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来源:哗拓教育
JIAOYUGUANLI教育管理“互联网+”背景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王红娟胡帅

要:“互联网+”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环境

下,教师面临着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不同压力,需要与时俱进,持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学校与社会也应为教师知识更新、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素养提升,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硬件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能力;专业素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均要持续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互联网+”。“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方式、理念、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教师必须要正视这一变化,并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应对环境带来的变化,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一、“互联网+”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更注重于言传身教,注重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教师也非常重视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与塑造。而“互联网+”背景下,庞大的网络环境以及爆炸式增长的信息资源,让教师不仅需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处理与分析能力,并能够熟练进行操作与运用。传统教师的角色与能力定位已经很难适应新环境下学生发展的需要,“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必然趋势。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学习与提升,注重自身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互联网+”背景下提升教师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面临资源过剩带来的选择危机“互联网+”背景下,信息资源极其丰富,人们在便捷获取信息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教学环境下,资源匮乏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

能力的提升需要耗费很长时间。但在新环境下,教师能够轻易通过网络获取资源,并进行网上学习,积累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但同时,面临浩若汪洋的网络信息资源,教师需要自己选择和甄别什么样的信息才是对自己有用和合适的。庞大且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给教师带来了新的困扰。教师在不断选择和学习的过程中,随着自身能力的提升,对资源的期待也会不断提升,其可选择的资源必定越来越少,这就带来了满意度的必然下降,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接收。而“互联网+”环境下,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轻易获得与教师相同的知识信息。若教师依然以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必定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容易引起学生的质疑与反驳。稍有不慎,便会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丧失教师的威信。

(三)教师角色面临的挑战过去,教师担任着传播知识的重任,在教学中拥有着绝对的权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师不再是资源的唯一占有者,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教师的权威地位面临着挑战。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与地位,努力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环境的转变,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信息能力和教学能力。新环境下,教师是辅导者、组织者、评价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这些角

色的重新定位,必定要求教师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例如,传统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而互联网环境下,这种片面的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教育环境。因此,教师还需要运用新技术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跟踪式研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和评价方式。

(四)教师教学能力面临的挑战“互联网+”环境下,新型教学方式不断推出,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新型教学方式更加开放、灵活、自由且丰富多样,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同样也给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对一出生就已经生活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教师则是“互联网移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需要在压力中积极学习和提升;与学生相比,教师在接受这些新型事物方面,需要面临更大的思想压力和生活压力。网络同时带来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和了解,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这对教师教学能力带来的挑战显而易见。

(五)教师面临“同质化”危机传统模式下,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而“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看到优秀教师的成熟案例、教学课件和日志。资源共享给教师带来优质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危机,许多教

河南农业2019年第1期(下)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HENANNONGYE13教育管理JIAOYUGUANLI制不仅是评价学生,亦是评价教师的重要工具。360°评价机制下,各个教学主体之间的相互评价成为普遍。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对新环境下教师角色的重塑至关重要。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学成绩是主要的评价方式;新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氛围的营造,都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不断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鼓励教师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注重教学创新与教学改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教育改革愈加迫切,深化改革成为教育领域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经之路。在教学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提升也成为必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重要内容。在网络教育资源极大丰富的环境下,教师由教育资源的提供者转变为教育资源的组织者,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引导学生对庞大的教育资源进行筛选,避免消极和不适宜信息给学生带来的“刺激”和侵蚀。网络资源信息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状态,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最符合实际情形的教育资源。

(四)持续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对教学资源拥有独占的优势,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同样可以在网络上获取相似的教学资源。因此,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持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将实践经验的累积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实现教学目标。

(五)保持对信息化教学的稳定投入为了更好地保障“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

参考文献:

[1]付云.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高校教战略新兴产业,2017(16).

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

师在选择这些资源时,忽视自身环境和学生特性,一味选择照抄照搬,导致教学成效并不理想。而教师们都选择优质的教学案例和视频作为参考,会使得原本异彩纷呈的教学过程变得越来越“同质化”。因此,教师一味借鉴模仿,丧失了自身创造能力,导致教学思想僵化,越来越多的教师趋于“同质化”。

(六)教师面临异化危机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一追求现代化信息教育,以运用互联网教学为现代化教学的标志,往往忽视实际教学环境,盲目追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甚至形成过度依赖的情形。这样,教师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对网络教育资源的收集、选择和模仿上,虽然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但是,一味模仿借鉴,会让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丧失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出现授课呆板、一旦离开网络环境便无法授课的情形。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新思维的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中,将成为毫无创新的仆从与传话筒,以致被异化。

三、“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

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育人功能正在被逐渐弱化,重心倾向于知识、信息和道德教育层面。学生面对诸多的社会化信息,判断能力较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较差,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继而推动整个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为教师提供教学保障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硬件保障可以促进教师主动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网络硬件设施的配备是最基础的支持。“互联网+”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进步。

(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不仅对学生至关重要,对教师亦是如此。新型的教学评价机

加强学习与实践,另一方面,需要学校保障对信息化教学的稳定投入,让教师能够充分借助网络资源。

总结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上开放式教育课程花样层出,对学校教育、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教育中最重要组成元素的教师,受到的冲击最大。要想紧随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在转变思想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与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新的教育模式,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迎接“互联网+”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2]陈嫒琳“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3]袁磊,李彬语,王卓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据”思维[J].中国电化教育,2016(8).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6(36).

训新模式探究——基于“互联网+”“大数

[4]张一春,王宇熙.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职院校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0).

现状及提升对策——基于江苏省74所高

[5]解俊.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6]吴修洁,先元华,吴霜.绩效技术视角下高职刊(中旬刊),2016(10).

院校信息化教学平台应用研究[J].科教导

[7]冯永娜,郭亚琦.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8]吴娜.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9]滕罕.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0).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11).能力的发展策略研究[J].才智,2016(28).

作者简介:王红娟(1982-),女,河南武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责任编辑刘常兴)

河南农业2019年第1期(下)14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HENANNONGY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