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化学教学

来源:哗拓教育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化学教学

【摘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将难点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降低知识的难度,激发学生兴趣,增大教学信息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学化学教学;课堂实验操作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面对如此的环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如何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我就对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做几点思考: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充分运用了图形、声音、文字、动画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表现手法形声化、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种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对听课造成的疲惫和紧张,使学生能在良好状态下自主地、积极地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化学而言,对于电子云、化学键、晶体结构等微观结构,是学生最难接受的知识点,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叙述,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如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模拟出核外电子绕核高速旋转的全过程,以及原子、原子团、分子等的结构和变化机理,使化学反应全过程生动形象,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得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增强记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还可以增大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把课堂上某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地投影到屏幕上,便于其他同学的分析、评价。FlASH既能演示微观粒子结构、物质的性质等理论知识,又能演示合成氨等工业生产以及多方面的实践知识。这样,使有些我们在实验室作不了的实验,或者因为时间、路途等原因去不了的现场等能通过FlASH一览无余,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有极大的好处。现代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如讲授胶体溶液,用常规教学方法在两节课是不可能完成的,若下一节课接着讲,就会令学生的情感失去连贯性,难免要在课堂前几分钟进行复习,产生不必要的重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则可以通过快捷转换、画面剪接将时间节省下来,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这样大大减轻了化学教师的工作负担。在以往的有机化学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既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如用FLASH演示各类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配合模型演示)与同分异构现象,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制取,重要化学性质的实验演示,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利用油脂生产肥皂的工艺过程等,效果截然不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于一体,它能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器官,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能全方面、多角度地从多种感官获得信息,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记住结构和性质,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辅助教学手段,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老师教学中引导、启迪、设疑、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将抽象的现象和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实验化。事实说明,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初中化学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勃勃生机,它通过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放大实演现象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优化了化学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生活、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论化解表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就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开启化学之门》一课中播放兼备的录像片,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沉寝在化学世界之中,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水的净化》一课中播放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我国西北贫困农村用明矾净水的纪录片,激发了学生探索净水方法的热情,引起了学生对其问题的激烈讨论,从而达到效果。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如有毒物质泄漏的实际处理过程,学生没有见过,也不可能实际操作,可通过模拟有毒气体处理让学生较真实地感受处理过程,这样既不容易使学生感到理论的枯燥,又直观地掌握新知识。又如,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而电教媒体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运用多媒体可以模拟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和重新组合的过程。如:高二有机化学教学中学生对酯和醇的反应机理,学生比较难掌握,对此,我采用三维动画模拟制作酯和醇反应的动画过程,通过画面动静结合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反应出酯和醇的反应实质,使较为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便于记忆。

总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方式更加立体,还可以更生动地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能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声色俱佳的课堂环境,使原本教学情境地设计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应用现代教育媒体技术是实现这种手段的最好方式。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

化学实验是有目的地使用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简单化、明晰化、突出重点地表现出来,以便于进行观察、研究、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化学实验中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通过声、光、色、态的改变生动、

鲜明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新意刺激,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面、清晰、准确地认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实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作用是任何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但目前演示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可见度小,实验中物质变化过程不能演示出来,实验现象的出现时间太短,来不及看清楚等问题。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如在讲化学课中讲《原子》时,学生对分子可以分成更小微粒,这些微粒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不理解,对得出原子的概念理解不清,对此可采用多媒体模拟其过程,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容易得出新概念。任何实验操作都有着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可能会引起某些危险性,甚至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习的兴趣,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对计算机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在进行实验,将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配置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的教学时,尽管教师采用了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总有些学生对下面两个总结有疑惑:(1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会引起结果偏低,而俯视量筒会引起结果偏高。2定溶时仰视会引起结果偏高,而俯视会引起结果偏低。为了随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就把这两个总结设计成一个媒体课件,拷贝给需要帮助的同学,使他们随时通过演示课件发挥想象而自我释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做模拟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所选择的实验来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可以根据实验要求把元件或装置连接起来;可以调节元件属性和检测实验装置;可以动手进行实验并看到实验效果,使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所用器材、实验数字的处理、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等问题都进行了生动地全面地复习,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多年来的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证明,将多媒体计算机科学地有目的地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虽然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动画能很逼真地展示出各种实验现象,给实验教学带来方便。但它对化学实验仅仅是一种模拟,而不是真实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只应把它作为实验的一种补充,而不能用它来代替化学实验;只有在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很好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才能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教学向着最优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实验教学以致整个化学教学的教学效益。

4 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辅助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随着多媒体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众多优势于一身的计算机和网络必将越来越多地走入课堂。在充分肯定这一新技术的巨大功效的同时,为达到课堂教学的真正优化,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4. 1 多媒体课件应紧扣教学内容,切忌为追求视听效果而使课件内容华而不实

外观精美的课件固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若界面过于花哨,则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件本身上来,对其内容却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学生被课件界面上新奇的按纽和画面切换时的声音效果吸引而忽略了听讲。所以,

设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将完美的外在形式与实用的内容有机结合,突出主题,突出重点,才能真正有效地辅助教学。

4. 2 不能让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量大的优点成为“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

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而如果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内容过于丰富,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5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学生无暇记录重要内容。如此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多媒体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授课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注意“以人为本”,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计算机和网络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能够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它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与阐释功能,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微观与宏观的限制,既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又可对学生阐释深奥的理论知识,揭示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强化学生的逻辑训练。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既提供了具体的感性材料,又建构了抽象的理性环境。只要教师和学生在备课和学习时正确地运用这一新技术,化学课堂教学必将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学习效率也将得到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陈庆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R] ,郑州,2003.10

[2]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任 鹏 实验教学与仪器.湖南: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社出版.2000 .9

[4]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5] 王祖浩 ,王磊 . 普通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