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方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哗拓教育
2011年・12月・下期 学术・理论 现代衾等 地方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闫光兰 (南阳师院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从地方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着手,分析了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对策 近几年来,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不断加大,实验室的软、硬 件建设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高校不同层次的重点实验室和各 级示范教学中心的建立,使实验室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实验技术队伍的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虽然一部分高校对实验 技术人员采取了一些奖励措施,但是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 题,极大地限制和束缚了实验技术队伍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 因此,应采取合理的对策,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实验技 术队伍,对提高高校实验教学、科研和现代化实验室管理水平 提供重要保障。 一、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验技术队伍作为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 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任。当前实验教学和科研内 容呈现出复杂、综合和跨学科的特点,对实验技术队伍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建设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是 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关键。 1、实验室专职人员短缺 实验室专职人员是实验技术队伍的主体,近几年地方高校的 招生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 原本就缺人的实验室,更显得雪上加霜,部分实验窒没有专职人 员,出现岗位空缺现象。一人管理多个实验室,或相关实验技术 人员一人管理多台大型仪器设备,造成仪器设备的管理力度不 够,以至于仪器设备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直接影响着实验 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实验人员的变动,无论是对院系实 验室、还是对职能部门开展工作都带来了极大地不便。 2、实验室队伍结构不合理 (1)职称结构不合理 实验室专职人员中没有正高职称。再就是高级职称人员分布 不均匀,老实验室高级职称人员集中,新建实验室无高级技术人 员,甚至无实验技术人员; (2)学历结构不合理,高学历人员偏少 具有硕士学历的人员比例较少,没有博士学历的人员在实 验室工作。这主要是历史的原因,实验室人员配备得不到应有 的重视。把一些不适合教师岗位的教师或其他人员安排到实验 室工作,造成了在岗人员不同程度的存在学历低、知识面窄、 外语和使用计算机能力偏差,不能更好地管理和使用新、精仪 器。 3、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实验技术队伍缺乏专业培训 一些地方高校不够重视人员管理,缺乏正确的人力资源管 理理念。重视仪器设备、校舍等实物性经费的投入,不够重视人 力资源的投入;只注重实验室任务的完成与否,不能充分发挥实 验技术人员的潜能;平时缺乏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必要性、系统 性、深层次的培训,以致创新能力不足。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 现代企业教育能培训机会很少,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机会几乎没有。 4、“进出”渠道不畅通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实验技术队伍中低学历人员比重一 直居高不下,编制少,待遇低,高学历人员又不愿意从事实验 室工作,同时实验队伍流失现象严重,尤其是新进的年轻人留 不住,不断更换,导致流失大于引进,缺乏后备力量,从而形 成了与学校规模不匹配的现象。因此保持实验队伍进出渠道畅 通,保证实验室岗位编制,是提高实验技术队伍层次和水平的 关键。 二、改革实验技术队伍的途径 近年来,地方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也不断刷新,现有的 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远远满足不了目前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管理的需 要。如何改变地方高校专职实验技术队伍现状,成为学校人事制 度的一项重要课题。现提出一些思路: 1、转变思想观念 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技术队伍是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重要组 成部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关 系到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这支队伍不但直接参加了面向学生 的实验教学工作,而且承担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他们的劳 动成果大量地凝聚在教学、科研的全过程及取得的成果中,是不 可或缺的骨干力量。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论、轻实践,把 实验室人员视做“教辅”的传统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 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2、正确定位 正确定位实验技术队伍的地位,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一个 良好的发展空间。如在工作量的计算与津贴分配上做到与教师 同等对待,重视实验室技术人员职称的晋升,设立各类实验技 术研究项目和奖项等;近年来,各高校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 采取奖励机制,增强了实验技术人员的荣誉感,提高实验技术 人员投身本职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避免高水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转岗、流失,从而真正提高实验 技术队伍的水平。 3、加强培训,增进交流 学校应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提高,关心他们的 成长。积极创造条件使实验教师和专职技术人员有更多的机会参 加各种校内外短训班和专业技术交流活动,使其知识结构与专业 能力得到提高,方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鼓励教师、 科研人员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研发工作,另一方面也 积极创造条件让实验技术人员能有机会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这 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对仪器的了解,建立新的实验 方法,促进仪器功能的开发,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也有利于实 验技术人员提高理论素养、操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179 坝代教胄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生态 文明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 章凤萍 (1.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30039;2.安徽新华学院230088)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生态文明的兴起,蕴合了对教育变革的需求。社会文明的进化与发展,自然离不开教育。生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明的兴起,也将引起民办高校教育功能和教育观念的变化。 关键词:生态文明素质 民办高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 文明”,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文化 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战略高度。并进一 步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生态文明的兴起,蕴含了对教育变革的需求。社会文明的进 化与发展,自然离不开教育。生态文明的兴起,也将引起民办高 校教育功能和教育观念的变化。 一的新要求之一。这是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 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大要求“基本 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 模式,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强调“生态文明观念在 、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态教育活动,在 面向社会普及生态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努力,不仅大 大提高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而且在社会上也产生了重大影 响。笔者对所在院校的5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 学生已具有基本的生态意识。比如81%的同学对当前地球的生态 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地将生态意识内化为自我的生态文明 观念,并用其指导人们的行动。我们应在全体人民中特别是青少 资源环境况表示十分担忧,88%的被调查者感觉到环境与气候问 题正在加剧,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95%的学生否定了“生态 系统破坏可以恢复,因此不用过于担心发展会导致生态破坏”的 年中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使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成为民办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内容,让大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知 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文明素质、自觉投身于生态文 明建设。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 生态文明素质,发挥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这是学 习、宣传以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这一伟大实践赋予 高校、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是现实的客 观要求。 说法。但不容忽视的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对生态保护的理解和认 识并不深刻,在一些知识性、常识性的问题上还有所欠缺,对重 大生态问题存在冷漠意识。78%的同学了不了解哥本哈根举行的 联合国气候会议。大学生生态消费的观念尚未形成,生态责任意 识淡薄。 1、生态知识肤浅 4、拓宽进人渠道,创新用人机制 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实行 优胜劣汰,强化“岗位”,淡化“身份”,按需设岗,实行固定 理等工作,具有管理方便灵活、费用较低、责任心强、效率高等 优点。 参考文献: 编制与流动编制结合,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相结合,促进实验室 人员资源的优化配置。实验室可根据岗位设置与编制情况选择以 下几种进人渠道: …1贾挚,尹秋艳.高校实验室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U1.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59—161. 【2】孙健,陆国栋.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92—95. 【3】张英琦.地方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叭.实 (1)鼓励高年级学生,以勤工助学方式,使有兴趣的学生到 实验室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工作。 (2)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补充不同层次学历的应届毕 业生到实验室工作。 (3)鼓励教师兼职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这不仅有 利于教师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结合,而且有效地弥补了实验人 员地数量上地缺乏。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将起到较好地示范作 用,能极大地改善实验室队伍地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促进实验 整体水平的提高。 (4)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启动流动编制的聘任方式,从社会 引进实验室工作人员,从事实验准备、仪器设备维护和实验室管 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277—279. 【4]李淑春.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几点建议U】.实验技术 与管理,2011,28(4):173—175. 【5I宋红艳,张常群,苏建茹.关于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的思 考与探讨U】_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53—55. 【6蒋景华.转变观念因事制宜组建实验室队伍U】6】.实验室研 究与探索,2007,26(2):1—4.口 180 现代企业教育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