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人才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哗拓教育


关于人才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以新埭镇为例

市政协新埭镇委员小组

随着与沪融合的逐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我市对高学历高技能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愈发迫切。为深刻把握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谋划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以新埭镇为例,市政协新埭镇委员小组对高层次产业人才队伍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下一步如何发展高层次产业人才做了有益探索。

一、高层次产业人才队伍状况及主要做法

(一)拓宽引才渠道,持续扩大高层次人才总量。全镇积极

拓展招才引智渠道,着力创建高层次人才培养交流的机制和平台,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至今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64人。一是加强人才对接。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立足装备制造业、机电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加大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进。积极参加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环境推介会,对接上海高层次人才前来创业创新。今年,我镇参加高层次人才对接会21次,对接高层次人才不少于50多人次;报“创新嘉兴精英引领”领军人才项目4个,其中,甘家安博士的“第四代光致变色材料及应用开发项目”获得“2017年红船杯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参加人才对接活动和人才项目30余个,累计接触人才60余名;新注册人才项目4个,共引进硕士以上人才7名。二是挖潜在沪人才。我镇主打“上海张江牌”,探索多元化招才路径,通过3个上海蹲点招商点,大力承

接上海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同时加强与上海康桥、先进制造技术创业园、上海交通大学,以及上海张江创星园等高科技平台对接。三是定点输入人才。通过与全市一所高校(嘉兴学院平湖校区)、三所职业高中(中专)合作,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服务。建立与主导产业、行业用人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格局,切实发挥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作用。

(二)加强载体建设,全力筑优人才创业创新平台。一是健全人才工作格局。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园区的人才工作机构。二是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近年来,平湖市建成了嘉兴学院平湖校区、人力资源市场、科创中心等一批人才培养和创业创新平台,开通人才服务热线,启动

了人才公寓租赁,以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把各类人才集聚到平湖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来。三是搭建两创平台。为进一步提升园区人才项目承载能力,2016年申报建设平湖市临沪产业园(新埭镇)机电装备创业创新中心,两创中心总用地面积53554.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总投资13904万元。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助力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器)、领军人才项目转化中心等创新成果产业化。两创中心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等待验收。

(三)强化机制保障,不断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一是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落户医疗、子女就学、家属就业、户籍迁移等“一站式、一条龙保姆式”全程代理服务。二是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加大人才政策性投入,建立人才发展专项经费专户,实施优秀人才

考核激励机制。针对创业类人才,申报“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评选获得A类、B类、C类的,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资助;入选平湖市创业人才项目的,给予100万元奖励;申报“国千”“省千”的创业类项目的,直接给予500万元、300万元资助;且符合条件的,免掉500平方米办公场地的3年租金。

符合“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创新人才标准的,按人才年薪70%补助,按长短期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补助。

“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 创新人按人才年薪70%补助,按长短期分别才薪资补助 引进国千和省千创新人才 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补助。 同上 针对引进人才,给予每年3-9万元工资外津贴以及50%的购房补贴,其中国家级、省级、嘉兴市级高端人才最高分别为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高级人才分三类最高分别为35万元、

12万元、6万元。

“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的A类、B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200类、C类创业人才项目 入选平湖市创业人才项目 申报“国千”“省千”的创业类项目 来平创业的“国千”“省千”项目 办公支持 万元资助 给予100万元 直接给予500万元、300万元资助 直接给予300万元和200万元资助 500平方米,3年免租金 首次达到两千万元、五千万元、一亿销售收入奖 元,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奖励 工资外津贴 3-9万元 购房款的50%,国家级、省级、嘉兴购房补贴 市级高端人才最高分别为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高级人才分三类最高分别为35万元、12万元、6万元 嘉兴市级高端以上人才 优先安排入住市人才公寓最长5年的免租金政策 此外针对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和顶尖型人才,给予高额度奖励。(具体如下表格)

给予不低于2000万元的资助,财政1000万嘉兴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元,企业按照不低于各级财政资助总额对团队进行配套资助 资助期内(3年)对团队投入不低于20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助额为500万元, 团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队所在地方政府按照不低于省级财政投入额度进行配套,团队所在企业按照不低于各级财政资助资金总额对团队进行配套资助 嘉兴市重点创新团队 新引育的顶尖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 顶尖人才领衔的或成长性好、业绩突出的嘉兴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给予60~200万元的创新资助 每人给予不低于200万元的生活补助和800万元的项目补助 根据实际需求给予不超过1亿元的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 二、高层次产业人才发展制约因素

新埭镇在高层次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少瓶颈。根据调查了解,制约高层次产业人才发展壮大的因素主要有:

(一)高新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存在“不需引”的客观现象。

近年来,新埭镇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服装、洁具、箱包等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总体工业结构层次不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至今累计10家,占规上企业数仅为12.6%,省级中小型科技企业52家,占全镇企业数约为6.5%,企业对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旺。规划设立的张江园区建设进度偏慢,配套设施难以跟上,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对高层次人才的承载力不够强。

(二)人才需求理念相对滞后,存在“不愿引”的普遍观念。近年来,新埭镇对人才工作进一步重视,但仍存在重招商引资轻招才引智、重项目投入轻人才投入的理念和做法,对于高学历高技能的高层次人才开发力度不够,人才工作的力度和成效有较大的不平衡性。同时,部分企业家不愿积极主动去招揽人才,不愿

在人才引进上多加投入,企业对自身人才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人才环境相对不够优越,存在“引不进”的客观难题。新埭镇虽与上海比邻,有着交通及地理上的优势,但人才政策、落户政策等方面对于人才落地以及落地后的服务保障不强。一是人才公寓等硬件设施不占优势。目前平湖市人才公寓有525套,其中459套是单身公寓,只有66套二室一厅一卫的套房,不利于人才安家落户。二是缺乏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平台。人才引进之后,缺乏项目落地平台、项目孵化器,人才中介服务、投融资服务、技术支撑服务等在内的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招才引智平台能级有待提升。

(四)人才优惠政策绝对缺乏,存在“难引进”的客观现实。本科和专业技术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尤其是符合平湖产

业发展的生物医药等专业生,须依赖外来生源,但目前的人才环境不利于外来本科人才的引进。非本地户籍的本科生在平工作,一是落户难,目前平湖没有可落户的集体户,必须满足结婚或者买房条件之一才能落户;二是安家难,2007年平湖市针对本科人才实施1000-2000元的安家补助,但该政策现已取消,目前没有针对本科生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优惠政策,包括不能享受租住人才公寓等。

三、高层次产业人才发展对策建议

当下,新埭镇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亟需引进大批的高层次产业人才。围绕如何破解当前高层次产业人才发展的各种瓶颈制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强化人才优先意识。一是加大平台推

介宣传。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做好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等项目,提升专利申报数。二是抓好人才工作。通过“科学人才观”的宣传普及,增强人才第一资源意识,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融入到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三是抓好人才投入。强化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投资的意识,坚持按照不低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标准足额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人才政策兑现、重大活动经费投入保障力度。四是抓号人才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人才布局和结构调整,着力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的实用人才等“四高人才”。大力开发重点产业和领域急需的紧缺型人才,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一线流动,力争通过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带动一片特色高新产业发展。

(二)创新引才方式,构筑人才集聚高地。一是突出引才重点,大力推进高端产业人才集聚。积极参加各类高层次人才对接会,为新埭做好领军人才项目储备;围绕三大产业导向,紧贴新兴产业发展,依托上海张江资源,抓住与沪融合契机,大力引育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二是推进金平湖英才计划,深入推进“人才强企”工程。建立完善企业技术难题需求库和紧缺人才目录,引导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三是深刻把握国际化、市场化背景下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新趋势,积极对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康桥先进制造技术创业园、上海创新园这四大主要平台,进行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的对接,为其产学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和支持,同时借助其成果的产业化提升园区科研能力,形成科研产业链,促进良性发展。四是注重引才效益,积极

引进急需紧缺型人才。克服一味贪大求好思想和急躁情绪,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切实了解企业需求,引进各类实用型人才。围绕紧缺专业需求,深入实施“名校优生”工程和“学子归巢”计划,大力引进“985”“211”工程高校优秀毕业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三)加强载体建设,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一是优化引进人才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人才投入,对现有人才政策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扶持力度的同时,也不放松对本科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优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技能本科人才的优惠政策,根据平湖市物价水平,制定相应的补助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才招引,加大社会引才奖励力度,对引进人才的企业、社会机构和个人进行奖励。二是优化人才创

新创业的载体环境。大力推进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建设,重点吸引上海、北京高端人才和科技成果向平湖转移,努力打造人才的新高地。积极探索依托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与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类人才创新研发平台,促进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战略研究等创新活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三是优化安居乐业的人文环境。加快推动小城镇建设,着力提升新埭承载环境。加大平湖落户型人才公寓和张江人才公寓的建设力度,推动配套设施及软性需求的完善。建立人才岗位津贴和安家购房补贴制度,开展人才交流、慰问、休养等活动,不断优化人才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