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的患者。
一、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肠燥证: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湿热下注证:证候: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气滞血瘀证:证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脾虚气陷证:证候: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还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痔病(TCD编码:BWG000)和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或PPH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4)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5)孕妇。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C反应蛋白、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 (4)凝血功能。 (5)胸部X线片。 (6)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超声、电子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pph术或(和)粘膜下层和粘膜层硬化注射。
2.中药坐浴熏洗:术后根据患者创面情况选用,方药:苦参25g 芒硝30g 花椒20g 五倍子20g 元胡20g 苍术15g 侧柏叶15g 冰片5g 艾叶30g 乳香10g 没药10g 上药煎取药液,于排便后坐浴熏洗。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热肠燥证: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加减。生地15g 炒枳壳9g 当归12g 荆芥15g 地榆15g 丹皮12g玄参12g火麻仁15g郁李仁15g 生大黄3g(后下)。 加减:射血者加防风10g 侧柏叶10g;大便难解加生大黄至6g;口渴者加芦根10g 天花粉8g。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加减。黄连25g 黄芩150g 地黄75g 赤芍50g 当归50g 槐角100g 槐花75g 荆芥穗50g 地榆炭75g 阿胶50g加减:
1
大便秘结加生大黄9g;便血加槐角12g;出血多者加地榆、仙鹤草各20g;坠胀甚加枳壳6g。
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止痛如神汤加减。黄柏10克 桃仁10克 皂角子10g 当归尾10g 槟榔10克 苍术10克 秦艽10克 防风15克 泽泻10克 大黄10克, 加减:便血者加地榆15g、侧柏叶10g。
脾虚气陷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5g黄芪15g 炒白术12g 升麻10g 柴胡6g 淮山药15g 白芍12g 当归12g 熟地12g 黄精15g 甘草6g。 加减:便血者加地榆15g 槐角10g。
中成药:如痔疮片、消肿痔疮胶囊、三黄片、肛安软膏等。 4.中药外敷或中药塞药法:根据患者病情及创面情况选择。 5.理疗: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微波每日1-2次。 6.护理:辨证施护。
7.抗生素应用:头孢呋辛钠1.5g,甲硝唑100ml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2.25、左氧氟沙星100ml等术前用药0.5-2小时及术后72小时。
8.止血药应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或氨甲环酸等,1至2天。 9.外洗:1/5000pp粉溶液坐盆,每日1-2次。 10.中医适宜技术:艾灸、通络等。 (九)出院标准 1.手术结扎线脱落。
2.患者无发热,创面无渗出,无水肿。 3.肛门无狭窄、功能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痔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TCD编码:BWG000,ICD-10编码:I84.9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 年 月 日 (第 天)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年 月 日 (第 天)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成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案 □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手术事项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下达手术医嘱、提交手术通知单 □麻醉医生查看病人,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完成术前小结 长期医嘱 □肛肠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 □术前饮食 □术区备皮 □术前肠道准备 □对症处理 年 月 日 (第 天,手术日) □完成手术治疗 □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及创面渗血情况 □了解术后首次排尿情况,必要时留置导尿 长期医嘱 □肛肠科术后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流质饮食(鞍麻或腰麻禁食6小时后进流质饮食) □预防感染 □心电监护 □给氧(必要时) □中医适宜技术 □理疗(必要时) □治疗用药(止血、止痛等)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交接病人,检查生命体征及用药情况 □按医嘱进行治疗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指导术后饮食 □协助安全下床 □告知注意事项 □指导术后首次排尿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无 □有,原因: 1. 2.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长期医嘱 □肛肠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乙肝五项、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血清抗体检查 □凝血功能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对症处理 □B超、结肠镜(必要时)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完成各项入院检查的护理操作 □根据医嘱执行各项术前准备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交代术前注意事项 □术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无 □有,原因: 1. 2. 病情 变异 记录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无 □有,原因: 1. 2. 3
年 月 日 时间 (第 日,术后第1日) □上级医师查房,指导术后治疗 □观察术后局部情主 况 要 诊 疗 工 作 年 月 日 (第 日,术后第2日) □医师查房,观察术后局部情况 □询问排便情况 □术后换药 □中药熏洗坐浴 年 月 日 (第 - 日,术后第3-11日)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局部情况 □观察手术结扎线脱落情况 □术后换药 □中医辨证施治 □中药熏洗坐浴 □理疗 □疗效评估,确定出院时间。 年 月 日 (第日,出院日)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预防常识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住院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重 点 医 嘱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长期医嘱 □肛肠科术后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半流质饮食 □治疗用药(抗生素、止血、止痛等) □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或中药针剂 □相关疾病的治疗(必要时) □中医适宜技术 □理疗(必要时)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观察患者创面渗血及排便情况 □术后康复、健康教育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长期医嘱 □肛肠科术后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治疗用药(抗生素、营养、止痛等) □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或中药针剂 □相关疾病的治疗(必要时) □中医适宜技术 □理疗(必要时)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术后康复、健康教育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长期医嘱 □肛肠科术后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治疗用药(营养等) □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或中药针剂 □相关疾病的治疗(必要时) □中医适宜技术 □理疗(必要时)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术后康复、健康教育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术后卫生宣教 □指导出院带药的用法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病情 1. 1. 1. 1. 变异 2. 2. 2. 2. 记录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