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搏击 (2)丰硕 (3)无与(lún)比 (4)顶(lǐ)膜拜 ..3.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4分)
①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②它有很多种类,在春节期间张贴的,称为春联。③如“一元复始,听爆竹声声辞旧岁,万象更新,看梅花点点迎新春”,就是一副年味儿浓郁的春联。④春联在寥寥数语中寄托着人们对新春佳节的美好祝愿,可谓寓意吉祥、语言简洁。
(1)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改写第②句画线部分,使表达更生动。(2分) (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认为应该怎样修改?(1分) (3)第④句中的语句前后不呼应,请写出修改建议。(1分)
4.下面是从网上搜索的关于宋词的资料,请分别提炼出主要信息。(不超出所给字格)(2分)
(1)在宋代的多种文学样式中,宋词代表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两宋期间,大批词人不断开阔写作视野,创新写作技巧,词坛呈现出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的鼎盛局面。
(2)从艺术风格上看,宋词有以苏轼、辛弃疾的作品为代表的豪放派,词风洒脱旷达、气象恢弘,还有以柳永、李清照的作品为代表的婉约派,词调蕴藉清雅、意境柔婉。
6.名著阅读。(6分)
(1)根据示例,完成《童年》中人物的相关情节概括与批注。(2分)
人物 情节 挥舞扁担赶跑五个殴打乡下人的小市外祖母 民。 ② 批注 ① 逆来顺受,过分忍让。 (2)依据《水浒》故事情节,仿照画线句续写两句话。(4分)
智,在吴用身上体现最明显:他巧借天气炎热之机,用掺了蒙汗药的酒麻翻杨志等人,是智;他巧借官军不知梁山泊虚实之机,十面埋伏,大败童贯,是智; ,
,是智; , ,是智。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
《醉翁亭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其西南诸峰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名之者谁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9.从选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
苏子①谓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今王之大臣,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赂诸侯以王之地背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是以国危。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为主死易,垂沙之事.②
,死者以千数。为主辱易,自令尹③以下,事王者以千数。至于无妒而进贤,未见一人也。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无妒而进贤也。贤之事其主也,亦必无妒而进贤。夫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故人难之。”
(节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释】①苏子:即苏秦,战国时纵横家。②垂沙之事:指垂沙战役。垂沙,地名。③令尹:官职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是以国危”中的“国”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两章》) .B.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 .C.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 .1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3.苏子认为“无妒而进贤”难,难在何处?(用原文回答)(2分)
(三)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①身?
③
日暖桑麻光②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元是此中人。 .
【注释】①耦耕:这里指词人与农民一起耕作。②光:指桑麻叶面光亮。③使君:苏轼自称。
14.词中加点字“泼”用得好,请加以赏析。(3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2分)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
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文/游宇明,有改动)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5.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6.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是如何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3分)
17.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说明理由。(3分)
【材料】1958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二)阅读《冬天里的一团火》,完成19~23题。(22分)
冬天里的一团火
谢宗玉
①每年秋天收了谷子,父亲便要赶在风雪来临之前去后山烧一窑炭回家。之后,风雪就从北方赶到了我们村庄,摇着窗棂吱呀吱呀直晃,踢得多年失修的门板咣当咣当直响,像一个被冻得气急败坏的小孩,要一头撞进家门。小妹哆嗦着把小小的脑袋从被窝里伸出来说:“风也被冻哭了呢!”
②早晨起来,父亲已经把家中四壁该固定的固定了,该糊实的糊实了。母亲则在房子中央燃了一盆木炭火。我和小妹欢呼着跳下床,知道又到了漫长的烤火季节。一家人团团围在炭火旁,把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甚至有些生疏的彼此认认真真端详一番。话头总是母亲最先引出的。她飞针扬线的手从容雅致,嘴里则像一只吐丝的蜘蛛,把一家人一年来细细碎碎的事情都吐了出来,条理分明得就像一张蛛网。父亲口吐云烟的样子气定神闲,我和小妹则像小猴样互相抓挠不休。炭火很快就平息了我和小妹年幼的躁动,凝眸处,眼前构筑了一个通透的世界。民间典故在父母心中涌涌簇簇,于是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从童话到传说,从演义到鬼怪。繁重的农事剥夺了一家人彼此应有的关爱,一年之中只有这么一刻让我感到是在爱的中心,在幸福的中心。
③我和小妹被炭火烤得昏昏欲睡,伸个懒腰站起来,窗外已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风雪把贫穷的村庄变得富有而丰润。黄昏时分,雪停风静,孩子们个个要把自己玩成一块冰雪才肯回家。冰雪帮穷孩子剥掉了那张积劳成茧的外壳,还以花蕾般的纯真,一个个小脸红扑扑的。玩累了,我和小妹就挟一团寒气闯进家里,围着炭火坐下来,脱掉鞋子,那种痒酥酥的暖意真有说不出的舒服。
④晚上不点油灯,木炭火把陈旧的房子涂成年画的颜色,种种器皿都跳跃着金
子的光泽,我们血色亏欠的脸庞也充满了油彩般的红光。冬夜漫长,有火则短。往往是一家人先聊些闲话,慢慢地,思绪渐渐飘飞,睡意这时候从深海处泅洇上来,将一切漫淹。最后的那句含含糊糊的闲话也不知是谁说的,说了些啥,就像雨后叶尖上最后那滴迟迟不落的水珠落在空明的湖心,漾开去,漾开去,了无痕迹。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母亲首先“唔”一声从半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使夜色漾起了新的涟漪。母亲用火针拨了拨炭火上的灰垢,火又鲜光起来,辐射出的热能将我们渐凉的身子重新抚暖。又不知过了多久,细碎的炭火终于星星般隐去了,我们才拖着醉步上床睡觉。这种醉当然不是因为酒,而是因为火。火是让人类沉醉的另一种方式。
⑤待到木炭即将告罄,冬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过了休养生息的冬季,来到万物复苏的春天,怀揣热力的我们又开始忙于一年初始的事情。小妹走出家门,对着屋前的几树桃花打了个哈欠,泪眼婆娑地惊叫一声:“呦呵,火星子都跑到屋外了!怎不叫我早点出来?”
⑥也许是吧,花朵是绿色生命另一种形式的燃烧,所有花朵都开放了,春天就会被烤得暖暖和和,舒舒服服。
(选文有改动)
19.文中主要写了全家人围坐在炭火旁的哪些事?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请概
括回答。(4分)
20.第③段为什么要写孩子们在冰雪中玩耍的内容?(4分) 21.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22.结尾画直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3.生活中,一定有让你感到“是在爱的中心,在幸福的中心”的那一刻。请描述
当时的情景。(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四、作文(70分) 24.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题目:抬头看看,会有别样风景
常常有那样的一个时候,因为一次抬头,因为一个机会……我们从生活中的人、事、物、景里,发现了美好,获得了启迪……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2)“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学习的方法,“看云识天气”是一种推测天气情况的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步骤、手段。方法正确,往往事半功倍。
请以“方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己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注】选择上面任一题目作文,都须遵循下列要求:①不要使用网络语言;②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③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四)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分)字体规范、端正、整洁得2分。有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有两项不合要
求、写错字、写出田字格外不得分。
2.(4分)(1)bó (2)shuò (3)伦 (4)礼
3.(4分)(1)示例:在春节期间为大家送来祝福的,是春联。(2)上下联中间的“,”改为“;”(3)示例:把“语言简洁”“寓意吉祥”互换位置。 4.(2分)(1)宋词代表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2)宋词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风格。
5.(6分)(1)(2分)逆来顺受 反抗(意思对即可)
(2)(4分)正面示例:①尽管生活贫穷,但祥子总是穿得干净利落,车也擦得干干净净,保持着自己的尊严;②虽然身份卑微,但祥子不堪忍受杨太太的奴役而愤然辞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反面示例:①小福子死后,祥子每天穿得邋邋遢遢,不再顾及自己的尊严;②祥子的梦想破灭后,他到处骗钱、出卖朋友,完全丧失了尊严,由“人”变成了“鬼”。
6.(6分) (1)(2分)①勇敢(见义勇为,乐于助人)。②示例一:外祖父经常疯狂地殴打她,她从不反抗。示例二:分家时,外祖父只分给她一些破烂,她只觉得好笑。 (2)(4分)示例:①他巧借给卢俊义算命之机,诱其外出躲灾(题藏头诗)赚卢俊义上梁山 ②他巧借朝廷降香之机,赚取金铃吊挂救出史进、鲁智深(诱杀贺太守) ③他巧借孙立新投梁山急于立功之机,里应外合打下祝家庄 ④他巧借元宵节大张灯火之机,里应外合救出卢俊义、石秀(智取大名府) ⑤他巧借梁山内部不和之机,出语鼓动林冲火并王伦 ⑥他巧借辽国遣使招降之机,教宋江诈降夺取文安县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 7.(3分)(1)各个(众) (2)靠近 (3)命名(给……起名) 8.(2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补充动词1分,“得”“寓”
翻译正确1分) 9.(2分)一是饮酒,二是欣赏山水。 (二)
10.(2分)D
11.(2分)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赂诸侯以王之地/背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画对两
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2分,多画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2.(2分)忠臣对于(自己的)国君,一定要推荐贤能的人来辅佐他。(每句1分) 13.(2分)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 (三)
14.(3分) “泼”字形象地写出了雨后阳光下的桑麻叶面光亮,像泼了水一样,/突出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12分)
14.(2分)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
15.(4分)首先提出“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分论点,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人要知畏惧”,接着阐述了“怕”的内涵,最后从反面举了一些人因无所畏惧而痛悔不已的例子,来论证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道理。
16.(3分)“必要”起限定作用,强调在一些事上心存畏惧是必要的,但这并不等于承认自己怯懦。
17.(3分)应该放在第④段。我国成功研制原子武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正是一个国家“知怕”的体现,放在第④段,可以证明本段“一个国家也要知怕”的观点。
(二)《冬天里的一团火》(22分)
19. (4分)母亲讲家事,父母讲故事(全家人聊天),/感到自己在爱和幸福的中心。
/一家人在闲聊中慢慢入睡,/感到炭火让人沉醉。
20. (4分)写出了玩冰雪时的快乐/和童年的纯真,/表现了炭火带来的温暖,/使文
章富有情趣,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1.(3分)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涂成年画的颜色”“跳跃着金子的光泽”“充
满了油彩般的红光”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炭火使家里变得喜庆、富丽,无比美好。
22.(4分)花朵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是炭火的延续,/是春天到来的标志。/表达了作
者对温暖宜人的春天的憧憬(对给予人们温暖的事物的感激之情)。 23.(7分)分项评分标准 一类 4 主题突出, 内容 (4分) 内容具体。 表达 3 二类 3~2 三类 1~0 备注 1.超出所给字主题明确, 主题不明确, 格扣1分。 内容比较具内容不具体。 2.有两个以上错别字扣1体。 2 1~0 分。 (3分) 描写生动, 语言优美。 描写细致, 语言流畅。 3.无标点或一语言不流畅。 逗到底扣1分。 没有描写, 四、作文(70分) 24.分项评分标准 内容(33分) 33~30 一类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具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有真情实感。 30~27 二类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对生活的认识比较正确,有真情实感。 27~22 三类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中心尚明确;内容单薄,情感平淡。 22~17 四类 表达(33分) 33~30 标点和书写(4分) ⑴错别字:1分。表达方式运用好;语言错3个字扣1流畅,有文采;思路通分,重现的不累畅,条理清晰;结构严计。 谨。 ⑵标点:1分。30~27 全文一逗到底表达方式运用较好;语或文中因缺少言通顺;思路清楚,有标点符号影响条理;结构完整。 意思表达的,扣1分。 27~22 表达方式运用基本合 理;语言基本通顺,偶⑶书写:2分。有语病;结构大体完整。 全文书写潦草22~17 的,扣2分;文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语言不通顺,语病较中部分书写潦内容单薄。 多;结构不够完整。 草的,扣1分。 17~0 17~0 文理不通, 不知所云。 脱离题意, 没什么内容。 五类 [说明]
1.内容或表达有突出特点的,加3分,加到满分为止。 2.未写题目的扣2分。
3.不够600字的,文体不清的,一类下(64分)以下;不够500字的,二类下(58
分)以下;不够400字的,四类中(43分)以下;不够300字的,五类中(19分)以下。
4.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主体抄袭的,五类中(19分)以下。 5.雷同文,四类中(43分)以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