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哗拓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来源:哗拓教育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对于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需先弄清什么是学习兴趣,哪些因素能激发学习兴趣。

一、学习兴趣的定义及分类

所谓学习兴趣就是“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真理,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的产生,一般并不总是被意识到的,它是由事物的特点,对人引起强烈的情绪,在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间接兴趣和自觉性的活动有密切联系,它对具体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并无兴趣,而对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有明确的认识,并产生兴趣,从而支配自己去坚持活动。例如:观察化学实验中呈现的各种色彩、物质形态、物质相互反应产生新物质的现象;了解一些化学史、化学家生平事迹;用化学理论去解释日常生活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化学在工农业中的运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从兴趣的广度上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在化学学科范围内,广泛兴趣表现为对化学知识的运用,对化学领域背景知识的了解等。而中心兴趣则因人而异,它表现为对上述兴趣中某一面的爱好和偏向。人只有广泛兴趣,常常表现为博而不专;只有中心兴趣又显狭窄,虽可认识深刻但发展有限。因此,只有把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才能做到既博又专。

从兴趣的稳定性考虑,可分为暂时兴趣与持久兴趣。暂时兴趣有强弱不同程度,即使有时常强烈,甚至达到“狂热”和“迷恋”的程度,也较难以维持下去,有时还很易被对其它事物的兴趣所取代。持久兴趣相对比较稳定,是深入钻研,获得系统化学知识,培养养各种能力的条件之一。

二、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的事情或环境

1、对过去经历并获得成功结果的事情易发生兴趣

任何一件事,只要获得成功都能产生满足感,并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继而更关心这类事或物的发展,并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例如,学生在化学课上问题答得好,受到老师的赞扬,这种情况多次发生,学生就会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因此,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简单的问题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学生学习上成功的结果应利用各种机会予以承认,使学生得到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学习中失败的结果以及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2、对抱有成功希望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

动机作用在于实现目标过程中,其强度往往取决于对成功的结果抱有期望。在学习活动中,制定可以实现的目标是很重要的。

3、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

学生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常因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成败结果,致使学生学习兴趣的程度不一。学生对适合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大,获得成功结果的可能性就大,因此,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课题,有助于发展学习兴趣。

4、新颖的、能引起好奇和注意力的事物易激发兴趣

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好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和特点,教材内容太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去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一,进行化学重要性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活需要学习化学。第二,教材的内容编排上注意理论的重难点适当分散,适当补充一些化学史、化学家事迹的内容,作为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第三,注意诱发情感体验,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出的的问题,要与他们的能力和智力水平相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第四,把学生对其它事物的兴趣迁移到学习化学上来,以培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第五,围绕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兴趣,而旧需要满足了,又可以产生新的需要。第六,关心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第七,坚持不懈地表扬学生,如在课堂上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回答,使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即使有些学生的化学成绩很差,但也许他在运动场上是优秀的运动员,或是文艺活动的骨干,或其它学科成绩优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给予肯定,使学生从这种满足中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第八,上课不压堂也是很重要的。若压堂,学生会产生不耐烦情绪,也许会导致失去学习的兴趣。第九,重视学生的存在。教师的眼睛应随时注意学生的举动,用面部表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心中装着他们,以便教学正常开展,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来培养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一经激发,就会形成与需要相关的聚精会神的注意力、愉快紧张的情绪以及意志等心理状态,使人对认识的对象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那么,如何判断学生有无学习兴趣呢?

四、兴趣的测量

判断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量的标准有五项指标:第一,学习的积极状态,它包含①积极的注意状态,可表现在听课、

看书、笔记、提问的思考反应上;②积极的情绪状态,表现地做作业的态度上;③积极的意志状态,表现在对待困难的态度,是否刻苦学习,自制力如何,能否坚持学习等几方面。第二,学习的稳定性,如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第三,学习的广泛性,可表现在课堂内外的阅读、多门学科学习的态度上。第四,学习倾向性,是否对阅读化学书籍感兴趣,对实验装置现象是否感兴趣,对化学概念、定律是否感兴趣。第五,学习效果,如“双基”的成绩如何,学习方法是否科学,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学习习惯是否良好等。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通过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对感知到的事物做出积极的心理反应,使得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生则可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活泼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优势兴奋中心的存在。学生在这种状态中,兴趣浓厚,学习效率高,从而使智能得到充分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