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父摛,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母臧氏。光宅惠云法师每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辩。
②梁普通二年,晋安王为平西将军、宁蛮校尉,父摛为王咨议,王又引陵参宁蛮府军事。中大通三年,王立为皇太子,东宫置学士,陵充
.其选。稍迁尚书度支郎。出为上虞令,御史中
《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
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久之,起为南平王府参军,迁通直散骑侍郎。梁简文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
③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
④天嘉六年,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
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
⑤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太建元年,除尚书右仆射。三年,迁尚书左仆射。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
共署.推之。
,使陵为序。又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
。寻迁镇
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
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卿知人。”陵避.席对曰:“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⑥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岁,谥曰章。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节选自《陈书·徐陵传》
)
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
1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宫置学士,陵充.其选B.共署.推之席对曰C.陵避.
充:充任署:签名避:躲开
D.臣同.徐仆射
同:赞同、同意
127.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徐陵“忠于职守”和“文才出众”的一组是A.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B.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使陵为序
C.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
D.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
1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陵是东海郡人,父亲徐摛为梁朝将军,太子属官。陵从小聪明好学,八岁就能写文章,博览史书,能言善辩。
B.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人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此事,上奏弹劾,终于罢免了鲍僧睿的侍中、中书监职位。
C.徐陵奉命出使北魏,北魏替他安排馆舍,设宴招待,魏收本想嘲弄徐陵,结果反受徐陵嘲弄。
D.朝议北伐,高宗让众臣推举元帅,徐陵力排众议,知人能荐,推举吴明彻主持北伐,终于收复淮南大片土地。
1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2)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
又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光宅惠云法师嗟陵早成就梁简文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
,
【答案】126.127.128.129.
C D B
(1)御史中丞刘孝仪和徐陵先前有嫌隙,他听说徐陵在上虞县有贪赃的事,就上
疏参劾他,于是徐陵被定罪免官。
(2)世祖见徐陵服饰严整,像不可侵犯,为此变得脸色庄重,正襟危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