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来源:哗拓教育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晦暗(huì) 携带(xié) 叹为观止 目空一切 ..B.磅礴(bó) 羁绊(jī) 花香鸟语 海枯石烂 ..C.缄默(xián) 枯躁(zào) 草长莺飞 天衣无缝 ..D.冗杂(rǒng) 追溯(sù) 戛然而止 人情世故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B.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C.军阀张宗昌胸无点墨,却喜欢附庸风雅,常常闹出丑剧,真是贻笑大方。 ....D.谈起电脑,互联网,他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两只表在双方的统帅手中,像小乌的心脏似的在嘀嗒嘀嗒地响。 B.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的模样。 C.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

D.当人们陷入某种盲目性之后,往往像陆逊进入诸葛亮的“八阵图”一样,怎么也走不出来。

1 / 10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②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

③“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 ⑤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 A.④①③②⑤ B.③⑤①②④ C.③⑤②①④ D.⑤③②①④ 7、根据课文默写。

①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③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________)《龟虽寿》)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⑦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⑧王维的《使至塞上》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的景象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2 / 10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 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Ci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 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沿溯阻绝 .(2)哀转久绝 .(3)河中漱广 .(4)窥深悸魄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1.①逆流而上;②消失;③冲击,冲荡;④看,望. 2.①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3.甲文:例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例: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突出水的湍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例1:“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3 / 10

例:2:“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4.答案示例:①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老舍先生

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A)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老舍先生爱喝茶,喝得很勤,而且很酽。他曾告诉我,到莫斯科去开会,旅馆里倒是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可是他沏了茶,刚喝了几口,一转眼,服务员就给倒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

4 / 10

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

④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B)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他是木匠出身,他的画案有他自制的“消息”),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

1.选文中,汪曾祺先生回忆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生活小事,请简要概括。 (1)老舍先生喜欢种花赏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舍先生喜欢收藏精品画。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任选文中一处划线句进行赏析。

我选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是为老舍先生作传,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齐白石老人?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那年花开 钱海燕

5 / 10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

6 / 10

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有删改)

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3.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4.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世上有很多的“不可能”:也许是一道无法攻克的难题,也许是一向难以开口的道歉,也许是一次从未经历过的冒险。

平凡的愚公,凭借着雄心壮志和实干精种,带领家人、村民挑战貌似不可能被移走的太行、王屋两座高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惊动了山神,感动了天帝,最终大山被搬走,大道实现了畅通。现代社会,随着科枝的进步,移走大山已经不再需要神灵的帮助,愚公的理想确实可以变成真切的现实。

生活中,很多的不可能到最后却变成了可能。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7 / 10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可能影响评分的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8 / 10

参考答案:

一 C D B D C

猿鸣三声泪沾裳 芳草萋萋鹦鹉洲 鸢飞戾天者 老骥伏枥 曹操 谁家新燕啄春泥 山山唯落晖 庭下如积水空明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二 三

1. (2)老舍先生喜欢喝茶。 (4)老舍先生与齐白石老人的逸事。 2. 例:A句: “一盆一盆”“一身热汗”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老舍先生养花健身、爱花成性的特点。

B句:“踌躇了很久”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齐白石老人求真的艺术品质。 3. ①写齐白石老人是为了写老舍先生,写齐白石老人的艺术天赋与艺术品质,是为了写老舍先生的艺术意趣 ②写老舍先生对齐白石老人的理解、关心和对其人品的敬重,表现了老舍高尚的品质 4. 情趣高雅、关心他人

1.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 2.A句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3.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_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9 / 10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