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钢结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来源:哗拓教育
1 污染源分析专题

1.1 现有污染源分析

1.1.1 现有污染源简介

本项目的现有生产线主要是轻钢结构件生产线及铁艺围栏生产线,轻钢结构件年产量约1.0万吨,铁艺围栏年产量约20万平方米(4000吨),铁艺围栏基本为外协加工,本企业只负责安装施工,因此生产过程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是轻钢结构件生产线。另外,企业还建有采暖锅炉等生产辅助设施,也生产环境污染。现有污染源的主要产生排污情况见图1-1。

钢板 下 料 组对 点 焊 组焊 矫直 拼装 二次焊接 抛丸 喷漆 检测 Z2 Q3 图例:

Q4、F3、Z3 Q5、Z4

Q — 大气污染源

F — 固体废物源 Z — 噪声源

F1、Z1

Q1 F2、Q2

锅炉 Q6、F4、Z5

图1-1现有污染源及排污节点

- 1 -

1.1.2 现有大气污染源分析

由图1-1可见,现有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喷漆工序、抛丸工序、焊接工序,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机废气、粉尘、电焊烟等。

此外,采暖锅炉排放SO2、烟尘,分别分析如下。 ㈠ 喷漆工序

轻钢结构件出厂前需要进行表面涂装,主要目的是防锈、防腐,使用的油漆主要是氯磺化聚乙烯防腐漆、铁红酚醛树脂防锈漆及少量醇酸调和漆,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2003年油漆及稀释剂消耗情况(结构件产量9000t/a)及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产品手册-涂料及涂料用无机材料》,各种油漆的主要成分、使用量见表1-1。

表1-1 项目现有生产线使用油漆名细

油漆名称 氯磺化聚乙烯漆 铁红酚醛树脂防锈漆 醇酸调和漆 合计 使用量(t/a) 14 主要成分比例(%) 树脂 12.7 颜料 6.6 溶剂 66.7 其它 14 施工时与稀释剂配比 4:1 14 7 35 43.9 38.5 — 17.6 21.4 — 9.3 38.4 — 29.2 1.7 — 4:1 5:1 —

油漆中溶剂的成分与施工时配入的稀释剂的成分相同,稀释剂的使用量、主要成分比例等见表1-2。

- 2 -

表1-2 项目现有生产线使用稀释剂名细

油漆名称 氯磺化聚乙烯漆稀释剂 铁红酚醛树脂防锈漆稀释剂 醇酸调和漆稀释剂 合计 使用量(t/a) 3.5 3.5 1.4 8.4 主要成分比例(%) 二甲苯 — — 59.8 — 200号溶剂油 100 100 40.2 — 喷涂方法为空气喷涂法,即涂料在压缩空气作用下附着在工件表面的喷涂方法。主要设备有空气压缩机、喷枪,喷枪为吸上式,喷枪的口径为1.6mm,被涂物为大型,涂料喷出量为160ml/min(油漆的比重取平均值1.2kg/L),共4只喷枪,喷涂效率约30%。

喷涂工作在车间内进行,没有专门的喷漆房,产生的有机废气在厂房内自由扩散,最后由门窗逸出进入环境。为便于评价,200号溶剂油以非甲烷总烃统计,喷漆时没有覆着在被涂物表面的成膜物(不挥发物)为漆雾。由表1-2可见,喷醇酸调和漆时产生的二甲苯最多,喷氯磺化聚乙烯漆时产生的非甲烷总烃最多,喷铁红酚醛树脂防锈漆时产生的漆雾最多,废气的排放情况见表1-3。

表1-3 废气排放现状

废气种类 二甲苯 非甲烷总烃 漆雾 合计 最大排放量(kg/h) 13.4 33.8 23.4 — - 3 -

年排放量(t/a) 2.44 19.2 15.2 36.84 备注 无组织排放 项目产生的有机废气无组织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

㈡ 抛丸工序

抛丸工序为喷漆构件的前处理工序,用压缩空气将喷丸器中的丸料(20~30目铁丸)喷射到工件表面,利用铁丸的冲击力除去工件表面锈渍及氧化物,抛丸操作在抛丸机内自动完成。产生的粉尘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粉尘经设臵在抛丸机后面的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放,排气筒的高度为15米。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原轻钢结构生产线安装一台抛丸机,配套一台除尘器。除尘器的型号为FGM84,处理风量为7560~15160m3/h,除尘效率99~99.5%。按抛丸工序工作时间每天3小时,年工作日251天计算,粉尘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1-4。

表1-4 抛丸工序粉尘产生排放现状

项目 产生 排放 排放标准 最大(kg/h) 34.1 0.34 3.5 浓度年平均(t/a) (mg/m3) 3000 8.56 30 0.086 120 — 备注 除尘效率99% 可见,抛丸工序排放的粉尘可以达标。 ㈢ 采暖锅炉

企业办公楼冬季采暖现使用一台常压燃煤锅炉,没有安装除尘器,锅炉型号为CLSG-0.7-85/60-AⅡ,生产厂家为****。据锅炉生产厂家提供资料,该锅炉燃料为一般二类烟煤,最大耗煤量136kg/h,总耗煤量为204t/a。以灰分25%,全硫分1%计,锅炉排放烟尘及SO2情况见表1-5。

- 4 -

表1-5 采暖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情况

污染物名称 SO2 烟尘 最大排放量 (kg/h) 2.18 6.8 浓度 (mg/m3) 1757 5555.6 标准限值 (mg/m3) 900 200 年排放量 (t/a) 3.27 10.2 可见,采暖锅炉排放的烟尘及SO2均不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㈣ 焊接工序

企业现轻钢结构生产线焊接所使用的电焊机主要是CO2保护焊机、埋弧焊机及交流焊机。其中,CO2保护焊机共14台,埋弧焊机5台,交流焊机21台,具体型号见表1-6。

表1-6 企业现有轻钢生产线使用电焊机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电焊机名称 H型钢龙门自动焊机 自动焊机 CO2气体保护焊机 CO2气体保护焊机 CO2气体保护焊机 松下交流焊机 交流焊机 型号 LHA MZ-1-1000 KR-500 NBC-315 NB-315 505FL4 10-30KW 数量(台) 2 3 10 焊接材料是2 焊丝。 2 9 12 焊接材料是焊条。 备注 埋弧焊,焊接材料是焊丝。 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企业2003年焊接材料的消耗情况(结构件的产量为9000t/a)见表1-7。

表1-7 企业现有轻钢生产线使用焊接材料情况

序号 1 焊接材料名称 J422焊条 消耗量(t/a) 5.0 - 5 -

2 3 气体保护焊焊丝 埋弧焊焊丝 30.0 40.0

埋弧焊机工作时产生电焊烟不大,而CO2保护焊机和交流焊机工作时产生较多电焊烟。根据《焊接技术手册》(王文翰主编)介绍,手工电弧交流焊机及CO2保护焊机的发尘量见表1-8。

表1-8 焊接工序发尘量

焊接方法 手工电弧焊 CO2保护焊 埋弧焊 型号 结422 实芯焊丝 实芯焊丝 施焊时每分钟的发尘量 每公斤焊接材料的发(g/min) 0.2~0.28 0.45~0.65 0.01~0.04 尘量(g/kg) 6~8 5~8 0.1~0.3 一般手工电弧焊的焊条最大消耗量为2.1kg/h.台,CO2保护焊的焊丝最大消耗量为4.8kg/h.台,根据《毒物防护知识》介绍,E4303(牌号J422)焊条产生的烟尘中,MnO2含量约7.73%。以此推算企业现有轻钢生产线产生电焊烟等污染物的情况见表1-9。

表1-9 企业现有轻钢生产线焊接产生大气污染物情况

污染源 手工电弧焊 CO2保护焊 合计 最大产生量(kg/h) 电焊烟 MnO2 0.35 0.54 0.89 0.027 0.042 0.069 年产生量(t/a) 电焊烟 MnO2 0.040 0.24 0.28 0.0031 0.0185 0.0216 焊接工序没有电焊烟控制措施,电焊烟在厂房内自由扩散,最后由门窗逸出进入环境。 1.1.3 现有水污染源分析

企业现生产线主要的用水部位为车间地坪冲洗水,用水量不大,

- 6 -

大部分蒸发掉,不进入排水管网。企业排放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按企业员工数量统计(用水量80%计算),企业排水量及水质情况见表1-10。

表1-10 企业污水排放现状

项目 排水量 浓度(mg/L) COD 排放量 浓度(mg/L) BOD 排放量 浓度(mg/L) 悬浮物 排放量 日排放量 5.16t/d ≤350 1.81 kg/d ≤200 1.03 kg/d ≤310 1.60 kg/d 年排放量 1295t/a — 0.45t/a — 0.26t/a — 0.40t/a 企业的排水经本厂的下水管网汇集后进入化粪池,沉淀去除部分污染物后经管线进入企业北侧的南部污水沟。 1.1.4 现有噪声源分析

企业现有的噪声源主要是结构件生产线的设备运行噪声,辐射较高噪声的设备见表1-11。

表1-11 项目主要噪声源 单位:dB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设备名称 抛丸清理机 钻头刀刃磨床 引风机 5t单梁电葫芦 桥式起重机 液压摆式剪扳机 剪板机 埋弧焊机 平板机 平板机 折弯机 型号 HP6012 M6340 B4—72-12No 16.5m、16.2m、13.5m 16.2m×20 Q12Y-16×2500 6×2500㎜ XMH-1000 DQ-980 YX51-760 2000㎜ - 7 -

数量(台) 1 1 1 6、2、2 2 1 1 4 1 1 1 声级 100 95 92 80 85 106 95 86 80 80 80 12 13 14 钢丝矫直剪断机 带锯床 带锯床 GJ76-3/9 G4260/100H G4030/50H 1 1 1 95 95 95 这些设备同时运行的几率不大,据生产车间实地监测,车间内平均噪声在80~90dB之间。生产线辐射噪声主要靠厂房的围护结构隔声,围护结构的墙为砖混结构,窗户为普通塑钢窗,门为电动卷帘门。 1.1.5 现有固体废物产生情况分析

企业现有固体废物源主要有锅炉房产生的炉渣、轻钢生产线产生的废钢铁和废焊剂、抛丸机的废丸料和除尘器回收的粉尘、生活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具体产生量及处臵措施见表1-12。

表1-12 企业现有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臵措施分析

序号 固体废物名称 产生部位 产生量(t/a) 处臵措施 1 炉渣 锅炉房 40.8 外售 2 废钢铁 生产线 200.0 外售 3 除尘灰 抛丸除尘器 30.4 外售 4 废丸料 抛丸机 8.0 外售 5 废焊剂 生产线 20.0 同生活垃圾一道处理 6 生活垃圾 办公室、食堂等 27.0 由环卫部门运出填埋 合计 326.2 - 8 -

1.2 改扩建生产线污染源分析

改扩建项目包括新建重钢结构生产线和箱型梁柱生产线,并将原车间的轻钢结构生产线搬迁到新厂房中,项目投产后企业可实现年产建筑用钢结构5万t,其中新增产量4万t,包括重钢结构2万t/a,箱型梁钢结构1万t/a,轻钢结构1万t/a。项目还包括新建自动喷漆生产线一条,新建抛丸处理设施两套,原车间内的抛丸、喷漆工序均取消。

另外为适合增加供暖面积的要求,对现有锅炉房进行改造,拆除现有0.7MW燃煤锅炉,安装1.4MW燃油锅炉。

本项目将增加员工285人,企业职工总数达到500人,生活用水量及排水量等均有所变化。轻钢结构生产线的产污情况与现状类似,重钢结构、箱型梁钢结构生产的污染情况见图1-2及图1-3。 1.2.1 大气污染源分析

由图1-1~1-3可见,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源有喷漆工序、抛丸工序、焊接工序,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机废气、粉尘、电焊烟等。

此外,采暖锅炉排放SO2、烟尘,分别分析如下。 1.2.1.1 喷漆工序大气污染源分析 ㈠ 油漆及稀释剂消耗

钢结构件出厂前需要进行表面涂装,主要目的是防锈、防腐,使用的油漆主要是氯磺化聚乙烯防腐漆、铁红酚醛树脂防锈漆及醇酸调和漆。

- 9 -

钢板 下 料 组对 焊接 矫直 定位钻孔 Q1 F2、Q2 F3、Z2

Q6、F6、Z7

F1、Z1

锅炉 锯切 F4、Z3

拼装 二次焊接 抛丸 喷漆 检测 Z4 Q3 图例:

Q4、F5、Z5 Q5、Z6 Q — 大气污染源

F — 固体废物源 Z — 噪声源

图1-2重钢结构生产线污染源及排污节点

- 10 -

钢板 下 料 隔板组装 组对 翻转 箱体组对 F1、Z1

翻转 自动焊接 铣端面及边 拼装 Q1、F2 F3、Z2 Z3 图例:

抛丸 喷漆 检测 Q2、F4、Z4 Q3、Z5

Q — 大气污染源

F — 固体废物源 Z — 噪声源

图1-3箱型梁结构生产线污染源及排污节点

- 11 -

本项目新增产品的外型尺寸与现有轻钢结构件基本类似,因此以企业提供的2003年油漆及稀释剂消耗情况(结构件产量9000t/a),推算改扩建后企业消耗的油漆及稀释剂使用量,并参照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产品手册-涂料及涂料用无机材料》一书,油漆的主要成分、使用量见表1-13。

表1-13 改扩建项目使用油漆名细

油漆名称 氯磺化聚乙烯漆 铁红酚醛树脂防锈漆 醇酸调和漆 合计 使用量(t/a) 77.8 主要成分比例(%) 树脂 12.7 颜料 6.6 溶剂 66.7 其它 14 施工时与稀释剂配比 4:1 77.8 38.9 194.5 43.9 38.5 — 17.6 21.4 — 9.3 38.4 — 29.2 1.7 — 4:1 5:1 — 油漆中溶剂的成分与施工时配入的稀释剂的成分相同,稀释剂的使用量、主要成分比例等见表1-14。

表1-14 改扩建项目使用稀释剂名细

油漆名称 氯磺化聚乙烯漆稀释剂 铁红酚醛树脂防锈漆稀释剂 醇酸调和漆稀释剂 合计 使用量(t/a) 19.45 19.45 7.78 46.68 主要成分比例(%) 二甲苯 — — 59.8 — 200号溶剂油 100 100 40.2 —

- 12 -

㈡ 喷漆生产线简介

本项目新建一条喷漆生产线,主要设备见表1-15。 表1-15 喷漆生产线的主要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设备名称 全封闭干式喷漆房室 自动喷漆系统(8枪) 手工补喷喷漆系统(1枪) 自动往复升降机 引风机 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装臵 型号 WAGNER38-300 同上 25000m3/h 数量(台/套) 1 1 1 2 1 1 喷漆室为全封闭干式喷漆室,室体为轻钢插装彩钢夹心板结构,中间为50㎜的保温材料EPS,排风为底部排风,漆雾过滤采用“迷宫式”折流板+玻璃纤维过滤棉。在排风口处设有活性炭吸附装臵,处理后的废气经排气筒排放。

本项目没有建设干燥室,涂完漆的工件表干后在车间内自然干燥。

喷漆系统的喷涂方式为高压无气自动喷涂,自动喷枪8只,手动喷枪1只(补喷用),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涂料喷涂效率可达60%,比空气喷涂提高一倍以上,而喷涂单位面积工件的时间比空气喷涂缩短4~5倍。

㈢ 大气污染物产生情况

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涂料的最大喷涂量为18L/min,涂料的比重取平均值1.2kg/L,则喷漆量为1296kg/h。喷漆操作中产生的有机废气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在喷漆室挥发,包括喷漆过程及表干过程挥发的有机废气;另一部分在车间厂房,自然干燥过程中

- 13 -

挥发。参照王锡春主编的《最新汽车涂装技术》一书,涂装溶剂型涂料时,在喷漆室内挥发的溶剂占总量的78.2%,其它干燥过程占21.8%。由表1-14可见,喷醇酸调和漆时产生的二甲苯最多,喷氯磺化聚乙烯漆时产生的非甲烷总烃最多,喷铁红酚醛树脂防锈漆时漆雾(油漆颗粒物)产生量最高。

涂装工序的工作制度是每天一班,每班8小时。喷涂一个工件约需要5分钟,表干时间约0.5小时;油漆自然干燥平均约24小时,每天最多喷涂16个工件。因此本项目喷漆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物情况见表1-16。

表1-16 本项目喷漆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物情况

污染源 污染物 二甲苯 非甲烷总烃 漆雾 合计 备注 喷漆室 最大产生量年产生量(kg/h) (t/a) 49.2 10.6 123.9 83.8 78.4 48.2 — 142.6 有组织排放 车间 最大产生量年产生量(kg/h) (t/a) 4.57 3.0 11.5 23.4 — — — 26.4 无组织排放 ㈣ 大气污染物污染防治对策

建设单位拟对本项目喷漆室排放废气进行治理,而对在车间内被涂工件自然干燥时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不采取治理措施。

漆雾过滤采用“迷宫式”折流板+玻璃纤维过滤棉,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漆雾颗粒物的净化效率可以达到98%以上。

对喷漆室产生的二甲苯、非甲烷总烃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式进行净化,净化后由15米高排气筒排放。按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喷漆室的引风机风量设计值为25000m3/h,只有净化效率达到98%以上时,

- 14 -

项目排放的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才可以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扩改二级标准要求。 1.2.1.2 抛丸工序大气污染源分析

抛丸工序为喷漆构件的前处理工序,用压缩空气将喷丸器中的丸料(20~30目铁丸)喷射到工件表面,利用铁丸的冲击力除去工件表面锈渍及氧化物,抛丸操作在抛丸机内自动完成。产生的粉尘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粉尘经设臵在抛丸机后面的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放,排气筒的高度为15米。

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改扩建项目安装2台抛丸机,抛丸机的型号为XP0818,各配1台除尘器,除尘器为滤筒式除尘器,型号为LC型(除尘原理与布袋除尘器类似),处理风量为20400m3/h,除尘效率99~99.5%。

按抛丸工序工作时间每天3小时,年工作日251天计算,粉尘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1-17。

表1-17 抛丸工序粉尘产生排放情况

项目 产生 排放 排放标准 最大(kg/h) 102 1.02 3.5 浓度年平均(t/a) (mg/m3) ≤5000 76..8 ≤50 0.77 120 — 备注 除尘效率99% 可见,抛丸工序排放的粉尘可以达标。 1.2.1.3采暖锅炉大气污染源分析

项目改扩建后,现有的0.7MW燃煤热水锅炉将拆除,因供暖面积的增加,新安装的锅炉装机容量要达到1.4MW,建设单位初步计划安

- 15 -

装燃油锅炉。按燃烧轻质柴油计算,1.4MW锅炉最大耗油量约140L/h。供暖时间按150天计,锅炉每天运行按10小时计,总耗油量约210m3/a。燃油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情况见表1-18。

表1-18 燃油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情况

污染物名称 SO2 烟尘 最大排放量 (kg/h) 1.4 0.134 浓度 (mg/m3) 333 31.9 标准限值 (mg/m3) 500 100 年排放量 (t/a) 2.1 0.201 现有锅炉房有25米的烟囱,改扩建后的锅炉房仍然利用其排烟,因此在用燃油锅炉替代现有燃煤锅炉后,采暖锅炉排放的烟尘及SO2均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1.2.1.4 焊接工序

改扩建后企业所有生产线焊接所使用的电焊机主要是CO2保护焊、埋弧焊机及交流焊机。其中,CO2保护焊机共50台,埋弧焊机12台,交流焊机48台,具体型号见表1-18。

表1-18 改扩建后企业使用电焊机情况

序号 电焊机名称 1 H型钢龙门自动焊机 2 电渣焊自动焊机 3 双弧双丝龙门焊机 4 CO2气体保护焊机 5 松下交流焊机 型号 LHA MZ-1-1000 KR-500 505FL4 数量(台) 备注 8 埋弧焊,焊接材料4 是焊丝。 4 50 焊接材料是焊丝。 48 焊接材料是焊条。 据建设单位提供企业2003年焊接材料的消耗资料(结构件的产量为9000t/a),推算企业改扩建后焊接材料的使用情况,见表1-19。

表1-19 改扩建后企业使用焊接材料情况

序号 1 2 3 焊接材料名称 J422焊条 气体保护焊焊丝 埋弧焊焊丝 消耗量(t/a) 27.8 166.7 222.2 电焊烟及MnO2产生量的计算方法同1.1节,则改扩建后企业生产

- 16 -

时产生电焊烟的情况见表1-20。

表1-20 改扩建后焊接工序产生大气污染物情况

污染源 手工电弧焊 CO2保护焊 合计 最大产生量(kg/h) 电焊烟 MnO2 0.81 0.063 1.92 0.148 2.73 0.211 年产生量(t/a) 电焊烟 MnO2 0.22 0.017 1.33 0.103 1.55 0.12 改扩建项目焊接工序设计上没有电焊烟控制措施,电焊烟在厂房内自由扩散,最后由门窗逸出进入环境。

参照《焊接技术手册》(王文翰主编),焊接岗位电焊烟尘浓度可达到40~90mg/m3,CO浓度可达到80~140mg/m3,其中焊烟和CO浓度均大大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中规定的焊烟和CO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6 mg/m3和30 mg/m3。劳动条件好的工厂作业环境空气中MnO2浓度为0.008~4.26 mg/m3,条件差的工厂作业环境空气中MnO2浓度为1.27~11.4mg/m3,后者浓度大大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中MnO2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0.45mg/m3的限值。

因此,必须对电焊烟的排放进行有效治理,避免危害职工健康并污染环境。

1.2.1.5 改扩建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汇总

改扩建后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汇总结果见表1-21。

- 17 -

表1-21 改扩建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汇总

污染物产生 序号 污染源 污染物 最大值年均值浓度最大值 年均值 (kg/h) (t/a) (mg/m3) (kg/h) (t/a) 二甲苯 喷漆室 1 涂装工序 车间 2 3 4 抛丸工序 焊接工序 采暖锅炉 合计 非甲烷总烃 漆雾 二甲苯 非甲烷总烃 粉尘 电焊烟 MnO2 SO2 烟尘 49.2 123.9 78.4 4.57 11.5 102 2.73 0.211 1.40 0.134 — 10.6 83.8 48.2 3.0 23.4 76.8 1.55 0.12 2.10 0.20 249.8 1968 4956 3136 — — ≤5000 — — 333 31.9 — 0.98 2.48 1.57 4.57 11.5 1.02 2.73 0.211 1.40 0.134 — 0.21 1.68 0.96 3.0 23.4 0.77 1.55 0.12 2.10 0.2 34.0 浓度(mg/m3) 39.2 99.2 62.8 — — ≤50 — — 333 31.9 —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污染物排放 达标情况 注:喷漆室有机废气的净化效率按98%统计。

- 18 -

1.2.2 改扩建后水污染源分析

改扩建后企业生产用水主要为车间地坪冲洗水,用水量不大,大部分蒸发掉,不进入排水管网。企业排放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排水水质与城市生活污水类似,按企业员工数量统计(用水量80%计算),企业排水量及水质情况见表1-22。

表1-22 改扩建后企业污水排放情况

项目 排水量 浓度(mg/L) COD 排放量 浓度(mg/L) BOD 排放量 浓度(mg/L) 悬浮物 排放量 日排放量 12.0t/d ≤350 4.2 kg/d ≤200 2.4 kg/d ≤310 3.7 kg/d 年排放量 3012t/a — 1.05t/a — 0.60t/a — 0.93t/a 企业的排水经本厂的下水管网汇集后进入化粪池,沉淀去除部分污染物后经管线进入企业北侧的南部污水沟。 1.2.3 改扩建后企业主要噪声源分析

改扩建后企业的主要噪声源主要是重钢结构、轻钢结构、箱型梁结构生产线上设备运行噪声,及放臵于室外的抛丸除尘风机、喷漆室引风机噪声等,具体见表1-23。

- 19 -

表1-23 改扩建后企业的主要噪声源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备名称 双立柱液压式带锯床 三维数控钻床 桥式起重机 单梁桥式起重机 单梁门式起重机 单梁门式起重机 C型门式起重机 H型钢配套电焊机 电渣焊设备配套电焊机 双弧双丝龙门焊机 CO2焊机与气刨一体机 交流焊机 平面数控钻床 抛丸机 抛丸引风机 抛丸空压机 漆房引风机 液压摆式剪扳机 剪板机 折弯机 型号 BS50/24 ING BDL-1250/9 CXTD10T*22.5m9m CXTS5T*22.5m9m CXTGSemi3t*10m6m CXTGSemi5t*(9-12)m6m CXTG20t*24m9m 505FL4 PD-16 HD1080 Q12Y-16×2500 6×2500㎜ 2000㎜ 数量 (台) 1 1 14 4 19 15 1 8 4 50 48 4 2 2 2 1 1 1 1 声压级(dB) 95 90 85 80 80 80 85 86 86 86 80 80 92 100 92 90 92 106 95 80 辐射高噪声的设备虽然很多,但同时运行的几率不高,据在其它结构件加工企业现场及本项目现有生产线类比测试,生产车间声压级在80~90dB之间。本项目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主要如下:

① 生产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本项目所安装设备大多数是国外进口设备,辐射噪声比国内同样设备低。

② 大型设备的底座安装减振器,生产线设备大多数布臵在宽大厂房内(厂房长226米,宽120米),靠厂房的围护结构隔声。围护

- 20 -

结构的墙为轻钢彩板结构,窗户为普通塑钢窗,门为电动卷帘门。

③ 布臵在厂房外的抛丸除尘器引风机、喷漆室引风机均安装隔声罩隔声。

1.2.4 改扩建后企业产生固体废物分析

改扩建后企业固体废物源主要有结构件生产线产生的废钢铁和废焊剂、抛丸机的废丸料和除尘器回收的粉尘、喷漆室产生的废过滤棉、生活设施产生在生活垃圾等。具体产生量及处臵措施见表1-24。

表1-24 改扩建后企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臵措施

序号 固体废物名称 1 2 3 4 5 6 废过滤棉 废钢铁 除尘灰 废丸料 废焊剂 生活垃圾 合计 产生部位 喷漆室 生产线 抛丸除尘器 抛丸机 生产线 办公室等 产生量(t/a) 48.2 1000 76.0 40 100 62.8 1327 处臵措施 送具有危险固废处理资格的机构处臵 外售 外售 外售 同生活垃圾一道处理 由环卫部门运出填埋 如果喷漆室有机废气采用活性炭吸附净化,不考虑活性炭再生时,本项目将增加废活性炭约555t/a。

表中抛丸除尘器的除尘灰的成分是氧化铁,可作为铁精矿粉出售。抛丸机分离的废丸料与废钢铁一样收集后直接出售。废焊剂的主要成分是SiO2、Al2O3、Ca2F2、CaO、MgO等天然矿物质,属于一般固废,可采用填埋处理。生活垃圾产生量也不大,可送垃圾场填埋处理。

喷漆室产生的废过滤棉及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有机废气产生的废活性炭属于列入《国家危险固废名录》的危险固废,编号为HW12。其储存、运输、处臵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 21 -

防治法》及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01(199)号]的要求进行,具体见污染防治对策分析专题。

1.3 改扩建前后本企业排放污染物变化分析

与改扩建前相比,改扩建后企业的钢结构件产量增加4倍,以燃油锅炉替代燃煤锅炉,对喷漆工序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了净化,企业的员工也由原来的215人增加到500人。

改扩建后,原有轻钢结构生产线搬迁到新车间内,喷漆操作均在新建的喷漆室内完成,现有轻钢生产线的污染源,包括有机废气污染源、粉尘污染源、噪声污染源等被以新带老改造。另外,改扩建项目以燃油锅炉替代现有的燃煤锅炉,实现了锅炉污染源的以新带老改造。

1.3.1改扩建前后本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变化分析

改扩建前后本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变化分析见表1-25 表1-25 改扩建前后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变化情况

项目 污染物名称 二甲苯 非甲烷总烃 漆雾 粉尘 SO2 烟尘 电焊烟 MnO2 合计 现有排放量 (t/a) 2.44 19.2 15.2 0.086 3.27 10.2 0.28 0.022 50.7 改扩建后排放量(t/a) 3.21 25.1 0.96 0.77 2.1 0.20 1.55 0.12 34.0 排放增减量(t/a) +0.77 +5.90 -14.2 +0.68 -1.17 -10.0 +1.27 +0.098 -16.7 大 气 污 染 物 由表中可见,改扩建后与改扩建前相比,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减

- 22 -

少16.7t/a,其中二甲苯增加0.77t/a,非甲烷总烃增加5.90t/a,粉尘增加0.68t/a,电焊烟增加1.27t/a。而漆雾颗粒物减少14.2t/a,SO2减少1.17t/a,烟尘减少10.0t/a。

如果干燥工序的有机废气得到治理(按98%净化效率估算),则改扩建后二甲苯排放将减少2.17t/a,非甲烷总烃排放将减少17.1t/a,而总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将减少42.6t/a。 1.3.2改扩建前后本企业排放水污染物变化分析

改扩建前后本企业排放水污染物变化分析见表1-2。 表1-26 改扩建前后本企业排放水污染物变化分析

项目 水 污 染 物 污染物名称 COD BOD 悬浮物 合计 现有排放量 (t/a) 0.45 0.26 0.40 1.11 改扩建后排放量(t/a) 1.05 0.60 0.93 2.58 排放增减量(t/a) +0.60 +0.34 +0.53 +1.47 由表中可见,改扩建后项目排放COD、BOD、悬浮物量均有所增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1.47t/a。污染物增加主要是由于改扩建后企业员工增多,生活废水排放量增加所至。 1.3.3改扩建前后本企业排放固体废物变化分析

改扩建前后本企业产生固体废物变化分析见表1-27

- 23 -

表1-27 改扩建前后企业产生固体废物变化情况

项目 污染物名称 炉渣 废钢铁 除尘灰/废丸料 废过滤棉 废焊剂 生活垃圾 合计 现有排放量 (t/a) 40.8 200 38.4 — 20 27 326.2 改扩建后排放量(t/a) — 1000 116 48.2 100 62.8 1327 排放增减量(t/a) -40.8 +800 +77.6 +42.8 +80 +35.8 +1000.8 固 体 废 物 由表中可见,改扩建后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增加1000.8t/a,增加最多的是可回收利用的废钢铁、废丸料等,增加877.6t/a,危险固废增加42.8t/a。

1.4 项目环保投资分析

项目计划环保投资100万元,占总投资的1.74%,具体见表1-28。 表1-28 项目环保投资名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合计 环保设施、项目 喷漆废气净化设备 抛丸粉尘净化设备 电焊烟尘净化设备 排水设施 噪声控制 固体废物处臵 绿化 其它 投资金额(万元) 25.0 20.0 15.0 10.0 10.0 10.0 5.0 5.0 100.0 从投资分析,废气治理投资占到60%,是环保投资的主要部分。

- 24 -

2 环境影响评价专题

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2.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2.1.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㈠ 监测布点

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在评价范围内布设1个点位,在现有项目厂址中心,详见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臵图。

㈡ 监测项目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项目为SO2、TSP、二甲苯、非甲烷总烃共4项,TSP监测日均值,SO2、二甲苯、非甲烷总烃监测一次值,并同步测定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㈢ 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为2004年3月25日~27日,连续采样3天,每天采3次,分别为7:00~8:00、14:00~15:00、19:00~20:00。

㈣ 分析方法

按《大气环境分析方法标准工作手册》进行,详见表2-1。 表2-1 采样和分析方法

项目 SO2 TSP 二甲苯 非甲烷总烃 采样 方法 吸收 滤膜 注射器 注射器 时间 流量 (min) (l/min) 30 60 — — 0.5 10 — — 分析方法 甲醛吸收-付玫瑰苯胺比色法 重量法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 检出限(mg/m3) 0.007 0.001 0.002 0.002 ㈤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 25 -

监测期间气象参数观测结果见表2-2。各点位污染物监测数据列于表2-3。各监测点位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2-4。

表2-2 气象参数监测结果

日期 3月25日 3月26日 3月27日 平均 气温(℃) 12 16 13 13.7 气压(Kpa) 101.6 101.8 100.7 101.4 风速(m/s) 5.0 6.2 4.3 5.2 主导风向 W W N —

表2-3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汇总 单位:mg/m3

项目 取值时间 7—8点 14—15点 19—20点 日均值 平均 日均值 平均 7—8点 14—15点 19—20点 日均值 平均 7—8点 14—15点 19—20点 日均值 平均 0.138 0.150 0.024 0.104 0.368 0.377 0.216 0.320 3月25日 0.007 0.008 0.013 0.009 0.313 监测时间 3月26日 0.067 0.043 0.020 0.043 0.038 0.360 0.503 0.039 0.053 0.086 0.059 0.151 0.258 0.379 0.243 0.293 0.343 0.476 0.398 0.001 0.291 0.651 0.475 0.119 0.415 3月27日 0.110 0.065 0.010 0.062 0.837 SO2 TSP 二甲苯 非甲烷总烃

- 26 -

表2-4 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结果 单位:mg/m3

项目 取值时间 样本数 SO2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样本数 TSP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样本数 二甲苯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样本数 非甲烷总烃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9 0.119 0.651 0.343 9 0.001 0.476 0.151 3 0.293 0.415 — — — 0.503 3 0.059 0.291 取值时段 一次值 9 0.007 0.110 0.038 3 0.313 0.837 日均值 3 0.009 0.062 从表2-4可见,SO2的一次最大值为0.110 mg/m3,日均值为0.038 mg/m3。TSP的日均最大值为0.837 mg/m3,平均日均值为0.503 mg/m3。二甲苯的一次最大值为0.476 mg/m3,日均值为0.151 mg/m3。非甲烷总烃的一次最大值为0.651 mg/m3,日均值为0.343 mg/m3。 2.1.1.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㈠ 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因子为SO2、TSP、二甲苯、非甲烷总烃。 ㈡ 评价标准

- 27 -

SO2、TSP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二甲苯参照前苏联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非甲烷总烃评价标准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推算。

㈢ 评价方法

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IICI COIIi—i种空气污染物的标准指数;

Ci—i种污染物不同取样时段的浓度值,mg/m3; Coi—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㈣ 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见表2-5。

表2-5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结果

项 目 SO2 Imin Imax 超标率(%) Imin Imax 超标率(%) Imin Imax 超标率(%) Imin Imax 超标率(%) 时 段 一次值 0.014 0.22 0 — — — 0.003 1.58 22.2 0.15 0.814 0 日均值 0.06 0.41 0 1.04 2.79 100 — — — — — — TSP 二甲苯 非甲烷总烃

- 28 -

由表2-5可见,项目监测期间,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不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及参照的“前苏联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其中TSP日均值全部超标,最大超标1.79倍,二甲苯一次值最大超标0.58倍,超标率为22.2%。SO2、非甲烷总烃的浓度达标。

TSP日均值超标主要是由于监测期间地面风速较大(5~6m/s),为沙尘瀑天气,空气中TSP浓度高所至,而二甲苯浓度超标是项目现有生产线生产所影响。 2.1.2 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2.1.2.1 预测工况

预测工况分为正常工况和事故排放。

正常工况为喷漆室有机废气净化效率达到98%、漆雾过滤净化效率98%、抛丸除尘效率99%时的工况。

事故排放为所有废气净化设备净化效率为0时的工况。 2.1.2.2 预测因子

改扩建后项目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涂装工序和抛丸工序,燃煤采暖锅炉取缔后,SO2、烟尘排放量不大,所以预测因子确定为二甲苯、非甲烷总烃、TSP。 2.1.2.3 预测气象条件

预测气象条件包括短期有风、小风、静风和长期平均浓度,详见表2-6。

- 29 -

表2-6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气象条件

工况 气象条件 静风 正常工况 短期有风 短期小风 静风 事故排放 短期有风 短期小风 风向 NNE,SSW NNE,SSW NNE,SSW NNE,SSW NNE,SSW NNE,SSW NNE,SSW NNE,SSW 气象要素 风速(m/s) 0.0 2.8 1.0 0.0 2.8 1.0 稳定度 D、E、F D、E、F D、E、F D、E、F D、E、F D、E、F 2.1.2.4 预测方法

采用数学模式法进行预测。 2.1.2.5 预测模式及参数确定

㈠ 预测模式

各种气象条件的预测模式均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2.9)中有关烟羽扩散模式,具体如下: a)有风时(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U10≥1.5m/s),以排气筒地面位臵为原点,下风方地面任一点(x,y),小于24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C(mg/m3)按下式计算:

C(Q2UYZY2)exp()F22Y对于三级评价项目:

- 30 -

He2F2exp()22Z式中:Q—单位时间排放量,mg/s;

Y—该点与通过排气筒平均风向轴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m;

σy—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扩散参数,m; σz—铅直扩散参数,m; He—排气筒有效高度,m;

U—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UU10(其中:U10—距地面10m高处的年平均风速,m/s;

P—风速高度指数,取值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3排气筒下风方一次(30分钟)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C(mmg/m)

HP)。 10及其距排气筒的距离Xm(m)按下式计算:

Cm(Xm)22Q2eUHeP12))式中:Xm(He)1/(11)(1/(222

P11/2212(111(1)221

/2)H(11/2)ee1(11/2)2b)小风(1.5m/s>U10≥0.5m/s)和静风(U10<0.5)时,地面任一点(x,y)小于24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CL(mg/m3)按下式计算:

CL(X,Y)2Q(2)3/2022G式中η和G按下式计算:

(X22Y220122He)02- 31 -

Ge2U2/201{12seUXs2/2(s)}S01(s)12ste2/2dt式中:γ01、γ02—横向和铅直向扩散参数的回归系数(σy=σx=γ01T, σ

z

=γ02T),T为扩散时间(s)。 ㈡ 扩散参数的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中附录B确定。有风时

扩散参数σy、σz按如下方法选取:A、B级不提级,C级提到B级,D、E、F级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再按规定选取。

㈢ 面源预测方法为虚拟点源法。 2.1.2.6 排气筒有效高度的计算 排气筒有效高度按下式进行计算: He = HS + ΔH 式中:He—排气筒有效高度,m; HS—排气筒几何高度,m; ΔH—烟气抬升高度,m;

ΔH的计算方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中规定和本项目大气污染源的烟气热释放率Qh,采用下式计算。

a)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

- 32 -

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当烟气热释放率Qh小于或等于1700kJ/s,且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35K时,

H2(1.5V5D0.01Qh)/U

Qh0.35PTaQvT STTSTa

式中:

Qh—烟气热释放率,Kj/s; Pa—大气压力,hPa; Qv—实际排烟率,m3/s;

T—烟气出口温度与环境温度差,K;

Ta—烟气出口温度,K; Ts—环境大气温度,K;

U—排气筒出口处平均风速,m/s; V5—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出速度,m/s; D—排气筒出口直径,m。 b)有风时,稳定条件

HQ1/3(dTa/3h0.0098)1U1/3dZ

dTa式中:dZ—排气筒几何高度以上的大气温度梯度,c)静风和小风时

H5.50Q1/4(dTah0.0098)3/8dZ

- 33 -

K/m。

dTa式中:dZ取值宜小于K/m。

2.1.2.7 污染源预测参数的确定

根据工程分析中确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源参数,以排气筒中心为原点,平行于厂房正东向为X轴正方向,垂直于厂房的北向为Y轴正方向,按正常工况和事故排放时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考虑,污染源预测参数见表2-7。

表2-7 污染源预测参数

点源源强(mg/s) 正常 272 689 436 283 事故 13667 34417 21778 28333 15 2.4 5.67 20 10 0 15 坐标 源高(m) 出口内径(m) 排气量烟气温(m3/s) 度(℃) X(m) Y(m) 污染源 喷 漆 室 抛丸机 二甲苯 非甲烷总烃 漆雾 粉尘 2.4 6.94 20 0 0 2.1.2.8 预测结果及分析

㈠ 正常工况时

正常工况时,短期最大落地浓度和最大落地距离预测结果见表2-8。

由表2-8可见,项目正常生产时D稳定度有风时的污染物最大落 地浓度最大,其中二甲苯为0.0311mg/m3,非甲烷总烃为0.079 mg/m3,TSP为0.0815 mg/m3,最大落地距离均为258m。

环境敏感点东北角居民点距离污染源约50米,南侧敬老院距离污染源390米,二甲苯在两处的落地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016mg/m3、

- 34 -

0.0255mg/m3;非甲烷总烃在两处的落地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041mg/m3、0.0645mg/m3 ;TSP在两处的落地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033mg/m3、0.0669mg/m3。

表2-8 正常工况时污染物的短期最大落地浓度及距离

最大落地浓度Cmax(mg/m3)及距离Dmax(m) 污染物 气象 条件 有风 小风 静风 有风 小风 静风 有风 小风 静风 D稳定度 Cmax 0.0311 0.0021 0.0015 0.079 0.0054 0.0041 0.0815 0.0043 0.0032 Dmax 258 464 44 258 464 44 258 464 44 Cmax 0.0261 0.0017 0.0013 0.0659 0.0041 0.0031 0.068 0.0034 0.0026 E稳定度 Dmax 455 852 78 455 852 78 455 852 78 F稳定度 Cmax 0.0098 0.0012 0.0008 0.0248 0.003 0.0023 0.0198 0.0024 0.0019 Dmax 1031 1437 123 1031 1437 123 1031 1437 123 二甲苯 非甲烷总烃 TSP ㈡ 事故排放时

事故排放时预测结果见表2-9。

表2-9 事故排放时污染物的短期最大落地浓度及距离

污染物 气象 条件 有风 小风 静风 有风 小风 静风 有风 小风 静风 最大落地浓度Cmax(mg/m3)及距离Dmax(m) D稳定度 E稳定度 F稳定度 Cmax 1.566 0.1094 0.0807 3.944 0.2757 0.2035 5.682 0.3095 0.2284 Dmax 258 464 44 258 464 44 258 464 44 Cmax 1.3091 0.0834 0.0636 3.2967 0.2102 0.1601 4.7487 0.2361 0.1799 Dmax 455 852 78 455 852 78 455 852 78 Cmax 0.493 0.0588 0.0458 1.2401 0.1483 0.1152 1.3862 0.1668 0.1295 Dmax 1031 1437 123 1031 1437 123 1031 1437 123 二甲苯 非甲烷总烃 TSP 由表中可见,事故排放时同样D稳定度有风时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最大,其中二甲苯为1.566mg/m3,非甲烷总烃为3.944mg/m3,TSP

- 35 -

为5.682 mg/m3,最大落地距离均为258m。

对环境敏感点东北角居民点及南侧敬老院,二甲苯在两处的落地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81mg/m3、1.28mg/m3;非甲烷总烃在两处的落地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203mg/m3、3.22mg/m3;TSP在两处的落地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228mg/m3、4.66mg/m3。

㈢ 长期影响

本项目大气污染源对大气环境的长期影响结果见表2-10~2-12。由表中可见,二甲苯的长期浓度最大值为8.54×10-4mg/m3,非甲烷总烃长期浓度最大值为2.16×10-3mg/m3,TSP的长期浓度最大值为2.06×10-3mg/m3,最大值均出现在NNE方位距离污染源约200米处。

对环境敏感点东北角居民点及南侧敬老院,二甲苯在两处的落地浓度最大值分别为4.74×10-6mg/m3、8.01×10-4mg/m3;非甲烷总烃在两处的落地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20×10-5mg/m3、2.03×10-3mg/m3;TSP在两处的落地浓度最大值分别为8.17×10-6mg/m3、2.02×10-3mg/m3。

- 36 -

表2-10 二甲苯长期浓度预测结果 单位:mg/m3

X(m)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200 2.90E-04 8.54E-04 3.80E-04 1.17E-04 3.02E-05 1.30E-04 1.46E-04 2.72E-04 2.12E-04 5.81E-04 1.57E-04 2.20E-04 1.13E-04 2.67E-04 2.22E-04 3.58E-04 500 1.96E-04 6.62E-04 3.10E-04 1.07E-04 3.26E-05 1.59E-04 1.99E-04 2.83E-04 1.90E-04 4.54E-04 9.42E-05 1.28E-04 7.06E-05 1.67E-04 1.28E-04 2.39E-04 800 1.16E-04 4.24E-04 2.11E-04 8.72E-05 2.64E-05 1.33E-04 1.73E-04 2.11E-04 1.24E-04 2.83E-04 5.44E-05 7.48E-05 4.56E-05 1.05E-04 7.30E-05 1.38E-04 1000 9.02E-05 3.47E-04 1.82E-04 8.44E-05 2.45E-05 1.28E-04 1.69E-04 1.89E-04 1.00E-04 2.22E-04 4.14E-05 5.87E-05 3.76E-05 8.51E-05 5.52E-05 1.03E-04 1200 7.21E-05 2.86E-04 1.55E-04 7.63E-05 2.17E-05 1.14E-04 1.53E-04 1.65E-04 8.24E-05 1.78E-04 3.27E-05 4.73E-05 3.11E-05 6.98E-05 4.33E-05 8.07E-05 1500 5.53E-05 2.28E-04 1.29E-04 6.81E-05 1.88E-05 1.01E-04 1.36E-04 1.40E-04 6.52E-05 1.36E-04 2.45E-05 3.67E-05 2.49E-05 5.53E-05 3.23E-05 5.96E-05 2000 3.90E-05 1.69E-04 9.97E-05 5.66E-05 1.51E-05 8.30E-05 1.13E-04 1.11E-04 4.76E-05 9.45E-05 1.68E-05 2.63E-05 1.85E-05 4.05E-05 2.20E-05 4.00E-05 2500 3.00E-05 1.34E-04 8.12E-05 4.79E-05 1.25E-05 6.98E-05 9.50E-05 9.16E-05 3.74E-05 7.22E-05 1.27E-05 2.04E-05 1.47E-05 3.19E-05 1.65E-05 2.97E-05

- 37 -

表2-11 非甲烷总烃长期浓度预测结果 单位:mg/m3

X(m)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200 7.34E-04 2.16E-03 9.62E-04 2.96E-04 7.65E-05 3.30E-04 3.69E-04 6.89E-04 5.38E-04 1.47E-03 3.98E-04 5.58E-04 2.86E-04 6.76E-04 5.61E-04 9.07E-04 500 4.97E-04 1.68E-03 7.85E-04 2.71E-04 8.26E-05 4.03E-04 5.03E-04 7.17E-04 4.81E-04 1.15E-03 2.39E-04 3.23E-04 1.79E-04 4.23E-04 3.25E-04 6.04E-04 800 2.94E-04 1.07E-03 5.34E-04 2.21E-04 6.69E-05 3.37E-04 4.39E-04 5.34E-04 3.13E-04 7.18E-04 1.38E-04 1.89E-04 1.15E-04 2.66E-04 1.85E-04 3.49E-04 1000 2.28E-04 8.78E-04 4.60E-04 2.14E-04 6.22E-05 3.23E-04 4.28E-04 4.79E-04 2.54E-04 5.61E-04 1.05E-04 1.49E-04 9.51E-05 2.16E-04 1.40E-04 2.62E-04 1200 1.83E-04 7.24E-04 3.92E-04 1.93E-04 5.50E-05 2.90E-04 3.87E-04 4.17E-04 2.09E-04 4.50E-04 8.27E-05 1.20E-04 7.87E-05 1.77E-04 1.10E-04 2.04E-04 1500 1.40E-04 5.78E-04 3.26E-04 1.73E-04 4.76E-05 2.56E-04 3.45E-04 3.55E-04 1.65E-04 3.43E-04 6.21E-05 9.29E-05 6.31E-05 1.40E-04 8.18E-05 1.51E-04 2000 9.89E-05 4.27E-04 2.53E-04 1.43E-04 3.83E-05 2.10E-04 2.85E-04 2.81E-04 1.20E-04 2.39E-04 4.26E-05 6.67E-05 4.69E-05 1.03E-04 5.57E-05 1.01E-04 2500 7.60E-05 3.38E-04 2.06E-04 1.21E-04 3.18E-05 1.77E-04 2.41E-04 2.32E-04 9.48E-05 1.83E-04 3.21E-05 5.18E-05 3.72E-05 8.08E-05 4.17E-05 7.54E-05

- 38 -

表2-12 TSP长期浓度预测结果 单位:mg/m3

X(m)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200 7.05E-04 2.06E-03 9.05E-04 2.78E-04 7.01E-05 3.04E-04 3.39E-04 6.46E-04 5.09E-04 1.42E-03 3.83E-04 5.38E-04 2.75E-04 6.56E-04 5.46E-04 8.76E-04 500 5.03E-04 1.68E-03 7.80E-04 2.66E-04 7.98E-05 3.93E-04 4.90E-04 7.10E-04 4.82E-04 1.15E-03 2.40E-04 3.25E-04 1.78E-04 4.24E-04 3.29E-04 6.12E-04 800 2.92E-04 1.04E-03 5.05E-04 1.95E-04 6.06E-05 3.00E-04 3.87E-04 4.95E-04 3.06E-04 7.14E-04 1.38E-04 1.87E-04 1.11E-04 2.59E-04 1.86E-04 3.53E-04 1000 2.23E-04 8.33E-04 4.20E-04 1.80E-04 5.45E-05 2.77E-04 3.63E-04 4.29E-04 2.44E-04 5.53E-04 1.04E-04 1.43E-04 8.96E-05 2.05E-04 1.39E-04 2.63E-04 1200 1.77E-04 6.80E-04 3.54E-04 1.62E-04 4.78E-05 2.47E-04 3.26E-04 3.69E-04 1.98E-04 4.41E-04 8.14E-05 1.14E-04 7.34E-05 1.67E-04 1.09E-04 2.05E-04 1500 1.35E-04 5.39E-04 2.93E-04 1.46E-04 4.15E-05 2.19E-04 2.93E-04 3.14E-04 1.56E-04 3.35E-04 6.08E-05 8.81E-05 5.86E-05 1.31E-04 8.06E-05 1.51E-04 2000 9.51E-05 4.00E-04 2.29E-04 1.25E-04 3.40E-05 1.85E-04 2.49E-04 2.52E-04 1.14E-04 2.34E-04 4.17E-05 6.33E-05 4.37E-05 9.66E-05 5.48E-05 1.01E-04 2500 7.36E-05 3.20E-04 1.90E-04 1.08E-04 2.89E-05 1.59E-04 2.16E-04 2.12E-04 9.05E-05 1.79E-04 3.16E-05 4.95E-05 3.51E-05 7.68E-05 4.12E-05 7.52E-05

- 39 -

2.1.2.10 预测结果评价

㈠ 评价因子及标准

评价因子为二甲苯、非甲烷总烃、TSP。 ㈡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单项标准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IiCiCOi

式中:Ii—i种空气污染物的标准指数;

Ci—i种污染物不同取样时段的浓度预测值,mg/m3; Coi—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㈢ 评价结果

由表2-8和表2-9中短期预测最大落地浓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2-13。

表2-13 短期预测结果评价

标准指数(Ii) 污染物 气象 条件 有风 二甲苯 小风 静风 非甲烷总烃 有风 小风 静风 有风 TSP 小风 静风 D稳定度 正常 生产 0.104 0.007 0.005 0.099 0.007 0.005 0.082 0.004 0.003 事故 排放 5.22 0.365 0.269 4.93 0.345 0.254 5.682 0.310 0.228 E稳定度 正常 生产 0.087 0.006 0.004 0.082 0.005 0.004 0.068 0.003 0.003 事故 排放 4.36 0.278 0.212 4.12 0.263 0.200 4.749 0.236 0.180 F稳定度 正常 生产 0.033 0.004 0.003 0.031 0.004 0.003 0.020 0.002 0.002 事故 排放 1.643 0.196 0.153 1.55 0.185 0.144 1.386 0.167 0.130 - 40 -

由表中可见,正常工况时,二甲苯、非甲烷总烃、TSP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0,最大标准指数分别为0.104、0.099、0.082,说明本项目排放二甲苯、非甲烷总烃、粉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短期影响不大,对环境敏感点东北角居民点及南侧敬老院的影响也不大。

事故排放时,有风条件下二甲苯、非甲烷总烃、TSP的标准指数均大于1.0,说明本项目事故排放二甲苯、非甲烷总烃、粉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短期影响很大。D稳定度时二甲苯、非甲烷总烃、TSP分别超标4.22、3.93、4.682倍;环境敏感点南侧敬老院处污染物浓度也超标,二甲苯、非甲烷总烃、TSP分别超标3.27、3.03、3.66倍因此,应避免事故排放发生。

二甲苯、非甲烷总烃、TSP的长期标准指数分别为0.014、0.0135、0.010,均低于1.0,说明本项目大气污染源对环境的长期影响不大。

2.2 声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2.2.1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2.1.1 评价标准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环境噪声评价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4类区标准,项目东、西、北厂界及东北角居民区执行1类标准,南厂界靠近鞍腾路,执行4类标准。 2.2.1.2 监测布点

在项目拟建厂址四周每个厂界外1m处布设1个监测点,在东北

- 41 -

角居民区布设4个监测点,共布设8个监测点。具体见附图2 建设项目厂区平面布臵图。 2.2.1 3 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为2004年3月25 日~2004年3月27日,连续监测3天。

监测频率为每天昼、夜各监测一次。 2.2.1.4 监测方法

噪声监测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进行。 2.2.1.5 监测结果统计及评价

对各点位的监测数据分别按连续等效A声级Leq进行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结果见表2-14。

表2-14 各监测点位的连续等效A声级评价结果

超标率 平均值 超标 (%) 东厂界 56.1 1.1 50 44.8 0 南厂界 63.6 0 0 45.5 0 西厂界 53.7 0 0 45.0 0 北厂界 55.0 0 0 45.2 0.2 居民1 51.0 0 0 44.8 0 居民2 50.5 0 0 45.0 0 居民3 51.5 0 0 44.4 0 居民4 50.5 0 0 44.7 0 注:南厂界靠近鞍腾路,评价标准执行4类区标准。 平均值 超标 测点 名称 昼 间/dB(A) 夜 间/dB(A) 超标率 (%) 0 0 0 83.3 0 0 0 0 由表中可见,昼间东厂界噪声现状超标,平均超标1.1dB,超标率为50%,其它厂界昼间均达标。夜间北厂界噪声超标,平均超标

- 42 -

0.2dB,超标率为83.3%,其它厂界昼夜噪声现状均达标。

项目东北角居民处噪声昼夜均达标。

从项目所在区域噪声源分析,造成东厂界噪声现状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是项目南侧的鞍腾路交通噪声及项目现有生产线设备运行噪声。

2.2.2 声环境影响分析 2.2.2.1 主要噪声源情况

本项目运行期间的主要噪声源种类、数量,各噪声源的声功率级等见表1-23。生产线的布臵情况见附图3。

因本项目车间内设备较多,分布广泛,这些设备同时运行的几率不高,但多台设备同时运行的几率很高,向环境辐射的噪声为多台设备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同类型企业及本项目现有生产车间实际生产过程的类比调查结果,车间内噪声平均水平为80~90dB之间。

为了便于计算,本评价将车间内所有噪声源作为室内声源,喷漆室引风机、抛丸除尘器引风机为室外声源。以厂房北墙中心为坐标原点,平行于厂房北墙方向为X轴,X轴正方向向东,垂直于厂房北墙方向为Y轴,Y轴正方向向北,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确定室外噪声源的空间位臵。各室外噪声源的编号及所处位臵见表2-15。

- 43 -

表2-15 各室外噪声源的编号及所处位臵

噪声源 编号 名称 1 2 3 抛丸引风机A 抛丸引风机B 喷漆室引风机 (台) 1 1 1 (dB) 92 92 90 X=10,Y=5 X=20,Y=5 X=5,Y=5 数量 声级 坐标(m) 2.2.2.2 厂房主要围护结构状况

根据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室外噪声源基本上设臵在厂房的北侧。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围护资料,厂房的围护结构大致情况见表2-16。

表2-16 厂房围护结构及面积 单位:m2

围护 规格 总面积 构造 东 220×15 3300 复合 钢板 南 120×15 1800 复合 钢板 1220.6 钢门 西 220×15 3300 复合 钢板 2436.6 钢门 北 1800 复合 钢板 1220.6 钢门 屋顶 26400 复合 钢板 26400 — 地面 26400 水泥 26400 — 合计 63000 — 60114.4 — 120×15 120×220 120×220 墙 面2436.6 积 构造 钢门 门 4.5×面5.1×2 积 1.0×2.2×2 构造 钢窗 4.5×5.1×2 1.5×2.4×2 4.5×5.1×2 — — 149.3 钢窗 46.7×2.5×2 60×2.5×2 环境 钢窗 钢窗 46.7×2.5×2 60×2.5×2 环境 — — — 窗 90.3×面4.5×2 积 环境 95.1×4.5×2 环境 — — 2736.3 围护外 环境 环境 — 建筑围护的隔声量根据围护构造并参照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的

- 44 -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确定,具体如下表2-17: 表2-17 围护结构建筑材料的隔声量

结构名称 墙体 窗 门 屋顶 材料组成 双层彩色涂层钢板(0.6mm),中间玻璃纤维(70mm) 钢窗 钢门 双层彩色涂层钢板(0.8mm),中间玻璃纤维(70mm) 空气声隔声量(dB) 30.0 22.0 23.0 30.0 2.2.2.3 拟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

① 生产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本项目所安装设备大多数是国外进口设备,辐射噪声比国内同样设备低。

② 大型设备的底座安装减振器,生产线设备大多数布臵在宽大厂房内(厂房长226米,宽120米),靠厂房的围护结构隔声。围护结构的墙为轻钢彩板结构,窗户为普通塑钢窗,门为电动卷帘门。

③ 布臵在厂房外的抛丸除尘器引风机、喷漆室引风机均安装隔声罩隔声。

2.2.2.4 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㈠ 预测工况、时段及预测点

预测工况:多台设备同时运行,平均辐射噪声工况。

预测时段:全年工作日,室内声源预测昼夜影响,室外声源夜间不运行,只预测昼间影响。

预测点:在项目厂界四周外1m处及项目东北角居民点处,按照上述相同的直角坐标系,预测点位的编号及位臵坐标见表2-18。

预测工况为不利情况,因此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 45 -

表2-18 预测点位的编号及所处位臵

点位编号 A B C D E F G H 点位名称 东厂界 南厂界 西厂界 北厂界 居民点1 居民点2 居民点3 居民点4 坐标(m) X=280;Y=-220 X=0.0;Y=-240 X=-130;Y=-110 X=0.0;Y=100 X=100;Y=-110 X=105;Y=-100 X=100;Y=-120 X=120;Y=-120 ㈡ 预测方法

预测方法采用数学模式法,模式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1995)中的有关规定选取。

⑴ 将室外声级L2和透声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等效声源的声功率级Lw2:

Lw2 = L2 + 10logS

⑵ 算等效室外声源传播到预测点的声压级(Li)

Li= L(r0)- (Adiv + Abar + Aatm + Aexc) L(r0)=LW2 – 20logr0 – 8 Adiv = 20log(r/r0)

式中:Li—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

L(r0)— 等效室外声源在参考位臵r0处的声压级; Adiv — 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量; Abar — 遮挡物引起的衰减量;

- 46 -

Aatm — 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量; Aexc — 附加衰减量。

根据本评价的实际情况,后三项在计算中予以忽略。 ⑶ 计算各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的合成声压级(L)

L10lg(10Li/10)

i1n式中:L—合成声压级; n—等效室外声源个数。 ⑷ 计算预测点噪声叠加值(L叠加)

本 L叠加10lg(10L/1010L/10)

式中:L本—评价点噪声本底值。

㈢ 评价标准

评价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Ⅰ、Ⅳ类标准。 ㈣ 预测结果与评价

工程辐射噪声对厂界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见表2-19。 表2-19 噪声预测评价结果 单位:dB

点位 东厂界 南厂界 西厂界 北厂界 本底值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56.1 44.8 63.6 45.5 53.7 45.0 55.0 45.2 51.0 项目贡献值 叠加值 41.1 52.7 50.3 42.3 52.1 - 47 -

56.1 46.3 63.6 53.4 55.3 51.4 55.0 47.0 54.6 增加值 0.0 1.5 0.0 8.4 1.6 6.4 0.0 1.8 3.6 达标情况 超标1.1 超标1.3 达标 达标 超标0.3 超标6.4 达标 超标2.0 达标 居民点1 昼间 夜间 居民点2 居民点3 居民点4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44.8 50.5 45.0 51.5 44.4 50.5 51 51 51 52.8 53.8 52.0 54.2 51.9 53.3 52.0 8.0 3.3 7.0 0.0 7.5 0.0 7.3 超标7.8 达标 超标7.0 达标 超标6.9 达标 超标7.0 夜间 44.7 注:南厂界噪声执行Ⅳ类标准。 由表中可见,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南厂界昼夜噪声均达标;北厂界昼间噪声达标,夜间超标;西厂界、东厂界噪声昼夜均超标;其中以西厂界超标最为严重。

东厂界噪声超标主要是因为交通噪声影响,本项目辐射噪声对其影响不大,而其它厂界噪声超标完全是本项目所致。尤其是夜间,本项目夜间生产将对声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东北角居民点处噪声昼间基本可以达标,夜间均超标,最大超标达7.8dB。东北角居民点处噪声超标完全是本项目的影响结果。

按建设单位提供的工作制度,对西厂界影响较大的室外声源(喷漆、抛丸风机)夜间不运行,因此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实际影响要低于预测结果。

但要确保项目生产不对声环境产生影响,必须采取进一步的噪声控制措施。

- 48 -

2.3 工程排水及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2.3.1 工程排水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结果,工程投入运行后,废水排放总量约12.0m3/d,主要是生活废水。上述废水在厂区汇集后经化粪池处理,然后排入南部污水沟,在达道湾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运粮河。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污水排入下水道水质标准》要求,对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

但由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基础抬高,切断东北角居民点处原排泄雨水天然沟渠,使该居民点处雨季时排水不畅,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建议建设单位为东北角居民点处修建泄洪沟渠,确保该处排水畅通,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同时,项目场地内应修建完善的污水、雨水排泄管网,不使厂区内雨水流入东北角居民点。 2.3.2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改扩建后企业固体废物源主要有结构件生产线产生的废钢铁、废焊剂、抛丸机的废丸料和除尘器回收的粉尘、喷漆室产生的废过滤棉、生活设施产生在生活垃圾等。

抛丸除尘器的除尘灰的成分是氧化铁,可作为铁精矿粉出售。抛丸机分离的废丸料与废钢铁一样收集后直接出售。废焊剂的主要成分是SiO2、Al2O3、Ca2F2、CaO、MgO等,属于一般固废,可采用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产生量不大,可送垃圾场填埋处理。

- 49 -

喷漆室产生的废过滤棉及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有机废气产生的废活性炭属于列入《国家危险固废名录》的危险固废,编号为HW12。其储存、运输、处臵应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01(199)号]的要求执行,送附近具有危险固废处臵资格的单位妥善处臵,处臵后对环境影响不大。

- 50 -

3 污染防治对策分析与建议

3.1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分析与建议

本工程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涂漆工序产生的有机废气、抛丸机产生的粉尘及焊接工序的电焊烟等。有机废气主要成分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电焊烟中含有MnO2。 3.1.1 有机废气

有机废气净化的方法有直接燃烧法、催化燃烧法、活性炭吸附法、吸收法、生物过滤法、膜分离法、冷凝法等,其中较为常用的是燃烧法(包括直接燃烧和催化燃烧)、活性炭吸附法、吸收法和冷凝法等。各种方法的主要优缺点见表3-1。

表3-1 有机废气主要净化方法比较

净化方法 优点 净化效率高,可回收有机物质,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维修方便,运转费用低。 缺点 需进行废气预处理,当温度过高时吸附失效,吸附剂定期更换再生费用大,设备庞大,占地多。 适用条件 大风量、低浓度,温度一般20~30℃,浓度1~500mg/m3 吸附法 操作简单,围护容易 NOX的排放增大,增加费适用高浓度废气。 无须预处理,有机物可用。 完全燃烧。 燃烧法 有利于净化含量高的废气。 燃烧热可作为烘干室的热源综合利用。 吸收法 处理量大,净化效率吸收液需再处理,易出现适用于高、低浓度高,节省能源,节省运二次污染。 有机废气 行费用。 设备、操作条件简单,净化效率低,不能达到标适用于组分单一回收物质纯度高。 准要求 的高浓度有机废气 冷凝法 由表3-1可知,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吸附法只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且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气;液体吸收法吸收

- 51 -

液需再处理,易出现二次污染;冷凝法净化效率低,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燃烧法特别是催化燃烧法处理有机废气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目前在汽车涂装、彩色钢板涂装和其他涂装行业的废气治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项目设计中计划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喷漆室产生的有机废气。喷漆室的设计引风量为25000m3/h,二甲苯及非甲烷总烃的浓度分别为1968mg/m3、4956 mg/m3,二甲苯的产生量约10.6t/a,非甲烷总烃的产生量约83.8t/a,废气排放达标需要废气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达到98%以上。此时去除掉的二甲苯为10.4 t/a,非甲烷总烃82.1 t/a。

如果采用活性炭吸附,一般颗粒状活性炭的苯吸附值在20%左右,活性碳纤维的苯吸附值在30%左右,活性炭一次使用不再生处理,年消耗颗粒活性炭约462.5t/a,活性碳纤维约308.3 t/a。活性炭的售价在3000元/t左右,每年仅更换活性炭一项的费用将接近140万元。而且如果按每半个月更换一次活性炭计算,活性炭的一次装填量将达到19.3t,体积约38.6m3,设备体积庞大,不适合在本项目车间内布臵。另外,用活性炭吸附每年将产生约555t/a的废活性炭,按《国家危险固废名录》划分,其为危险固废,必须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储存、运输、处臵,而处臵这么大量的危险固废的费用也会相当昂贵。

采用催化燃烧法处理有机废气具有体积小,净化效率高,净化费用低、节能等优点,同时废气净化彻底,没有其它有害废物产生。有机废气高温燃烧产物为对环境无影响的CO2和H2O,燃烧后的烟气通过换热器降温后,经引风机送入烟囱排入大气,净化效率98%以上,排放烟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符合排放标准要求。

涂装工序漆雾的处理一般分为干法和湿法,干法一般就是用过滤棉过滤,湿法有水帘洗涤、油帘洗涤等方法。干法的优点是净化效率高,设备投资低,缺点是产生含有漆雾的废过滤棉,属于危险固废,处臵费用相对较高。湿法的优点是净化效率高,吸收液可以循环使用,但同样有含有油漆残渣的废液难以处理的缺点。本项目采用过滤棉过滤处理喷

- 52 -

漆室产生的漆雾,可以实现漆雾颗粒物达标排放,但需要对产生的废过滤棉进行特殊处理。

综合看催化燃烧法比较适合本工程的有机废气治理,同时对本工程的有机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建议如下:

⑴必须采用能够确保有机废气稳定达标排放的废气净化措施,净化效率不得低于98%(喷漆室设计排风量为25000m3/h时),建议采用催化燃烧法处理本工程的有机废气。

⑵建议设臵密闭干燥室,用引风装臵将干燥产生的有机废气抽出与喷漆室废气一起净化处理,彻底消除有机废气无组织排放,使涂装污染源稳定达标。

⑶净化装臵排气筒的高度必须达到15米以上。

⑷所有涂漆工作必须在专用的、并安装净化装臵的封闭喷漆室内进行,严禁在其它厂房内或厂房外涂漆。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排放的有机废气可以达标。 3.1.2电焊烟

本项目的主要生产工序为金属结构加工,焊接工作量大,使用的电焊机主要为埋弧焊机、二氧化碳保护焊机及直流焊机,焊料为焊丝及焊条。焊机工作时产生的焊烟在车间内自然扩散、沉降,设计中没有专门的环保措施。在冬天,车间不开门窗的情况下,对外环境影响不大,但夏天,门窗打开或换气通风情况下,对外环境将产生影响。

电焊烟中的污染物主要为MnO2,但本项目焊接工序附近空气中MnO2

含量不满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的要求,为减少MnO2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对电焊烟的无组织排放加以控制,使其有组织达标排放。

- 53 -

电焊烟控制国内普遍采用固定式和移动式净化设备。对加工量大,工作面较集中的工序,可设臵固定式净化设备,即在工作面上部设吸尘罩,烟尘经吸尘罩和风管进入净化设备,净化后由设臵的排气筒排放。本项目二次焊接使用的CO2保护焊机及交流焊机,工作面较集中,可以在其上方安装固定式的净化装臵。对于加工量不大,工作面较分散的情况,可以考虑移动式净化设备,即在焊接工作面上方设臵可移动吸烟罩,风管也是软连接的,引风机和净化设备固定在一起,净化后的烟气排放到车间内。移动式的净化设备一般为静电除尘器。

效果较好的净化设备有袋式及静电除尘器,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也可以在车间内设臵密闭的焊接室,这样的净化效果会更好。

对本项目的结构加工工序,建设单位可以考虑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案进行设计,以实现电焊烟有组织达标排放。另外,车间内电焊烟浓度要满足原《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限值(MnO2的限值为0.2mg/m3)要求,以免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3.1.3 采暖锅炉

企业现有的采暖锅炉为0.7MW常压热水燃煤锅炉,因没有安装烟气净化装臵,排放的烟尘、SO2浓度均超标,企业扩建后,供暖区域将扩大,现有锅炉的供暖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供热设施的改造势在必行。建设单位拟用1.2MW燃油锅炉替代现有锅炉供暖,改造后锅炉排放的烟尘、SO2浓度均可以达标。

- 54 -

3.2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分析

本工程拟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主要如下:

① 生产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本项目所安装设备大多数是国外进口设备,辐射噪声比国内同样设备低。

② 大型设备的底座安装减振器,生产线设备大多数布臵在宽大厂房内(厂房长226米,宽120米),靠厂房的围护结构隔声。围护结构的墙为轻钢彩板结构,窗户为普通塑钢窗,门为电动卷帘门。

③ 布臵在厂房外的抛丸除尘器引风机、喷漆室引风机均安装隔声罩隔声。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设备辐射噪声对南厂界影响不大(南厂界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对其它厂界及东北角居民影响较大,因此还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噪声控制,故建议如下:

⑴厂房东侧、西侧墙上不设窗户或安装隔声窗,夏天生产时不许开窗,这样可以降低噪声10dB左右。

⑵厂房屋顶安装吸声材料,这样可吸声3~5dB。

⑶喷漆室引风机、抛丸引风机安装消声器,可以降噪10dB左右。 ⑷合理安排工作制度,尽量避免夜间生产。

在进一步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生产时辐射噪声对厂界及附近居民的影响不大。

3.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分析与建议

本项目拟对生产中产生的可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收集、出售,危险

- 55 -

固废送附近具有危险固废处臵资格的处理机构处臵。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并由环卫部门运送至垃圾场填埋处理。污染防治措施基本上是可行的,但应注意对固体废物的收集进行专门管理,建立规章制度。建议如下:

⑴ 应在厂房内设臵固定的废钢铁、废丸料、除尘灰收集、存放设施,不得在厂房外露天堆存。

⑵ 对企业产生的危险固废-废过滤棉,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报登记,建设符合标准的专门设施和场所妥善保存并设立危险废物标示牌,按有关规定交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处臵。在处理处臵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危险废物的体积、重量和危险程度。

⑶ 严禁将废过滤棉等同生活垃圾填埋处理。

3.4 卫生防护距离分析

卫生防护距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本企业是建筑钢结构生产企业,属于机械加工行业,生产设备辐射噪声在95~105之间,按《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3-2000)规定,其与附近居民的卫生防护距离应该为100米。

本项目厂房东侧距离最近居民点的距离约40米,不符合标准规定。

- 56 -

4 清洁生产分析

清洁生产的基本内涵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到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生产观念,其通过对生产过程采取污染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促进生产、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清洁生产又是一个相对概念,因此清洁生产分析也是相对比较而言。

国家目前尚未按行业、工艺制定统一的清洁生产评定标准,最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有关部门,选择了一些行业的典型工艺,起草了清洁生产技术要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3年1月公布了《清洁生产标准 汽车涂装(征求意见稿)》,本项目的主要环境污染发生在涂装工序,因此参照该征求意见稿对本工程的清洁生产进行评价。

根据《清洁生产标准 汽车涂装(征求意见稿)》清洁生产指标分级的要求,将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和管理指标等难以量化的指标作定性分级,将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作定量分级,各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等级,其中原材料指标和产品指标等级划分原则为:

一级:表示所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比较小; 二级:表示所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对环境的有害影响中等; 三级:表示所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比较大; 本项目采用的底漆、面漆中含有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且涂层废弃后的可生物降解性较差,按照原材料指标和产品指标划分标准应属于三级。

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等级划分原则及标准详见下表:

- 57 -

表4—1 汽车涂装业清洁生产定量等级划分标准

有关指标达到本有关指标达到本有关指标达到本等级划分原则 行业国际先进水行业国内先进水行业国内平均水平 平 平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资源指标 耗电量指标(kWh/m2) ≤15 ≤18 ≤22 1)前处理 ≤0.4 ≤0.5 ≤0.7 2)底漆 ≤8 ≤9 ≤10 3)中涂 ≤5 ≤6 ≤7 4)面漆 ≤5 ≤6 ≤7 二、污染物产生指标 1.总磷产生量指标≤5 ≤10 ≤20 (g/m2) 2.有机溶剂产生量指≤50 ≤100 ≤150 标(g/m2)(2) 注:(1) 耗水量指每涂1 m2面积的零件,新鲜水耗用量(m3)。 (2) 有机溶剂产生量指每涂1 m2面积的零件,有机溶剂总排放量。

本项目涂装工序涂装前表面预处理采用喷丸除锈,漆雾处理采用过滤棉,基本不用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主要产品重钢结构件的表面积约13.5m2,喷涂底漆和面漆,按清洁生产要求折算成单位面积物耗量见表4-2。

表4-2 本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

等级划分原则 一、资源指标 耗电量指标(kWh/m2) 1)前处理 2)底漆 3)中涂 4)面漆 二、污染物产生指标 1.总磷产生量指标(g/m2) 2.有机溶剂产生量指标(g/m2)(2) 有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际先进水平 ≤15 ≤0.4 ≤8 ≤5 ≤5 ≤5 ≤50 有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内先进水平 ≤18 ≤0.5 ≤9 ≤6 ≤6 ≤10 ≤100 有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内平均水平 ≤22 ≤0.7 ≤10 ≤7 ≤7 ≤20 ≤150 本项目 10.1 7.9 1.1 0 1.1 0 85 - 58 -

由表4-2可见,本项目涂装工序的清洁生产指标达到二级水平,即国内先进水平。

在其它工序上,主体设备起重机、电焊机均为国外进口设备,生产工艺为流水线作业,综合能耗比国内同类企业有大幅度降低。总体来看,本工程清洁生产为三级水平,即国内平均水平。

- 59 -

5 总量控制分析

由于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现有企业没有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鞍山市环保局没有对其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本评价将按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原则,核定并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最终控制指标以市环保局下达的为准。

5.1 总量控制分析

根据***市环保局确定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以及本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确定总量控制因子为:SO2、TSP、二甲苯、非甲烷总烃、废水排放量、CODcr、固体废物。

5.2 总量控制建议

根据工程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分析,将采取治理措施后所有喷漆产生的有机废气的净化效率达到98%,达标排放时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二甲苯、非甲烷总烃的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以抛丸除尘器的除尘效率99%,漆雾净化效率98%以上时,粉尘(漆雾)排放量作为TSP的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SO2按安装燃油锅炉的排放量作为SO2的总量控制建议指标。详见表5-1。

表5-1 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值

序号 1 2 3 4 5 6 总量控制因子 二甲苯 非甲烷总烃 SO2 TSP 废水 COD 固体废物 总量建议值 0.27t/a 2.15t/a 2.1 t/a 1.93 t/a 0.30万m3/a 1.05 t/a 不准排放 备注 按喷漆、干燥产生的有机废气均净化达标后的排放量核定 含漆雾、锅炉烟尘 收集出售、送具有危险固废处臵资格的单位处理及运到垃圾场填埋,不准排放。 - 60 -

5.3 区域环境总量分析

项目建设前后,区域内大气、水污染物总量变化情况见表5-2。 表5-2 区域大气、水污染物总量变化情况

污染物名称 二甲苯 非甲烷总烃 SO2 颗粒物 COD 现有排放量 (t/a) 2.44 19.2 3.27 25.48 0.45 改扩建后排放量(t/a) 0.27 2.15 2.1 1.93 1.05 排放增减量(t/a) -2.17 -17.1 -1.17 -23.55 +0.60 由表中可见,项目改扩建后喷漆、干燥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气均净化处理达标排放情况下,二甲苯的排放量减少2.17t/a,非甲烷总烃减少17.1t/a,COD排放量增加0.60t/a,而SO2减少1.17t/a,颗粒物(TSP)减少23.55t/a。

- 61 -

6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更加民主化、公开化。与拟建项目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团体及个人通过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观点,势必将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对拟建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认识,使拟建项目可能影响到的个人和团体的眼前及长远利益得到考虑和补偿,并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另外,“公众参与”可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透明度,是公众民主权利的体现。

6.1 调查方法

根据该建设项目的特点、项目可能影响的对象、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等,本评价的公众参与采用向评价区域内的居民、企业散发调查表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包括项目施工期及营运期可能影响到的千山区宁远镇敬老院及项目东北角部分居民,以及项目所在地宁远镇政府、小台子村政府等。共发出调查表3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30份。其中散发给宁远镇政府3份,小台子村政府2份,敬老院10份,周围企业、饭店、食杂店3份,项目东北角居民12份(该处居民共20户左右)。被调查者年龄在40岁以下占56.3%,40岁以上占43.7%。男性占63.3%,女性占36.7%。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10%,大专以下占90%。职业上有机关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农民、个体从业者等。

- 62 -

6.2 调查内容

首先向被调查对象介绍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工程概况,对当地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并针对表6-1中内容进行调查。

表6-1 公众参与调查表

姓名 文化程 性别 行业 年龄 职业 您认为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后面相应项划√)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对声环境的影响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建设项目对居民的影响程度:(在后面相应项划√) 对视觉、听觉 对办公、学习、休息 对出行路线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能 不能 您认为此项目中的环保措施能否有效防止产生环境污染(在后面相应项划√) 您认为该项目选址在此处是否合理?合理 不合理 (在后面相应项划√) 您对此项目建设的态度是: 赞成 反对 (在后面相应项划√) 主要反对意见: - 63 -

6.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6.3.1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拟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调查结果见表6-2。

表6-2 拟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内容 占总数(%) 空气环境 声环境 大 10 10 影响程度 中 16.7 26.7 小 73.3 63.3 由表6-2中可见,公众认为拟建项目对空气环境影响大的占10%,中等的占16.7%,认为影响小的占73.3%。公众认为拟建项目对声环境影响大的占10%,中等的占26.7%,认为影响小的占63.3%。 6.3.2 项目对居民的影响

拟建项目对居民的影响程度调查结果见表6-3。

表6-3 拟建项目对居民的影响程度

内容 占总数(%) 视觉、听觉 办公、学习、休息 出行路线 大 13.3 13.3 13.3 影响程度 中 13.3 13.3 16.7 小 73.3 73.3 70.0 由表6-3中可见,公众认为项目对居民生活的视觉、听觉影响大的占13.3%,认为影响中等的占13.3%,认为影响小的占73.3%;认为项目对居民办公、学习、休息影响大的占13.3%,认为影响中等的占13.3%,认为影响小的占73.3%;认为项目对出行路线影响大的占13.3%,认为影响中等的占16.7%,认为影响小的占70%。

- 64 -

6.3.3 关于环保措施的意见

86.7%的被调查者认为该项目的污染防治措施能够控制环境污染。

6.3.4 对项目选址的态度

认为项目选址合理的占90%,认为不合理的占10%。

6.3.5 对拟建项目的态度

被调查者中90%赞成建设此项目,持反对意见的占10%。

6.4 小结

由公众参与调查表的统计分析结果可见,大多数公众认为该项目对环境空气、声环境影响不大,对项目附近居民生活影响也不大,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对项目厂址的选择和项目建设均持肯定态度。

但是有10%的被调查者反对项目建设,这部分被调查者均为项目东北角居民,反对项目建设的理由主要是担心项目投产后,辐射噪声对其生活、休息带来影响。另外,由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基础垫高,切断了原居民点处的地面排水沟渠,使雨季时该处雨水无法正常排泄,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本评价已经针对这些问题在有关章节中对建设单位提出建议,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后,企业与周围公众的关系将得到改善。

- 6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