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转变观念,有效遏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攀比之风

来源:哗拓教育


如何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转变

观念,有效遏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攀比之风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一些不科学、不文明的消费观念正在渗透到农家院落,农村婚丧喜庆事宜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愈演愈烈,将逐步发展成为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引导农村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有效遏制奢侈浪费、盲目攀比之风,切实推进农村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攀比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危害

(一)婚丧喜庆事宜收礼名目繁多,宴请面广。以前仅仅是在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然而现在随礼名目越来越多,借订婚、结婚、添小孩、生日、乔迁、升迁、升学、开店、参军和丧事等事宜而举办的相互宴请活动也开始兴起,有的相互攀比,宴席举办的档次越来越高,宴请人员的范围越来越广,熟悉的请,不熟悉的也请,具有明显的敛财性质,加重了群众负担。

(二)宴席档次越来越高,铺张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主事方即使浪费也不愿“受人以柄”,有些父母给子女操办婚事比阔气、讲排场,认为结婚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一定要办得体面像样,相互攀比导致档次上不断提高。有的为“省事”、图简单,甚至在农家乐、酒店承包宴席,造成了新的铺张浪费。按当地农村的消费水平来看,办一桌酒席,自办每桌300元左右,农家乐、酒店400元左右,连同酒水等其他费用,花费甚至更高。部分干部群众在丧事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气派,给死者陪葬的东西五花八门、特制的花匾和悼“塔”、纸扎的“别墅”、“奔驰车”、“高清彩电”已不新鲜, 造成铺张浪费,不同程度助长了奢靡之风,败坏了

- 1 -

社会风气。

(三)过事时间越办越长。农村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实际上间接演变为借机殓财的方式,但收礼多少,取决于亲戚圈、朋友圈、熟人圈的知晓范围,办事时一般都会提前很多天“放出风”。在办红白事时,喜事提前多日便开始操办,广泛发放请帖,或提前利用婚庆公司利用气拱门、大型喷绘等方式大肆宣扬;办丧事时,尽可能地拉长办事时间,力求使可能亲戚、同事、熟人等都能皆知,其根本目的还是借机殓财。

(四)送礼金额越比越涨,群众负担越过越重。人情消费“礼尚往来”、“水涨船高”,礼金数额直线上升,从过去的10元、20元,如今上升到最少50元一般100元,机关干部少则100元,多则数百元。经初步调查走访,农村一般农户每年送礼开支高达3000至5000元,部分农村家庭的送礼支出几乎占经济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除去日常开支,基本所剩无几。有的家庭,需要举债行“人情”,有的同类亲戚间相互攀比,穷亲戚为了“不丢面子”,也要“硬着头皮”同一标准随礼;有的富户将送礼多少当作自己的“面子”,不断抬高送礼金额;有的户将办一次事收礼的多少,看作是比户门和“面子”大小的反映,为此在送礼时主动提高礼金标准;有的农户认为平时对自己有照顾、有帮助、甚至有恩的人,在对方家中有事时,通过送礼表示,导致礼金越抬越高,群众负担越过越重。

二、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受陈规陋习的影响所致。把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当做孝敬老人、关爱子女的一种表现。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由来已久,特别是婚丧嫁娶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大事,以世俗的眼光看,它是人生最大的礼仪,结婚当日男女双方要邀请众亲朋好友,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不能摒弃从而竞相效仿。同时,受迷信思想的影响,在丧葬中大搞迷信,请道士做法术,“兴师动众”、巨资建坟等现象屡见不鲜。

- 2 -

(二)攀比心理所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活水平与过去相比,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部分人思想理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导致相互攀比,虚荣心作怪,婚丧嫁娶总想讲排场,搞得热热闹闹,以显示自己的身价和地位,有的家庭的确经济比较困难,无力大操大办,家中无钱,宁肯借钱、贷款也要赶上潮流。他们说:“我们实在不愿花这么多钱,可是现在大操大办已成风,没人敢破这个先例。”但碍于情面,还是到处借钱铺底请客,到头来反而得不偿失。

(三)补偿心理所致。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遇有婚丧喜庆之事,亲朋好友随个份子, 由于人情风越刮越盛,人情债越积越多,一些人认为原来送出去的礼金太多,遇事不操办自己会吃亏,有的人不惜刻意在生活中“制造”各种值得庆贺之事,以达到收回礼金的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斜,在行动上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慢慢变得麻木不仁,反过来又进一步助长了不正之风。

(四)敛财心理所致。有的人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或手中的权力,为别人办了事情,留下的人情,在操办婚丧事时,到处打招呼,下请柬,大摆宴席,广收钱财;有的认为自己在“位”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作祟;有的为掩人耳目,分批分地设宴,变相大操大办,敛取钱财。

(五)引导、监管作用发挥不够。据了解,大部分村和部分单位都有所谓的红白理事会,但红白理事会只有口头组织,而无任何相关制度和规定,由单位或村级少数有影响的人和常年从事总管一职的干部群众代表临时担任。因此,红白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党员干部大操大办收钱敛财行为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部分党员干部,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借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的现象屡禁不止;有些干部群众忽视了婚丧事大操大办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不良影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遇事不仅不向相关部门报告,反而明目张胆地大操大办,久而久之给社会风气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也是导致婚丧

- 3 -

嫁娶大操大办现象持续恶性循环的主要因素。

三、移风易俗,转变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大兴文明之风。一是运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网络、专栏、标语、手机短信、公益短片、集体婚礼等形式,倡导 “移风易俗、婚丧事简办”, 倡议在乔迁、祝寿、参军、升学、满月等喜庆事宜时,自觉抵制盲从攀比,不跟风宴请,用积极健康文明的方式代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二是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及文明办理红白事等事项写入村规民约,深入开展村规、民约、家风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纠正农村群众攀比心理、“面子”观念,自觉抵制大吃大喝、大操大办等铺张浪费现象。三是要把遏制农村铺张浪费纳入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内容,运用宣传教育、示范引导等多种方式,积极倡导文明节俭、健康向上、安全卫生的消费习惯,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和努力,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党员干部带头,做好表率。鼓励农村党员、村干部、富裕户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州、县相关规定,在操办婚丧事宜时,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不正之风, 自觉带头控制宴请的次数、规模和档次,提倡吃农家菜、喝“自酿酒”,减少邀请对象和范围,不搞隆重仪式,不设豪华宴席,不用豪华车队,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抬高礼金,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不铺张浪费,不大操大办,不借机敛财,努力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教育单位和本系统干部以及身边的人不要大操大办,做文明守纪的模范。

(三)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发挥监督作用。严格红白理事会的组建程序,按照“民主选举、规范运作、自治管理”的原则,切实将农村正道公派、原则性强、德高望重、群众威信高敢说敢管、热心服务的党员干部、老同志充实到农村红白理事会,积极发挥他们根植于

- 4 -

农村、熟悉农村实际的优势,红白理事会要加强要事后、事中、事后的监管,事前要严格实行农村红白事登记备案和审批制,否则不予操办;事后要对菜品、烟酒档次和多少,办事周期长短,食品安全等环节参与把关,最大限度减少铺张浪费现象发生;事后组织与办事方座谈,算帐对比,给他们讲清道理,赢得他们从内心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消除思想疑虑。对于办事人申请要求办理婚丧嫁娶以外的事,红白理事会要坚持原则,坚决不予操办。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