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根据劳动合同法,如果是公司降低条件导致不续签,则需支付经济补偿;如果是双方不同意续签,则也需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
法律分析
根据现在的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的话有用人单位给予补偿的可能,劳动者不需要补偿经济损失。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终止。终止劳动合同有3种情形有:
1、公司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工资待遇等)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终止劳动合同的,没有经济补偿。
2、公司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工资待遇等)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终止劳动合同的,有经济补偿。
3、公司和劳动者一方或者双方不予续订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的,有经济补偿。
所以如果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的情形是后面两种情况的话,那单位就要补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四十六条第五款、第四十七条、第九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按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拓展延伸
合同到期后,职工如何继续? 解除合同后的职工就业出路
合同到期后,职工需要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出路。在解除合同后,职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继续就业。首先,职工可以更新和完善个人简历,并积极投递求职信和申请。其次,利用各种求职平台和招聘网站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此外,职工还可以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和进修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加就业竞争力。同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人脉拓展,通过人际关系的建立来获取就业机会。最后,职工也可以考虑创业或自主就业,寻找个人发展的新途径。总之,合同到期后的职工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新的就业出路,不断努力,扩大就业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结语
根据现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时,根据不同情况可能存在用人单位的经济补偿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条款,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时,若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则无需经济补偿;若用人单位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则应支付经济补偿;若双方不予续订劳动合同,则也应支付经济补偿。因此,对于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的后两种情况,单位应承担补偿责任。劳动者在解除合同后应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更新简历、投递求职信、利用求职平台、参加培训并积极扩大人脉,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八条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 【不出具解除、终止书面证明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