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试卷
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 3.卷Ⅱ答题纸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 共 48 分)
一.单选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计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正确,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场周围一定存在电场 B.电场周围一定存在磁场
C.点电荷的电场周围一定没有磁场 D.变化的磁场周围不一定存在变化的电场 2.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已知波速是
10cm/s, 图上质点P的平衡位置为x=17cm, 则质点P第5次到达波峰还需要的时间是
A.8.7s B.9.3s C.8.3s D.11.3s
3.将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C以相同的速率从离地相同高度处抛出,A
竖直上抛,B竖直下抛,C水平抛出,则 A.着地时三球动量相同
B.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三球动量变化的关系是ΔpA〉ΔpB〉ΔpC C.ΔpA、ΔpB、ΔpC的方向是相同的
D.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三球所受重力的冲量相等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托马斯·杨成功观察到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B.在高反射率的金属上刻痕,就可以做成反射光栅。
C.在一块很平的玻璃上用金刚石刻出一系列等距的平行刻痕,就做成了透射光栅。 D.白炽灯灯丝中某个原子在什么时刻发光、在哪个方向偏振,完全是随机的,发光的
频率不一定相同,不同原子发出的光没有确定的相位差。
5.当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 B.质点P的振幅也可能为零
C.质点P的位移不可能为零 D.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6.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分别受到不同恒定外力F1和F2的作用,设它们从静止开始运
动,通过相同的位移,两个物体的动量的增量相同,则F1和F2满足的关系为 A.F1:F2= m1:m2 B.F1:F2= m2:m1
C.F1:F22 O -2 · y/cm x/c10 · · P · · · 20 30 · · m1:m2 D.F1:F2m2:m1 7.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
象。从该时刻起
A.经过0.35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B.经过0.25s时,质点Q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的加速度 C.经过0.15s,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了3m
D.经过0.1s时,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8.如图所示,载人小车和弹性球静止在光滑长直水平面上,球的质量为m,人与车的总质
量为20m,人将球以对地水平速率v推向竖直墙壁,球又以速率v弹回,人接住球后再以速率v将球推向墙壁,如此反复,人经几次推球后,再也不能接住球
A.9次 B.10次 C.11次 D.12次
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计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9.在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均为2kg的a、b两质点,a质点在水平恒力Fa=4N作用下由静
止出发运动4s。b质点在水平恒力Fb=4N作用下由静止出发移动4m。比较这两个质点所经历的过程,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a质点的位移比b质点的位移大 B.a质点的末速度比b质点的末速度小 C.力Fa做的功比力Fb做的功多 D.力Fa的冲量比力Fb的冲b质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相邻质点的· · · · · · · · · · · · · 甲
距离均为s,如图甲所示。振动由质点1从平衡位置开始向右传播,质点1从平衡位置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乙
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关于这列波的周期和波速有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2t 312sC.传播速度是v=
tA.周期是T=
B.周期是T =
t 216s tD.传播速度是v=
11.两种单色光由水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向真空时,单色光1部分折射入真空,单色光2发生了全反射,用n1、n2表示水对两单色光的折射率,v1、v2分别表示两种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λ1、λ2分别表示两种单色光在水中的波长,λ10、λ20分别表示两种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则 A. n 1>n2 B. v1<v2 C. λ1>λ2 D.
1=10n1
12.在一简谐横波的传播路线上有a、b两质点,某时刻两质点都在平衡位置,其间有两个波
峰和一个波谷,经1.2s(小于一个周期)a点升至波峰,而b点降至波谷,那么这列波的周期可能是
A. 4.8 s B. 3.6 s C. 3.2 s D. 1.6 s
唐山一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物理试卷
卷Ⅱ(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三.实验题(13题每空2分,14题每问3分,共15分)
13.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
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三位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_
14.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
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
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题目:
(1) 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1所示,读出小
球直径d的值为________cm.
图1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
作出图线如图2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
t2=404.0l+3.1。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
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
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 图2
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1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d)图线
21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d)图线
2
四.计算题(15小题11分,16小题12分,17小题14分,共计37分)
15.设光导纤维由折射率为n1的玻璃芯和折射率为n2(n1>n2)的同轴外套构成,如图所示,
横截端面外的媒质折射率为n,试求能使光线在纤维内发生全反射的入射光束的最大孔径角i1,即最大入射角i1。已知介质2的折射率与介质1的折射率之比称为介质2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用n12表示。(结果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16.水面上的A、B两点相距d=6m,t=0时两者开始上下振动,A只震动了半个周期,B连
续振动,所形成的波传播速度v=1.0m/s,开始阶段两波源的振动图像如甲图所示,则: (1)在图乙中定性画出t=4.5s时A、B间的实际波形示意图。
(2)求从开始振动到经过5s的时间内A发出的半波前进过程中遇到的波谷个数。
xA/cm xB/cm
10 10
t/s 1 2 3 4 5 6 7 t/s 1
-10 图甲
图乙
A B 17.一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为粗糙的水
平面,长度为L;bc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与bc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大小为v0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返回后在到达a点前与物体P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 (2)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
唐山一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2 题号 1 答案 D B 3 C 4 A 5 D 6 B 7 A 8 C 9 AC 10 BD 11 CD 12 AD 三.实验题(共15分)
13.偏小(2分), 不变(2分), 无法确定(2分);
14. (1)1.52cm(3分),(2)9.75~9.76(3分),(3) D(3分)。 四.计算题(15小题11分,16小题12分,17小题14分,共计37分)
2n12n215.(11分)i1arcsin n16.(12分) (1)(6分)
A B 图乙
(2)(6分) 与2个波谷相遇
17.(14分)解: (1)以木块开始运动至在斜面上上升到最大高度为研究过程,当木块上升到
最高点时两者具有相同的速度,根据动量守恒,有
mv0=(2m+m)v① (2分) 根据总能量守恒,有
121
mv0=(2m+m)v2+fL+mgh② (2分) 22
2
mv2mghmv0-3mgh0联立①②得f=-=③ (3分)
3LL3L
(2)以木块开始运动至最后与物体P在水平面ab上相对静止为研究过程,木块与物体P
相对静止,两者具有相同的速度,根据动量守恒,有
mv0=(2m+m)v④ (2分) 根据总能量守恒,有
121
mv0=(2m+m)v2+f(L+L-s)⑤ (2分) 22v20L-6ghL联立③④⑤得s=2 (3分)
v0-3g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2.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