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篇一
这次期末考试四年级数学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根据本次考试情况作如下具体的分析: 一、试题分析
1.形式: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八个大题(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2.难度:试题按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计算共计 24 分,填空题共 28 分,判断 5 分;选择题共 5分,操作题12 分,应用题 26 分.
3.考查知识及能力:这张试卷考查的知识涵盖整个教材。 二、试卷分析
参加这次四年级数学考试的共22名同学,我对他们的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作了如下统计:平均分73.66分,及格率 67 %,最高分 89 分,最低分46分.从统计的这些指标看,成绩是不太理想,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对各大题的得失分情况作了统计,从四年级的试卷情况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填空题的第5小题和选择题的4小题,学生均有失分。
1
2、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失分最严重的就是应用题,由于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失分较为严重.好多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自己求出来的是什么,他们能正确的运用数量关系,但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够。我想我们在教学中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侧重,才能使我们的学生高分高能。 3、对概念的理解不深。部分同学在回答填空题和判断题时对概念理解不深,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垂足,数的改写,商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等方面都还有问题.
4、计算能力有待提高。计算的得分率虽然相对最高,但也只有不到92%。这里不光有粗心的习惯问题,学生估算能力有待提高。
三、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表现在答题习惯)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在规范学生书写格式,检查习惯、培养读题能力的。
2、加强概念教学,避免学生的认知错误。教学中努力做到“两个吃透”。一是“吃透教材”,二是“吃透学生”。狠抓教学内容的本质,在本质属性的揭示和掌握上下功夫。
3、培优辅差和学困生的转化仍需加强。教学中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基础题型和能力拓展题型并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坚持对学困生的课前辅导、课堂观察和课后“跟踪”,努力使每一个知识点都过关。
2
4、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总的来说班级计算正确率较高,但极个别同学的计算还需要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课前计算天天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篇二
本次数学试卷题型多样,覆盖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现将本次考试试卷进行简要分析。 一、覆盖面情况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命题检测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度,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难易程度分析:
试题共计六个大题(填空、选择、判断、计算、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占90%,稍难题占10%。第五大题注重考查学生画图能力和第六大题解决问题第5小题统计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思考魅力。其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但有少数题目对中下等学生来说稍微难了些。 三、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
考试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具体分析失分较多
3
的题目:
1、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如:填空题的第2小题、6小题、5小题、10小题,学生失分都严重。
2、计算能力欠缺。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第1大题、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全为计算题,而且几乎每道题都渗透着计算,学生应计算错误导致的失分情况也很严重。
2、审题不够仔细,解题较马虎。如解决问题第2题有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单位没有换算统一,导致严重失分。
3、知识的应用能力差,特别是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如第三大题判断题,特别是第1小题,也由于部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失分较为严重.这些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话的意思。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存在问题:
1、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较好。但也有少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理想。
2、少数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只用口算,不用竖式计算的现象还存在,造成计算出错,“粗心”仍是答题中的一大“顽敌”。
3、本次试卷有些题目比较灵活,与平时的练习形式有些差异,而学生由于学得不够灵活,不能了解题目的要求,使分数丢掉。另外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部分学生得分率偏底。
4
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填空题、判断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都是真的不会,而是有的学生不够细心,比较浮躁,这是各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考试我发现看似简单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做错,我有时也埋怨学生,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问题不是出在学生身上,而是我对学上把握度上出了偏差,过高过低的估计了学生的能力,这是我教学上的弱点,今后我一定想办法克服这一毛病。
3、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4、平时练习时要有针对性,不要让学生泛泛做题,力争做到优生吃好,一般学生吃饱,学困生吃了,既不浪费时间,又收到良好效果。
5、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教学中要随时随处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尤其是检查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案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
5
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成绩代表过去,经验及时总结,我今后会更加努力。
20xx年x月xx日 篇三
二、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命题检测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度,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水平。试题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数的读写、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笔算、作图、解决问题)。
试题共计八个大题(填空、判断、选择、画一画、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计算、统计图、解决问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占90%,稍难题(作图第1题及解决问题第5小题)占10%。第四大题作图题注重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第5小题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思考魅力。 试题的不足之处是:
6
1、本卷有两个大题与去年的完全类同。第七大题统计图图的内容、数据及要回答的问题与去年的一模一样,第四大题作图题的第1小题与去年的画图要求类同,只是把去年的“45度”改为“60度”。这样不便于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因为这学期县里下发的期末检测模拟试卷就是去年正式考试的试卷,而这张试卷学生在最近一星期刚考过,题目完全一样,而且分数较重两题合计为16分。其实作图及统计的考查题材也很多,特别是作图内容、要求、形式还有很多,比如考“平行”的要求和形式还有: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只能在图里画一条线段。
2、对于试商的考查在第六大题计算中就体现了,不宜以“在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形式单独列一个大题为第五大题,且分数为6分。可作为一填空题占2分较合适。
3、部分重点内容没有突出重点地位,如“积的变化规律”没有考核,“商的变化规律”只考了一题:第三大题选择的第4小题(占分只是1分)。“积的变化规律”、“商的变化规律”是教材的一个重点应重点考核,除了填空、判断、选择形式,在计算大题中应有类似“2100÷70”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计算题,可惜的是整张试卷中没有一题“2100÷70” 形式的计算(包括应用题、填空、判断题)。这两条规律分数权重应占5分左右,1分显得重点内容没有突出。
部分重点内容没有考核,又如:估算没有考核,本来在填空或计算大题中应有“213×89 ≈ ”、“421÷63 ≈ ”这要求及形式的计算。遗憾的是整张试卷没有一题单独的估算题,估算是这册教
7
材乘法、除法两单元计算的开头戏,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分应为5分左右,计算大题中应有2或3分,应用题中应安排一道估算的,如问“……数大约是多少?”这样的问题。 三、学生的答题情况。 学生做题中出现的明显问题是:
1、审题不够仔细,解题较马虎。如填空题第3小题读数、第4题写数,有较多学生失分。
2、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如:填空题的第9小题和判断题的1、5小题,学生均有失分。
3、动手操作能力差。如:第四大题画图的两个小题及第六大题制作条形统计图,失分率较高。
4、知识的应用能力差,特别是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如第八大题解决问题的第1、第3、第5小题,特别是第5小题许多学生因为身在农村,对题目背景不了解,可能都从来没有扫过地板、拖过地板,不知其中安排的先后顺序,本来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却变成了脱离生活实际的生疏问题,思考难度加大了,许多学生解题有较大困难,失分同学很多。
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改进措施 。
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8
1、注重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抓课本,抓基础。
数学思想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数学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数学中的智慧和灵魂。所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2、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探究。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数学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数学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数学方面的发展。 3、注重对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
小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数学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数学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习有推进作用。
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能一味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