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例分析题(100分) 李嘉诚“资产大挪移”
华人首富李嘉诚一直是大中华经济圈商人们模仿的标杆,因为在把握投资时机方面具有独特的敏锐感觉而被称做“超人”。所以,当近两个月李嘉诚密集出售他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多宗资产时,自然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在过去的三年里,这位大亨的投资重心已逐渐向欧洲转移,但如此高频率减持中港资产却尚属首次。
李嘉诚察觉到了一些其他人所忽视的东西吗? 连抛零售和地产项目
首先引发市场震动的是“超人”拟出售旗下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百佳超市。
该消息自今年7月中旬得到确认后,迅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相关公开资料显示,百佳超市成立于1973年,在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有超过250所分店,拥有香港超市行业33.1%的市场份额,为当地第二大商超零售商,其在2012年的营业收入超过200亿港元。 据悉,百佳超市的出售价格将不低于300亿港元,目前除了著名并购私募基金KKR及TPG之外,还有在香港营运超市生意的华润创业、沃尔玛、高鑫零售、永旺母公司日本AEON集团、澳洲两家零售商WoolWorths及Wesfarmers、家乐福等都均被传有意竞购。
尽管对于规模庞大的“李氏商业帝国”而言,百佳超市在其中并不显眼,但出售这家在香港经营了40年、且具有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还是把李嘉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一时间,关于其要撤资香港的讨论甚嚣尘上。 而无独有偶,在准备出售百佳超市数周后,李嘉诚又被曝出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方式,继续变相减持在港资产。
7月31日,置富产业信托发布公告称,打算出价58.49亿港元,向李嘉诚控制的长江实业收购天水围发展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并向置富产业信托转让股东贷款,以实现对天水围嘉湖银座物业的整体收购。
由于天水围发展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巍城有限公司由长江实业持股持股司座物业。本,并向置富产业信托转让股东贷款,以实现对天水围整98.47%,而长江实业又持有置富产业信托30.83%股权。
换言之,通过此次资本运作,长江实业变相减持嘉湖银座近70%的股权。更让市场浮想翩翩的是,除了香港资产外,李嘉诚在内地的部分地产项目也在近期遭到了抛售。据媒体8月30日报道,李嘉诚拟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及位于其地库一层与二层之所有停车场、老年活动中心,一举套现约人民币30.3亿元。资料表明,西城都荟广场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在香港招商的首批地铁上盖综合商住项目,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去年底刚刚开业。此外,市场还传言长江实业正准备出售其在上海开发的首个写字楼项目,位于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心,预计售价为人民币60亿元以上。
大中华区的“围城效应”
虽然宣称“撤资香港”是子虚乌有,但事实上,李嘉诚近几年来一直在降低香港资产于整个商业帝国中的比重。上述密集抛售动作,只是这个思路的集中体现。这从和记黄埔的财报中便可见一斑。作为李嘉诚旗下最重要的投资平台,和记黄埔2010年中报显示,公司息税前利润中来自香港的部分占到了36%,总额高达65.5亿港元;而在最新披露的2013年中报里,香港资产贡献的利润却只占其中的17%,且总额下降到49.8亿元。
对“超人”来说,香港乃至整个大中华经济圈曾经是他发家之地,但无奈随着时间推移,这片土地留给他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少。“香港的地产、零售乃至电讯业务的市场正接近饱和状态,而且面临来自内地和海外竞争者的激励竞争,盈利能力不强。内地业务方面,尽管超人有实力,但要和众多国企拼市场也占不到多少便宜。”上海某独立经济学家向腾讯财经表示。另一方面,近年来,香港商业政策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案例分析要求:依据本案例提供的信息内容,并结合所学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与自身工作实际,展开深入系统的讨论。
答:李嘉诚的团队相当于一个项目工作组。
李嘉诚的资产大转移实际上是一个项目风险管理的一个过程。项目风险
管理通过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识别项目的可能风险,对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依据评估结论,选择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并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
1、项目风险的识别(识别潜在的风险)
风险识别就是对项目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判断、归类和鉴定。主要包括:识别并确定项目有哪些潜在的风险;识别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识别项目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可交付物的描述、项目计划和历史资料。常用的识别方法有德尔法、头脑风暴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法、现场视察法、索赔统计记录法和环境分析法等。
风险分类:这种“大中华围城效应”属于超出项目工作组等控力和影响力之外的风险,属于市场转向和政府行为。
在风险的潜伏阶段,风险尚未显现,但其可能性存在于各种征兆之中。这个阶段的风险管理重在预防。
和记黄埔2010年中报显示,公司息税前利润中来自香港的部分占到了36%,总额高达65.5亿港元;而在最新披露的2013年中报里,香港资产贡献的利润却只占其中的17%,且总额下降到49.8亿元。
李嘉诚所在的公司通过数据统计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 潜在风险发生地点: 大中华区 风险涉及面:地产和零售业
2、项目风险的的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就是对经过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判断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对项目的影响。风险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定性分析依赖于主观判断,主要方法有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是风险管理中的难点,分析结果取决于数据及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方法有蒙特卡罗模拟法。
潜在风险出现的原因(外部风险):
市场转向:
香港的地产、零售乃至电讯业务的市场正接近饱和状态,而且面临来自内地和海外竞争者的激励竞争,盈利能力不强。
内地业务方面,尽管超人有实力,但要和众多国企拼市场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政府行为:
上海某独立经济学家向腾讯财经表示。另一方面,近年来,香港商业政策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3、项目风险的实施控制(规避风险)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针对可控风险,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争取可能机会,防止风险发生,减少风险损失的风险管理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根据项目发展和变化的情况,不断地重新识别和分析项目的风险,调整和更新风险应对措施,实施风险控制,以确保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
李嘉诚项目组通过连抛零售和地产项目,高频率减持中港资产,及时规避风险,
上述材料分析的启示:
增强项目领导层的风险管理意识。这对项目风险的有效实施有着决定性影响。应着力加强项目领导层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努力营造风险管理的意识环境,用系统性思维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项目的风险管理,将其纳入项目管理的整体之中,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充分认识风险管理是威胁管理和机会管理的统一体,从而更加重视和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并在风险管理资金安排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