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和实施,其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变化着,特别是有的教育专家学者制定的课堂评价方案更是多种多样,详尽之极。我不反对众家说法,我也认可专家学者们的高见。但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我认为,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必过于复杂。过于复杂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便于操作,更不便于实施。有些评价方案表面看起来很全面,也很具体,但真正运用起来就很困难了。所以,我的观点是只从两个方面来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即从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这样来评价既简便易行又比较全面。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有效的、高效的。这种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说到底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从“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是比较客观的,这样的评价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
参阅我们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以我们用讲学稿备课、上课的教学模式来谈谈我对老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看法。 一、评价老师教的效率
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和教师也在呼吁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绝不是
说教师在课堂上就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了。我认为,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在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而言的。也就是说,我们强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要求更高了。所以,在这一前提下评价一个老师的教的效率就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紧紧围绕教材体系,适合本班学生的学情,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2.教师教学技能的发挥
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课堂的能力,特别要处理好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实质性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引导到位,要能够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来完成问题的解答,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回答。当然,对学生通过讨论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教师就要给出具体的解释。
使用讲学稿上课固然很好,但更需要老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新课程标准把现代教学作为教学要求明确地提出来,灵活使用计算机上课是现在乃至今后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所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技能就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授课。
教师要能够整体把握教材,自主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尤其是我们苏科版的
初中数学教材,更需要老师恰当取舍。 3.对学生指导过程的科学化
教师要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要做到个别指导、分类指导、群体指导的有机结合。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要下工夫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饱满、热情,要有积极的鼓励性,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二、评价学生学的效果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课堂的主体,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应该着重看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评价。 1.全体性
看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面是否广大,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主动参与、积极参与,看学生整体的提高程度。 2.全面性
看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得到了发展及发展的程度;看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法;看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否灵动,动手实践的能力强不强;看学生是否有强烈的学习愿望。 3.主动性
看课堂的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主动地投入学习;看学生自主
学习的积极性高不高,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或者全班的讨论中。 4.创新性
看课堂上学生是否能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看学生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看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是否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回答问题是否有创新;看学生在课堂上举一反三的能力强不强,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过硬;课堂上是否能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监控能力强不强。 总之,评价老师课堂教学应该从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进行,这样做既客观又比较好操作,并且不失偏颇。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