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亮
【摘 要】能源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力市场的逐步形成,传统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亟待创新,未来地区电网结构形态及调度运行模式将发生变化.为有效推进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升电网运行控制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结合贵州电网实际情况,从调度基本条件、工作职责、建设内容、建设目标等多个方面探讨分析了贵州电网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建设思路. 【期刊名称】《贵州电力技术》 【年(卷),期】2017(020)005 【总页数】3页(P1-3)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运行控制能力;安全稳定运行 【作 者】王成亮
【作者单位】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贵州贵阳55000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M73
随着电力系统的日益庞大,电网运行控制日趋复杂,如何又快又好开展调控一体化建设,规范现有调度运行管理模式,整合运行业务及相关资源,整体提升系统运行安全高效水平,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是摆在电力调度机构面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落实南网公司2016年工作会部署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根据《南方电网调控
一体化指导意见》(南方电网安监[2014]9号)、《全面推进南方电网调控一体化工作方案》(南方电网系统[2016]28号)要求,贵州电网公司将全面加快调控一体化建设,用两至三年时间全面完成调控一体化建设任务。
实施调控一体化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主要包括:技术支持、制度流程、人力资源三个方面。 1.1 完善技术条件
(1)遵循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OS2)标准,按照“统一平台”原则要求,完善技术支持系统,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具备集中监视、远方操作、遥控遥调、综合告警、综合防误等基本功能。
(2)完善集中监视告警功能。规范监视信号的定义命名、分级分类及告警设置,合理分层分区、分级分流,避免重要信号遗漏影响安全。完善继电保护、安自装置动作信息、告警信息、故障录波集中监视功能,逐步实现变电站时钟同步。 (3)完善防误操作及二次安防技术条件。完善条件约束、程序约束、挂牌约束、防误校验等功能,不发生误遥控、误操作。完善安全防护技术条件,满足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4)完善通信技术条件。监控中心至110 kV及以上无人值班站均应具备两路独立通信通道,避免因单一节点故障导致监视控制系统失效。对已纳入集中监控的不满足通信技术条件的110 kV及以上无人值班站,要制定并落实整改计划;对即将纳入集中监控的110 kV及以上无人值班站通信技术条件要严格审批。
(5)完善厂站设备技术条件。纳入集中监视、集中控制的厂站及设备应满足相关技术条件,应经过测试验收,确保监视信息完整、准确,被控设备可靠受控。 1.2 建立值班方式
理清调度、监视、控制与巡维管理界面,在此基础上制定“调度、监视、控制业务资格管理”、“设备遥控操作”等核心业务流程及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
及责任机制。 1.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根据“指导意见”、“工作方案”及监控业务需要,按照网公司岗位设置及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监控中心应增设监控岗位,明确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考核标准及程序,组织招聘相应人员,满足日常管理及培训、24小时不间断监控值班、人均在线监控设备数量符合标准、每值不少于2人(操作人与监护人)、值班工作时间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等基本要求。逐步建立岗位设置合理、通道畅通、团队融合的调控运行团队,保障电网安全高效运行。
公司系统部:负责牵头组织开展调控一体化建设工作,承接制定本地化管理制度、规程规范和工作方案,组织落实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系统运行相关技术标准,组织完善调控一体化技术条件,跟进督办调控一体化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组织开展调控一体化评价工作等。
公司设备部:组织落实调控一体化模式下设备相关技术标准,配合设备监视、控制、巡维职责界面的划分及本地化管理制度、规程规范的制定。
公司安监部:负责监督、指导调控一体化运行安全风险评估与管控,参与相关本地化管理制度及规程规范的审查。
公司人资部:负责按照南方电网公司标准,组织落实调控一体化相关业务调整后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指导各供电局相关机构及人员调整工作。
各供电局:负责本单位调控一体化的组织实施,编制工作方案、完善技术条件、承接制定本地化管理制度及规程规范,协调人财物保障工作,确保调控一体化顺利推进,定期向公司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提出相关建议及需协调解决的问题。 3.1 稳步推进调度运行模式 3.1.1 省公司层面
中调负责调度管辖设备的调度指挥和系统监视,中调调管的设备由所属供电局的调
控(监控)中心负责设备监视和远方控制。 3.1.2 地市供电局层面
地市供电局调控一体化目标模式为“调监控一体”模式,采用“调度+监控”值班方式(如下图所示)。公司系统部组织对另一种值班方式—“调控+监视”方式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视情况开展试点工作。
“调度+监控”值班方式包括调度班、监控班和按作业半径划分的多个巡维中心。调度班隶属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监控班隶属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或隶属变电管理部门(地市供电局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巡维中心隶属变电管理部门。其中,调度班负责调度指挥、系统监视;监控班负责设备监视、远方控制;巡维中心负责所管辖变电站现场控制、巡维及设备异常处置;调度班与监控班须集中办公,实现“调度+监控”集中运作。 3.2 实施设备集中监视
设备监视指对设备运行的实时监视、定期巡视和状态监测。监控中心负责对直接影响设备安全和系统安全的重要信息,如设备重要运行信息、异常及跳闸信息、站用电及辅助系统相关信息等,实施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视,及时处置异常情况并通知运维部门。设备运维部门是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设备巡视和状态监测管理,并对设备运行相关信息,如油气压力、温度、环境及状态监测数据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现场巡视,对设备异常情况及时组织处理。各级系统运行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设备信息沟通机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3.3 开展设备远方控制 3.3.1 一次设备远方控制
各地市供电局监控中心须常态化开展开关远方分合闸操作及无功电压调整,已纳入集中监控的110 kV及以上开关应采用远方控制,并统计远方控制成功率,不断提高操作安全和效率。
各地市供电局监控中心要建设完善设备远方控制功能,在确保操作安全的前题下开展远方操控试验,将验收及风险评估合格的变电站及设备控制业务,调整到监控中心。
中调推进系统控制相关功能建设,开展AGC、AVC等控制试验,具备调度远方控制的能力。除非系统安全需要,正常情况下中调不直接操作开关,可通过指挥地市供电局监控中心等执行设备操作。 3.3.2 二次设备远方控制
为提高事故处置效率,各供电局监控中心应逐步开展35 kV及以下线路保护远方控制应用,并稳步开展110 kV线路保护及备自投远方控制试点。
保护及备自投远方控制主要开展远方投退重合闸、保护定值区切换、保护定值修改、投退备自投等功能。远方保护定值修改功能通过保信系统实现(按照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OS2)标准,保信系统功能可由独立保信子站或智能远动机中的保信模块实现);远方投退重合闸、保护定值区切换、投退备自投功能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
以提高调度控制能力和生产运行效率为目的,全面加快推进调控一体化工作,按照“统一平台、集中控制、集中监视、分区巡维、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建立安全高效的调度值班方式,实现调度、控制、监视、巡维集约化管理和一体化运作。到“十三五”末,按照总调评价标准,贵州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总体评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王成亮(1982),男,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现从事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工作。 【相关文献】
[1] 吕洪波.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2] 许凤茹. 地级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3] 金双喜,裘峰源,宣跃. 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建设的研究与分析[J]. 陕西电力,2011,01:49-52. Jin Shuangxi, Qiu Fengyuan, Xuan Yue,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power grid dispatch and control integration system[J]. Shanxi Electric Power, 2011,01:49-52.
[4] 邓小珍. 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建设的研究与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 [5] 楼华辉. 浙江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6] 张霞. 县级调控一体化电网调度支持系统建设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2. [7] 刘伟. 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电网调度智能操作票系统改造设计[D].南昌大学,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