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12页)

来源:哗拓教育
1、故乡的桔子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南丰蜜桔也赶来参加瓜果盛会。你看,南丰桔树上,缀满了一个个像小灯笼似(shì sì)的桔子。

南丰蜜桔的形状、颜色和滋味都十分招人喜欢。它的外形扁扁的,圆圆的,只有乒乓球那么大小。剥开金黄色的薄皮,便(biàn pián)会露出一片片胖胖的小桔瓤。放进嘴里一咬,一股蜜汁就会流到舌上,那滋味甜甜的,有点酸,别提有多美了!怪不得人们说,南丰蜜桔是桔中的上品。 1、用“√”选择短文括号里的正确读音。

2、用横线划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并写出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二自然段共有__句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

_____”这句话来写的。其中第2句话是讲__________,第3句话是讲____________,第4句话是讲_____________。 4、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比较熟悉的一种水果(桔子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爱的小乌龟

爸爸下班回来,给我带来一只可爱的小乌龟。

这只乌龟特别小,比拇指大不了多少。土黄色的背上的一些小黑点。小脑袋一伸一缩的,可有意思了。四只小脚只有米粒那么大。

我马上找来一个大口瓶子,装上清水,把小乌龟放了进去。它一到水里,就高兴得伸着小腿游上游下的。我多么爱它呀!每天我都看它好几次。

昨天,我想小乌龟该洗个澡了,就把它拿出来,抓在手上,用牙膏、牙刷给它上下刷洗。可是小乌龟不喜欢牙膏的味道,还被刷疼了,伸出脖子咬了我一口,疼得我大叫一声:“哎哟!”

尽管我被咬疼了,可我还是非常喜欢我的小乌龟。 1、下面几个地方表现出“我”对小乌龟非常喜爱: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 共 12 页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描写乌龟很小的句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骑车

每当我看到别人熟练地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自由往来的时候,心里羡慕极了。我缠着妈妈,要她教我骑车。妈妈答应了。

我推着自行车和妈妈来到球场。妈妈先给我讲了骑车的要领,说先要扶正龙头,然后骑上车,身子坐稳后再用劲蹬踏脚。我听了,便按妈妈讲的去做。妈妈在车右边帮我扶车。我扶稳龙头,开始上车。我双手紧紧地握住龙头,两脚踩在脚踏上。刚跨上车,车子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龙头不听话,它老是向左拐,我身子一歪,摔了下来。第一次失败了。第二、三、四次也都没有成功,我泄气了。这时,妈妈走过来劝我:“胆子要大些,别怕摔跤,要有信心。”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鼓起勇气爬上自行车骑起来。经过反复练习,我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终于有长进了。一个星期下来,我终于学会骑自行车了。

为了学骑车,我不知摔了多少跤,吃了多少苦。现在我才知道,学本领如果胆小,怕苦怕累,没有信心,那就永远也学不到。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要领── 故意── 长进── 本领──

2、读第二、三自然段,写出“我”学骑车的过程: (1) 听妈妈给我讲骑车要领

(2) 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二、三、四次都没成功

(4) 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我”又爬上自行车学起来

(6)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骑车这件事,使“我”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的顺序写的。

4、难忘的一件事

星期二下午放学后,我带邻居家的小妹妹上街去玩。

大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们来到一位老爷爷的玩具摊前,看到了一种精美的小梳子。我问老爷爷:“这梳子多少钱一把?”“五毛,很便(biàn pián)宜的。”老爷爷说。我随手掏出五角钱交给老爷爷,拿了一把梳子放进兜里,往回就走。

小朋友 快回来 我们赶紧回来 你们怎么没拿梳子呀 老爷爷一边说 一边将一把梳子塞到我手里 我迟疑了一会儿 还是拿着梳子走了

回到家里,我把这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占人家的便宜,要我把梳子送回去,向老爷爷赔礼道歉。想起老爷爷那慈祥的面庞,真诚的表情,觉(juã jiào)得自己不配当一个少先队员,我决定去还(huán hái)梳子。第二天一放学我就去找老爷爷,可没找到,一连五天也没看见老爷爷。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可一想起来就觉得很内疚。 1、 用“√”给短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给短文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精美( ) 赶紧( ) 迟疑( ) 内疚( ) 4、 卖梳子的老爷爷为什么要喊“我们”回来?从这儿可以看出老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我为什么要去还梳子,向老爷爷承认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次当家

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下妈妈和我两个人了。星期天,妈妈说让我锻炼锻炼,学习当一次家。这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来说,真是一件既高兴又为难的事情。起床后,我写完作业,就坐在沙发上盘算着:今天吃什么呢?我想,吃面条既快又省事。于是,我就拿上钱和菜篮向市场走去。

我先来到粮店,请阿姨称了一斤面条,付了钱便向菜市场走去。啊,这里的蔬菜可真多啊,有绿油油的青菜、紫莹莹的茄子、红彤彤的西红柿、黄灿灿的南瓜„„数不清的蔬菜散发出阵阵清香。

这么多蔬菜,它们的价格都不同,买什么呢?我在菜市场里转了一圈,了解了行情,发现有一个菜摊上的西红柿价廉物美。一个个西红柿又红又亮,十分惹人喜爱。我过去买了四五个。接着,又看见了妈妈和我都爱吃的黄瓜。我来到摊位前,抓起几根就让老爷爷称。旁边的一位老奶奶说:“别急,要挑直直的,身上带着小刺,头顶上有小黄花的黄瓜,一定又鲜又嫩。”我一听,不由地想:看来,这买黄

第 2 页 共 12 页

瓜还真有学问呢。我按照老奶奶讲的重新挑了五六根黄瓜。

最后,我又在果摊上买了几斤妈妈爱吃的桃子,满载而归。 中午,我拌了黄瓜,炒了西红柿鸡蛋,下了面条。 下午,我又在小店里买了醋、酱油。

一天下来,我累得腰酸背痛,想到妈妈平时既要上班还要干这么多家务事,是多么辛苦啊!我也从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 1、 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行(xíng háng)情 行(xíng háng)走 银行(xíng háng) 行(xíng háng)为 2、 菜市场里的蔬菜可真多,有______的青菜、_____的茄子、______的西红柿、_______的南瓜。

3、“我”在粮店买了______,在菜市场买了______,在果摊上买了_______,在小店买了________。

4、“当家”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锻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__的顺序叙述当家的经过的。 6、读读第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雨后

哗——哗,pū tiān gài dì( )的暴雨不停地泼洒下来,像天河决了口。村外王大伯的大鱼塘,水漫过了堤堰。一头头去年放养的胖头鲢鱼,摆头甩尾,吐着水泡,顺着水流zhēng xiān kǒng hîu( )地拥进低洼的玉米地里。

六月的雨,来得急,去得也快,不消半个时辰,又现出朗朗的日头来。鱼塘的水不再向外漫,当然玉米地里也就断了流。溜进来的鱼儿们进不得,退不出,在一个个水坑里劈里啪啦地甩着尾巴。

一群放学的孩子沿小路朝这边走来,火焰般的红领巾在白的、蓝的小布褂上闪烁。不知是谁,首先听到了玉米地里的声音。

二牛 你听 谁在玉米地里 该不是什么东西在糟蹋庄稼吧 走 进去看看

稀里哗啦,孩子们钻进了玉米地。“啊哈,胖头鲢鱼跑到玉米地里来啦!”“多肥啊,一条至少有3斤!”

立即,他们把课本、练习本都集中装到两个书包里,拿空书包作网具,一个坑坑、一个洼洼地向胖头鲢鱼发起进攻。

“黑子哥,我的书包满了!”

“快跑,当心把鱼干死,朝水塘倒鱼要轻点。” 一趟又一趟,一书包又一书包„„闯进玉米地里的胖头鲢鱼又在水塘里打开了水花。

雨后乡间的土路上,留下了一行行孩子们的小脚丫印儿。那脚丫印儿里渗出了水,阳光下,亮晶晶的„„孩子们越走越远,那火焰般的红领巾更加yào yǎn( )夺目。

1、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拼音所在的词语。

2、给短文第4、5、6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闪烁( ) 糟蹋( )

4、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用“√”标出。

①“他们„„拿空书包作网具,一个坑坑、一个洼洼地向胖头鲢鱼发起进攻。”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冲进玉米地里的鱼很多。( )

b) 说明孩子们认真负责,决心把每条鱼都送回池塘。( ) ②“一趟又一趟,一书包又一书包„„闯进玉米地里的胖头鲢鱼又在鱼塘里打开了水花。”这句话的意思是:

A.鱼儿得到水之后,又在鱼塘里活跃起来。( ) B.孩子们不辞劳苦把鱼送回鱼塘后,心情非常愉快。( )

7、美的启发

第 3 页 共 12 页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块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

怎么办?我制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那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薰天,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爸爸妈妈嘀咕了一会儿,爸爸对我说出了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动员,先将垃圾铲成一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栽在花坛东西两旁。一天功夫,这儿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不但没来这儿倒垃圾,而且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翠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自在地歌唱„„

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上美! 1、 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_______,________。

2、 照样子,概括文章有关内容。

第二节写建造花坛的经过是:铲垃圾、挑石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栽花苗。(每条线写三个字) 3、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以前,人们把这儿当垃圾堆,后来看到这儿变成了______,人们不但不往这儿倒垃圾,而且纷纷__________,使这里的景色变得更美了。 4、 联系上下文填上合适的内容。 第二节中“爸爸对我说出了一个好主意”。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个主意的内容: 爸爸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8、我的老师

我最喜爱教英语的王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学英语无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英语26个字母都不出。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重辅导陈晖,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每当陈晖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陈晖学英语的积极性高了。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一次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正当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原来,是自然老师在做牵引飞机试航。同学们希望去阳台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在认真听讲,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王老师就微笑着开了口:“你们很喜欢飞机吧。可要知道现在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这就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评讲试卷。

这样的老师怎不叫人喜欢呢?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惑( ) 宁静( ) 2、 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她)才恍然大悟。 “期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这样的老师怎不叫人喜欢呢?___________________ 4、 按要求从文中第3、4、5节中画句子。

A、 用“~~”从文中画出一句老师善于理解我们的句子。 B、 用“__”从文中画出一句老师善于引导我们的句子。 5、 根据内容填空。

A、 文章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事例写“我”喜欢英语王老师,这两个事例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连接起来的。

B、 “我”喜欢的王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9、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天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 )船只,( )海堤,( )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 “望洋兴叹”。

第 4 页 共 12 页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漠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将要由幻想变成现实。

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1、 把下面3个词语分别填入第1自然段的括号里。

冲垮 毁灭 掀翻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 ) 节约( ) 昂贵( ) 破坏( )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人们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现在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海洋乐于做出奉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于老师

我们的班主任是于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和于老师在一起, 大家总会感到快乐。

有一次,学校举行接力比赛。枪声一响,我们班的“飞毛腿”立即冲出起跑线。他们在啦啦队的“加油”声中,一棒接一棒,越跑越快。经过一番“争斗”,我们班遥遥领先,得了第一名。大家别提多高兴了,一个个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回到班上,于老师看到我们忘乎所以的样子,平淡地说:“怎么了,骄傲得尾巴也露出来了。快,快藏起来。”大家都笑了,但笑过以后,又觉得老师的话很有道理。

期中时,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我们班得了倒数第一名,很多人伤心地哭了。于老师对我们:“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家都知道先有母,后有子女。失败不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吗?”逗得大家破涕为笑。

还有一回,一位同学由于字写得太差,受到学校领导的点名批评,他十分难过。于老师知道后,对他说:“快把那支倒霉的笔扔了,我送你一支钢笔,好好练字。”一句话,赶走了这位同学心头的阴云。他按照于老师的话,天天用这支笔练字。最近,区里举行写字比赛,他还获得了二等奖呢!

有时,于老师看到两个同学在吵嘴,就会说:“鹬蚌相争,小心渔翁噢!”他俩一笑,矛盾化解了。要是哪个同学遇到困难,于老师就会唱起“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歌,大家便都热情地上来帮助。

于老师就是这样,用幽默的话语,让我们懂得了一个又一个道理。 1、 默读短文,把不懂的词句用“~~”在文中画出来,或者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上下文读读短文中画“__”的句子,你知道大家笑过之后明白了什么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第3、4自然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为什么于老师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 页 共 12 页

11、铺路工

去年夏天,当人们正在乘凉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开来一车铺路工。他们衣

着(zhe zháo zhuï)陈旧,脸色黑红,行李简单。他们看好一个地方,搭起帐篷,埋锅安灶,准备铺路了。

门前这条路,弯弯曲曲,坎坷不平。晴天,风尘弥漫;雨天,泥泞不堪。人们早就(盼望 希望 愿望)修一条柏油马路。

工人们大多来自农村,朴实、憨厚。他们吃住在帐篷里,铺(pū pù)着草席,枕着砖头,吃米饭就咸菜,舍(shě shâ)不得吃炒菜。夜里蚊虫叮咬,白天日头曝晒;遇到雨天,外边下雨,里边湿,连被子都是湿润润的。但是,他们似乎不觉得苦,闲时打扑克,呼叫声很高,拍打声很响。

因为施工,不得不干扰周围的住户。铺路要用混凝土和石子儿,要用沥青、水泥。搅拌机的轰鸣声吵得四邻不安;烧臭油的气味熏得路人憋气捂鼻,常常招来怨言和谩骂。但工人们毫不理睬,(居然 果然 依然)在轰隆声中和浊气熏染中劳作。 经过挖沟、平地、压实、铺石、上沥青、碾压等一系列工序,工人们把一条泥泞、坑洼、弯曲的土路,变成了一条光洁、平整、笔直的柏油路。

小孩子们在柏油路上奔跑、欢呼,活泼天真;老年人在柏油路上散步,悠然自得;上下班的人们,骑着车子,行驶在柏油路上,是那么轻松愉快„„

可是,铺路工们拆篷卷席走了,没有留下姓名,没有留下足迹,只留下一条闪光的路。

1、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用横线标出) 2、 选择答案,打上“√”:

这是一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3、 认真读短文,填空。

① 短文记叙的时间是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人物是_____________,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第1自然段中,讲铺路工们行动迅速,工作不讲条件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第2自然段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 ④ 第3自然段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 ⑤ 第4自然段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

⑥ 第3、4自然段是为了表现铺路工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2、月夜

入夜,由于刚下雨不久,街道尚未干透,树叶上盈满雨珠。天边布满蓝黑色的

云朵,仿佛是谁给天空泼满了墨。慢慢地,乌云越来越少,露出明亮的云缝,黑暗中有了光明。月亮悄悄地出现在天空,月光如水。月儿很小,如一个光芒四射的金盘子。她周围的乌云像几缕轻纱,时而遮住她美丽脸庞。月亮总是那么忧伤,又那么富有诗意。

雨后很静,仰望已呈深蓝的天空,稀稀疏疏的星星隐隐约约地闪烁着微弱的光辉。

不一会儿,月色朦胧。淡淡的月光,静静地泻在大地上,照在江面上,微波粼粼,银光闪闪。月光,照亮了大片的河水,轻抚着大地上一切事物。放眼望去,眼前景物好似一幅淡色的月夜水墨画。 1、照例子,写出四个相同形式的词来。 例:隐约 隐隐约约 ___ ______ ___ ______ ___ ______ ___ ______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尚未( ) A.风尚,时尚 B.注重 C.还 ②盈满( ) A.充满 B.多出来 C.清澈 ③泻在( ) A.腹泻 B.很快地流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月儿的?围绕月儿作者还描写了一些什么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月儿很小,如一个光芒四射的金盘子。( ) ②月亮总是那么忧伤,又那么富有诗意。( ) ③乌云周围的乌云像几缕轻纱,时而遮住她美丽脸庞。( )

13、 ____________

魏佳把点心丢了。上午休息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去吃早点了,只有魏佳站在一旁,一声不吭。

郭良问他:“你怎么不吃呢?” “我把点心丢了„„”“真糟糕!”郭良一边吃一大块面包,一边说,“到吃午饭还有很长时间呢!”

米沙问 你把点心丢在哪儿了 我不知道 魏佳小声地说 把脸转过来 米沙说 你大概放在口袋里 不小心丢的 往后得放在书包里

魏佳越来越伤心。“呜„„呜„„”

沃罗佳看到了,什么也没有问,他走到魏佳跟前,把一块抹着奶油的面包掰成两半,拉着这个伙伴说:“你拿着吃吧!”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声不吭:___________ 糟糕____________

第 6 页 共 12 页

(2)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

(3)文中两处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4)在短文前的横线上加上一个小标题。 (5)你认为哪个小伙伴最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登山观景

离学校不远有座山。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到山上游玩。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看见的是城市。城里有一座座高大的楼房,有一条条宽阔的街道。城外有许多工厂,高耸的烟囱冒着淡淡的青烟。

往南看,看见的是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一片庄稼望不到边,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在一起。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载重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

往西看,看见的是果园。果园的后面是高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山上是绿色的森林,山下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家乡多么美好,多么可爱啊!

1、短文写了家乡的哪些景物?把点明这些景物的词语圈出来,再说说短文的叙述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眺望___________ 连绵不断_____________ 1、 把第1自然段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词按顺序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短文中的词语填空。

连绵不断的( ) 宽阔的( ) 眺望( ) 绿色的( ) 高大的( ) 穿过( ) 笔直的( ) 美丽的( ) 看见( )

15、 ____________

“外面是谁?快进来喝口水。”温和(hâ huï hã)的声音从小屋里传出。我们三个不再犹豫了,跨进这个简陋的小屋。

他是一位cí xiáng( )的老人。他把我们迎进屋,找了几个杯子,洗了又洗,又从抽屉里找出一个纸包,小心地把里面的白糖放进装满水的壶里,然后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快喝吧,这是凉开水。”我们头也不抬地喝着,啧,真甜!

窗外,一片葵花林。向日葵高昂着金色的脸,沐浴着阳光。“爷爷,这葵花子能吃么?”“不能。”老爷爷摸着李罗的头①“到秋天才成熟哩。那时候你们再来,我炒给你们吃。”“好啊!”我们高兴得直拍手。

我们无拘无束地交谈②嬉笑,老爷爷高兴得几根长眉翘起来,一动一动的。他说:“我看(kān kàn)这园林已经五十年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快乐过。”艾美说:“老爷爷,您真好!以后我们每个星期六都来看您!”老爷爷听了,不住地说:“好好③”眼角流下了晶莹的泪珠。

回去后,我们谁也没再去过那里。我们已经忘了这位忘年交,忘掉了那小屋里还有一颗诚挚的心在等待着我们。

到了遍地金黄的秋天,我们收到一个大邮包和一封信: 可爱的美美、笑笑、罗罗④

好久没见面了。葵花子刚成熟,就寄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

夏天的那个下午,我高兴极了。经过一周的思念,我终于盼到了周六,专门买了西瓜等你们。直到天黑,不见你们来。我发觉自己真傻,你们学习那么忙,家又那么远,怎么会在我身上耽误时间⑤

可爱的小朋友:秋天一到,我的病就会复发,所以我决定回老家zhì liáo( ),但我一定要等到向日葵成熟的那一天,因为我曾经答应过你们,应该守信。也许爷爷再也不会见到你们了,但爷爷会永远想念你们的。 祝

你们进步!

思念你们的爷爷

10月8日

霎时,我们仿佛感到时间凝固了,泪水涌泉似地滚出。这时,在我们这些幼小的心灵中才似(shì sì)乎懂得什么叫悔⑥什么叫憾。 1、联系上下文,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上汉字。

3、文中标有①、②„„的地方应点什么标点符号,请依次写在下面。 ①__ ②__ ③__ ④__ ⑤__ ⑥__

4、短文中写出了老爷爷的哪些特点,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5、什么叫“悔”?什么叫“憾”?我们为什么感到“悔”和“憾”?

第 7 页 共 12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选择一个最能表达“我们”思想感情的词语作为短文的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7、读完短文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1、文中有不少成语,如:五彩缤纷、爱不释手、良师益友等,你能再写出你所熟悉的成语十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有这么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你能再写出五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或谚语吗?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在文中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

说“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梧桐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xíng)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拨),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梅子、有桃树、有李树、有杏树„„春(未、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农家小院就掩(映、印)在浓浓的绿阴之中。 1、把文中括号里多余的音节或汉字用“×”画去。 2、填空。

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来写的。作者依次对公路两旁、_____、_____、_____的各种树进行具体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这一地方特色,表达了作者对乡间的_________之情。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4、用“~~~”标出文中的比喻句。

18、__________

黄昏已近,一场大雷雨就要跟着来了。从中午起,天气就热(的 地 得)人透不过气来,远处lïng lïng( )的雷声不绝;大片nïng mì( )的黑云早先就横在远远(的 地 得)天边,像铅色的mù bù( )一样,现在它开始扩大了,而且在树梢上出现了;mēn râ( )的空气受到快要到来的大雷雨愈来愈强的zhân dîng( )开始更加显著(的 地 得)颤动起来了;风来了,树枝被吹(的 地 得)东摇西摆,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接着瓢泼大雨从天而降。 1、给短文定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括号中填上准确的词语。 3、把括号中不用的字划掉。

4、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内容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第一句先_________地写。然后再具体地写,先写_______,接着写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

第 8 页 共 12 页

_,接下去又写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横线在文中划出一句比喻句。

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开始──_____ 扩大──_____ 7、按要求变换句式。

A、把“风来了,树枝被吹de东摇西摆。”这句变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把“天气就热de人透不过气来。”这句话改写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海滨小城(片断)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1、仔细读第一自然段,再回答问题:

① 从这一段的中心句,可以看出庭院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庭院的这个特点?( ) A.第1句 B.只有第2句

C.第2、3、4句 D.第1、2、3、4句

③ 朗读第3句话时,哪个词语要读重音?__________ ④ 第4句是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红云”?( ) A.凤凰树的枝叶 B.凤凰树的花 C.小城 D.火烧云

⑤“开得那么热闹”中的“热闹”,意思是凤凰花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这句话,再回答问题:

① 把这句话缩到最简:_____________

② “一棵棵、一顶顶”可以换成“一棵、一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惊动)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中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轮椅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①“盛誉”在文中的意思是( )

A.很高的荣誉 B.称赞 C.赞美,夸奖 ②这篇文章是通过( )来表现居里夫人的高尚品质。 A.一件事 B.两件事 C.四五件事

③“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候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了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3、写出第2、3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________

少年朋友们,你们知道,地球上还有比陆地更辽阔的地区吗?告诉你们,有,那就是海洋,陆地( )这么大,( )还占不到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海洋呢,却占了三分之二还多一些呢。

海洋( )非常辽阔,( )深得惊人。最深的地方,就是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整座放下去,它的山尖也会被海水完全淹没!

第 9 页 共 12 页

就在这浩瀚无边和深不可测的大海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动物、植物、矿物和其他资源,仅仅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海洋动物,从身长30多米、体重120吨以上的鲸,直到小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浮游动物,就多达15万余种,那数不清的鱼、虾、蟹、蚌,都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可作优良的食物或制成珍贵的药品。在海底深处,更重要的宝藏﹝cáng zàng﹞,是人们已找到了丰富的石油!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这伟大的人类秘密仓库中的一部分财富。由于对海洋的知识仍然浅薄,还有更多宝藏在海底深处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呢。 在弱者的眼里,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可怕的。但是它却需要一大批具有才智的勇士,运用科学知识的金钥匙去开启这个令人憧憬而神秘﹝bì mì﹞的仓库。少年朋友们,立下大志,勤奋学习,刻苦锻炼,准备做一个征服海洋的勇士吧! 1、划去短文中﹝ ﹞内不正确的音节。 2、在文中(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浅薄( ) 波涛汹涌( ) 4、用“﹏﹏”画出文中具体描述海洋深不可测的句子。 5、海洋里蕴藏着( )、( )、( )和其他资源。 6、概括短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周总理关怀红领巾

1961年6月5日晚上,周总理在某剧场里观看南京儿童文工团演出。当周总理满面笑容地(跨、步、走)入演出厅时,掌声经久不息。“周总理来啦!周总理来啦!”“你看,周总理在向我们招手呢!”正在后台的小演员,都高兴得跳起来。 周总理愉快地看了每个节目,有时鼓掌,有时满意地点点头。演出结束时,周总理健步走上舞台,祝贺演出成功。小演员都围着周总理,争着和周总理握手。

红领巾爱戴周总理,周总理更关怀红领巾。 演出结束后,警卫员跟有关同志说:“总理让我告诉你们,节目时间长,把孩子搞得太累了。乐器多,声音也大了,把孩子们的声音也盖住了,这样不行,孩子们的嗓子要搞坏的。”

大家听了,(感动、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1、在文中括号里各选一个最恰当的词。(用“√”表示) 2、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时间长 zhǎng( ) cháng( ) 乐 yuâ( ) lâ( ) 器声

3、本文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件事。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

全文是围绕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写的。

4、划出文中一句过渡句。

5、“这样不行,孩子们的嗓子要搞坏的。”这句话中的“这样”指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反映了周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鸽子“检验师”

鸽子有一双分辨能力很强的眼睛,它能识别出外界极其细微的变化。在一家新西兰的集成电路制造厂里,一些受过特殊训练的鸽子,精神饱满地站立在川流不息的流水作业线旁巡视,一旦出现次品,它便铁面无私地剔出来。在药厂里,鸽子同样担负着检验师的重任,监视着药品颗粒的大小和色泽的深浅,毫无保留地拣出药品。在炼钢厂里,鸽子能检测煤气的外泄,必要时发出警报。在机械厂里,鸽子也担负着检验机器质量的工作。鸽子所以能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检验师”的任务,就是因为它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特殊( ) 敏锐( )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川流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面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分辨 分辩

(1)小立不想再与他( )什么了。 (2)他有很强的( )是非的能力。 4、这段文章主要讲的是:(正确的打“√”) A.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B.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它能识别外界极其细微的变化,在工厂里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检验师”的任务。

C.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它能在机器旁巡视,铁面无私地检查着产品的质量。 5、请在文中找出若干个成语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小花猫

一天晚上,我刚想上床睡觉,一(幅、副)奇异的情景出现在我的眼前。只见

第 10 页 共 12 页

我家的小花猫咪咪蹲在墙角里,(睁、挣)着两只绿灯泡似的大眼睛,(坚、竖)起一对尖耳朵,留心着周围的动静。老鼠很狡猾,在鼠洞里吱吱几声,试探一下外面有没有猫。猫注视着鼠洞,一动也不动。老鼠慢慢地从鼠洞里伸出脑袋,鬼头鬼脑地向四处张望,然后,窜了出来。说时迟,那时快,没等老鼠窜出一尺远,咪咪就扑了上去,用爪子把老鼠死死地压在下面。这时,我几乎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也不眨,我想,咪咪一定会把老鼠一口吃掉。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它并没有马上吃老鼠,只是用锐利的爪子把老鼠举起来,狠狠地往地上一摔,老鼠想趁机逃跑,没跑几步,就又被咪咪捉住了。这样一连几下,摔得老鼠半死不活,咪咪这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完了,它舔舔舌头,又回到墙角里,警惕地(注、住)视着鼠洞,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1、选出括号里正确的汉字。

2、猫捉老鼠的过程分成四步:等鼠→( )→( )→( )。 3、找出描写咪咪等鼠时的动词: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警惕( ) 锐利( )

5、“我想,咪咪一定会把老鼠一口吃掉。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句中的“但是”起________作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是指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6、“(咪咪)准备迎接新的战斗”,句中的“战斗”是指_________________

35、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为报酬。老山羊一听,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背上缓缓走来,毛驴看见了,上前问道: “牛大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1、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背:bēi( ) bâi( )扇:shān( ) shàn(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缓缓( ) 友谊( ) 3、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谁说的,请在括号里打“√”。 (1)毛驴说的。( )(2)牛大哥说的。( )(3)老山羊说的。( )4、全文一共有___自然段。第____自然段最重要。

5、下面的3个题目,哪一个可以做这个故事的题目,请你选择一个,在括号里打

“√”。

(1) 毛驴和老山羊( )(2)老山羊和牛大哥( )(3)毛驴和牛大哥( )6、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什么?请在括号

里打“√”。

(1)说明毛驴很不服气。( ) (2)说明毛驴觉得很惭愧。( )

(3)说明毛驴毫不在乎。( )

7、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听

清晨,乳白色的雾气迷迷蒙蒙,村外的溪水传来淙淙的响声。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鲜红的、天蓝的、淡紫的„„真像一只只彩色的小喇叭,花瓣上闪着几颗晶莹的露珠。枣树上画眉和黄莺对唱,声音清脆、婉转„„

吱呀一声门开了,大妈踏着被露水打湿的石铺小路,上井台打水。她打起一桶

第 11 页 共 12 页

清澈的井水,忽然,她侧过头在凝神听着什么?

是在听溪水淙淙的流响么?是在听画眉和黄莺的对唱么?还是彩色小喇叭真

会广播? 啊,喇叭花下邻家的小男孩正在念书,念得那么轻细,那么流利,那么动听,

真好像是溪水的琴声,小鸟的歌声,真好像是喇叭花在广播呢。 大妈的笑从心底溢到脸上。 她提着水桶回家去了,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惊动了孩子的念书声,还怕惊落了喇叭花上那忽闪忽闪的露珠„„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淙淙(cïng zōng) 清澈(câ châ)

2、填空。 (1)在文中解释为“光亮而透明”的词语是( )。 (2)与“凝神”一词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 (3)第一自然段中描写色彩的词有( )。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把它们写下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

(1)大妈的笑从心底溢到脸上,是因为( )

A.大妈太开心了。

B. 小鸟的歌声清脆、婉转,听了让人高兴。

C.小男孩读书认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让人高兴。

D.小男孩读书的声音动听。

(2)文中第一个省略号是表示( )

A.意犹未尽 B.内容省略 C.中断、停顿 D.延续

37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1093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他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由于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炉火纯青: 孜孜不倦:

2.短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三位成就事业的伟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以一句总结性的话作结尾,写短文后面的横线上。(6分)

3.读了短文后,你还想到了哪些能说明“滴水穿石”道理的成语呢?请你至少写三个。(3分)

38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 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 深情地说 我的蜡所剩不多了 得(de dã děi )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助手连忙答道 明白 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chuán zhuán )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 )要富有智慧,( )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揭 竭 渴)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盲(huāng)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山山水水 五湖四海 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 )你不敢相信自己,( )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1.在文中的( )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和词,并打上“√”。(2分)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3.“我的蜡.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1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 12 页 共 12 页

4.给第1、2自然段加上标点。(3分) 5.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3分)

(1)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已用“||”划分了段落,请你写出每段的大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助手说自己“明白”了导师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哲学家的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概括的方法,缩写短文,字数不能超过100字。(15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