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整册思维导图

来源:哗拓教育
 1.生理变化 1.表现(包括) 1.身体外形的变化 2.内部器官的完善 3.性机能的成熟 1.生命力旺盛,身体充满能量 2.充沛精力、敏锐思维…… 1.更关注外表 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 第一课 青春期的变化 (一) 2.影响(作用) 3.行为表现 2.有烦恼 1.认识到身体发育各不相同,正常的,正视、欣然接受。 2.不自卑,不嘲弄别人 3.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 1.认知能力发展 原因 2.自我意识增强 3.情感世界丰富 1.反抗与依赖 2.闭锁与开放 3.勇敢与怯懦 4.正确做法 1.表现 心理矛盾 2.心理变化 1. 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 2.参加集体活动 3.求助他人 2.做法 4.培养兴趣爱好 5.自我调节 表现 影响 1.有时烦恼 2.成长契机\\健康成长 1.积极面对 2.正确处理 态度 页 1 第一课 青春期的变化 (二) 页 2 1.作用 只有思想成熟才真正长大 1.学会独立思考 2.培养批评精神 3.开发创造潜力 原因 1.青春期独立意识发展 2.对问题有更多见解 1.凝聚动人活力 原因 2.蕴含创造力 3.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对未来美好憧憬,拥有创造潜力。4. 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1.不一味追求独特 1.学会独立思考 2.不人云亦云 3.有独特见解 4.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2.表现 3.思想、精神变化 1.有质疑勇气 2.有表达观点、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3.考虑别人感受 4.技巧:对事不对人,具有建设性 3.做法 注意 2.培养批判精神(表现) 1.对事情有自己看法 2.敢于表达不同观点 3.敢对不合理事情说不 4.敢于挑战权威 3.开放创造潜力 1.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好少年 2.遵守道德和法律前提下,打破常规 3.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 4.要不断尝试、探索、实践,用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第二课 青春心弦 (一) 页 3 1.生理特征差异明显(与生俱来) 1.表现 2.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各具特点 平静而欣然接受 优势互补 2.影响因素 3.认识性别角色 性别刻板印象 1.作用 危害 影响自身潜能发挥 1.男生女生 1.帮助了解异性不同特点 2.学会如何塑造自我现象,如何与异性相处 2态度 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1.欣赏对方优势、完善自己 4.各有性别优势 1.做法 2.认识自己的优势,发现对方的优势,取长补短,让自己更优秀。 3.不自傲、不自卑,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1.步入青春期 2.在异性面前有自我表现欲望 1.表现 3.更在意自己形象 2.青春萌动 (一) 4.渴望异性肯定和接受 1.有助于了解异性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2.与异性相处 意义 2.看到对方某些优秀品质。 3.是我们进步成长的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让这份友谊成为青春美好的见证。 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做法 第二课 青春心弦 (一)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一) 页 4 2.青春萌动 (二) 3.异性情感 态度 正常 对异性欣赏、对美好的向往而愉悦,把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其实,不是真正的爱情。 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意味着欣赏与尊重,需要责任与能力 做法: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早恋原因 真正的爱情 1.渴望内容 1.成长的渴望 1.健美身躯 2.充实的大脑 3.自由、飞翔 4.指点江山,激荡文字 1.青春的我们有无尽的遐想,不同的憧憬和理想 2.规划青春路径 3.青春探索不停止 1.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 2.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3.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和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展示优势和才华,激发潜能和活力,获得更多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让我们更自信。让青春1.作用 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战胜自己,超越自我。助力青春成长。 1.克服惰性、抵制不良诱惑、战胜自己。 2.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 3.不断克服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4.有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2.原因 1.青春飞扬 1.自信(作用) 2.飞翔的力量 (青春的探索需要……) 2.自强 2.做法 3.青春活力 4.梦想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二) 2.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1.原因 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做法 1. 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3.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4.树立底线意识,不触碰道德底线,不违反法律。 5.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 止于至善 做法 榜样的作用 1.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 2.昭示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 3.激发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4.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5.我们的社会、国家更美好。 第四课 揭开情绪的面纱 (一) 页 5 1.有自己的格调,有至善追求。 2.从点滴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寻找生活中的贤,作为榜样。 4.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自省和慎独。 5.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1.人的情绪复杂多样。 2.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会经常变化。 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 也可能让我们因某个小小挫折止步不前 反应强烈、波动与固执、细腻性、闭锁性、表现性 1.特点 1.情绪 2.影响 情绪影响观念和行动。 喜怒哀惧 特点 原因 3.基本情绪 4.青春情绪 青春期身体发育加快和生活经验不断丰富,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也变化。青春期情绪特点体现青春活力。 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积极面对负面情绪 做法 · 第四课 揭开情绪的面纱 (二) 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韵味 (一) 1.我们的情感世界 1.做法 1.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它们 2.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2.情绪的管理 1.情绪表达 2.情绪调节 2.原因 1.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会影响周围的人。 2.情绪的表达与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有关。 1.该喜则喜,该悲则悲,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各种情绪感受。保持积极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让青春生活更美好。 2.适度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持续负面情绪危害身心健康。 3.合理调节情绪有助于更好适应环境。 1.改变认知评价 2.转移注意 3.合理宣泄 4.放松训练 有助于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1.原因 2.调节方法 作用 1.丰富的情感 1.感情的系 情与绪关1.联系 紧密相关,伴随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某些情绪随着时间推移形成比较稳定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情绪:短暂的、不稳定的、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 情感:随着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相对稳定。 2.区别 2.情感类别(见书) 1.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 2.情感反映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3.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 4.情感伴随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 2.情感作用 页 6 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韵味 (二) 第六课 “我”和“我们” (一) 页 7 2.品情中长 在味感成1.美好情感 2.负面情感 1.作用 2.获得途径 1.表达我们愿望。 2.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1.情由心生,在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 2.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 1.消极影响 2.积极影响 不那么美好,带来不舒服、不愉快的负面感受。 影响 3.传递情感正能量 1.对我们成长有意义,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 2.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助力,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1.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影响环境,如学会关心他人。 2.情感需要表达、回应、共鸣,在与他人交流中传递美好情感、传递生命正能量。 3.在生活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传递情感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 1.集体联接度越高,个体越温暖。 2.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3.希望被集体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4.作为集体的一员,也要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5.体验集体荣誉感带来的骄傲和自豪、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1.每个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提高集体联结度。 2.尊重、理解他人,认可和接纳每一个人,使集体成员获得安全感和归宿感。 3.每个人散发自己的光与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3.当集体取得成绩时,体验集体荣誉感。 1.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 2.个人汇聚到集体中,通过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 3.通过集体力量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1.集体生活邀请我 1.集体的温暖 表现 做法 2.集体的力量 做法 作用 第六课 “我”和“我们” (二) 1.个人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 2.个人力量是有限的,通过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借助合力可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3.集体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4.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健康成长。 集体对个人的作用 1.每个人有不同角1.集体生活可以培养色,承担不同职责,负责的态度和能力。 做认真做事,做有担当2.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法 的人。 我们人际交往的基2.交往中彼此接纳、本态度和能力。 尊重、理解、包容、友好相处。 1.集体生活搭建交往的平台,可以展示、发展自做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法 2.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包容他人不同,学习他人优点,完善个性。 3.实现集体共同目标中,积极参与共同活动,把握机遇,自主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个性。 1.集体规则的作用:保证集体的和声更动听。 1.单音与和声(个体与集体) 2.让和声更美 1.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 2.表现 3.做法 1.一致并能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 2.有时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或个人和集体需要不同,会存在矛盾甚至冲突。 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1.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 2.对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通过恰当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改进建议。 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一致的,发生冲突时,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4.承认个人利益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5.学会处理和他人的各种关系,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冷静考虑,慎重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6.要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做有损集体的事情。 1.集中养格 在体涵品 2.集体生活成就我 2.集中展性 在体发个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一) 做法 页 8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二) 1.我们同属于多个集体,在不同的集体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2.节奏与旋律 (多个集体中与大集体 小群体与集体) 2.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和谐时,顺利融入集体;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不和谐时,就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如果面对不同集体中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角色间的冲突就会带来烦恼。 1.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 2.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3.考虑任务的紧迫程度。 4.从整体利益出发,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1.志趣相投 2.个性相似 3.生活背景类似 1.小群体中彼此接纳、欣赏,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归宿感、安全感。 2.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交往中学习交往,互学中增长才干。 3.小群体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小群体成员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参与集体的建设。 1.小群体不能融入集体生活就会与小群体外的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2.小群体内成员之间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就会将自身利益置身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团体主义。 1.我在多个集体中 1.表现 2.面对冲突的做法 2.集体中的小群体 1.形成原因(因素) 2.影响 1.积极影响 心怀一把尺子,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明辨是非,坚持正确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2.消极影响 3.做法 页 9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 (一) 1.有共同愿景。 1.表现 1.憧憬美好集体 作用 1.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 2.共同愿景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1.民主的、公正的。 2.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3.善于合作的。 4.充满活力的。 2.有良好的氛围 2.作用 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每个人获得丰富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生活信念。 1.每个成员有自觉愿望、能自主行动,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2.对共同愿景和目标凝聚着每个人的才华和智慧并坚信经过努力一定能实现。 3.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通过民主程序选举组织领导者。 4.有“自治”精神,每个人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5.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1.发挥每个人智慧和力量,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积极做集体的主人。 2.每个人从自己实际出发,各尽所能,发挥所长。 3.悉心呵护集体荣誉。 4.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在具体事情里。不管大小事主动作为。 5.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1.承担责任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2.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 1.有助于学会正确做事,提高能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扩大自我成长的空间。 2.可以自己赢得信任,可以让自己被赋予更大的责任,拥有更多发展机会。是我们走向社会的“必修课”。 2.我与集体共成长 1.在共建中尽责 做法 2.在担当中成长 1.做法 2.承担责任的作用 页 10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一) 页 11 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表现 1.生活需要法律 1.法律在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矛盾、纠纷需要道德、亲情、友情、法律调节。 2.每一部法律应生活需要制度和颁布,又对生活规范和调整。 3.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中,渗透到社会的方面方方面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前生活,而且指导人们未来生活。 4.法律和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5.我们一生中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我们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原始社会没法律,人类靠习惯来约束自己。 2.国家产生后,统治阶级开始创制法律。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2.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1.法律的产生 2.法治的脚步 2.法律的本质 1.要求 3.法治 1.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治理国家基本方略之一。 2.地位 3.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4.总目标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二)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一) 页 12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保障生活 2.法律、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共同点: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不同点: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度的。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校规校纪依靠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1.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2.让我们懂得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3.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反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法律的作用 规范作用 保护作用 1.未成年人 1.法律为我们护航 2.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3.如何保护 未满18周岁的公民 内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且时有发生,需要特殊 外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1、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做了特别规定。专门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3.构筑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4.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4.未成年人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二) 珍惜 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 自己的权利,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 1.2.我们与法律同行 学会依法办事 1.原因 2.做法 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2.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依靠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1.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 3.遇到问题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诉求和愿望。 4.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5.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树立法治意识 1.原因 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道德的重要性 提高人们道德水平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3.做法 1.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2.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法治时代既要法律,又离不开道德。 4.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让青少年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页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