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分析化学Z》1-6次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草酸钠溶液与0.04000mol/ L KMnO4溶液反应,反应完成时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两者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KMnO4~5Na2C2O4, 则草酸钠的浓度 [1分]
B.0.1000mol/L
2. 有关保留时间tR的描述错误的是: [1分]
A.色谱柱填充紧密程度不会影响某一物质的tR
3. 一组分析数据标准偏差的计算式应为: [1分]
B.
4. 以下各种变化不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是: [1分]
E.滴定剂浓度
5. 以下关于系统误差的叙述,错误的是: [1分]
D.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正负系统误差出现机会相等
6. 以下对于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时溶剂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1分]
D.在所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溶剂本身有吸收
7.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 ,以下选项错误的是:E.式中α≤1
8. 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中不产生红外吸收带的是: [1分]
D.二氧化碳分子中O=C=O对称伸缩振动
9. 分离度R的计算式为: [1分]
B.
10. 在紫外吸收光谱曲线中,能用来定性的参数是: [1分]
E.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和其摩尔吸收系数
分] [1
11. HAc 的pKa=4.76,苯甲酸C6H5COOH 的Ka=4.19,HCOOH的pKa=3.75,HCN 的 pKa=9.21,据此,不能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0.1 mol/L 的酸应是: [1分]
E.HCN
12. 有关酸碱指示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1分]
D.在一定的pH 值范围内呈现不同的颜色
13. 高效液相色谱仪组成不包括: [1分]
B.单色器
14. 下列不是增大沉淀物溶解度的因素是: [1分]
C.同离子效应
15. 下列各种类型的电子跃迁,几乎不能发生的是: [1分]
D.σ→σ*
16. 气相色谱法中“死时间”的准确含义是: [1分]
E.完全不与固定相作用组分流经色谱柱的时间
17. 对氧化还原滴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1分]
B.只要氧化还原反应的 ≥0.4V,就一定可以用于氧化还原滴定
18. 红外光谱法对制样的要求错误的是: [1分]
B.样品可以含大量水
19. 沉淀的类型与聚集速度有关,影响聚集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1分]
E.相对过饱和度
20. 下列H2C2O4共轭酸碱对pKa与pKb的关系是: [1分]
E.pKa1+pKb2= pKw
21. HPLC与GC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主要原因是: [1分]
D.流动相粘度大
22.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1分]
C.明确物质的合成方法
23. GC中,色谱柱使用的最高温度取决于: [1分]
E.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24. 应用GC对样品进行分析时,用来定性的依据是组分的: [1分]
B.保留时间
25. 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 [1分]
E.NaOH
26.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消除共存金属离子干扰的最彻底方法是 [1分]
C.沉淀掩蔽法
27. 当单色光通过一吸光介质后: [1分]
A.透光率一般小于1
28. 当共轭体系由顺式变为反式时,其UV光谱的λmax将如何变化 [1分]
B.红移
29. 吸收池使用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1分]
D.只能装到容积1/3
30. 已知某混合试样A、B、C三组分在硅胶薄层色谱上的Rf值的大小顺序为A>B>分的极性大小顺序为: [1分]
C,问三组
B.C>B>A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无色玻璃试剂瓶 B.量筒 C.移液管 D.容量瓶 E.塑料试剂瓶
1. 量取未知液作滴定,应选用: [1分] C.移液管
2. 配HCl 标准溶液时量取浓盐酸,应选用: [1分] B.量筒
A.H30+ B.H20 C.OH- D.NH3 E.NH4+
3. NH3 + H20 = NH4+ + OH反应物中,为酸的是: [1分] E.NH4+
4. 按酸碱质子理论,H20的共轭碱是: [1分] C.OH-
A.V10,V2=0 C.V1=0,V2>0 D.V1=V2 E.V1>V2
5.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混合碱时,至酚酞终点所消耗盐酸体积为V1 mL,继续滴定至甲基橙终点又消耗盐酸的体积V2 mL,如果溶液组成仅含有Na2CO3时,应: [1分] D.V1=V2
6.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混合碱时,至酚酞终点所消耗盐酸体积为V1 mL,继续滴定至甲基橙终点又消耗盐酸的体积V2 mL,如果溶液组成为NaOH和Na2CO3时,应: [1分] E.V1>V2
A.五位 B.四位 C.两位 D.一位 E.三位
7. 309.456-1.53计算结果( )位有效数字: [1分] A.五位
8. pKa=3.05 有效数字( ): [1分] C.两位
第二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在HPLC操作时,为了避免压力变化,使流动相产生气泡影响检测或降低柱效,要对流动相进行“脱气”,以下不是“脱气”方法的是: [1分]
A.加热
2.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Cl,若两溶液浓度同时减小10倍,其滴定曲线pH突跃的变化应该是: [1分]
A.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值增大,化学计量点后0.1%的pH值减小
3. 以下与氧化还原反应速度无关的是: [1分]
A.反应平衡常数
4. 在重量分析法中,为使沉淀反应进行完全,对不易挥发的沉淀剂来说,加入量最好: [1分]
C.过量20%~30%
5. 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 [1分]
D.填料孔隙的体积
6.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1分]
D.溶液的离子强度对条件电位没有影响
7. 分离度R的计算式为: [1分]
C.
8.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相同浓度不同弱酸时,如果弱酸Ka值越大,则:D.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9. 气相色谱中选作定量的参数是: [1分]
D.峰面积
10. 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哪个溶剂的洗脱能力最强: [1分]
分] [1
C.甲醇
11. 以下不是滴定分析的特点的是: [1分]
B.适用于测定微量或痕量组分的含量
12. 薄层色谱中对两个斑点间距离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1分]
E.薄层板的宽窄
13. 样品中各组分出柱的顺序与流动相性质无关的是: [1分]
E.凝胶柱色谱
14. 不影响酸碱指示剂使用的条件是: [1分]
A.湿度
15. 滴定分析中,滴定剂与待测物质刚好完全反应的那一点称为: [1分]
B.化学计量点
16. 红外光谱法中所说的特征频率区是指4000 cm-1-1250 cm-1的区间,以下对该区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1分]
E.该区特征性很强故称特征区
17. 色谱图中,两峰间的距离取决于: [1分]
B.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
18. 以下为共轭酸碱对的是 [1分]
E.H2CO3——CO3 2-
19. 为测定固体试样的红外光谱图,试样制备的方法中不包括: [1分]
E.气体池法
20.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以下不属于仪器分析的是: [1分]
D.重量分析
21. 如果杂离子与构晶离子的电荷相同、离子半径相近,则易于产生下列那种后沉淀? [1分]
C.混晶
22.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s、mm(g),浓度为Cs、Cm(g/ml),摩尔数为ns、nm(mol),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为Vs、Vm(ml),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1分]
E.Cs/Cm
3. 用薄层色谱分离生物碱时,有拖尾现象,为减少拖尾,可在展开剂中加入少量的: [1分]
B.二乙胺
24. 物质的量、物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 [1分]
D.n=m/M
25. 关于铬黑T指示剂,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1分]
B.铬黑T是氧化还原的指示剂
26. 以下标准溶液必须用标定法配制的是: [1分]
D.EDTA标准溶液
27. 化学键合固定相的优点不包括: [1分]
A.固定相粒度小
28. 在色谱分离中,要使两组份完全分离,其分离度应是:E.>1.5
29. 32.650-1.5正确的答案是: [1分]
分]
[1
B.31.1
30. 以下除那项以外都是基准物应具备的条件: [1分]
E.不含有结晶水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色谱柱的长度增长 B.硅胶的活度增大 C.流动相的极性增强 D.固定相填充得更加紧密 E.色谱柱的长度减小
1. 哪个因素可使某物质的容量因子k减小: [1分] C.流动相的极性增强
2. 哪个因素可使某物质的容量因子k不变,但保留时间增大: [1分] A.色谱柱的长度增长
A.4 B.12 C.7 D.6 E.5
3. 乙炔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1分] C.7
4.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6其不饱和度为: [1分] A.4
A.Ar B.R’ C.Cl D.H E.R
5. 羰基化合物R-CO-X中,若X分别为以下取代基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低波数者为: [1分] A.Ar
6. 羰基化合物R-CO-X中,若X分别为以下取代基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波数者为: [1分] C.Cl
A.柱色谱 B.键合相色谱 C.正相色谱 D.反相色谱 E.离子交换色谱
7.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置于色谱柱中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称为: [1分] A.柱色谱
8.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的色谱方法称为: [1分] C.正相色谱
第三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有0.4000mol/LHCl 溶液1L,欲将其配制成浓度0.5000mol/L溶液,需加入 1.000mol/LHCl( )毫升 [1分]
B.200.0
2. 即能用于标定氢氧化钠,又能用于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是: [1分]
A.优级纯草酸
3. 应用GC对样品进行分析时,应用GC对样品进行分析时,用来定性的依据是组分的: [1分]
B.保留时间
4. 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1分]
E.99.99%纯锌
5. 下述各项,属于偶然误差的是: [1分]
A.两次平行操作实验的读数不一致
6. 新的气相色谱柱需在一定温度和载气流量下空载操作一段时间,此操作称为“老化”, 老化的目的是: [1分]
A.除去多余溶剂或柱内残余物
7. 在HPLC分离具有酸碱性的样品时,常常向流动相中加入一些酸,碱作为改性剂,常用的酸不包括: [1分]
D.磷酸
8. 以HCl滴定某碱,滴定管初读数为0.25±0.01mL,终读数为32.25±0.01mL,则用HCl用溶液的准确体积(mL)为: [1分]
D.32.00±0.01mL
9. 配位滴定可用于测定: [1分]
D.与EDTA结合CMKMY’≥106的金属离子
10. 酸式滴定管不能直接盛装: [1分]
D.碱性溶液
11. 以下不属于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的是: [1分]
E.银量法
12. 下列试剂可作为基准物质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1分]
E.优级纯重铬酸钾
13. 下列物质的浓度均为0.1000 mol/L,不能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1分]
E.NH4Cl (pKa=9.25)
14. 以下不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是: [1分]
B.反应平衡常数
15. 用0.1000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等浓度的醋酸溶液,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 [1分]
B.pH>7.0
16. 在硅胶薄板上,用丙酮作展开剂,下列哪种化合物的比移值最大 [1分]
B.芳烃
17.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有 [1分]
B.氮气
18.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Cl,若两溶液浓度同时增加10倍,其滴定曲线 pH突跃的变化应该是: [1分]
B.化学计量点前0.1%的平pH值减小,化学计量点后0.1%的pH值增大
19. 以下与判断配位滴定能否准确进行无关的是: [1分]
A.KMY≥108
20. 下列不属于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要求: [1分]
E.与沉淀形式相同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
案
A.展开剂 B.显色剂 C.指示剂 D.固定相 E.滴定剂
1. 薄层色谱法中,常用三氧化二铝作为: [1分] D.固定相
2. 配位滴定中,常用EDTA作为: [1分] E.滴定剂
A.同离子效应 B.催化反应 C.自动催化反应 D.酸效应 E.配位效应
3. MnO4-滴定C2O42-时,速度由慢到快: [1分] C.自动催化反应
4. PbSO4沉淀随H2SO4浓度增大溶解度增加: [1分] D.酸效应
A.展开剂 B.显色剂 C.指示剂 D.固定相 E.滴定剂
5. 酸碱滴定中,甲基橙被用作为: [1分] C.指示剂
6. 配位滴定中,常用EDTA作为: [1分] E.滴定剂
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B.空白试验 C.回收实验 D.对照试验 E.校准仪器
7. 可以减少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1分] 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8. 不加样品,与样品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操作,属于: [1分] B.空白试验
A.消失 B.向低波数位移 C.向高波数位移 D.变化无一定规律 E.不变化
9. 随环张力增加,红外光谱中环内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将: [1分] B.向低波数位移
10. 随环张力增加,红外光谱中环外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将: [1分] C.向高波数位移
A.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B.薄层色谱法 C.红外分光光度法 D.酸碱滴定法 E.重量法
11. 可以利用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实验结束的方法是: [1分] D.酸碱滴定法
12. 样品可以在气、液、固态下都可测定的是: [1分] C.红外分光光度法
A.液体石蜡 B.纤维素 C.聚酰胺 D.淀粉 E.水
13. 纸色谱的分离机理主要属于分配色谱,其固定相的载体是: [1分] B.纤维素
14. 纸色谱的分离机理主要属于分配色谱,其固定液是: [1分] E.水
A.结晶形状差异 B.极性差异 C.分子大小差异 D.离子强度差异 E.熔点差异
15. 分配色谱根据物质哪种差异达到分离 [1分] B.极性差异
16. 吸附色谱根据物质哪种差异达到分离 [1分] B.极性差异
第四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分子吸收何种外来辐射后,外层价电子产生跃迁? [1分]
A.紫外-可见光
2. 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1分]
A.分析纯NaOH
3. 纸色谱法常用的展开剂有正丁醇-醋酸-水(4:1:5),对该展开剂正确的操作是:C.三种溶剂混合后,静止分层,取上层作为展开剂
4. 定量分析过程不包括以下步骤: [1分]
A.样品调查
5. 下列各种类型的电子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1分]
D.σ→σ*
6. 薄层色谱的结果观察错误的方法是: [1分]
分] [1
A.在洗液中浸泡半小时,取出烘至出现斑点
7. 将黄铁矿石(FeS2)分解后,其中的硫沉淀为BaSO4,若称量BaSO4的量计算黄铁矿石中的铁含量,则换算因子为: [1分]
D.MFe/2MBaSO4
8. 绝对偏差是指: [1分]
D.单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9.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是: [1分]
E.真空热电偶
10. 应用GC对样品进行分析时,在线性范围内与含量成正比的是:D.峰高
11. 光度法中常用空白溶液,其作用错误的是: [1分]
E.清洗比色皿
12. 关于“色谱用硅胶”叙述正确的是: [1分]
B.具有微酸性,适用于分离酸性和中性物质
分]
[1
13. 关于准确度与精密度错误的是: [1分]
E.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14. 下面哪个参数用来衡量分离效率 [1分]
E.峰宽
15. 不能减免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是: [1分]
D.增加测定次数
16. Rf值: [1分]
E.物质的Rf值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为一定值
17. 25.00×5.300×1.6144正确答案是: [1分]
B.213.9
18. 容量因子k与保留值tR’或tR之间的关系式是 [1分]
A.tR’=t0k
19. 气相色谱进样器的温度需要控制,调节温度的原则是:分] [1
C.保证样品完全气化
20. 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正确的是 [1分]
C.A=-lgT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电子跃迁能级差 B.电子跃迁几率 C.溶液浓度 D.光程长度 E.入射光强度
1. 吸光物质紫外吸收光谱的摩尔吸收系数取决于: [1分] B.电子跃迁几率
2. 吸光物质紫外吸收光谱的峰位λmax取决于: [1分] A.电子跃迁能级差
A.H3O+ B.H2O C.OH- D.NH3 E.NH4+
3. 按酸碱质子理论,H2O的共轭碱是: [1分] C.OH-
4. NH3 + H2O = NH4+ + OH的反应物中为酸的是 [1分] E.NH4+
A.柱色谱 B.键合相色谱 C.正相色谱 D.反相色谱 E.离子交换色谱
5.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的色谱方法称为: [1分] D.反相色谱
6.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置于色谱柱中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称为: [1分] A.柱色谱
A.石油醚-乙酸乙酯 B.苯-丙酮 C.苯-乙醚—二乙胺 D.四氯化碳 E.正丁醇-水-冰醋酸
7. 分离某两个混合碱,最可能的流动相系统是 [1分] C.苯-乙醚—二乙胺
8. 分离某两个混合酸,最可能的流动相系统是 [1分] E.正丁醇-水-冰醋酸
A.结晶形状差异 B.极性差异 C.分子大小差异 D.离子强度差异 E.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
9. 空间排阻色谱根据物质的哪种差异达到分离目的: [1分] C.分子大小差异
10. 吸附色谱根据物质的哪种差异达到分离目的: [1分] B.极性差异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薄层色谱法 C.红外分光光度法 D.酸碱滴定法 E.重量法
11. 应用指示剂指示实验结束的方法是: [1分] D.酸碱滴定法
12. 样品可以在气态状态下测定的是: [1分] C.红外分光光度法
A.亲和色谱法 B.吸附色谱法 C.分配色谱法 D.离子交换色谱法 E.凝胶色谱法
13. 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属于: [1分] B.吸附色谱法
14.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以水的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的色谱属于: [1分] D.离子交换色谱法
A.NH4OH B.HCl C.NaOH D.HAc E.HF
15. 当以上溶液浓度均为C mol/L时,pH值最小的是: [1分] B.HCl
16. 当以上溶液浓度均为C mol/L时,pH值最大的是: [1分] C.NaOH
A.无线性关系 B.mi—As曲线 C.ms—As 曲线 D.mi-Ai/As曲线 E.mi/ms—Ai/As曲线
17. 使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时,使用的定量关系曲线是: [1分] E.mi/ms—Ai/As曲线
18. 使用外标标准曲线法时,使用的定量关系曲线为: [1分] C.ms—As 曲线
第五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将磷矿石中的磷以Mg NH4PO4形式沉淀,再灼烧为Mg 2P2O7形式称重,以下计算P2O5含量的换算因子正确的表达式是: [1分]
D.M P2O5/M Mg2P2O7
2. 以下关于M+Y=MY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1分]
E.[L]越大,αM(L)越小
3. 某样品要在247nm测定,这时选择的光源和比色皿应为: [1分]
B.氘灯,石英
4. 色谱中,某一物质的K为0,表明该物质: [1分]
C.随溶剂前沿流出
5. 以下不属于氧化还原指示剂的是: [1分]
E.金属指示剂
6. 下列H2C2O<4sub>4共轭酸碱对pKb与pK的关系是:E.pKa1+pKb2= pKw 7. 红外光谱法样品不能是 [1分] E.含水样品 8. EDTA可用于测定: [1分] D.与EDTA结合CMKMY’≥106的金属离子 9. 在薄层色谱的操作中,有关点样操作错误的是: [1分] 分] [1 D.样品应该点在薄层板长边正中央那条线上 10.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时,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在什么范围内,测量才较准确: [1分] A.0.2-0.7 11. 容量因子k与Rf之间的关系式是: [1分] C.Rf =1/(k+1) 12. 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时,对盐酸浓度无影响的是: [1分] D.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13. 气相色谱进样操作要求“瞬间快速”是为了: [1分] B.保证样品“瞬间”完全气化,同时进入色谱柱 14. 用吸附薄层色谱法分离生物碱时,为减少生物碱斑点的拖尾,可加入: [1分] B.二乙胺 15. 采用苯和甲醇(1:3)为展开剂,在硅胶A及硅胶B薄层板上,喹唑啉的Rf值分别为0.50与0.40,问: [1分] C.硅胶B比硅胶A的活性大 16. 对氧化还原滴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1分] B.只要氧化还原反应的≥0.4V,就一定可以用于氧化还原滴定 17. 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 [1分] E.两性物质 18. 以下操作不能可以帮助减少薄层色谱边缘效应的是: [1分] A.减小薄层的厚度 19. 下面哪个参数为色谱定量的参数: [1分] D.峰面积 20. 滴定分析中,常用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的那一点来终止滴定操作,将至一点称为: [1分] D.滴定终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以上指示剂均不可 B.酚酞 C.中性红(变色范围pH6.8~8.0) D.铬黑T E.A和B均可 1. 以C(HCl)=0.001000mol/L的标准溶液滴定20.00mL 同浓度的NaOH 溶液,可选用的指示剂是: [1分] C.中性红(变色范围pH6.8~8.0) 2. 以C(NaOH)=0.1000mol/L的标准溶液滴定20.00mL同浓度的HCl溶液,可选用的指示剂: [1分] E.A和B均可 A.薄层板的长度 B.硅胶的活度 C.流动相的极性 D.薄层操作的温度 E.硅胶的粒度 3. 硅胶薄层色谱中,不影响物质的比移值Rf因素的是: [1分] A.薄层板的长度 4. 硅胶薄层色谱中,不影响物质的容量因子k因素的是: [1分] A.薄层板的长度 A.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B.薄层色谱法 C.红外分光光度法 D.酸碱滴定法 E.重量法 5. 可以利用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实验结束的方法是: [1分] D.酸碱滴定法 6. 常用喷显色剂指示样品斑点位置的方法是: [1分] C.红外分光光度法 A.由纯振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B.由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 C.由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D.由纯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E.由原子核自旋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7.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 [1分] C.由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8.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 [1分] B.由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 A.配位滴定 B.返滴定 C.置换滴定 D.直接滴定 E.间接滴定 9. 在滴定分析法中,由于没有合适的指示剂确定终点,可采用: [1分] E.间接滴定 10. 在滴定分析法中,由于被测物难溶,可采用: [1分] B.返滴定 A.4000-1600cm-1 B.4000-400cm-1 C.4000-1300cm-1 D.1300-200cm-1 E.1300-400cm -1 11. 红外光谱的指纹区的波数范围是: [1分] E.1300-400cm -1 12. 红外光谱的特征区的波数范围是: [1分] C.4000-1300cm-1 A.8.7~5.3 B.8.7~4.3 C.9.7~ 5.3 D.10.7~5.3 E.10.7~3.3 13. 用0.1000mol/LHCl 滴定同浓度的NaOH pH突跃范围为9.7~4.3,若HCl和NaOH的浓度均增大10倍,pH突跃范围是: [1分] E.10.7~3.3 14. 用0.1000mol/LHCl 滴定同浓度的NaOH pH突跃范围为9.7~4.3,若HCl和NaOH的浓度均减小10倍,pH突跃范围是: [1分] A.8.7~5.3 A.展开剂 B.显色剂 C.指示剂 D.固定相 E.滴定剂 15. 酸碱滴定中,甲基橙被用作为: [1分] C.指示剂 16. 薄层色谱法中,常用三氧化二铝作为: [1分] D.固定相 A.氧化性溶液 B.无色溶液 C.中性溶液 D.碱性溶液 E.有色溶液 17. 酸式滴定管不能直接盛装: [1分] D.碱性溶液 18. 碱式滴定管不能直接盛装: [1分] A.氧化性溶液 第六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有效数字是: [1分] C.因测量仪器不同而产生的 2. 用内标法定量的主要优点是: [1分] C.对进样量要求不严 3. 死时间t0 : [1分] D.为不被固定相保留的物质从进柱到出峰最大值所用时间 4. 以下不影响酸碱指示剂使用的因素: [1分] A.湿度 5. 色谱所用的氧化铝: [1分] D.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中性氧化铝使用最多 6.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消除共存金属离子干扰的最简便方法是: [1分] B.配位掩蔽法 7. 用纸色谱分离有机酸时,有拖尾现象,为减少拖尾,可在展开剂中加入少量的: [1分] C.冰醋酸 8. 32.640-1.5正确的答案是: [1分] B.31.1 9. 在色谱分析中,对载体的要求不包括: [1分] A.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10. 在反相HPLC中,对于流动相极性、固定相极性、组分出峰顺序以下正确的是: [1分] B.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极性大的组分先出峰 11. 下列各项措施中,可以消除分析过程中系统误差的是: [1分] D.进行仪器校正 12. 已知某混合试样A、B、C三组分的分配系数分别为440、480、520,问三组分在同一薄层板上Rf值的大小顺序为 [1分] B.A>B>C 13. 在正相分配色谱中,保留时间长的组分是: [1分] B.固定相溶解度大的 14. 以下各种效应中能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效应是: [1分] C.同离子效应 15. 对氧化还原滴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1分] E.滴定反应中如有物质发生副反应,会影响相关电对的条件电位,但不影响滴定突跃的大小 16. 某化合物在1400-1600cm-1有4个吸收峰,该化合物可能含( )官能团: [1分] C.苯环 17. 色谱中,某一物质的K→∝,表明该物质: [1分] B.不被洗脱 18. 下面哪个参数为定性参数: [1分] B.保留时间 19. 不适合晶形沉淀的条件是: [1分] C.沉淀剂的浓度要大 20. 下列不是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1分] A.必须使用化学指示剂指示终点 21.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 [1分] D.明确物质中某种组份的相对含量 22. 在化学分析过程中为了使称量环节的误差小于0.1%,使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的称样量一般不少于: [1分] D.0.2g 23. 下列关于偶然误差不正确的是: [1分] D.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24.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 ,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1分] A.式中γ≥1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3.00000g B.3.0g C.3.00g D.3.000g E.3.0000g 1. 用分度值为0.01mg的天平称出3g试样,应记录为: [1分] A.3.00000g 2. 用分度值为10mg的天平称出3g试样,应记录为: [1分] C.3.00g A.硫酸 B.水 C.硅胶 D.硅油 E.玻璃板 3. 以下物质可以在反相液液分配色谱中作为固定液使用的是: [1分] D.硅油 4. 以下物质可以在正相液液分配色谱中作为固定液使用的是: [1分] B.水 A.邻苯二甲酸氢钾 B.NaHCO3 C.NaB2O7.10H2O D.AgNO3 E.ZnO 5. 标定HCl标准溶液常用 [1分] C.NaB2O7.10H2O 6. 标定NaOH 标准溶液常用 [1分] A.邻苯二甲酸氢钾 A.氧化性 B.中性 C.碱性 D.无色 E.有色 7. 酸式滴定管不能盛装以上何种溶液: [1分] C.碱性 8. 碱式滴定管不能盛装以上何种溶液: [1分] A.氧化性 A.以上都可以 B.离子交换色谱法 C.凝胶色谱法 D.吸附色谱法 E.分配色谱法 9. 固定相可反复使用,且保存时需转型成盐型的方法是: [1分] B.离子交换色谱法 10. 纸色谱属于: [1分] E.分配色谱法 A.结晶形状差异 B.极性差异 C.分子大小差异 D.离子强度差异 E.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 11. 吸附色谱根据物质哪种差异达到分离: [1分] B.极性差异 12. 空间排阻色谱根据物质哪种差异达到分离: [1分] C.分子大小差异 A.lgKMIn’ B.pKHIn C.pKMIn’±1 D. ±1 E. ±(0.059/n) 13. 配位滴定终点溶液的pM'是: [1分] A.lgKMIn’ 14.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是: [1分] D.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