秦老师临时调换一下我的座位,我不希望同学们对我产生新的误会。我在讲台旁独坐一桌,潜心演算每一道考题。又是一个漂亮的满分!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⑮后来,我离乡背井,多少次陷入谗言的沼泽,多少次卷进是非的漩涡,多少次面临人生的绝境,我总会想起奶奶说的这句话:一觉醒来是早晨!于是,我便恢复了自信和勇气,于是,我振作起来舔舔伤口,继续与命运拼搏,战胜绝境,柳暗花明又一村。 (选自《爷爷的糖人》,有删改) 17.通读全文,请根据提示,完成本文故事情节的梳理。 时间 故事情节 “我”的反应或心情 惶惑不安 开学第三天 ① 期中考试 成绩滑坡,考试失利 ① 期中考试后 得到安慰,认真听课 ① 期末考试 ① 专心致志/信心满满 18.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的脸涨得通红,像朵快要枯死的鸡冠花,嗫嚅着说:“我没有……我没有……” 19.结合上下文和加点的词语,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给人家的第一印象好比定音锤,我却一锤子敲出了刺耳的噪声。 ........20.标题“一觉醒来是早晨”内涵丰富,请分析标题的含义。并结合原文及链接材料,说说怎样对待他人的怀疑或误解。
【链接材料】 知乎:求助求助,我被好朋友误会了,该怎么办? 雪山飞狐:面对别人的质疑,你可以力陈事实来澄清和反驳。 小王子:不要着急,清者自清,相信时间可以破解怀疑和误会。 (三)名著阅读(8分)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先后有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等称呼,其中“弼马温”“齐天大圣”的称号皆来自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十篇回忆性散文。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童真童趣,《五猖会》表达了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的批判。 C.《父亲的病》中,鲁迅的父亲被庸医治死,促使鲁迅有了学医救人、学医救国的思想。《藤野先生》中,鲁迅认识到改变国人麻木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D.鲁迅的《朝花夕拾》既有天真烂漫的童年视角,又有冷峻犀利的成年视角。两种视角在文中互为补充,交相辉映,故作品中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 22.回目是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要阅读整本书,同学们可通过跳读回目的方式来全面把握人物形象。请阅读下表中《西游记》的回目,回答问题。 《西游记》中孙悟空 相关章回目录 第二回 (1)悟空每一次名号的变化,都表明其“心”处在不同的历练阶段。请根问题 悟彻菩提真妙理 据左边回目补充空白处。→→①猿熟 断魔归本合元神 名号变化:魔(大圣)心猿第七回 “心”的历练:纵心→定心→修心→① 八卦炉中逃大圣 (2)悟空保护师父一路前往西天取经,不料路遇“六 五行山下定心猿 贼”,悟空“尽皆打死”,受到三藏的责备,悟空受不住 第十四回 气纵云出走。这是师徒间出现的第一次分歧。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①请你简要介绍第二次分歧内容: ①对比这两次分歧中悟空的不同表现,请概括悟空 “心”的历练成长: 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
23.“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起,宁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快乐的课间十分钟开始了。看!走廊上,小郡和小澄正在跳绳
请发挥想象,将“小郡和小澄正在跳绳”后的省略号处的内容补全。
要求:(1)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2)使用一种修辞方法;(3)符合情境;(4)120至150字。 24.写作
电脑重启,运行会更加的平稳;与人发生矛盾,重归于好后感情会更加深厚;梦想搁浅后重启,行动会更加的坚定……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经历重启。请以“重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①不少于600字;①不得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称职(chèng)——chèn,随声附合——随声附和; B.徇职——殉职,杞人忧天(jǐ)——qǐ; .D.惩诫——惩戒,畏罪潜逃(qiǎn)——qián; .故选C。 2.C
【详解】考查成语理解运用。
A.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符合语境,正确。 B.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符合语境,正确。
C.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形容某地荒凉、贫瘠。形容小花猫的脑袋,不符合语境,错误。
D.拈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符合语境,正确。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C.第①句有误,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让”;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A“你不会排队吗?你怎么那么没素质呢?”用反问句语气严厉,指责对方没素质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不得体;
C“您还没判完作文练习吗?我看有的班都已经讲完作文了。”对老师说话不礼貌; D“高抬贵手”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有误,语境中有“春雷动”“二月”等词,可辨析为惊蛰节气。 故选A。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逝者如斯夫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铁马冰河入梦来 晴空一鹤排云上
【详解】本题考查背诵默写。注意“逝、斯、泊、致、晴、鹤”等字书写。
7.D 8.示例1:作家老舍用清新的笔墨为我们描绘出济南温馨的冬景,童话家安徒生用奇特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示例2:作家鲁迅用美女蛇的传说让我们想象百草园的神秘,世纪老人冰心用她那清新隽永的小诗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 9.①写作文要勤动笔,只有下功夫练习,才能成功。①写作文可以从模仿名家作品开始。
【解析】7.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及句子衔接。
根据“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可知,这段文字强调的是对文章要精读,下面的几句诗只有D符合要求。
A.句意是: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讲得是读书和写作之间的关系,不符合段意;
B.句意是:晚上在灯火下学到三更,五更鸡叫又早起学习,这一晚一早正是男儿读书的好时候。讲的是要勤奋,不符合语境;
C.句意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讲的是实践的重要性,不符合语境;
D.句意是:读过的好书再读上百遍也不会厌烦,只要熟读深思,你自然会懂得书中的道理。 符合语境中多读几遍,精读的要求; 故选D。
8.本题考查仿写和续写。
结合所给句式(身份+作者+用什么+介词+我们+动宾结构的短语)进行仿写和续写即可。注意续写内容须来自本学期所学课文,作家和作品内容的表述一致。
示例:大诗人李白,用他那奇妙的想象把我们带到夜郎之西,著名作家史铁生用他那深沉的讲述把我们带入母爱的海洋。 9.本题考查材料提炼与概括。
根据材料一“你的志愿很好,可是要拼命练习,不成功不拉倒”“我看,写作也是这样”,可概括为:写作文要有坚定的目标,多动笔下功夫练习,才能成功;根据材料二“一个孩子在初学作文的时候,反复的有意识的描写名家,模仿的多了,自然文风就会像名家”,可概括为:
写作文要模仿名家作品。
10.A 1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殷勤”“独自”将“木芍药”人格化,生动形象写出了殷勤的芍药花独自在暮春开放,珍惜春光、善解人意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木芍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自己虽被贬谪,孤寂感伤,依然要坚守自我的心志。
【解析】10.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A.“初春”表述错误,首联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颔联写海棠花已凋谢而梅子初熟,表达对春天易逝的惜春伤春之情叹。所以这时候已经是暮春而不是初春; 故选A。
1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殷勤木芍药,“殷勤”“独独自殿余春”意思是:只有殷勤的芍药花,还独自开放在春天的后面。自”将“木芍药”人格化,表明这一联运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同时殷勤的芍药花,独自开放在暮春,保持春光到最后,与前面的“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形成对比,作者赞美木芍药情意恳切深厚,表达了诗人对木芍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借对木芍药的感激与赞扬,来表达自己惜春而不得的伤春之情,内心充满了“迟暮”之感。结合注释“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分析,表达自己虽被贬谪,孤寂感伤,依然要坚守自我的心志。
12.C 13.B 14.C 15.路人无暇痛惜那些(浪费的)金钱,只遗憾不能把凤凰献给楚王。 16. ①听信传言,误以为路人买凤凰献给自己,重重赏赐了他(概括情节即可) 不要轻信传言,要调查甄别(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有求证精神)
【解析】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C.“经宿而鸟死”的意思是;经过一夜这只山鸡就死了。经:经过。这里理解为“治理”不正确; 故选C。
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召而厚赐之”的意思是:把那个人召进宫来并且大大地奖励了他。而:连词,表顺承。
A.“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是:只读书却不肯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而:连词,表转折,却。与示例中“而”字的含义与用法不同;
B.“有闻而传之者”的意思是: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而:连词,表顺承。与示例中“而”字的含义与用法相同;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意思是: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而:连词,表修饰。与示例中“而”字的含义与用法不同;
D.“切问而近思”的意思是:恳切地提问并且多思考当前的事。而:连词,表并列,并且。与示例中“而”字的含义与用法不同; 故选B。
1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以及重点字词来分析。
“国人传之”中的“国人”是主语,“传之”做谓语和宾语,“国人传之”是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遂”通常用于句首,因此“遂”的前面应断开;句意:楚国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情,都觉得那只是真的凤凰而很贵重,适合献给楚王。所以正确的断句为: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故选C。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不遑:无暇,没有闲暇。惜:痛惜,惋惜。其:代词,他。惟:只。恨:遗憾。不得:不能。以:把。“不得以献楚王”是省略句,完整的句子是:不得以(之)献(于)楚王。 16.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本文“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可以看出,楚王偏听偏信,不亲自调查,不去了解,因此留下了千古笑柄。宋君对待谣言是将信将疑,亲自派人去调查,弄清了事情真相;楚王则偏听偏信以致留下笑柄,这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盲目信从,一定要去认真调查,弄清事情真相。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有求证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一个担着山鸡的楚国人,一个路人问他:“这是什么鸟啊?”挑担的人骗他说:“这是”路人说:“我很久之前就听说有凤凰这种鸟,凤凰啊!今天让我见到真正的了,你卖不卖阿?”那个人说:“可以啊!”于是路人出千金来买,对方还不卖,他提高一倍的价格,对方才把山鸡给他。正要将这只“凤凰”献给楚王的时候,经过一夜这只山鸡就死了。路人无暇痛惜那些(浪费的)金钱,只遗憾不能把凤凰献给楚王。楚国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情,都觉得那只是真的凤凰而很贵重,适合献给楚王。后来被楚王听说了这件事情。楚王对他想要进献给自己凤凰而感到很感动,把那个人召进宫来大大的奖励了他,价值要比买那只凤凰的钱还要多十倍多。
17.①考试满分,被疑作弊 ①失落沮丧 ①豁然开朗/卸下包袱/如释重负 ①调换座位,再得满分 18.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我被误会作弊却不知如何为自己
辩解的窘迫和焦急。 19.“定音锤”指第一印象有着决定性作用。“噪音”指我因为被怀疑作弊,给大家留下了不诚实的坏印象,它甚至会对整个人生产生不良影响。表现出我被误解后的担心痛苦、茫然无措。 20.“一觉醒来是早晨”表层含义为一觉醒来,黑夜过去白天到来。深层含义为振作精神,困难和挫折总会过去,光明美好的明天终将到来。 怎样对待他人的怀疑或误解:
①要卸下精神包袱,不理会别人是怎么看、怎么说,用时间和实力证明自己。 ①要刷新心情,更新心境,振作精神,恢复自信和勇气。 ①要用有力的事实反驳和澄清误会或怀疑。
【解析】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第①段“就在这时,乐嘉秋站起来说:‘秦老师,沈石溪同学是作弊才得了一百分,昨天’”考试时,他先是问我借橡皮擦,后来又说钢笔没了墨水……几次三番找借口偷看我的试卷。可知,我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却被冤枉是作弊。根据第①段“教室里静得像关严了门的冷冻仓库,我惶惑地四下望去,只看见一双双愤怒的眼睛就像一只只愤怒的小蜜蜂,从四面八方飞来叮蜇我。我把求救的目光投向秦老师,她也正望着我。我想为自己辩解,却无言以对”可知,我并没有辩解,所以大家都怀疑是我作弊,概括为:考试满分,被疑作弊 根据第①段“秦老师拿着考卷,愠怒地说:‘我想,这才是你真正的成绩!’我低下头,失落到了极点”可知,我的成绩下滑,还被老师冤枉,我很失落沮丧、
根据第①段“第二天,我精神饱满地来到学校,我不再理会别人怎么看我,我专心致志地听秦老师讲课,把巨大的精神包袱卸下来,当成柔软的坐垫坐在屁股底下”可知,在我得到奶奶的安慰后,我卸下包袱。
根据第①段“期末考试前,我请求秦老师临时调换一下我的座位,我不希望同学们对我产生新的误会。我在讲台旁独坐一桌,潜心演算每一道考题。又是一个漂亮的满分!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可知,期末考试前,我请求调换座位,再次获得满分。 18.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联系第①段“就在这时,乐嘉秋站起来说:‘秦老师,沈石溪同学是作弊才得了一百分,昨天’”考试时,他先是问我借橡皮擦,后来又说钢笔没了墨水……几次三番找借口偷看我的试卷。可知,这是我被冤枉满分作弊后的反应。根据“我的脸涨得通红,像朵快要枯死的鸡冠花,嗫嚅着说:‘我没有……我没有……’”可知,句子“我的脸涨得通红,像朵快要枯死的鸡冠花”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被冤枉是作弊获得满分后因窘迫脸涨得通红,“嗫嚅着
说:‘我没有……我没有……’”运用语言描写,扭捏嗫嚅的小声狡辩,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被误会作弊而又不知如何为自己辩解的窘迫和焦急。 19.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
联系第①段“这不及格的期中考试成了一条有力的反证,证明我那次考试确实偷看了乐嘉秋的试卷”可知,“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给人家的第一印象好比定音锤,我却一锤子敲出了刺耳的噪声”句子描述了我因被冤枉作弊获得满分心态受影响,躺在床上失眠自己胡思乱想的内容,“定音锤”是指第一印象有着决定性作用,“噪音”是指我因被冤枉作弊又不知如何为自己辩解,从而给大家留下我作弊的坏印象,对我的心态和大家对我的印象都产生不良会影响,在我脑海中产生“噪音”,表现出我被误解冤枉后的痛苦,和担心大家对我产生坏印象以及不知如何改变自证的茫然无措。 20.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一觉醒来是早晨”表层含义为一觉醒来,黑夜过去白天到来。根据第①段“后来,我离乡背井,多少次陷入谗言的沼泽,多少次卷进是非的漩涡,多少次面临人生的绝境,我总会想起奶奶说的这句话:一觉醒来是早晨!于是,我便恢复了自信和勇气,于是,我振作起来舔舔伤口,继续与命运拼搏,战胜绝境,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知,“一觉醒来是早晨”是指当陷入谗言的沼泽,卷入是非的漩涡,面临人生的绝境,只要振作精神保持自信和勇气继续拼搏,自然会战胜绝境,苦难和挫折也会过去,美好光明的明天终将会到来。
根据第①段“期末考试前,我请求秦老师临时调换一下我的座位,我不希望同学们对我产生新的误会。我在讲台旁独坐一桌,潜心演算每一道考题。又是一个漂亮的满分!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可知,面对怀疑和误解,我重拾自信,卸下包袱和压力。用实力再次得到满分告诉大家我没有作弊,所以有:要卸下精神包袱,不理会别人是怎么看、怎么说,用时间和实力证明自己。要刷新心情,更新心境,振作精神,恢复自信和勇气。要用有力的事实反驳和澄清误会或怀疑。
示例:不理会是非的言语,做好自己用实力证明自己。 保持拥有一颗自信,永远有勇气的心。 不陷入自我怀疑,自卑的漩涡。 21.B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B.《五猖会》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强权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而不是“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的批判”,本项分析不当;
故选B。
22.①行者 ①收心(成佛)
①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唐僧不知实情赶他走。
①孙悟空的心性由任性急躁、莽撞冲动变得重情重义、成熟稳重了。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知识。
第一空,结合“《西游记》中孙悟空相关章节回目录: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可知:孙悟空在西行途中,打死强盗,唐僧怒其伤害生灵,责备悟空,悟空心中不平,唐僧四人借宿于强盗之家。夜间,悟空见强盗杀妻,欲除之,又惧唐僧,姑隐忍不发。次日,强盗追杀唐僧等,悟空忍无可忍,怒杀众盗。唐僧大怒,又将悟空赶走。六耳猕猴乘机变作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寻至花果山,见假猴王变出了假师徒四人,宣称要自去西天取经。沙僧大怒,打死假沙僧,但又被假悟空打败。沙僧无奈,去观音处状告悟空,却见真悟空正在观音莲台前诉苦。这个章节孙悟空名号就变为“行者”。
第二空,结合“《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中孙悟空相关章节回目录: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可知:唐僧师徒四人终于到达了灵山,在佛祖的引领下过了凌云渡,自此唐僧脱胎换骨,脱离凡体,到灵山之巅受了佛祖教诲。但四人却因不能满足阿傩、伽叶的“人事费”而只取得假经——无字之经。师徒在发现之后又返回灵山再取有字真经,这才启程回东土大唐。当时悟空已脱胎换骨,由野性的、叛逆的猴子变成一个沉稳的斗战圣佛,它“心”的历练已到了“正心”的阶段了。
第三、四空,孙悟空和唐三藏第二次分歧是三打白骨精,唐三藏受猪八戒的挑拨,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将其赶走。离别时,孙悟空从脑后拔了毫毛三根,变成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后来,白骨精终于找到机会,把唐僧抓了起来,八戒救不了唐僧便去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孙悟空不计前嫌,和猪八戒一同去解救唐僧。可见孙悟空已不再像以前那样狂躁叛逆,它的“心”由任性急躁、莽撞冲动变得成熟稳重了,说明他逐渐在成长了。
23.示例:小郡和小澄正在跳绳。随着轻快的跳跃,两人的身影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小郡身姿矫健,如同一道闪电划过天际,她的双眸炯炯有神,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小澄则紧随其后,他的双臂有力地挥动,如同翱翔的大鹏,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对挑战的热爱和坚定。两人互相鼓励,互相竞技,将课间十分钟变成了一场充满活力和欢乐的舞蹈。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跳跃,仿佛是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线。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题目要求我们补全一段描述,内容是小郡和小澄正在跳绳的场景。具体要求包括: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详细描述他们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使用一种修辞方法: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以某种方式美化或强调我们描述的内容。符合情境:这指的是描述应与“跳绳”这一活动相关,并符合课间十分钟的轻松、活跃氛围。120至150字:这是对答案长度的限制,应确保答案在此范围内。
示例:小郡和小澄正在跳绳。小郡双手紧握绳柄,双臂有节奏地摆动,双脚轻盈地跳跃,仿佛一只灵巧的小鹿。她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眼神坚定而专注。小澄则紧随其后,他双臂张开保持平衡,双脚有力地踏着地面,仿佛一头矫健的小狮子。他的脸上写满了挑战和不服输的精神,眼神炯炯有神。两人的动作和神态相互呼应,仿佛一曲美妙的乐章在空气中流淌。 24. 例文:
重启
当电脑出现故障时,可以重启,当我们的人生出现困难和挑战时,是否也可以重启?我认为,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也要有战胜困难,开启新局面的勇气。
记得我在六年级临近毕业的时候,英语老师要求我和同学小曾共同写一篇演讲稿,两人分段到班级里讲述。我们看了一下演讲的主题,心中暗自觉得这个主题很容易。
我们由于过于自信,演讲稿很快就完成交到了老师的手中。没想到老师看完之后严肃的转过头来和我们说:“这篇演讲稿不够打动人,要体现出你们对于母校的留恋和不舍,要将”演讲稿交上去了四五次都通不过,六年来的快乐与艰难融进去,拿回去重写吧。那天下午,当老师一次次让我们重写的时候,我的眼中已经充满了泪水。自己心里就像电脑死机一般,无法运行。小曾安慰鼓励我:“我们都写过多少次了,不缺这一次,从头再来,或许才能达到自己需要的结果,有时重启是让我们将来更好!”
从头再来,又谈何容易!我有些垂头丧气的,甚至想和老师说我们做不到,但一想到小曾的鼓励,自己又想:“或许真的如小曾所言,重启能让我们正视自己的问题,将来会变得更好。”于是我们在彼此的鼓励下,开始总结之前演讲稿的不足:内容有些投机取巧,也不够打动人。我们拿起笔,翻开牛津字典,逐字逐句地修改,我还在班上请教了同学、培训班的英语老师和班上的外教……一篇全新的演讲稿终于出炉了。
在练习的时候,小曾觉得我的表情太僵硬,有一回,练习到了高潮部分,我的脸上还是没有表情。这时,他就在我的面前做鬼脸,我一下子就笑了,语气也缓和了不少。每次再开
始练习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他做的鬼脸,笑容不自然的就浮在了脸上。
当我们把演讲稿交到老师手中,我注意到老师眼中竟微微泛起赞赏的眼光。接着她告诉我们把稿子背熟,下周五在班上展示。听到这话,我们高兴得在办公室里跳了起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两天的努力真的没有白费。
那个周五,我们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演讲,起先很顺利,但是到了结尾,小曾卡住了,我立马接上他没说完的那几个词。在我们的完美配合下,演讲结束了,我们拉着手朝大家鞠躬,同学们的掌声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
重启,它是一种面对挑战时的逆流而上,是面对失败时重新再站起来的勇气和信念。按下自己的“重启”键,给自己足够的勇气,从头再来,一定要坚信自己会比过去的自己做得更加出色!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重启”,顾名思义即重新启动。这里说的重启不仅是指电脑重新启动,还可以指人们之间关系重归于好,梦想在搁浅后重新起航。重启自己的责任、良知、潜能、梦想、人际交往等,让自己更优秀、更坚定、更平和,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深厚……文章重点阐释清楚“什么人(或什么事)”让自己重启,为什么想重启(重启自己的意义),xx怎样触动自己的,xx触动自己的过程(可以写作记叙文表现重启的过程),重启自己的责任、良知、潜能。
2、选材构思:文章的体裁可以是记叙文,要有具体而典型的事件叙述。文章重点在重启的过程,即“什么人或什么事”让自己重启以及重启的意义。要将重启前的困境和重启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叙事应完整,体现重启的意义;要着重描写转变或重启的过程,转变契机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英雄,也可以是某种场景等。写作时要结合真实的人物事例,最好是自己生活中经历过的事件,这样既印象深刻,易于发挥,又能有丰富的描述语言,贴近生活,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写作还可以从形式上创新,习作时可以在文章前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将自己感受深刻且与主题相契合的故事串联起来,让文章的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也可以写议论文,开头可从电脑死机后,重启让其运行更平稳提出“人生犯错后,重启也是一种新的开始”的观点,中间可采用正反事例论证,重启的意义,结尾再重申观点,表达“重启是面对过去的错误及时按下停止键,是一种勇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