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坑开挖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来源:哗拓教育
基坑开挖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基坑开挖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4.10.1围护结构渗漏 (1)原因分析

1)地下墙垂直度偏差导致槽壁接缝出现较大空隙、槽壁接缝夹泥。 2)地下墙止水接头淤泥未处理完全,造成接缝夹泥、夹沙,形成渗水的渠道。

3)有未清除的混凝土绕流在地下墙的接缝内,会形成渗水的渠道。 (2)处理措施:

1)轻度的墙体接头夹泥与渗漏水情况,可以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在渗漏水位置注单液浆,水泥浆,并与超早强双快水泥配合进行堵漏与修补。

2)发现严重的墙体接头缝夹泥与渗漏水情况时,停止基坑开挖作业,立即对夹泥与渗漏水的墙体接头缝进行堵漏与修补。

3)如果基坑开挖到砂土层时,发现墙体接头缝中有很大的孔洞在流土或漏入流砂,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因为坑外的流砂在动水作用下会向坑内喷涌不止,孔洞也会越漏越大,轻者引起坑外地基沉降,危及邻近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重者会导致支撑体系失稳,造成基坑坍塌的重大工程事故。此时,立即停止挖土,迅速组织好抢险的人员和材料,作紧急处理。

(3)围护结构堵漏施工详见《车站围护结构堵漏方案》。 4.10.2地下连续墙露筋现象

如基坑开挖后地下墙产生露筋的现象时必须马上修补,以确保工程质量要求,弥补措施为:

将露筋处的夹泥、夹砂全部清除,清除至混凝土表面,露出坚实的混凝土面,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双快水泥涂抹封堵一层,以防止墙面以后有渗漏出现,涂抹层厚度约10~15cm的厚度,涂抹应均匀无接缝出现。

如接缝经过反复处理仍然渗漏或有流砂现象发生时则必须在槽壁

接缝外侧进行双液分层注浆、注入聚氨脂溶液或施工双液注浆进行封堵。具体如下:

填土而停止时,马上采取在漏点外侧双液注浆的措施封堵地下墙接缝外侧的漏点。

,不论回填土后是否还有渗漏现象,必须要先在接缝外侧注入聚氨脂溶液,完成止水后再施工双液注浆进一步封堵接缝外侧的漏点,保证继续开挖的安全。

当外侧聚氨脂和双液注浆施工完成并将漏点彻底封堵后,开始逐步开挖,每开挖1m,必须用16mm厚度钢板封堵地下墙接缝处漏点范围,钢板两侧和地下墙钢筋烧焊牢固,钢板和地下墙之间的空隙先预埋高强塑胶管,再用双块水泥灌缝,随后压浆封堵

4.10.3地连墙墙体部分凸起 (1)原因分析

由于成槽施工时时槽壁部分土体塌陷,造成浇筑混凝土后墙体部分凸起。

(2)预防措施:地连墙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以保证泥浆浓度、浆液位高度、槽边荷载、一次成槽长度符合要求,及时修孔,以保证槽壁垂直度、避免槽壁坍塌。

(3)处理措施:采用空气压缩机与风镐凿除凸起部位,施工时应尽量避免破坏墙体整体稳定性。

4.10.4基坑纵向滑坡 1、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

(2)因此在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均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降水措施,保证该土层中降水效果。

(3)暴雨来临之前所有边坡应铺设塑料膜防止暴雨冲刷,同时在坡脚设置大功率水泵抽水,防止坡脚浸水。

(4)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必要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混凝土保护。

(5)坡顶严禁堆积荷载,坡顶不容许设置便道。

(6)基坑四周设置混凝土挡水墙,防止基坑外积水向基坑内渗透。 (7)距离坡顶3m位置设置截水沟,宽度0.5m,深度0.3m。 (8)坑内施工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安排专人巡视,在坡顶及坡脚做好标识,严密监控,每小时巡视一次。

2、处理措施:

(1)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

进行疏散。

(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3)会同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 (4)如果纵向滑坡后基坑没有坍塌:

①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补强支撑,并对坡脚处进行土方回填;

②如果不能补强撑.刚立即组织对坡脚处进行回填土方或沙。 (5)如果纵向滑坡后基坑发生坍塌: ①立即组织对基坑坍方处进行回填土方或沙。 ②进行坡顶卸载。 ③尽量减少动载。

④杜绝任何流入基坑边坡内的水源。 4.10.5基坑变形过大,影响周边环境 (1)原因分析

未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超挖,支撑体系施工不及时,使围护结构变形超过规范要求,从而影响周边环境。

另外地下墙之间的接头也容易发生错缝而形成渗漏水的渠道,危害基坑开挖的安全。

(2)预防措施

1)根据周边环境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挖土流程。挖土的流程和步序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实施,严禁超挖。

2)由于基坑长度长,深度深,为避免发生纵坡失稳情况,本工程

基坑主要采取分层分段开挖的形式,严格按支撑标高一层一层的挖土和架设支撑,防止产生纵向划坡。放坡坡度严格控制不大于1:2,可以确保坑内土体稳定。

3)基坑开挖阶段,建立完善、严密的施工监测体系,对基坑自身变形及周边地表和建筑物等重点监控点实施24小时全范围的施工监测,及时将监测数据反馈指导施工,真正做到信息化施工。

4)深基坑开挖前做好准备工作:深基坑方案的审查,布置好测量网点;施工人员全员技术交底;配置施工机具、设备;检查井点降水效果;确定基坑开挖

总体流程。 4.10.6支撑失稳 (1)预防措施:

1)钢支撑失稳前有拱起侧弯或下沉的先兆,发现情况要迅速采取加固或补撑措施,在基坑开挖期间要加强对支撑的观察。每班要有专人巡察。

2)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3)对支撑材料要严格把关,杜绝使用有缺陷的支撑材料。 4)支撑施工要严格按要求架设、施加预应力等。对安装传感器的支撑,要有特殊措施进行保护。

5)要根据立柱桩的沉降情况,及时调整支撑,防止支撑因立柱桩的沉降或上抬而造成偏心,影响支撑受力。

(2)处理措施:

1)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3)会同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 4)如果发生钢支撑失稳,基坑未坍塌:

在失稳的钢支撑旁加设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驰,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采取复加预应力加固措施。如果支撑松弛而发生支撑失稳,则应立即查找周边

超载、围护结构背土是否流失、支撑材质等原因,防止失稳现象扩散。

5)如由于支撑失稳已经引起基坑坍塌:

立即对基坑坍塌处回填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的超载,如果围护结构背土发生土体流失,要立即填充砂或混凝土,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复加预应力,防止失稳现象扩散。

4.10.7坑底隆起 (1)预防措施:

1)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底隆起监测。 2)地基加固、井点降水等措施严格按要求施工。 3)基坑周边防止过多的超载。 4)围护结构插入比要满足要求。

5)开挖前对围护质量摸底、详察,对可能会发生渗漏的部位作必要得技术处理。

(2)处理措施:

1)疏散险情现场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3)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封闭,并调整事故路段内的交通。

4)一旦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

5)对小型基坑如出入口等,可及时采用回灌土方、水的方法,对大型基坑则应立即回填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停止回灌和回填。

6)如果采用回灌水的方法,马上与消防部门联系,从附近消防栓中取水回灌,另外由于回灌水用水量较大,如消防栓水量不够,同时与自来水公司联系,从附近供水管道中取水。

4.10.8坑底土体失稳后的处理

坑底土体失稳常是突然发生的,对于地下墙结构整体性较好的,

如只是坑底土体失稳破坏,而结构尚未破坏的以及施工发现基底有管涌或隆起迹象,一时无法采取其他根治措施制止时,可立即回填土体或坑内灌水。其填土量和灌水量的标高,应通过计算确定。如已形成滑动面,计算中就不应再考虑土体的抗剪能力了。对坑内灌水的做法用以制止管涌效果较好,但对制止其他原因造成基底失稳应谨慎采用,因灌水后,水对坑底的浸泡,不仅降低了土体的抗剪能力,还给之后的处理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用上述填土、灌水等法基本稳定基底后,再找出原因进行根本的处理:

(1)地面超载太多,应清除;

(2)地下水位增高,应降水或加固基底;

(3)地质资料有误,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降水或基底加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