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2020年乡村义务教师培训札记(一)
阳光正好,秋意正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近100名老师共赴泉城济南,相聚大明湖畔,参加由省师干培训中心举办的2020年省乡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高级研修班。
庄重而热烈的开班仪式正式拉开了培训的序幕,山东师范大学刘振龙教授以新中国以来的“教师节主题”为切入点,阐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对于老师而言,德才兼备、德在首位,爱国情怀、家国天下是永恒的主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0年,赋予了广大教师不同的价值和责任——“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
刘教授强调“为师以德”是好老师的第一标准,若能遇一良师,是一个孩子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的希望。我长在农村,又回到了农村,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老师自觉责任重大,使命艰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我想无论前行的路是曲折还是平坦,我都要时刻告诫自己:真心爱学生,真情做教育,真诚讲奉献,既要仰望星空,更应脚踏实地。
刘教授引用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提倡的“老师应当与学生一起成长,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将“活到老,学到老”这么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道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老师与学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阅读、积累、提升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这些事都不是孤立的,应该在跟学生交流、沟通、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火花。眼界决定高度,我们要托举起孩子们,让他们站在老师的肩膀上看世界。
在刘教授的讲座上,我还收获了一个新鲜词“重要他人”,老师是“重要他人”的角色,因为学生有一种重要、神奇而普遍的心理现象——向师性,老师是学生的指路灯,是他们的精神偶像、重要榜样、无形力量,这些决定了老师必须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
讲座的最后,刘教授以一段他们初中同学三十年聚会时班主任的讲话来勉励在座的老师们“做学生喜爱的时代好老师”。如果孩子以后在回忆起小学老师的时候,脑海里不是荒芜的沙漠,而是微风和煦阳光灿烂,那么我愿意做一缕穿过林梢的光,奉献我微弱而永恒的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