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改正划横线词语中的别字。(4分)
(1)花圃 (2)殷红 (3)更胜一畴 (4)左右逢缘 ..
2、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4分)
(1)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2)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不可一世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3)这种历经千年铸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4)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1)第1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1) (2)第2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该为 。(2分) (3)请将第4句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使语气更强烈。(1分) 4.默写填空。(12分)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钱塘湖春行》)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 上人》)
(5)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雄伟险要的诗句是:
,
。
,
(6)守住心中风景,尽享世间美好。在喧嚣闹市,陶渊明守住那份淡泊,享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在茫茫边塞,王维守住那份超然,享受“
”的壮美。(用《使至塞上》中的句子回答)
/
,
。(诸葛亮《出师表》)
。(刘长卿《送灵澈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
,
。(白居易
(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5.名著阅读。(6分)
(1)在一篇题为《匪性与奴性的结合》的文章中,作者认为《水浒》中的李逵在宋江面前是一个“缺乏独立人格而甘愿为奴的形象。你是否认同这位作者的观点?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述你的理由。(4分)
(2)根据你的阅读积累,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2分)
知识就是力量。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常能运用科学知识带领大家脱离险境: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乃入见 .(2)民弗从也 .(3)忠之属也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2分)
(二)
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
【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瀹(yuè):煮。
当他们遭遇土著人的攻击时,尼摩船长用电击退了围攻者;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田饶谓鲁哀公曰 .C.吾书子之言 .
B.守夜不失时,信也 .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
谓为信然(《隆中对》) .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D.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 .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2.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
(三)入山 【元】刘因
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屈盘未转坡陀①尽,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
【注】①陀:不平坦。
13.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子呈现的景象,并写出词句表达的情感。(3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列四则材料,完成14-17题。(12分)
【材料一】
从汉唐开始,传统民俗中常以猴为吉祥、显贵、长寿、驱邪纳福的象征。
的想法。(2分)
【材料二】
在文学作品中,猴形象的内涵有所不同,一方面,它寄托了我们中国式英雄主义的情绪,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爱憎分明,神通广大,降妖除魔。另一方面,它隐含了对世人丑态的贬低与讽刺,是喻人醒世的活样板。如《猴子捡豆》的寓言故事,就讽刺了世人不切实际,因小失大的做法。
【材料三】
本报讯 2月1日,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以“大圣归来”为主题的猴年生肖展。此次展览汇集了43件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及几幅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经典年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猴形象,展出吸引了大批观众参观。这已经是首都博物馆连续举办生肖文化展的第九..个年头,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展览将持续到3月13日。 【材料四】 “嘻哈猴”是由华冠公司于2015年创作的卡通后形象。它以张希和老人的泥猴作品为原型,保留了泥猴造型中的大圆眼睛、大圆点鼻孔及微笑逗乐式的嘴型,又创造性地以头顶火焰,怀揣爱心、尾似祥云为形象,代表了热情、善良、快乐、幽默的性格特征。“嘻哈猴”有互联网用户喜欢的“萌”的特点,顺应了当下青年人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潮流。
【注释】张希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0年痴迷泥塑艺术,被誉为“泥猴张”。 14、在我国的“猴文化”中,人们赋予了“猴形象”哪些内涵?请分条概括。(4分)。
15、材料三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2分)
16、材料四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7、请依据材料三与材料四,简要说说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2分)
窑语
①窑火,耸立,火鸟一样张开了翅膀,壮美地翱翔。我们的胸膛灼热,与火鸟紧紧拥抱在一起,尽情幻舞。
②从窑山村回来,窑火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燃烧着。
③我熟悉南方的土窑:半圆形的拱门,长长的土砖垒砌的窑垄,方块的天窗,伏地而起的烟囱。场院里,土陶坯已经晒得发白,泥浆水淌出的油状水痕成了陶器的花纹,泥池里黑褐色的胶泥温顺柔和。
④泥是从老河道里挖上来的,一车一车地拉到泥池里,浇上水,用木勺泼洒,一遍又一遍,踩泥人把健壮的牛从牛圈里拉出来,和它说着亲热的话,喂上整畚斗的米糠,然后把它的眼睛蒙起来,牵进泥池踩泥。踩了半日,直到胶泥如蒸熟的糯米浆,黏,糯,柔。制陶师用一把弓状的钢丝锯,把池泥切割成一块块,抱进茅棚里开始制陶。在青石案桌上,师傅狠狠地摔打,反复地摔打,打得胶泥瘫软便开始揉,揉出泥皮片。师傅托着泥皮片,裹在陶模上。一只手转动模具,一只手给胶泥刮浆,浆水咕咕地淌下来,浓浓的。
⑤做好的土陶坯,在地垄里暴晒。陶坯暴晒之后一日比一日白,亮出泥质浑厚的色泽,花纹一圈圈地吐出来,有荷花,有丁香,有蔷薇,有如水的波纹。烈日暴晒七日,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封了窑门,师傅们坐在一起,喝一顿酣
畅的酒。酒喝够了,这时月亮已经爬上了屋顶,开始点窑火。窑火,被噼啪作响的木柴唤醒,树脂吱吱吱地叫,火星四溅,如熟透的石榴一样迸开。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⑥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家的大部分器物,我们用砖瓦筑舍,用碗盛饭,用菜缸腌制咸菜,用壶泡茶,用杯喝酒。窑里烧出来的每一件物品都留有人的温度,有人的品性,和我们一样淳朴,一样要经过摔打,与我们的生命一样易碎、坚硬,最后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
⑦记得在孩童时期,快过年了,我随母亲去小镇郑坊,拉一架平板车买土缸土瓮。卖陶器店的有好几家,我们一家一家看过去,问价格,看成色,一条街走完,已是中午。母亲拉车,我在后面推小跑,布鞋摩擦沙子的声音,沙沙沙的,和冷风的声音相互交混,至今不散。
⑧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所用的器物也在改变。我看过很多土窑,但大部分废弃了,窑火熄灭。把我们从远古洞穴带进家园的窑,慢慢消失,被我们遗忘。
⑨在窑山,我再一次看到了窑。在老旧的窑场,我见到了制陶师傅,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一口口大水缸,整整齐齐地排在院子里,在阳光下散发圆润的光泽,黝紫黑的釉色却白得发亮。我拍拍缸身,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在两栋瓦房里,码...
着晒干了的土陶坯,一层一层,一垄一垄。我推开满是灰尘的木门,黯淡的光线落在土陶坯上,器物如昨,鲜亮如初。
⑩瓦舍前后的院子里,瓜架上的南瓜花和黄瓜花开得粉嫩。村子旁的丰溪河依旧流着,河流哺育这片土地,令它生生不息。窑,是信江沿岸最具人烟气息的文明。窑,我们曾如依赖屋舍一样依赖它。窑,给了我们四壁,给了我们屋顶。窑火,那么慈爱,那么倔强。窑火,是我们的摇篮曲,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歌。
⑪我抚摸着大水缸,手久久不忍离开。
(文/傅菲,有改动)
18.文中三次写到制陶师傅,内容各有侧重,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 写窑火点燃前的准备 (3) 表现制作工艺的繁杂、精细 (2) 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 19.按照括号中的要求,揣摩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4分) (1)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分)
(2)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赏析加点词语)(2...分)
20.文中第⑦段有什么作用?(4分)
21.请理解第⑩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义。(4分)
22.时光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很多传统事物在慢慢消失。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四、作文(70分) 23.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题目:一面之缘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能够表达真情实感。
(2)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远和近。目标的远与近,行动可以改变;心灵的远与近,沟通可以改变;美景的远与近,发现可以改变…… 请以“远与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主立意;(2)自拟题目;(3)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注】选择上面任一题作文,都须遵循下列要求:(1)不要使用网络语言;(2)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3)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文中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八)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分)
【答案】字体规范、端正、整洁得2分。有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有两项不合要求、写错字、写出田字格外的不得分。
【解析】正确书写汉字,要注意掌握笔画、笔顺。人们常说这是一个提笔忘字的时代,连字都不会写了,更别说正确掌握笔画、笔顺了。 有人说,字只要写对了就可以,为啥还要还要掌握笔画和笔顺呢?其实,规范笔画、笔顺,不仅有助于人们对汉字结构的理解,更有利于汉字教学。
【附】笔画的书写顺序及口诀
2.给加点的字注音,改正划横线词语中的别字。(4分) (1) pǔ (2) yān (3) 筹 (4) 源
3.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4分)
(1)不懈追求后的“,”改为“;”。(1) (2)无与伦比。(2分) (3)(1分)
难道不应该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 4.(12分)
【答案】4.(12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2)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3)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4)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5)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6)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每小题2分。写错两个字扣1分,写错三个字不得分)
【解析】
(5)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雄伟险要的诗句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小句:第一句从视觉角度,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从听觉角度,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5.名著阅读。(6分) (1)(4分)
同意:为了朱仝上山,李逵遵命杀小衙内,可见其奴性。
不同意:李逵误以为宋江强抢民女,砍到杏黄旗,想要杀宋江,可见…… (2)(2分)
当搁浅时,尼摩船长靠潮汐知识摆脱困境。
二、(18分) 6.(3分)
【答案】6.(3分)(1)于是、就 (2)顺从、听从 (3)类
【解析】(1)乃入见,乃: 于是、就。乃【基本释义】1.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n2.是,为:~大丈夫也。\\n3.竟:~至如此。\\n4.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n5.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2)民弗从也,从:顺从、听从。从【基本释义】1.依顺:顺~。盲~。~善如流。\\n2.
采取,按照:~优。\\n3.跟随:愿~其后。\\n4.跟随的人:侍~。仆~。\\n5.参与:~业。~政。投笔~戎。\\n6.由,自:~古至今。~我做起。\\n7.次要的:主~。~犯。\\n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n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3)忠之属也。属:类。属【基本释义】[ shǔ ]1.同一家族的:亲~。眷~。烈~。\\n2.类别:金~。吾~。\\n3.有管辖关系的,归类:~于。~下。~地。归~。直~。附~。隶~。\\n4.生物群分类系统上,“科”下有“属”,“属”下有“种”。\\n5.系,是:~实。纯~谣言。\\n6.用十二生肖记生年:~相。
[ zhǔ ]1.连缀,接连:~文。~和(hé)。\\n2.(意念)集中于一点:~仰(注视仰望)。~望。~意。\\n3.古同“嘱”,嘱咐,托付。\\n4.倾注,引申为劝酒:“举酒~客”。\\n5.恰好遇到:~京师乱。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2分)
【答案】7.(2 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以”译对1分,大意对1分) 【解析】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信达雅”,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狱”“虽”“以”“情”,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2分)
【答案】 8.(2分)(1)将乡人和曹刿对国事的态度作对比,突出了曹刿对国家的责任感。(2)将鲁庄公与曹刿对战前准备的认识作对比,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答出其一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运用,这一考点几乎是每一个出题者都回避不了的。《曹刿论战》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修辞技法。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如果说,作者有意无意使鲁庄公出丑,证明了“肉食者鄙”的断言,那么也正是借此才使曹刿的聪明才智得到更理想的表现。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
9.(2分)
【答案】9.(2分)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善于积累总结这些特殊词语的解释和用法。A对---说/是,叫作;B 诚实,不欺骗/果真,的确;C 过错/到;D 代词:它的,它们的(我听说吃食物的人不损毁盛食物的器具)。/〈副〉也许;大概。
C都是动词,写。答案为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2分)
【答案】10.(2分)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画对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处或五处以上不得分)
【解析】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断句口诀: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2.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4.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5.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画直线的句子意思分四层:①鸡虽然有这五种好表现 ② 大王还说煮了它来吃 ③为什么?④因为它来的地方近呀。依次断句为: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
【考点定位】文中句子的理解和断句, 能力层级为B理解E表达应用。 11.(2分)
【答案】11.(2分)田饶于是离开鲁国前往燕国。(补充省略成分1分,大意对1分) 【解析】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遂”,于是,就;“去”,离开;“之”,到。补充省略成分:田饶。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2分)
【答案】12.(2分)希望鲁哀公能重用贤士。(大意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文中所描写的故事情节,再理解每一情节所表现的人物
思想情感,简要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B理解D鉴赏评价。 【参考译文】
伊尹离开夏(国)进入了殷(朝),田饶离开鲁过到了燕国。介子推离开晋国进了山里,田
饶为鲁哀公办
事却不被发现(重用)。(田饶)对鲁哀公说:“臣(我)要离开国君(您)了,(我这只)
黄鹄要飞了!”
鲁哀公说:“为什么呢?”(田饶)说:“您都没有看到鸡吗?头戴冠(帽子)的是有文彩
(文人)的人,
脚上有利爪的是孔武的,敌人在面前而敢于斗的是勇敢的,得到食物呼唤(来吃的)的是仁
义的;守夜(打
更的)而准时报时的是有信用的。鸡虽然有这5种品德,您还是每天都杀他们吃他们是为何
呢?那是因为
它们总是离你很近(得到的容易)。而黄鹄逸飞就是千里,停在你的园林水池边,吃你的鱼
鳖,啄你的黍
粱,(它们,指黄鹄)没有这五德,比他们更宝贵的是什么呢?(有什么比它们-黄鹄更宝贵
的呢?)因为
它们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臣(我)要离开国君(您)了,(我这只)黄鹄要飞了!
哀公说:“停!让我写下你说的话.”田饶说:“我听说吃了食物的人,不会毁坏食物的容器;在树下庇荫的人,不会折断树的枝条.有学士不用,还写下他的话干什么呢?”于是离去前往燕国了,燕国委任他当宰相.经过三年,燕国国家政局太平,国内没有盗贼.哀公听说后,(只有)惋惜叹气。
(三)入山
13.(3分)
【答案】13.(3分)一片青苍翠绿扑面而来,仿佛忽然从怀抱中产生似的。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景象2分,情感1分)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文中所描写的意境,再理解每一个字的所表现的景物及特点,发挥想象,描摹画面。颔联“屈盘未转坡陀①尽,苍翠忽从怀抱生”,写山路的曲折坎坷和景观蓦然闪现时的惊喜。曲绕盘旋的斜坡,还未转过弯就到了尽头;一片青苍翠绿的茂盛树林忽然扑面而来闪现在眼前,仿佛是从诗人怀抱中突然产生似的。这两句之警策耸观,与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以及陆游之《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欲擒故纵手法,以上句蓄势衬垫下旬,写蓦然发现意外景观的瞬间惊喜感受。但刘因用“忽从怀抱生”这一夸张手法,使物我距离更近,因而大大增强了“惊奇欣喜”的程度,也更富于幻觉感和亲切感,这是在前人名旬启示下的独创。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12分)
14、(4分)。
1、吉祥、显贵、长寿、驱邪纳福。 2、寄托了中国式英雄主义的情节。 3、隐含了对世人丑态的贬低与讽刺。
4、代表了热情、善良、快乐、幽默的性格。 15、(2分)
“已经”表程度,强调了首博举办生肖展览的持续性之久。 16、(2分)
摹状貌、打比方,具体形象说明“嘻哈猴”的外形特点 17、(4分)
1、多办传统文化展览,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 2、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赋予传统形象。 3、以新的内涵,适应时代要求。 (二)(22分) 18.(4分)
【答案】18.(3分)(1)写制作陶坯的过程 (2)表现制陶师傅的细心、辛苦 (3)写制陶师傅的模样(每空1分)
【解析】(1)第一次写到制陶师傅是在原文第4段,“泥是从老河道里挖上来的,--拉到泥池里,浇上水,用木勺泼洒,一遍又一遍,踩泥人把健壮的牛从牛圈里拉出来,---牵进泥池踩泥。踩了半日,直到胶泥如蒸熟的糯米浆,黏,糯,柔”,可概括为“制作陶坯的过程”;(2)第二次写到制陶师傅是在文章第5段,“做好的土陶坯,在地垄里暴晒。--亮出泥质浑厚的色泽,花纹一圈圈地吐出来,--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封了窑门,师傅们坐在一起,喝一顿酣畅的酒。酒喝够了,这时月亮已经爬上了屋顶,开始点窑火。”“一圈圈”“一个个”“一垄垄”表现了制陶师傅的细心、辛苦;(3)第三次写到制陶师傅,是在文章第9段,“我见到了制陶师傅,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是对制陶师傅的外貌描写,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所以答案为:(1)写制作陶坯的过程 (2)表现制陶师傅的细心、辛苦 (3)写制陶师傅的模样。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4分)
【答案】19.(4分)(1)(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焰比作红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窑火的颜色和形态之美。 (2)(2分)“嗡嗡嗡”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出缸被拍打后发出的声音的清脆、爽亮。
【解析】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新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1)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4分)
【答案】20.(4分)插叙了作者孩童时期随母亲买土缸的经历,承接上文“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与窑相伴的岁月的怀恋,丰富了文章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作用是(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结构紧凑。(5)表达作者或作品人物情感。(6)丰富文章内容。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记叙的顺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4分)
【答案】21.(4分)窑火烧制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器物,养育了我们;它和我们的生命一样,虽然历经变迁,仍然顽强不屈,表达了作者对窑火的感激和对生命的赞美。
【解析】揣摩词句含义这一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要求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2、以表述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题。要求学生能把握词语和句子的呈现特点,对其表达效果作出恰当的评价。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7分)
【答案】22.(7分)略。
【解析】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古诗句精练概括。要想答出创意,从语言上给评卷老师留下较好印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引用出新意 在答题时,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使答案具有文学美。 如阅读《牵着母亲过马路》一文,要求考生谈谈受到的启发或教育。我们借助引用作以下回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当孝敬她——在我生活的每一天。”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不尽孝道,不及禽兽,枉称为人!” 2、巧用修辞闪亮点 在答题时,恰当地运用对比会使说理鲜明、透彻,比喻的运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而运用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使答案具有节奏美。 例如读《人生》一文,要求写出对人生的感悟,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可作如下回答: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再比如读《羞辱是炼狱》一文,要求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此题可用对比、比喻作如下回答: “人生在世,难免遭受羞辱。得意处,羞辱促人猛醒,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失意时,羞辱是当头一棒,定会激发斗志,催人奋进。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把羞辱当作奋进的动力,你的人生之路定会越走越宽阔!” 3、遣词造句细推敲 试题答案寥寥数语,要想吸引评卷老师,就得尽量选用成语或四字词语,努力使句式整齐划一,读来琅琅上口,使答案具有音乐美。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作文(70分) 【答案】23. (70分)略。
【解析】(1)全命题作文;(2)话题作文。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相同点和区别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在公务员招收考试中,作文考试一般以议论文为主,因此,以下关于命题作文的论述、解析,我们都将主要以议论文的写作为重心。 命题作文的出题形式 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
1、全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考查方式。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这类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就议论文而言,全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
2、半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应试者在考场上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以保证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写。如《难忘》、《在我心中》、《论文凭与》等。这类命题在写作时,首先必须补全题目,然后才能根据所补题目文字的涵义进行审题、立意,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补全题目。由于这种命题给了应试者选材、立意方面很大的自由性,因而应试者应该尽量利用这一自由,选取自我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题,这样,作文的立意与选材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了。
命题作文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以后的二十多年考得比较少,近年有回归的趋势。 分项评分标准: 内容(33分) 33~30 表达(33分) 33~30 标点和书写(4分) 1.错别字:1分。题意理解正确,中心突出;表达方式运用好;语言错3个字扣1分,一类 内容充实具体,有新意;对流畅,有文采;思路通重现的不累计。 有真情实畅,条理清晰;结构严 生活的认识正确,感。 谨。 2.标点:1分。全30~27 30~27 文一逗到底或文语中因缺少标点符二类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表达方式运用较好;内容具体;对生活的认识比言通顺;思路清楚,有号影响意思表达较正确,有真情实感。 条理;结构完整。 的,扣1分。 27~22 27~22 表达方式运用基本合3.书写:2分。全三类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中心尚理;语言基本通顺,偶文书写潦草的,扣明确;内容单薄,情感平淡。 有语病;结构大体完2分;文中部分书写潦草的,扣1分。 整。 22~17 22~17 四类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容单薄。 多;结构不够完整。 17~0 五类 脱离题意, 没什么内容。 17~0 文理不通, 不知所云。 [说明]
1.内容或表达有突出特点的,加3分,加到满分为止。 2.没写题目的扣2分。
3.不够600字的,文体不清的,一类下(64分)以下;不够500字的,二类下(58分) 以下;不够400字的,四类中(43分)以下;不够300字的,五类中(19分)以下。 4.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主体抄袭的,五类中(19分)以下。 5.雷同文,四类中(43分)以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