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研究-会计-毕业论文

来源:哗拓教育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时代也悄然而至。诚然,大数据时代是人类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时机,但与此同时他也面临着大数据带来的各种挑衅。大数据作为容量巨大、快速多样的信息资产,为提供决策、洞察发现和优化流程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与之而来的亦是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审计工作人员对于大数据技术运用等一系列问题。大数据技术具有的更强的具体性、海量性和活跃性,如果可以和银行内部审计的实时性、持续性和风险可控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更好的提高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本文将从大数据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进行分析,接下来阐述大数据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部门面临的各种问题,最后总结大数据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银行 内部审计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information, the era of big data also quietly.It is true that the era of big data is a favorable tim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nkind,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faces all kinds of provocations brought by big data.As an information asset with huge capacity and rapid diversity, big data has made considerable contributions to providing decision-making, insight, discovery and optimization processes.However,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auditors'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lso come along with it.Big data technology has stronger specificity, magnanimity and activeness. If it can be perfectly combined with the timeliness, continuity and risk control of internal audit of Banks, it can better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internal audit of Banks.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impact of bank internal audit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then elaborate on various problems faced by bank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and finally summariz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bank internal audit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Keywords: Big Data, Bank, internal audit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II 前言 ........................................................................................................... 1 1 相关理论概述 ....................................................................................... 2

1.1 大数据环境的概述 ..................................................................... 2 1.2 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 ................................................................. 3 2 大数据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 5

2.1 内部审计环境和审计对象的变化 ............................................. 5 2.2 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 ................................................................. 6 2.3 内部审计模式的改变 ................................................................. 6 2.4 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要求转变 ..................................................... 7 3 大数据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和成因分析 ....................... 8

3.1 挑战 ............................................................................................. 8 3.1.1 银行组织模式与运营模式的挑战 ....................................... 8 3.1.2 信息化建设的挑战 ............................................................... 8 3.1.3 对审计人才的挑战 ............................................................... 9 3.2 成因分析 ..................................................................................... 9 3.2.1 组织模式与运营模式改变的原因 ....................................... 9 3.2.2 信息化建设受到挑战的原因 ............................................. 10 3.2.3 审计人才短缺的原因 ......................................................... 10 4 大数据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的改进建议 ......................................... 11

4.1 组织模式与运营模式的改进 ................................................... 11 4.2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 12 4.3 人才队伍的建设 ....................................................................... 12 总结 ......................................................................................................... 14 参考文献 ................................................................................................. 15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成熟,互联网普遍发展,云计算也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极大程度上扩大了自己的信息系统规模,各种数据平台也在呈爆炸式増长。海量数据一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更多的被人们所提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数据。大数据使得数据的储存和传输能力增强,信息的容量大幅度增长,给数据的运用带来了新的变革。同时,与新的机遇相伴而来的便是新的挑战,大数据也给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内部审计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他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用饱满的精神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充满复杂性和创新性的社会环境下,内部审计面临着大数据改革的新挑战。在当今社会,唯有利用大数据的时效特点,去延续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内审工作,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时效性。

大数据技术的时代来临,为银行内部审计持续性审计工作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推力。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搜集、汇总、把握和分析当前企业的经营数据,并且能精准地识别与评估出风险的存在,从而督促银行工作人员快速高效地寻找相应解决方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现实意义上实现了大数据技术对银行业务工作的实时监控和在线审计。而另一方面,大数据环境会促使银行内部审计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时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汇总综合数据,从这些复杂混乱的数据中寻找出内在的、本质上的联系,从而增强银行内部审计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风险的能力,确保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持续有序开展。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这场时代变革中抓住机遇,在原本的工作基础上实现突破,最终收获成功。

1 相关理论概述

1.1 大数据环境的概述

1. 大数据环境的含义

大数据(bigdata,megadata) 又叫巨量资料,是指在新处理模式下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信息资源。近几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大数据时代也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贯穿到生活中的每个领域,每个角落。而大数据的概念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是在2011年5月份麦肯锡公司发表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中,它指出大数据的含义可以被认为是数据的庞大,数据来源渠道范围广,存在结构复杂,筛选过程迅速,挖掘结果有效。而之所以人们称之为大数据,并不仅仅是因为其数据的庞大,更因为其含有的价值量大,价值量高。对于中国而言,海量的互联网用户为大家提供大规模的数据量,目前各大企业的竞争优势都体现在对信息的占有和处理方面,这种趋势在世界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市场竞争中,只有从大数据中运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价值信息的企业才能取得胜利。

2. 大数据环境的特点

维克托•迈克-佘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对于大数据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阐述,他写道:大数据是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结果,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综合化的产物。他指明大数据是不采用随机分析法,即抽样调查这样的处理方式,而是利用整合所有的数据进来进行分析处理的。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进入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可以满足快速生产的需要, 也可以满足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多方位需求。云计算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储备计算方式,为互联网的运用与使用提供了便利。而物联网又是在云计算和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品与物品连接、人和物品连接的互联网络, 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大数据就是在这三者的

联系之上继续发展的新兴能力,利用海量的数据资源、高效便捷的审计工具实现信息的优化。

大数据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Volume(大量)。指的是数据增长速度快和数据运算数量大。二是,Variety(多样),数据种类多样。通过互联网的数据产生的一系列数据进行的数据共享。第三,Value(价值密度)。价值密度低。在大量数据资源中,往往有价值的就拿几秒。第四,Velocity(高速)。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一方面数据量增长速度快,另一方面大数据要求实时分析,速度快。而第四点也是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最本质的区别,其平台更加广阔,方法技术更加智能化,所体现的价值在于可以收获更大的社会和商用收益,它通过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来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第五,Veracity(真实性)。数据必须是准确、可靠、一致的,且具有可追溯性。

1.2 内部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1. 内部审计的含义

1999年6月26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理事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他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此可见,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服务领域在于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IIA历经七次的改版,终于在2001年给出了 内部审计的第七次定义,这版定义也是最符合当今企业发展现况的。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对工作的确认与咨询的活动,它拥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两大特性。内部审计的目的是让企业能够不断提高运作效率,并助推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内部审计在工作过程当中大多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实现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并对企业的治理程序提出有效的建议。从而在实现企业运作效率提升的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机构的目标。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它为管理阶层所服务,负责监察检察企业的运营状况。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更多的体现在它不参与到公司的经营活动当中去,它只隶属于单位最高管理阶层,负责履行监督审查的职能。并且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向管理者提供最有

效的管理决策。但部门层次越低,独立性也随之降低。

2. 内部审计的目标

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目标界定为“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3. 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内部监督制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促进组织合法经营和运行。企事业单位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运行的,需要正确处理单位和个人、国家和各个经济利益体的关系,依据法律法规,促进单位合法经营。

(2)促进组织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完整有效地测试,对薄弱环节进行披露,提出整改建议,促进组织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

(3)促进组织自我发展和实现目标。内部审计通过对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审查,发现组织内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减少企事业单位因为失误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促进企事业单位实现审计目标,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2 大数据环境对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目标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重新定位。大时代变革推动银行内部审计向着更为复杂多变的方向去发展,体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综合性。在大数据的数据分析中,重视搜集资料寻找信息时所整理的审计证据,对于及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本质性的探索与研究。分析数据对于银行发展整体的重要影响。并通过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去鉴别有效信息和无用信息,从而更高效的去寻找出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差异和缺陷,更加有效和更具有针对性的发挥内部审计确认和咨询的功能,提高内部审计的价值。这是大数据环境背景下的内部审计目标新的定位。

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银行内部审计带来了巨大的、无可避免的冲击。但这冲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场时代变革冲击中,只有迎难而上,大胆创新,抓住机遇,才能突出重重包围,长久立足于市场。目前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中还存在的种种难题,首先审计水平还停留在查处和整改这一层面上,对于金融改革、金融发展、机制创新等方面缺乏宏观层次的把控,不能全面、高度的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意见;其次,审计手段过于单一,已不能满足逐步向外向型、多元化发展的银行业务需求;再者,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偏低,无法掌控庞大的数据资源,无法熟练地运用大数据分析、处理问题。

因此,解决银行内部审计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问题,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已成为新时代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突破发展瓶颈、寻求创新的燃眉之急。

2.1 内部审计环境和审计对象的变化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会使银行面临新的大数据环境对内部结构带来的调整,会在先前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内审工作中大数据的运用与发展,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自身定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银行的内部审计向着更加准确化科学化综合化发展,使得银行内部审计质量

进一步优化。并且在审计过程中,因为数据的全面性会更加容易发现缺陷与差异,鉴别出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 增加内部审计的价值。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发展的一种新形势,金融业进一步的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

2.2 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目标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重新定位。大时代变革推动银行内部审计向着更为复杂多变的方向去发展,体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综合性。在大数据的数据分析中,重视搜集资料寻找信息时所整理的审计证据,对于及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本质性的探索与研究。分析数据对于银行发展整体的重要影响。并通过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去鉴别有效信息和无用信息,从而更高效的去寻找出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差异和缺陷,更加有效和更具有针对性的发挥内部审计确认和咨询的功能,提高内部审计的价值。这是大数据环境背景下的内部审计目标新的定位。

2.3 内部审计模式的改变

《大数据时代》中曾经提到过的全数据模式即为样本等于总体,审计人员在面对大量的审计数据时,单一抽样审计不能够达到目的,要加强银行经营数据化。这会让抽样审计系统的信息更加完全,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使监督更加全面。并且在处理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审计经验总结的数据特征,分析各种不同的情况,预测风险大小,查找审计重点难点,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降低审计成本,弥补单一抽样审计所带来的缺陷,获取更加合理可靠的审计数据,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得出更加准确的审计结论,从而降低风险。

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是传统审计模式向系统审计模式转型。传统的手工翻帐已经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依靠信息系统审计平台进行审计工作解决了不少问题。在保证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抽样审计。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依靠数据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做到审计的全覆盖,不局限于抽样样本,也不用太多的考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改变抽样审计的审计模式。二是非现场阶段审计模式向远程审计模式转

型。根据信息系统审计平台所呈报的电子化及数据化的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使用网络化的环境进行沟通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辅助现场考察,形成远程审计报告,提升了内部审计的效率,也优化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数据技术中心提取数据,能够更加快捷有效的开展审计业务,降低商业银行的审计成本。由于数据采取的便捷性,审计人员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得更多的原始数据,审计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三是定期监控审计模式向连续审计模式转型。利用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技术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整合,把实时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互联网审计、非现场审计结合在一起,从而满足内审人员与内审数据情况的随时对接,弥补了先前定期监控的缺陷与不足,保证了内审工作的连续性以及处理审计上出现问题的及时性和内审工作的时效性。

2.4 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要求转变

在大数据环境下,为了实现对数据充分有效的运用,银行内部审计对工作环境和内部审计队伍的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虽然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但“大数据”挖掘技术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审计工作,例如审计抽样和大数定律,因此仍然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较高的硬件设施。进人大数据时代后,数据量成倍增长,所以对存储、运算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了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

3 大数据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和成

因分析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条件下,银行内部运营模式和风险特点都在发生着变化,内部审计部门只有适应这些新变化,才能更好的履行监督评价和增加价值的重要职能。由于国内许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理念、审计人才、审计技术以及组织模式等许多方面与大环境下的信息审计的不适应性,导致银行内部审计向信息化审计的转变过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1 面临的挑战

3.1.1 银行组织模式与运营模式的挑战

在大数据环境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各银行都在整合信息系统来搭建大数据平台,以实现数据集中和后台业务处理的集中度,从而构建集中化、流程化、远程化的运营管理的组织架构。但有些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业务发展仍显得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完全改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模式、运营模式、业务流程等。而对于我国来说,审计法律法规还无法完全与审计活动一一对应,审计部门无法完全依靠审计法律法规得到合法有效的指导意见,部分审计条例也只可做参考,无法普遍使用。

3.1.2 信息化建设的挑战

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下,新的网络环境,新的技术设备,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需要对现有操作系统从硬件、软件等进行全方位升级更新。像目前许多银行的客户信用评级,也是采用自动评级系统,在工作人员录入相关数据后,系统自动

分析计算得出结果。譬如此类经计算机运算后便能得出结果,为手工审计减轻了大量工作。这也更加证明了审计技术手段的不足,难以做到事前分析审计,事中实时审计,审计部门无法及时发现审计异常来进行风险控制。再来,数据的来源渠道广泛,信息量多且动态多变,如果没有先进的大数据技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整合、归纳,那审计风险的发现和管理漏洞的处理就难以完成。

3.1.3 对审计人才的挑战

在过去的内部审计工作当中,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便可以保证在内部审计质量的基础上把内部审计工作完成好。但如今,大数据迅速发展,大数据知识和技术也日益增长,内部审计团队及个人的知识体系急需拓展,以适应当今环境的需要。各种信息技术成果被广泛投入于金融部门,银行信息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庞大,新产品、新流程的创新周期不断减短,内容愈加丰富,审计人员亦需相应的掌握和了解新的信息技术、银行信息系统的组织架构和运用。如果不具备大数据的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不熟悉银行各种产品以及新的业务情况,仅仅依靠过去低下的信息化水平的业务知识和审计经验,就难以对银行的经营管理进行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和评价服务,也难以对大数据环境下银行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估。

3.2 成因分析

3.2.1 组织模式与运营模式改变的原因

一是大多数银行审计部门的主要审计内容仍然停留在具体业务的合规性和员工内部操作风险等层面上,采用现场审计简单抽样的方式,依靠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来发现违规问题的存在。较少通过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各个层面深入系统的评价银行经营成果和风险管理,从而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二是银行审计组织模式与今后银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银行对于从属机构的信息、数据的共享有着区域的限制,与当前银行客户以及业务活动的网络化、远程化、开放性、全球性的要求相违背。目前,我国的部分大数据内部审计工

作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准则秩序而导致了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保证新环境下的内部审计质量。而完善内部审计安全预警系统也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在新时代背景下优质高效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3.2.2 信息化建设受到挑战的原因

大数据作为新兴领域,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有很多,而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后,审计对象也高度信息化,但许多银行自身信息化发展落后,审计数据平台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缺乏信息化的审计技术手段和工具辅助,停留在早期的简单抽样、现场审计。没有系统规模的信息系统支持,审计部门仅通过手工或简单的计算机辅助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效率低下且无法获取到更加可靠、完整的审计结果。

虽然大数据的应用为我们到来了全新的审计工具,但由于数据层的进一步扩充,内部审计范围也将面临更为广泛的领域。可它最终还是需要由人来进行操作,这对于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审计水平提出了挑战。如果审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没有掌握银行系统的运营,对银行内部工作环境不够熟悉,将难以运用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模式,这将制约着内部审计在银行体系中发挥理想作用。

3.2.3 审计人才短缺的原因

根据数据显示,除少部分金融机构审计人员占全体员工2%这个国际标准线外,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不足1%。一方面是因为商业银行的报酬与员工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银行的需求不相适应。

而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信息化审计人才短缺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缺少掌握大数据、互联网和信息系统技术的审计人才。另一方面,缺乏了解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和运营情况,熟悉掌握银行各种产品各项业务活动的审计人才。而最为短缺的是两者兼得且具备战略视角的骨干型审计人才。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各种专业信息化系统的掌握滞后于专业人员,造成审计人员专业不过关,操作系统不熟练,新业务知识不理解,专业水平不足以胜任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

4 大数据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的改进建议

金融业信息化发展对银行内部审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新的信息化技术和工具的发展,为审计信息化、智能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如果能适应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要求,转变审计理念和审计模式,加快审计数据平台的数据化建设,积极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强化审计队伍信息化的培养,将极大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提升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增加企业价值。

4.1 组织模式与运营模式的改进

1. 从审计理念出发,整合后台监督体系,构建银行内部监管体系 在当前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下,虽然大多数银行都已完成了数据和业务的集中,但相关的后台监督管理体系尚未完全整合集中,甚至存在多个后台监管的情况,监管内容相互交叉,不同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也不够畅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务资源,也影响了监管效率。建立统一的内部监管体系和统一的监管操作系统,通过整合各类后台监管系统,可以提高银行整体的监管效率,有利于明确业务运营和管理部门、合规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的监管职责划分,使各部门各司其职,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

2. 在审计组织开展上,从以非系统性的分散审计为主向系统性的集中审计为主转变

目前,我国银行的组织模式主要是采用总、分行制,按行政区划分级罗列,同时因业务种类繁多,各业务要求不一,所以分工极为细致,要求的专业化程度也较高。而在内部审计组织上,过去许多银行主要是通过各级主管银行的审计分部对其辖区内的银行网点和业务往来开展非现场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然而这种分散性的审计模式,并不利于从整体角度掌握整个银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同时效率低下,极大的浪费了审计资源。现如今,在大数据条件下,数据高度集中,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 使对整个银行机构进行统一数据分

析、系统性集中审计成为了可能,而这也将极大的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结果的准确率。在总行层面对全行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和非现场审计,一是集中审计分析的内容和结果更全面系统,二是集中审计的集约化程度高,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需要的审计人员更少,还可以节约大量审计成本。

4.2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1. 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运用资金来完善相关的网络管理、计算机管理、全面实行账务的电子操作,对于银行内部的计算机进行联网设计。二是建立完善的网络架构。对于银行内部的所有计算机进行分级管理和联系设定,成立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且实现银行内部计算机和外部信息的一个合理有效连接。通过相关端口,对大数据运营进行管理。

2. 发展数据资源,挖掘信息化审计工具,实现审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也为开发自动化、智能化审计工具提供了充足有力的发展条件。正如赵文华院长在接受《第一财经》的采访中提到:金融业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去代替人为的分析,其中包括预测金融的走向,未来股票的高低。而在2017年德勤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并且高调入住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这一现象,也更加验证了赵文华院长的观点。

4.3 人才队伍的建设

1. 明确标准,接纳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依据现实需要制定出评聘方案,明确资格标准,职工按照规定和要求,从各个角度进行评价,从中选取专业成绩较为优秀的聘任,大量接收审计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扩大银行审计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2. 继续优化阶梯式、分层分类培训体系

银行应该就不同的模块、不同的业务进行系统化、针对性的培

训。利用二线工作人员丰富的经验和业务水平,指导培养新一代银行审计人员。依据审计人员不同的层次、地域、专业素质,开展系统化、针对性的线上线下的培训。与此同时,也应该加强与基层工作人员的交流,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推动高素质、高水平、高品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3. 加强青年队伍的培养

银行应该建立活动交流平台,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老带新的原则提高青年员工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加强青年员工的全方位多角度交流,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4. 利用绩效指标鼓励先进

伴随着审计职能的演变,审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根据审计人员运用的最低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果这一动态指标,对这类审计人员进行表彰,增强审计人员自主发现审计风险的意识,提高审计工作和质量。

5. 加强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银行审计人员应该加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培养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道德心,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总结

近年来,我国在促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贯穿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着一定的发挥和体现。 本文提出在内部审计领域应用大数据是一种新的发展体现,利用大数据对信息的时效把控能力和风险掌控能力来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建设,可以解决内部审计工作当中的一些滞后性问题。但同时,面对大数据新技术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中反映出了很多不适应的现象,这是在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必不可少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参考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大数据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大数据环境下,银行打破了既定的组织模式,走向全方面多层次的发展空间,结合银行发展现状,迎接未来的挑战。掲示了银行内部审计的实际发展情况,了解银行的工作趋势,对银行内部审计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更加准确的预测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至于大数据技术与银行内部审计的有效结合,则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实现银行内部审计发展转型的有效措施。

虽然,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这个概念较为新颖,我国在这方面的运用并没有达到一定的成熟阶段,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人力资源与大数据技术的不适应、大数据与技术要求的不对称、审计人员与大数据应用的不平衡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在发展大数据的过程当中,需得把存在的问题分析明白,对不适应的地方作出合理判断,才能切中发展中的不足,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不断改进内部审计相关问题,来实现更高的内部审计目标。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著,盛杨,周涛译. 大数据时代 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2] 倪存新.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论[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6. [3] 审计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M].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7.

[4] 张晓毅,郭涛敏,何定洲等. 审计学[M].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2012. [5] 马君麟. 浅议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审计[J].企业导报, 2016,11:17-17

[6] 蒙赞华,宋建华,李恩胜. 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J]. 广西金融研究, 2016,6:39-42.

[7] 叶章昊.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 品牌, 2015,06:72.

[8] 皮雨鑫,刘美佳. 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的机遇与挑战[J]. 商业经济, 2016,03:121-122.

[9] 高雪梅. 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 中国商论, 2017,02:40-41.

[10] 何曙光,赵安命,詹向勇. 大数据网络化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的思考[J]. 中国内部审计, 2016,11:4.

[11] 郑伟,张立民,杨莉. 试析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式审计模式[J]. 审计研究, 2016,4:20-27.

[12] 姬燕燕. 论大数据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D]. 对外经贸大学, 2015. [13] 王娟娟. A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7.

[14] 王雯雯.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系统审计研究[D]. 安徽财经大学, 2014.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行业内部审计指引[S], 20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