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告身拼音

来源:哗拓教育

告身的读音是:gào shēn。

告身的拼音是:gào shēn。 注音是:ㄍㄠˋㄕㄣ。 繁体是:告身。 简体是:告身。 结构是:告(上下结构)身(独体结构)。

关于告身的诗词

《妻初授邑号告身》  《读太平告身》  

关于告身的词语

不可告人  死告活央  差可告慰  忠告善道  行词告状  三求四告  丁宁告戒  哀告宾服  自告奋勇  无头告示  

告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古代授官的文凭。告身[gàoshēn]⒈古代授官的文凭。

二、引证解释

⒈古代授官的文凭。引《北齐书·傅伏传》:“周克并州,遣韦孝宽与其子世宽来招伏……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唐元稹《为萧相谢告身状》:“右,中使某乙至,奉宣进止,赐臣某官告身一通。”《朱子语类》卷一二七:“方围闭时,降空名告身千餘道,令其便宜补授。”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乃如告身非誥勅,即今文凭类也。”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康熙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拟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

三、网络解释

告身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任命状。北周时已有此称。宋亦名“官告”。《通典》卷十五载唐代选补官员之制云:先简仆射,乃上门下省,给事中读之,黄门侍郎省之,侍中审之,不审者皆得驳下,既审然后上闻,主者受旨而奉行焉。各给以符而印其上,谓之告身,其文曰尚书吏部告身之印,自出身之人至于公卿皆给之。武官则受于兵部。综合释义:古代授官的文凭。《北齐书·傅伏传》:“周克并州,遣韦孝宽与其子世宽来招伏……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唐元稹《为萧相谢告身状》:“右,中使某乙至,奉宣进止,赐臣某官告身一通。”《朱子语类》卷一二七:“方围闭时,降空名告身千餘道,令其便宜补授。”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乃如告身非誥勅,即今文凭类也。”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康熙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拟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告身[gàoshēn]唐代朝廷任命官员的符。即现代的委任状或文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而今空名大将军告身,只换得一醉。刺史也不难的,只要通得关节。」也作「告劄」、「官告」。汉语大词典:古代授官的文凭。《北齐书·傅伏传》:“周克并州,遣韦孝宽与其子世宽来招伏……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唐元稹《为萧相谢告身状》:“右,中使某乙至,奉宣进止,赐臣某官告身一通。”《朱子语类》卷一二七:“方围闭时,降空名告身千馀道,令其便宜补授。”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乃如告身非诰敕,即今文凭类也。”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康熙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拟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国语辞典:唐代朝廷任命官员的符。即现代的委任状或文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而今空名大将军告身,只换得一醉。刺史也不难的,只要通得关节。」也作「告劄」、「官告」。告身[gàoshēn]⒈唐代朝廷任命官员的符。即现代的委任状或文凭。也作「告劄」、「官告」。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而今空名大将军告身,只换得一醉。刺史也不难的,只要通得关节。」其他释义:1.古代授官的文凭。

关于告身的成语

行词告状  谆谆告戒  求亲告友  差可告慰  嗷嗷无告  死告活央  自告奋勇  

关于告身的造句

1、郑保成狠狠地瞪了袁浩一眼,先前隐瞒被告身份的事不说,现在又闹出方家人欺下瞒上的事,害得堂堂父母官被人嘲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