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经济仲裁的时效是多长时间内

来源:哗拓教育

经济仲裁的时效为三年,适用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经济仲裁是解决经济纠纷的和平方法,当事人可向第三方仲裁人或仲裁机构提交争议,并接受具有约束力的裁决。对经济仲裁裁决不服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但一旦裁决作出后,不可再向法院起诉同一纠纷。

法律分析

一、经济仲裁的时效是多长时间内

申请经济仲裁的时效是三年。经济纠纷仲裁时效适用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而民事诉讼的时效一般为三年,从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七十四条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经济仲裁的含义是什么

经济仲裁是一种和平解决经济纠纷的方法,指经济合同的当事人双方发生争议时,如通过协商不能解决,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自愿将争议的事项或问题提交给双方同意的第三者依照专门的仲裁规则进行裁决,由其作出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经济仲裁第三者成为双方选定的仲裁人(亦称公断人),或为仲裁机构。

三、对经济仲裁裁决不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么

对经济仲裁裁决不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经济仲裁裁决不服,认为裁决错误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如果事先选择了仲裁解决纠纷,仲裁裁决作出之后,就不能再就该商事纠纷向法院起诉。

结语

经济仲裁的时效为三年,适用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即从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对经济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申请撤销裁决。然而,一旦仲裁裁决作出,就不能再就同一纠纷向法院起诉。经济仲裁是一种和平解决经济纠纷的方法,通过双方自愿将争议提交给第三方进行裁决。仲裁裁决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四条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前款规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

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员七至十一人组成。

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