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iton) 政府信任感对民众社会公平感与生活满意感 及JI!!I理和谐的影响 杨智涵.虞涛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分层随机取样抽取重庆市1 544名民众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中央政府信任感在社会公 平感与心理和谐之间起调节作用;地方政府信任感在社会公平感与生活满意感、心理和谐之间起调节作用:中央政府信 任感和地方政府信任感同时在社会公平感与生活满意感、心理和谐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政府信任感;社会公平感;生活满意感;心理和谐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2)01—0054—03 作者简介:杨智涵(1985一),男,贵州兴义人,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虞涛 (1987-),男,四川宜宾人,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1—10—2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9XJAXLXO05);重庆市社科重点项目(2009ZX02)。 如何实现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是中国心理学工 一作者们长期探索的课题_l= 心理和谐是在构建和谐社 会和复兴传统文化背景下提出的中国本土化概念.为 心理学研究中国化提供了契机 心理和谐是指个体在 处理自我、家庭、人际和社会问题过程中的主观体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从重庆市13个区县按机 关事业单位、企业、农村与社区三个层次抽取1 544 和总体感受[2],分为自我状态、家庭氛围、人际关系和 社会态度四个维度_3_ 近年来.国内对心理和谐的研 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 对心理和谐的内涵与结构的理解和界定:二是探究和 名公民。其中,男性为44.7%、女性为42.8%:30岁以 下为39.6%、30~50岁为46.7%、50岁以上为10-2%; 市(县)区为52.7%、郊区为8.5%、乡镇为15-3%、农村 为19.2%。 (二)研究工具 开发心理和谐测量工具及指标体系:三是调查分析心 理和谐现状及发展规律.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 学建议。 心理和谐通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心 理和谐量表测量E3] 该量表一共有44个题目.包括自 生活满意感是个体对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感受.可 通过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人际 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价 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和社 会经济转型期.面临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必然要反 我状态、家庭氛围、人际关系和社会态度四个维度。量 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1为不和谐、2为比较不和 谐、3为不确定、4为比较和谐、5为非常和谐,得分越 高表明心理和谐水平越高 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 的信效度 ,此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 系数为0.938。 社会公平感、政府信任感和生活满意感采用自编 有效的问卷测量 问卷均采用Likert 5点计分.1为不 同意、2为比较不同意、3为不确定、4为比较同意、5 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该感受水平越高 社会公 平感问卷一共有6个题目.内部一致性仅系数分别 映到个体的心理上.产生各种社会心态.从而影响心 理和谐 这些社会心态主要体现为社会公平感和政府 信任感。社会公平感是指个体对社会财富、地位、机会 等分配是否合理的感知:政府信任感是指个体对政府 工作的一种评价态度。反映为个体对中央政府和地方 政府的信任程度和满意程度 社会公平感和政府信任 感是如何影响民众的生活满意感和心理和谐呢?本研 究通过探讨政府信任感在民众社会公平感与生活满 为0.859:政府信任感问卷一共有14个题目.包括中 央政府信任感和地方政府信任感两个维度.内部一致 性 系数为0.949:生活满意感问卷一共有l0个题 目.内部一致性0/.系数分别为0.936 意感、心理和谐的影响过程,为政府部门提升民众的 主观心理感受提供依据 .-.——54 (三)数据处理 表2 中央政府信任感对民众社会公平感与生活满意感及 心理和谐的调节作用 采用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如表1。民众的生活满 意感(LS)、心理和谐(PH)、社会公平感(SSF)、中央政 府信任感(CGT)、地方政府信任感(LGT)之间均两两 显著相关(r在0.281—0.667之间,p<0.01)。 表1 各研究变量的均数、标准差和积差相关 注:表中的回归系数为标准化回归系数; <0.05, <0.01, < 0.001。 表3地方政府信任感对民众社会公平感与生活满意感及 心理和谐的调节作用 生活满意感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一 心理和谐 步骤二 步骤三 注: <o.01。性别:1=男,2 女;4-*- ̄:1 市(县)区,2 邓区,3 乡镇,4=农村。 (二)政府信任感对民众社会公平感与生活满意 感及心理和谐的调节作用 采用Baron和Kennv(1986)提出的方法进行调 节作用分析 中央政府信任感作为调节变量时.以 性别、教育、住址和地方政府信任感作为控制变量,社 会公平感作为自变量.生活满意感、心理和谐作为因 变量.结果如表2。社会公平感、中央政府信任感对生 活满意感主效应显著.但交互作用并不显著.说明中 央政府信任感在社会公平感和生活满意感之间无调 节作用:社会公平感对心理和谐主效应不显著.中央 注:表中的回归系数为标准化回归系数; <O.05,_p<0.01, < 0.001。 (三)政府信任感在社会公平感与生活满意感及 心理和谐之间的中介作用 根据Baron和Kennv(1986)的回归方法,中介作 用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自变量的变化能够显 著地解释中介变量的变化:(2)自变量的变化能够显 著地解释因变量的变化:f3)当控制中介变量后,自变 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应等于零.或者显著降低.同时中 政府信任感对心理和谐主效应显著.两者的交互作用 达显著水平.说明中央政府信任感在社会公平感与心 理和谐之间起调节作用.且主效应与交互作用对心理 和谐的解释变异达24.2% 地方政府信任感作为调节变量时,以性别、教育、 住址和中央政府信任感作为控制变量.社会公平感作 为自变量.生活满意感、心理和谐作为因变量。结果如 表3。社会公平感、中央政府信任感对生活满意感主 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应显著不等于零 为检验政 府信任感在社会公平感与生活满意感、心理和谐之间 的中介作用.以社会公平感作为自变量.分别以中央 政府信任感、地方政府信任感为中介变量,生活满意 感、心理和谐作为因变量.结果如表4。中央政府信任 感在社会公平感与生活满意感、心理和谐之间均起部 效应显著.两者的交互作用也达显著水平.说明地方 政府信任感在社会公平感和生活满意感之间起调节 作用.且主效应与交互作用对生活满意感的解释变异 达43.8%:社会公平感对心理和谐主效应不显著,地 分中介作用:通过中央政府信任感的部分中介作用。 社会公平感能有效解释生活满意感变异的36.7%、心理 方政府信任感对心理和谐主效应显著.两者的交互作 用达显著水平.说明地方政府信任感在社会公平感与 心理和谐之间起调节作用.且主效应与交互作用对心 理和谐的解释变异达24.8% 一和谐变异的17.3% 地方政府信任感在社会公平感与生 活满意感、心理和谐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通过地方 政府信任感的部分中介作用.社会公平感能有效解释 生活满意感变异的36.5%、心理和谐变异的16.6% 55— 表4中央政府信任感、地方政府信任感在社会公平感与生活满意感及心理和谐之间的中介作用 注:表中的卢为标准化回归系数; 和F是对方程3的检验结果;-P<o.05, <o.01, <0.001。 三、讨论 (一)政府信任感对民众社会公平感与生活满意 感及心理和谐的调节作用 活满意感变异的36.5%、心理和谐变异的16.6% 这 表明。民众社会公平感是生活满意感和心理和谐的重 要预测指标.并通过政府信任感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 用影响生活满意感和心理和谐 (三)研究启示 中央政府信任感在社会公平感与心理和谐之间 起调节作用.地方政府信任感在社会公平感和生活满 意感、心理和谐之间起调节作用 这一结果表明,高社 会公平感的民众是否产生高的生活满意感受地方政 府信任感的调节,一方面拥有高社会公平感且对地方 从理论角度看.本研究的贡献是在社会公平感研 究中,首先提出以政府信任感作为调节变量和中介变 量,影响民众的生活满意感和心理和谐.得出了有价 值的结论.为拓展社会公平感研究提供了更宽广的理 论框架 从实践角度看.本研究对于指导政府部门提 高民众的生活满意感和心理和谐程度具有重要的意 义。本研究结果表明.民众的社会公平感以及对政府 政府信任感较高的民众能够产生高的生活满意感:另 一方面.当民众的社会公平感较低时.较高的地方政 府信任感能够调节社会公平感.使其产生较高的生活 满意感 高社会公平感的民众是否产生高的心理和谐 受中央政府信任感和地方政府信任感的调节.一方面 拥有高社会公平感且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信任感 较高的民众能够产生高的心理和谐:另一方面.当民 众的社会公平感较低时.较高的中央政府信任感和地 方政府信任感能够调节社会公平感。使其产生较高的 心理和谐 (二)民众社会公平感对生活满意感、心理和谐的 影响过程 信任的感知对其生活满意感和心理和谐具有重要的 影响.但目前民众的社会公平感和政府信任感水平并 不是很高。仅处于中等水平。因此,要使民众产生更高 的生活满意感和心理和谐.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努力采 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应注意引导民 众对政府产生信任感.通过提高民众的政府信任感. 增加其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程度.使其相信政府能够 正确、有效地处理社会中的不公平因素.缓解社会不 公平感带来的压力.进而促进其生活满意感和心理和 谐的提高。未来的研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引 发民众产生社会不公平感的具体因素通过怎样的途 径影响其主观心理感受 参考文献: 中央政府信任感、地方政府信任感在社会公平感 与生活满意感、心理和谐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这 一结果表明.高社会公平感的民众往往拥有较高的中 央政府信任感和地方政府信任感.对政府的工作比较 满意.相信政府能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从而获 得更多的生活满意感.体验到更多的心理和谐 本研 [1】林崇德.‘‘.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J].心理 发展与教育,2007(1). 究中.社会公平感、中央政府信任感、地方政府信任感 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能有效解释生活满意感变异的 [2]项目组.我国民众心理和谐状况研究[J].科技与社会,2008(2). 【3】任孝鹏,白新文,郑蕊,张侃.心理和谐的结构与测量[J1.Jour— nal of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ies,2009,lO(1). 43.8%、心理和谐变异的24.8%。通过中央政府信任感 的部分中介作用.社会公平感能有效解释生活满意感 变异的36.7%、心理和谐变异的17.3%;通过地方政 府信任感的部分中介作用.社会公平感能有效解释生 [4]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 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 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 173—1 182. 一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