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医学教育(http://xby ̄cbpt.cnl【L net)2014年10月第22卷第5期NORTHWESFM Ⅱ)u O 2014 Vo1.22 No.5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潘红卫 ,崔雨虹。,傅婷 (1.暨南大学医学院眼科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32; 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广东广州 510632; 3.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广东广州 510182) 摘要:分析了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研究平台建设、招生和导师队伍 建设、课程安排、科研指导以及质量考核与评价几个方面探讨了培养模式的可能改进途径和方式,并结 合暨南大学的实际经验作了介绍。 关键词: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14)05—0889—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Academic Postgraduate in Clinical Medicine PAN Hong-wei .一,CUI Yu-hong。,FU Ting (1.Institute of Ophthalmology,School of Medicine,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 10632; 2.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3.Department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 1 0 1 8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academic postgraduate majoring in medicine,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improvement with the aspect of platform construction,tutor se— lection,curriculum arrangement,research guidance and quality evaluation.We also introduce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Jinan University. 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academic degree;training mode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对 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专业学 研究生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医学作为基础 研究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在研究生培养 中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临床医学迅速发 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医疗技术和水平 的临床医生,要求具有比较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和比较 丰富的临床经验,而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则是 培养具有独立科研思维并掌握了一定研究技能的研究 人员,将来可以从事专业研究工作也可以在进行临床 训练后从事临床工作[1]。然而,许多单位由于各自的 展和学科建设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1998年国务院 学位委员会正式下发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 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 行办法》,开始将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划分为两种类 收稿日期:2014—04—14 原因或者条件限制,没有针对这两类研究生建立明确 的差异化培养目标和方案,结果可能导致科学学位和 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未能够达到应有的培养目标。眼科 学是临床医学下属二级学科,暨南大学眼科学专业由 全国著名眼科专家李辰、徐锦堂教授创办,自1978年 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先后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过百人,是国内最早的眼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0368,81300271);广东 省医学科研基金(A2O11327,A2013335,B2013177);眼科 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基金(2O11QO3);暨南大学研究生 教学改革项目(12MS23);广州医科大学归国人员启动基 金(2012C02) 作者简介:潘红卫,男,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眼科学、细 科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积累了较 为丰富的经验。笔者作为眼科的科学学位研究生导 ・胞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眼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 889・ 西北医学教育(http://xby ̄cbpt.cnkk net)2014年10月第22卷第5期NORTHWINFNED.Ⅱ Oct.2014 Vo1.22 No.5 师,在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方面有一点心得体会, 并结合暨南大学的实际情况,现总结出来供同道参考。 1研究平台建设 系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要打破以往对研究生导 师的错误认识,导师是一个工作岗位,意味着责任和义 务,而不是一种地位和身份的体现。对于临床医学科 学学位导师的遴选,应当更加注重科研素养和基础研 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一个运行良好的实验室不仅需要配备实验仪器设备、 究工作经历,保证研究生在就读期间得到导师有效的 指导和帮助。对于只从事临床工作的导师,可以转为 专业学位导师。暨南大学在这一方面做出了颇有成效 的改革,为科学学位导师的遴选制定较高的科研业绩 实验材料,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制度、操作规 范以及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转的技术人员队伍。现代医 学科学研究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先进研究技术不断涌 现,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常规的研 标准,打破了导师终身制,改为定期审核制,实施动态 究手段,逐渐有更多单位引进了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 更先进的研究平台。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依赖于 先进的研究平台,而反过来高水平研究成果也可以帮 助申请到更多研究经费,从而推动实验室的平台建设。 目前有不少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单位,特 别是医院的临床科室根本就没有完善的实验室。研究 生只能联系去其他有条件的实验室短期做课题,很难 去专心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同一个导师在研究方 向上的连续性很难保证。一些大型医院虽然建立了中 心实验室,配备了一些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但是也存 在一些如人员拥挤、仪器使用需要预约等问题。因此, 笔者认为在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审核的 过程中,管理部门更应该加强对实验室基础条件的考 核,对于完全不具备研究条件的单位,应当暂停招生。 另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始终放在实验室管理的首 要位置,在每位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安全教 育和制度宣讲,了解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等的注 意事项和可能的危险。 2研究生招生和导师队伍建设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是医学科研工作的主力 军和新生力量,吸收高质量的生源报考是研究生培养 单位的重要工作,对学科科研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在当前越来越多的单位获得研究生培养资格的形 势下,各个院校、医院间同样存在竞争关系。作为研究 生培养单位和导师应当努力去发现和吸引优质生源, 通过多种渠道开拓生源和主动联系学生报考。每年暨 南大学针对在读本科学生设立数百项本科生创新科技 项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通过参与这些创新项目,可 以早期接触到科学研究,对实验研究形成初步认识,也 通过跟指导教师做实验产生科研兴趣,成为将来潜在 的研究生报考生源。另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面 向重点医科院校在读的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大四学生举 行夏令营,介绍医院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并与导师见面 座谈,对获得保送资格并通过面试考核的学生直接录 取为免试研究生。目前已经有不少院校采用这种模式 吸引免试生报考,收到不错的效果。 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体 管理,只有通过审核的导师才能进入招生目录,获得招 生资格,极大提高了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研究生课程安排与设置 以往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知识结构陈 旧、应用性不强的问题。许多研究生在入学阶段选修 的课程只是为了满足学分的需要,而进入研究工作后 会发现所学课程用处不大。因此,针对临床医学科学 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当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 实用性,特别是对于研究过程中所必须的实验操作技 术和文献管理技能,应该给予格外重视。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对报考生源本科专业的要求也 日益严格。为适应卫生部关于临床医师资格考试报名 资格的要求,暨南大学自2012年起要求报考临床医学 专业的研究生,无论科学学位还是专业学位,本科所学 专业必须是临床医学。这一规定也逐渐在越来越多的 医科院校实行。这一规定带来的结果就是将来生物类 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将不能攻读临床医学研究 生。尽管临床医学本科生具有良好的医学专业知识, 但由于本科课程设置的缘故,绝大部分临床医学本科 生接触的实验课以形态学和动物实验为主,在细胞及 分子水平的实验技能方面比较欠缺。考虑到这一实际 情况,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基础理论课程之外, 更应该侧重实际操作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课程中能 够掌握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实 验原理和操作技术,并且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2]。 为了能及时了解最新研究进展,跟踪最新研究技 术,文献检索、管理和阅读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 本技能。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一技能,才能在海量的科 研文献中快速找到相关结果,为科研选题、研究方案设 计做出正确的决定。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可以通过开 设公选课的形式帮助研究生尽快掌握这些技能,在专 业的医科院校或者医院,则可以通过聘请专家讲座等 形式来实现。暨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在 每个学期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Endnote软 件操作等培训班,开通了著名的文献出版机构汤森路 透的在线教程,并且提供了许多培训教程PPT下载, 使研究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西北医学教育(http://xby ̄cbpt.cnld.net)2014年1o月第22卷第5期NORTHW ̄FMED.EDU.OCL 2014VoL 22No.5 4科学研究的指导与过程管理 SCI论文,有的单位甚至把发表SCI论文作为获得学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导师主要来自医院的 临床医生,也有少量导师来自大型教学医院中设立的 研究所。根据笔者观察在研究生指导方面主要存在以 下几个问题:①临床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指导学生。许 多导师担任临床科室的主任或者副主任,每天门诊、病 房以及手术等临床工作非常繁忙,可能几个月都没有 时间跟学生深入交流研究课题,指导就无从谈起。② 科研经历欠缺,指导能力不足。由于历史原因,现有的 位的必要条件。20世纪8O年代后期,南京大学首先 将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引入科 研评价体系后,现在SCI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重要的 评价指标之一。每个被SCI收录的期刊有对应的影 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它是通过对期刊引文进 行统计分析得出的数值,将其作为衡量期刊影响力的 项指标。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表明该刊物对其学 一科领域越具影响。尽管SCI作为一项学术评价指标 很多研究生导师本人在读书和工作期间一直从事临床 工作,未曾接受过正规的科研训练,没有建立科研思维 方式和掌握常用的科研技术方法,因此很难给学生提 供切实有效的指导。③责任心不强,指导方式欠合理。 有些学术成就较高的导师,本身有行政职务或者很多 学术兼职,经常开会、出差等,而且同时指导的硕士、博 士研究生很多,为了省事就采用了博士指导硕士,师兄 指导师妹的方式,这样无疑使学生失去了接受导师直 接指导的机会。因此,在提高导师指导效果上可以采 取多种措施。首先,建立定期交流和指导的机制,比如 每周举行课题组的周会,讨论最新的相关领域研究进 展,汇报实验结果和总结经验教训等。其次,培养团队 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同一课题组内可以将常用的实 验技术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减少在技术摸索上需要 花费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对于以临床工作为主并 且缺少科研经验的导师,可以与基础研究的教师建立 导师组联合培养和指导研究生。最后,要注重研究生 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研究生在读期间能够较好 地掌握专业外语、文献检索、统计分析、生物学软件等 必备技能,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跨学科的学术沙龙、 国内外著名学者的专题演讲、前沿研究热点以及最新 实验研究技术的报告和讲座等,这样可以很好地开拓 视野,有助于启发科研思维。 5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措施 2013年7月中旬,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研究 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特别提出对研究生实行严格的中 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同时也要改变 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防止形成导师终身 制。这表明教育部已经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到了 重要位置。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研究生具有 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研究生的科学 研究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现科学问题的 能力;二是科学实践的能力;三是撰写科学论文的能 力[3]。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科研论文在研 究生培养质量的考核中占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内整体 科研水平的提高,对研究生发表论文也提高出了更高 的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培养单位鼓励研究生发表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但是同时它在推动我 国近年来科学技术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发挥了巨大作 用,是目前较为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之一。当然,应该 抛弃唯SCI论的观点,在学术评价中考虑具体学科的 实际情况,结合具体论文的引用情况、期刊的特征因子 等其他评价指标等,建立更为合理的评价机制。学校 或者院系层面设置适当的奖励措施对于提高研究生积 极性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常见的方式有设立优秀研 究生论文奖和优秀毕业研究生奖等。暨南大学研究生 院在鼓励和推动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方面制定 了一系列的政策,根据中科院学术期刊分区,对于以第 一作者发表一区论文的研究生,给予高达5万元的奖 励,同时给导师提供1O万元研究经费。 6结语 在如今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研究 生生源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研究生导师队 伍建设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如何 采取措施控制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于临床医 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水平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生力军, 在攻读学位期间承担具体科研工作,工作以后也是未 来科研工作的后备力量,担负着提升中国医学科技和 医疗水平的重任。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 工程,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作为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单 位,应当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规范的研究 生培养模式,加强对培养过程的管理和培养质量的考 核,才能将研究生培养成为具备专业技能和科研素质 的高级人才,为医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E1]王洪恩.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及对策研 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2,(4):71O一711,767. [2]孙腊珍,张增明,叶邦角.科研能力培养和研究生实验教学 体系的构建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58—6O. [3]胡凯.试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 教研究与评估),2006,(7/8):36—37. (责任编辑:张梦华) ・8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