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 个性化辅导教案
高考文言文复习(三)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18个虚词。 2、 识记18的虚词的用法和例子。 3、 能够掌握虚词的不同用法。 重点:了解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18个虚词。 难点:能够掌握虚词的不同用法。 虚词;特殊句式;翻译 (二)重点、难点 (三)考试要求 复习旧知: 1.听写: 南京龙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个性化辅导教案
2013高考题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南京龙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个性化辅导教案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人)()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3分) ⑵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4分) ⑶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3分) 【答案】C 【解析】“疾满百日当解禄”,请病假满一百天应当解除俸禄,这本是一项制度,所以“制”,应释为“制度、规定”。 【评价】实词题已考过多年,似乎已走到山穷水尽之时了,但年年考年年都似有说不尽的话:既然划定了120个实词,为何又“节外生枝”呢?在此题中,只有“及”字是120个实词中的,其余全是“节外生枝”!其实,“120个实词”这个概念已沉入历史,今天的考生应知多识广才是! 【答案】D 【解析】第①句李丰还未为官(白衣:平民百姓);第②句是言李丰在曹爽专政时的为官态度,并不是讲其“不贪财”。 【评价】此题仍然是常规题,也已走过许多年,不过此题确有其魅力:要说高考对考生的人生影响巨大,那么此题对考生的人格影响也将是巨大的!这样的题应该考下去,不然,我们还能用什么来熏陶当今浮躁社会中的浮躁学生呢? 【答案】A 【解析】根据第一段明帝问吴降人闻名中国的江东名士是谁,吴降人说是李安国,再加上明帝左右的人都知道李丰就是李安国,说明李丰的名声不只是在魏国传播。 【评价】这道题依然是“情节”概括题,只要读懂文章故事,做此题并无难度。 【答案】 ⑴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⑵李丰的儿子李韬因为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⑶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南京龙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个性化辅导教案
【解析】第⑴句处理好“所在”“以丰对”和句子的通顺即可;第⑵句处理好“尚”(求偶,引申为娶妻)“外辞之”“惮”和句顺即可;第⑶句处理好“缺”“谁可补者”和句顺即可。 【评价】翻译,除了准确,还须做到句顺,这是今年高考特别注意的一项得分点。其实,句顺最大程度地反映着考生对文言文或者说对常识的掌握程度。 三、课堂小结 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 特别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 学生签字: 五、教师评定: 1. 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教师签字: 教务处签字:
20 年 月
南京龙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个性化辅导教案
高考文言阅读(史传类)重点词语归类
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所占的分数高,题型稳定。这为文言文阅读复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多年以来,文言文阅读的文章体裁都是人物传记,掌握好这类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能有助于学生读通读懂文言文。现将这类重点词语归类如下,供学生和教师复习时参考。 1. 表示官位升迁、任免类的词语 (1)辟:征召。
例: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官内侯。(《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2)迁:升官。
例: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朗,再迁为安乐太守。(《后汉书·陈王列传》 (3)拜:任命,授给官职。 例:同上。
(4)举:举荐; 例: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新唐书·裴崔卢李王严列传》) (5)擢:提拔、选拔。 例:同上。 (6)调:调迁。 例:同上。 (7)累迁:多次提升。 例:累迁吏部侍郎。(2003年高考卷) (8)徙:改任。 例:(杨绩)降长宁军节度使,徙知琢州。(《辽史·列传第二十七》) (9)拔:提拔。 例:朕拔. 卿于仇虏之中。(《贞观政要》)
(10)除:任命、授职。 例:无何,复除宣徽史,知河阳。(《宋史·列传七十五》) (11)转:改任。
例: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三国志·毛玠传》) (12)摄:代理。 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一) (13)署:委任、代理。 例:署为府长流参军。(99年高考卷) (14)典:主管。
例:玠尝为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三国志·毛玠传》) (15)知:作某地的知县。 例:(郭永)寻知.大谷县。(96年高考卷) (16)相:作某国的丞相。 例:且臣闻管仲相. 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 例: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2000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 例:黜. 仁约为清水令。(2000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其他例句略)
2. 表示有才能或因才能被看重(不重用)类的词语: (1)以„„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 例:(毛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三国志·毛玠传》)
(2)以„„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 例:无何,宰以.卓异闻. 。(《促织》)
(3)异:认为才能奇特。
例: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
南京龙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个性化辅导教案
之,辟为丞相掾主薄。(《三国志·魏书·恒二陈徐卫卢传》)
(4)见知:被人所知。 例:(田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2001高考卷) 3. 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类的词语。 (1)害:嫉妒。 例:冯敬之属尽害. 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短:说某人的坏话。
例: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新唐书·郭子仪列传》) (3)隙:与某人有隔阂。 例:融与郗虑有隙.。(《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4)刺:指责。 例:刺. 诸县短长。(96年高考卷) (5)衔:恨。
例:遣吏部尚书宋璟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6)疾:憎恨、嫉忌。
例: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7)劾:弹劾,揭发罪状。
例: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资治通鉴·宋纪十五》) (8)贾祸:招来祸患。 例: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96年高考卷) 4. 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1)坐:①因犯错而定罪。 ②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例:滂坐. 系黄门北寺狱。(《后汉书·党锢列传》) 晋人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2)案(按):考察、审问。 例:乃以滂为清诏使,案. 察之。(同上)
(3)论:判罪。 例:论.守独石、内官弓胜田猎扰民。(《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4)当:定罪。 例:顺等罪当. 死,勿论。(《明史·于谦传》) (5)狱:案件。
例: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续资治通鉴》) (6)牒:文书。 例:俄有吏袖空牒. 窃印者。(2001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5. 表示要求辞官回家的词语。 (1)乞骸骨:告病告老请求退休。 例:莽上疏乞骸骨... 。(《汉书·王莽列传第六十九上》)
(2)致仕:请辞官回家。 例:乾统初,(杨绩)乞致仕..,不许。(《辽史·列传第二十七》) (3)归养:回去奉养父母。 例:独子无兄弟,归养..。(《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常见的古今异义: (1)特征:特别征召。 例: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
南京龙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个性化辅导教案
,起家拜少府,皆不就。(《后汉书·党锢列传》)
(2)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例: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 ,恂恂若不能。(2001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3)故事:按旧例。 例: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98年高考卷) (4)下车:官吏初到位。 例:衡下车.. ,治威严。(《张衡传》) (5)中外:朝廷内外。
例:帝虚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 想望风采。 (《明史·列传第一百一》) (6)横行:纵横驰骋。
例: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7)首领:脑袋,性命。 例: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98年高考卷) (8)交通:交往。
例:后知云亡命罪人,而与交通(《汉书·杨胡朱梅云传》)
南京龙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