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制依据
2、 编制目的
二、 首件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三、 首件工程人员和设备
四、 首件工程的施工工艺
1、 基坑开挖
2、 基坑排水
3、 基坑处理
4、 基础浇注
5、 框架箱涵涵身施工
五、 首件成果
六、 首件总结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1、 编制依据
1.1、 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
1.2、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
1.3、 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同桥施涵-07-01)
1.4、 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
1.5、 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及设计文件。
2、 编制目的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可以评估不同环境下进行的工程,在材料、人员、设备、工艺、 地理条件、安全环保要求等均发生了变化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的实施,便于施工单位施工工艺组合,总结经验,加强管理,为规 范化施工创造条件。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的实施,可预见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解决有可能影响工 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施工单位的损失,避免施工后期造成返 工。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的实施,熟悉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 ,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质量等级
及验收标准,落实建设单位对具体分项(分部)工程的特殊要求。
二、 首件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与俄罗斯列宁斯阔耶市之间,铁路特大桥 将连通向阳川〜哈鱼岛铁路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列宁斯阔耶支线。
本线路自同江地方铁路二期头村附近 K50+400起,向东北取直设换装站,在三村附近 跨同抚大堤,后利用既有铁路位置行进。
本标段框构桥6座,合计1562.99m2;框架涵13座,合计414.49m;框构小桥、框 架箱涵采用整体立模现浇;
首件工程选取
框架箱涵首件工程选取地点 DK51+853.7 (1-6m)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
三、 首件工程人员和设备
首件工程管理人员投入情况
人员 | 职务 | 备注 |
刘彦涛 | 项目经理 | 全面工作 |
张世强 | 常务副经理 | 安全,现场管理生产工作 |
蒋琨 | 总工程师 | 技术质量全面工作 |
郭则居 | 质检工程师 | 质检工作 |
马福强 | 施工队长 | 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
白森 | 现场技术员 | 质量检查,质量控制作业指导 |
序号 | 机械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 状态 |
1 | 挖掘机 | CAT 320C | 2 | 良好 |
2 | 装载机 | ZL50 | 1 | 良好 |
3 | 吊车 | 25T | 1 | 良好 |
4 | 运输车 | 奥龙 | 10 | 良好 |
5 | 发电机 | 100KW | 1 | 良好 |
6 | 电焊机 | 6 | 良好 | |
7 | 振捣棒 | 30mm/50mm | 4 | 良好 |
8 | 钢筋弯曲机 | 2 | 良好 | |
9 | 切割机 | 2 | 良好 |
四、首件工程的施工工艺
1、 基坑开挖
根据已放样的基坑开挖边线及高程控制点,施工中采用挖掘机开挖配合人工刷坡检底 的开挖方法,放坡比例为 1:1,以此涵洞所在位置的地质情况,可以保证基坑安全和施工 要求。机械开挖时在设计基底高程以上保留不少于 10cm厚度的土层由人工开挖基底,基
坑周边均加宽1米作为施工工作面。由于挖机土方无法再利用,采用翻斗车外运,弃至拉 起河土场。
2、 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采用改沟导流和汇水井抽水相结合的排水方法。配备 1台100KW发电机、2
台4寸泵,可满足基坑不存水。
3、 基坑处理
对开挖断面尺寸33mx 21m标高48.4m、基底承载力特征值主体基底设计应力为 180KPa 挡墙基底设计应力为190 KPa进行检测,经自检合格报监理复查检验,经监理工程师同意 后进入下道工序,然后进行基础砂夹碎石换填、并进行承载力进行检测,承载力特征值》 190KPa符合设计要求,然后进行垫层施工。
4、 基础浇注
⑴模板制作及安装
基础模板采用钢模板,相邻模板间应紧贴严密,基础侧模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加 固形式为槽钢对拉,拉杆间距为 50cm横向槽钢间距为50cm。模板见加贴双面胶,拉筋 扣采用发泡胶填充,避免漏浆。
⑵基础施工
混凝土在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至工地,混凝土沿自制滑槽入模, 插入式振捣器捣固密实,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度 2/3〜3/4倍,振动时要快 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 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40cm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 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基础完成后, 按设计要求处理基础沉降缝,及时对基础周边进行对称分层填土夯实。
⑶混凝土的养护
在砼初凝后进行养护,养护时用土工布覆盖,浇水每 4小时一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天。
5、 框架箱涵涵身施工
由于框架箱涵为闭合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浇筑时分二次前后作业。第一次浇筑至 底板内壁以上30cm当底板浇筑完成后且强度满足 85%虽度后,再进行侧墙与顶板钢筋制 安、模板安装,然后进行第二次浇筑,即框架箱涵侧墙与顶板的浇筑 ,两次浇筑的接缝处
保证有良好的衔接面(粗糙、干净并没有松散的混凝土、砂浆等)。
框架箱涵涵身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板现浇,钢支撑满堂支架搭设,满堂支架步距为 60
x 90cm剪刀撑横纵向每5m—道。框架框架箱涵采取分次整体浇筑, 即先底板一次浇注、 然后再进行边墙及顶板的同时浇注。混凝土采用搅拌站搅拌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 输,混凝土泵车输送,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捣固;钢筋在加工棚内集中制作加工,现场安装 就位。
(1)、模板
①、模板的制造及安装要求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框架箱涵在施工过程中,各部位尺寸及 预埋件的准确,并在多次反复使用下不产生影响框架箱涵外形的刚度。模板的支撑必须支 承在可靠的基础上,模板及支撑的弹性压缩和下沉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框架箱涵底板、 侧板、顶板等模板全部采用厚12mm勺钢板。
②、底模、侧模、顶模
底模与端模的密封采用双面胶胶条进行密封,消除了原分块模板缝易漏浆等质量问题, 因而改善了涵洞主体外观。
为了保证模板外观质量,,我部在内外侧面采用光洁度比较好的新钢模板。侧模两端 刨光,使模板之间的接缝均小于 2mm并且采用双面胶胶条密封,保证框架箱涵砼表面不 漏浆、接缝及错台,外观符合要求。
顶模使用钢构脚手架支撑,规格为 5X 60cm和5X 90cm两种。分别用于横向与纵向支 撑使用,各模板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防止在砼浇筑过程出现漏浆、涨模、 变形等缺陷,保证涵洞内在质量。
(2)、钢筋制作与安装
钢筋应严格按照设计的尺寸下料,钢筋集中在 DK52+250头屯框架小桥钢筋加工场加
工,现场绑扎成型后,再安装模板。需焊接的钢筋,满足受力构件的要求,并采用双面焊 接,焊缝长度不小于主筋直径的5倍,焊缝宽度不小于主筋直径的0.8倍,搭接焊时,焊 接端钢筋应预弯,并应使两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焊接钢筋施工,不能使钢筋咬边和 烧伤。
(3)、框架箱涵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和预埋件进行认真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并用清水 对模板进行认真冲洗。浇筑过程中底板及侧墙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顶板部分用平板式振 动器振捣。
混凝土浇筑应按顺序、一定的厚度和方向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为 30cm必须注意在下
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 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振捣时插入下层混凝土 5〜10cm 每一处振完后徐徐提出振动棒。振捣时避免振动棒模板,钢筋等;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 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也就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在浇筑过程中应安排各工种检查钢筋、支架及模板的变化,遇到情况及时处理。
采用混凝土,泵送入模。为防止内模移位,采取框架箱涵左右侧墙对称平衡浇筑,混 凝土振捣用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原材料和外加剂选用、配合比设计均须符合混凝土的施 工技术规范的要求,以保证箱涵质量。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初凝后尽快保养,采用麻袋或其他物品覆盖混凝土表面,
洒水养护,混凝土洒水养护的时间不少于 7天,每次洒水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 状态为度。
在养护期内,严禁利用框架箱涵顶板面作为施工场地或堆放原材料
五、首件成果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mrh | 检验方法 | |
1 | 轴线位置 | 基础 | 15 | 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 |
梁、柱、板、墙 | 5 | |||
2 | 表面平整度 | 5 | 2m靠尺不少于3处 | |
3 | 高程 | 基础 | ±20 | 测量 |
梁、柱、板、墙 | ±5 | |||
4 | 模板的侧向弯曲 | 柱 | h/1000且小于15 | 拉线尺量 |
梁、板、墙 | h/1500且小于15 | |||
5 | 两模板内侧宽度 | +10-5 | 尺量不少于3处 | |
6 |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 2 | 尺量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mrh | 实测 | 检测结果 | |||
1 | 轴线位置 | 基础 | 15 | 8 | 4 | 9 | 合格 |
梁、柱、板、墙 | 5 | 3 | 1 | 4 | 合格 | ||
2 | 表面平整度 | 5 | 2 | 4 | 3 | 合格 | |
3 | 高程 | 基础 | ±20 | -15 | +14 | +12 | 合格 |
梁、柱、板、墙 | ±5 | -3 | +1 | +2 | 合格 | ||
4 | 模板的侧向弯曲 | 柱 | h/1000且小于15 | h/1000且小于15 | 合格 | ||
梁、板、墙 | h/1500且小于15 | h/1500且小于15 | |||||
5 | 两模板内侧宽度 | +10-5 | -2 | 4 | 7 | 合格 | |
6 |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 2 | 0 | 1 | 1 | 合格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mrh | 检验方法 |
1 | 受力钢筋排距 | ±5 | 尺量两端、中间各 |
2 |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 | 基础、板、墙 | ± 20 | 1处 |
梁、柱、 | ± 10 | |||
3 | 分布钢筋间距 | ± 20 | 尺量连续3处 | |
4 | 箍筋间距 | ± 10 | ||
5 | 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n内) | 30 | 尺量 | |
6 | 钢筋保护层c | O 30mm | ± 10 0 | 尺量两端、中间各处 |
Cv 30mm | ± 5 0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mr) | 实测 | 检测结果 | |||
1 | 受力钢筋排距 | ± 5 | -1 | +2 | +3 | 合格 | |
2 |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 | 基础、板、墙 | ± 20 | +10 | +15 | -12 | 合格 |
梁、柱、 | ± 10 | -5 | +8 | +6 | 合格 | ||
3 | 分布钢筋间距 | ± 20 | -12 | +16 | +13 | 合格 | |
4 | 箍筋间距 | ± 10 | -8 | +9 | +4 | 合格 | |
5 | 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n内) | 30 | 19 | 16 | 12 | 合格 | |
6 | 钢筋保护层c | O 30mm | ± 10 0 | +8 | +4 | +7 | 合格 |
Cv 30mm | ± 5 0 | / | / | /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mr)i | 检验方法 | |
1 | 轴线位置 | 基础 | 20 | 每边靠尺不少于 |
梁、柱、板、墙、拱 | 10 | |||
2 | 表面平整度 | 8 | 2m靠尺,不少于3处 | |
3 | 高程 | 基础 | ±30 | 测量不少于2处 |
梁、柱、板、墙、拱 | ±10 | |||
4 | 垂直度 | h/1000,且小于20 | 吊线尺量 | |
5 | 截面尺寸 | +20/0 | 尺量不少于3处 | |
6 | 预留孔洞 | 中心位置 | 15 | 尺量 |
尺寸 | ±15/0 | |||
7 | 预埋件 | 中心位置 | 5 | 尺量 |
外露长度 | ±10/0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 | 实测 | 检验结果 | |||
1 | 轴线位置 | 基础 | 20 | 14 | 16 | 17 | 合格 |
梁、柱、板、墙、拱 | 10 | 9 | 6 | 7 | 合格 | ||
2 | 表面平整度 | 8 | 5 | 3 | 7 | 合格 | |
3 | 高程 | 基础 | ±30 | +20 | -16 | +24 | 合格 |
梁、柱、板、墙、拱 | ±10 | -8 | +9 | +6 | 合格 | ||
4 | 垂直度 | h/1000,且小于20 | 15 | 17 | 12 | 合格 | |
5 | 截面尺寸 | +20/0 | +14 | +12 | +9 | 合格 | |
6 | 预留孔洞 | 中心位置 | 15 | 14 | 12 | 10 | 合格 |
尺寸 | ±15/0 | +14 | +11 | +10 | 合格 | ||
7 | 预埋件 | 中心位置 | 5 | 3 | 2 | 4 | 合格 |
外露长度 | ±10/0 | +5 | -4 | +8 | 合格 |
通过框架箱涵首件工程的施工过程来看,我部所确定的框架箱涵工程的施工工艺,人 员、机械配备满足施工的要求,质量关键控制点全面覆盖,可以用于以后我部框架箱涵工 程的施工。通过首件工程的施工,使各层的管理人员与现场实际作业工人对框架箱涵工程 的作业流程、施工工艺、安全保证、质量保证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发挥首件工程中的优点,继续改进或优化施工方案保质
保量的完成我部的所有框架箱涵工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